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一直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着力培育一支“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农村教师队伍,有效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为长沙市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和湖南省教育强县(市、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五定式”补充,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引进难、结构性缺乏等问题,长沙市通过建立健全“五定”机制,拓宽师资渠道,较好地保障了农村学校师资需求,优化了农村师资结构。
  一是定教补充。根据学校的具体需求,确立教师补充方式。先后出台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长沙市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均规定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并对乡村学校编制适当倾斜。在此基础上,改进农村学校教师招聘方式,采取“专业对口、定校引进”的办法,根据学科教师的缺编情况,将招聘计划、指标按需分配到校,从源头上充实、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
  二是定点支教。根据不同农村学校教师的需求缺口,确立年度支教教师专业及具体帮扶点。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建立健全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任职机制,每年选派100名市直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带教,并选派一批优质学校的优秀中层骨干到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城乡学校的教学交流。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促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定期交流。采取政策引导、统筹调配、岗位设置、走岗任教等方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根据区域实际,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意见》,规定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9年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每次交流期限为3年,以引导骨干教师向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合理流动。
  四是定向培养。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每年选招100名左右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师范院校攻读五年制专科和六年制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各区县(市)农村乡镇小学、幼儿园任教,选招人数可根据实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同时,规定省级公费定向师范生须按计划作为全市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的储备力量。
  五是定量配置。为了使农村学校的师资有所保障,长沙市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招聘人数须有30%以上是定向乡村学校,服务年限一般不得低于5年,并按照《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管理办法》对其实施学费补偿。
  二、“一体化”培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长沙市坚持统筹推进,以“订单服务,送培上门”为主要方式,建立了“一网、两站、三平台”的师训体系,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网”即实施“互联网 教育”工程,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联校”,实现“三同”(同堂听课、同时备课、同步研训)目标,架设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的桥梁。同堂听课就是通过网络搭桥、师生同听、有效示范、定期交流,加强市内优质学校名师与乡村学校同学科、同年级、同一教学内容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备课就是组织城鄉学校结成教学合作体,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互动,同备一节课,解决乡村学校备课组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步研训就是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联校等平台,实行乡村教师全员远程培训。
  “两站”即围绕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依托省会城市的师资优势,建立名师工作站和特级教师工作站,引领、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发挥名优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搭建农村教师快速成长平台,长沙市区、县(市)农村中小学建立了11个市级名师工作站,工作周期为3年。名师工作站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每个工作站由2个城区名师工作室驻点开展工作,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优秀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平台”即建立健全了面向农村教师的三大培训平台。一是送教下乡。每年由长沙市教育局、市教育学会、市特级教师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学前教育、小学、中学3个学段,每学段3堂以上优质课程,分3批次开展大型送教到乡活动。送教形式包括专家授课、同课异构等。二是结对帮扶。组织安排15所城区优质学校“一对一”帮扶15个中心镇的农村学校。同时,通过捆绑发展、委托管理等集团发展模式,有效加强了农村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建设,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还通过资源共享、教研同步等方式,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研教改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原野行动。由长沙教育学院在农村地区设置“原野行动”基地学校,让师训骨干工作团队定期深入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教育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办法。
  三、“多方位”保障,提高乡村教师幸福指数
  针对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艰苦等情况,长沙市大力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及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有效地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一是提高福利待遇。长沙市政府发文明确:全市农村区、县(市)的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要按照学校所在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校长在发放标准上可提高100~300元。农村区、县(市)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在落实上述政策的基础上,有的区、县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扩大了补贴范围,加大了补贴力度,使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得到了落实。
  二是改善工作环境。长沙市通过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市所有学校已全部建成省合格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教师周转房5000多套。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条件。加大培训经费保障力度,要求区、县(市)按照不低于所属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2%安排培训经费。同时,还建立了“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让农村学校教师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   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教师幸福工程,制订《对长期扎根农村教育人员奖励办法》,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倡导教师“每天锻炼一小时”, 每年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体检、阳光心态教育等活动,引导农村学校教师安心工作、健康生活。成立困难教师帮扶中心,实施农村教师精准扶贫,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增进教师职业认同感。
  四、“多途径”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途径着力,有效巩固和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
