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区化推进集团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中提出了“试行学区制”的决策部署。而早在2003年,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的贵阳,就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扎实推进“两基”国检验收的同时,启动并实施多形式的学区化办学。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使贵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
  为破解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难题,贵阳市以实施“学区化”管理,推动“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为此,本刊专访了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
  1.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城市,既是全国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又是中国避暑之都、十佳宜居城市。贵阳市的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阳教育的基本情况和进行“学区化”的最初想法。
  赵: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优异,投资环境良好。全市占地8340公顷,城区面积2043公顷,人口445万。共有1516所学校,其中,幼儿园491所,在园儿童109859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623所,学生308697人;初中240所,174330名学生;高中73所,学生83433人;另外,还有市属高校5所,工读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
  2000年,贵阳市率先在全省通过“两基”验收后,我们就开始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3年伊始,贵阳市在扎实推进国家“两基”督导评估验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的大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普通高中规范发展政策,开始关注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我们认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到均衡优质发展,这不仅是缓解当时城区择校热的需要,更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于是在这个背景下,2006年,贵阳市部分区(市、县)结合区情和学校实际,率先提出在区域内探索学区化管理改革。2009年,在总结前期部分区学区化改革的基础上,贵阳市全面拉开了学区化改革的序幕。
  2.贵阳市在实施学区化办学方面的探索已走在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前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请您介绍一下贵阳市推进“学区化”管理改革总体情况。
  赵:2009年贵阳市全面推开“学区化”管理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学区化改革工作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学区改革的稳步、有序、深入开展,我们在全面总结前期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和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建立学区管理新机制,打破校际间原有的管理界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缩小学区内各校间的差距。当时全市共划分了62个学区。学区内实行学生划片入学、均衡分班,教师均衡搭配、教师交流制、学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会议制度等,逐步完善了学区化管理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2010年7月,为进一步加快学区化改革的步伐,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实施意见》。随着学区化管理改革的推进,我市区域内部分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的力度得到很大加强,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现象,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请具体谈谈贵阳市在深化“学区化”改革中形成的工作思路。
  赵:总的来说,在深化“学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的具体思路是坚持“五原则、三模式、六策略”,具体工作方式是“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四种方法”。
  五原则:一是实行“五统一”原则,即统一校名、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招生;二是坚持“以县为主”管理原则,即按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政府统筹实施区域内的学区化管理原则;三是坚持“扩优促均”原则,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四是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实行学区化管理改革的学校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工作措施要顺应家长需求,易于操作;五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即学区的管理模式必须符合组成学区各学校的实际,以实际效果来衡量学区化管理的成果。
  坚持三模式。一是学区内师生大循环模式。适宜校区距离较近的学区,可在各校区按学段设置,实现教师、学生在同一个学区内的校区之间达到100%的循环流动。二是教师交流模式。适宜校区相距较远且办学水平相差不大的学区,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教师进行50%以上的交流。三是帮扶模式。主要是用实力雄厚的优质学校或者公办学校去帮扶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适宜校区相距较远,办学水平相差较大的学区,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教师进行20%以上的交流。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实施六策略。一是行政统筹策略。建立由市、区(市、县)教育局、教研部门、学区主任(总校长)组成的学区化管理推进研究小组,负责调研学区教育资源总体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制定学区发展规划和措施,提出发展性、建设性意见。二是制度跟进策略。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区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制度,让之更加具体,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三是活动促进策略。通过学区化培训、教研、主题活动等载体,进一步构建大学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增加学区师生的团队意见、文化共同感和归属感。四是资源共享策略。树立大资源观、大课程观,全面深化学区物性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共享。五是龙头带动策略。充分发挥学区总校的影响与作用,做大做强中心校,带动学区整体发展;做精做好帮扶校,提高整个学区的效能。六是评价激励策略。实施双向激励,实施捆绑式评价,实施学校与学区双重综合教育教学评价和教育督导,按评估结果落实相应的资金与政策激励,促进学校自身主动个性发展与学区内各校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提出了学区化管理改革“两坚持、三转变、四方法”的工作方式。   两坚持。一是坚持创新。结合贵阳资源总量缺乏,学校布局不均,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针对“学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吸纳智慧,在基层中获取营养,鼓励政策创新,逐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二是坚持务实。教育是一门不容遗憾的艺术,处理不好其中的关系,就会带来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因此,学区化改革工作要会讲更要会干,各区的实施方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多提炼,多思考,做到言简意赅、易于实施、亮点突出,
