浅谈提问在德育课中的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使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开拓思路,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笔者认为,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文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提问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设置疑问,自然引入新课
  
  德育课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愿学、爱学。对中专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上课只讲不问、一讲到底,即使教师投入很大热情,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会认为教师在说教,空洞乏味,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尤其在讲授新课时,问题更加突出。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从学习一开始,学生因缺乏兴趣而厌学,就会影响其后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结合实际设置疑问,供学生钻研。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为寻找答案而激发学习热情。如笔者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课时,首先列举日常商品交换中价格经常波动的种种现象,然后提出“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会时高时低”这个问题。价格波动为学生常见的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经笔者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对问题的思考上来,并发现这个原以为很容易的问题,却一时答不上来。笔者就利用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指出 “商品的价格时高时低,经常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学习这节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结合实际事例,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学。
  
  二、逐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问这种方法来实现。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有层次、有逻辑地设问,好似树了一块思维过程的路标,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讲“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课,当笔者引入课题后,就紧扣课文内容,依次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什么叫价值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3.如何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看书、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然后让学生在看书、思考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评述点拨,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通过教师引导、评述和点拨,学生就能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认识。
  
  三、具体提问,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疑难问题,如果只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就算讲解给学生留下了印象,也很容易遗忘。因为缺少深刻思考,单靠“灌输”,知识很难在学生大脑皮层中留下持久的印记。一味由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思考的做法,无疑是“越俎代庖”,效果适得其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很多,其中由具体到抽象效果就不错,即教师把疑难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对各个具体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由教师综合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解决疑难问题。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课,难点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难点,就在于学生一般都会产生如下矛盾的认识:既然商品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课文为何又讲“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样讲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紧扣课文内容,先出示一则“价格随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图表:
  
  然后提出了如下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波动?
  2.商品的价格怎样波动?
  3.商品的价格波动是否会偏离价值太远?为什么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4.从较长时间和全社会的商品总体来看,价格是否和价值一致?
  有了上述具体的图表和问题,再经教师的点评、综述,学生就能深入思考,对“商品的价值、价格、供求三者的相互关系”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加深了对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理解,从而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个疑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提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学风。教师授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为重要,只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获取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增长才能和提高素质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笔者认为,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讲授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一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假日带着下列四个问题到农村调查养猪专业户或养鸡专业户情况:
  1.猪价或鸡价是固定不变的吗?
  2.猪价鸡价在怎样的情况上升或下跌?
  3.你所调查的养猪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在怎样的情况下赚钱或亏本?
  4.如果你是养殖专业户,你会怎样做?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深入思考分析。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看,学生对上述问题,尤其是对第4个问题的解答表明,大都能从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等几方面正确作答,部分学生还讲出了“作为生产专业户必须做好市场预测,按市场供求趋势安排生产”的道理,这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为下一课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做好了准备。
  
  五、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的。片面追求表面的热烈气氛,脱离教学和学生实际,缺少思考价值,为提问而提问,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引发学生的厌烦。因此,笔者认为德育课教学的提问,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提问必须结合课堂内容和教学目的。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未有知识的矛盾,结合新课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提问,营造气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其次,提问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和年龄特点。高质量的提问既要富于思考性,又要难度适宜,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桃”,而不是“唾手可得”或“可望不可及”。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设计提问。再次,提问必须结合德育课教学的要求,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有着很强的阶级色彩,必须使学生既学到经济、法律等理论知识,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和政治方向。最后,提问必须注意合适的频度。如果一节课自始至终充斥着提问,学生大脑皮层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不堪负担,引起疲劳,心生厌烦,自然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问后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读、讲、议、练、评”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沪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为例,从组成诗词最基本的单位一一意象出发,通过对原型意象的回溯,初步探索“月”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滴答滴答”,天上的云朵伤心地哭了,调皮的影子悄悄地躲了起来。我撑起小花伞去找影子,却怎么也找不到它。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这一天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还是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哦!
语文教学是最富有魅力的,课文本身已经是一个艺术品,再加上鲜明的情感色彩和人文精神,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元的艺术体,而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则是影响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是节奏?“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火车行进中连续的“咣当、咣当”声,是单调的节奏;悦耳动人的音乐声,是优美的节奏。节奏的本意就是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长短等现象。语文教学中的节奏,则主要指教学结构的张弛起伏,教学内
月牙儿弯弯是甜甜的香蕉挂在天边
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如果你数学考试考得100分,我就奖励你一袋糖果。”听了妈妈的话,我马上跑去做习题。后来,我数学考试真的考了100分。可是,当我欢天喜地地跑回家把这个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初中数学内容,让学生解决一些有思维价值及其丰厚背景的应用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价值,培养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科学的方法和精神. 但是,现有数学应用问题
天气太热了,我要怎么解暑呢?对了,冰箱里有冰激凌,我吃一个冰激凌解暑吧!我打开冰箱一看,哇,冰箱里有这么多冰激凌呀!我拿起一个冰激凌咬了一大口,冰激凌甜甜的,冰冰的,真好吃!冰激凌
小雪花真调皮“簌”的一声飞到了大地妈妈身边小河看见了停下匆忙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