  一是浓厚尊师氛围。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与教师工作的重视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当代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师,构建新时期尊师重教文化,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体系,加大对优秀乡村教师的支持、倾斜和奖励力度,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基层光荣、吃苦光荣、乡村教师光荣”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越往基层,地位、待遇越高,政策越优惠,荣誉越高尚”的激励机制,让广大乡村教师安心执教、安居乐业。
  二是完善惠师措施。全面实施幸福教师推进工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的乡村教师。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高度关注教师健康,推进教职工精准扶贫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走出困境,让乡村教师健康工作、幸福生活。逐步加大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投入,為他们提供更好的专业成长机会。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工作特点,减少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有效开展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健全强师政策。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大乡村教师统筹补充的力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联合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体制机制,培养造就乐教适教的乡村教师,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定编、定岗、定员到校”的管理格局,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把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动态调配师资,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扩大名师、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覆盖面,实施城市教师挂职锻炼计划、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一网、两站、三平台”的师训体系,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
  总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抓好抓实,让广大农村教师乐教善教、终身从教,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摘要】一线教师的特定角色决定其研究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而若能采用适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方法,让教育科学研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取得教育教学实效,需要以下四个方面为基点:基于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熟知与把握,基于教师自己亲历的真实教育生活实践,基于教师对学校课程的本质和文化的理解,基于教师有意识地炼就反思性实践思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基
[摘 要]在课堂改革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提高历史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整合目前较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与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的效果。  [关键词]导图;问题条;合作探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课改的模式也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尽管我们已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三种常见方式: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保护色是指动物所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拟态是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状态;警戒色指具有报复攻击能力的动物,长着刺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对于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并不需要对这三种常见适应方式全部掌握,但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保护色的成因、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解,形成对于生物适应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陕西省義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2017—2019年培训工作规划》,陕西省汉中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会于2018年7月12日在汉台二中顺利召开。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柱东、基础教育科科长陈亚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研室副主任丁逊民主持。  会上,杨柱东针对三科教师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深刻认识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的重要性;二要准确理解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包括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选修课等。这些活动类课程主要是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该包括对该课程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的学习评价三个层面。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应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类测试,最后才来
为了成功参与今天的全球经济竞争,各国都需要挖掘所有公民的潜能。他们需要确保男性与女性都培养了合适的技能,都找到了机会有成效地使用这些技能。许多国家正努力实现职场及就业机会的性别平等。在教育方面,许多国家也成功缩小了学习结果的性别差距。然而,2015年3月5日OECD副秘书长斯蒂芬·卡普费雷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的一份题为《教育性别平等ABC:态度、行为与自信》(The ABC ofGender Equ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中提出了“试行学区制”的决策部署。而早在2003年,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的贵阳,就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扎实推进“两基”国检验收的同时,启动并实施多形式的学区化办学。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使贵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积累了一
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隊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8年9月11日,山东省宁阳实验中学在学校六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了班主任培训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在结对仪式上,戴士国主任简述了活动的目的,宣布了师徒结对的名单,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职责。副校长沈培林对活动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希望师徒结对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希望徒弟们勤学善思,尽快地
近一段时间,个别地方发现不当使用、佩戴红领巾,甚至利用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恶意营销炒作的问题,损害了少先队员的权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组织工作,规范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提高少先队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就有关要求下发通知。通知包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有效提升少先队辅导员和相关教师专业化水平;严格规范学校管理;推动营造良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开设之初,往往以课堂说教为主,由于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少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对社会文明、社会道德认知不深,难以将所学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倡导将教学场所从课堂延伸到社区,将教学资源从教材拓展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发现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