  三转变”:深化“学区化”改革,关键在教师,为让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推进“学区化”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转变教育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二是转变教师育人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以人为本,教好书,育好人;三是转变教师干事观念,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要求教师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
  四种方法。一是审慎,所有行动方案都要深入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谋定而后动。二是细致,要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应急预案。三是疏导,加强舆论导向,如邀请新闻单位为“学区化”改革进行宣传报道,做好老百姓的引导工作,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四是化解,要有解决突发矛盾和实际问题的办法。
  4.请您谈谈几年来学区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
  赵:目前我市共划分了62个学区。由于各学区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组建方式,所以各个学区的管理模式、内容都有一定区别。在此,我就举几个具体的学区来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学校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吧。
  省府路小学学区。2009年9月,贵阳市省府路小学、育英小学、贵师附小组建成省府路小学学区。由于学区内三所小学地理距离近,所以就采用大循环的形式进行学区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中心校的校长对学区内所有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对教师统一要求,将中心学校优良的校风加以传承;学区内教师得到合理的流动,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教育局加大对学校硬件的投入,学区内无论是热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能统一调配教育局下拨的教育设备。
  南明小学学区。2009年9月、黄家井小学、环东小学、南明小学组建南明小学小区。由于学区内三所小学地理距离相对较远,按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要求,学生按片区就近到学区内学校就读。学区一方面确保教师资源的双向流动,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大对学区内各校区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尽量让教育设施设备均衡。三是出台鼓励办法,实行分校区学生可以流动。在各种鼓励政策的推动下,老师、家长逐渐由不理解被迫接受到愿意就读,各校区的办学质量也得到认可,生源逐渐稳定,流失学生逐年减少。
  贵阳十八中校区内的三十二中、二十六中作为初中阶段学校,地理距离远,实施学区化管理后,学区采取了帮扶模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十八中学区从三十二中、二十六中两所薄弱学校的实际出发,不论是早期推行的全员聘任制,还是教师发展规划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都是在结合两所学校的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开展,学区主要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强化师资培训,与学区中心校共享已有优质教育,通过帮扶,两所学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观山湖区是我市新建城区,该区2012年底才正式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推进学区化的过程中,我市针对该区教育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大力实施优质资源引进工程,鼓励观山湖区打破市、区属学校的管理界限和行政区域的限制,将市属的贵师实小纳入观山湖区第一实验小学学区,通过市属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对学区内新建小学和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满足快整城镇化进程中新区人口的教育需求。
  5.贵阳市学区化改革所带来的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赵:学区化是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通过强校带弱校,公办带民办的形式,主体发展,整体推进的策略,提高了弱校的办学质量,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学生跨片就读情况减少,回流明显。
  二是办学条件大大提升。有效缩小了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均衡度得到提升,学校的环境面貌改善明显。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区域内分享,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提升。
  三是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改善。通过教师的交流,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学习,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教育质量。
  6.贵阳市在学区化改革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哪些?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赵:学区化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推进过程中受到已有体制机制的限制,特别是人事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方面的政策跟不上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优质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衡。贵阳做为西部欠发达城市,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市民中知名的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以区域为单位来实施学区化管理难度大,而要跨区域推进学区化,难度就更大。
  二是人事管理上有矛盾现象。比如法人独立问题,一个学区中统一法人将更有利于学区管理,更有利于几所学校文化的共同认同,从法理上确保学校内的统一协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机构管理体制的限制,法人独立难度大,从而导致这个学区的工作推进难度大。
  三是总校校长、优秀教师任务重。学区化管理后,学区内的中心学校要辐射到几所学区校,如果人力、财力上没有充足的支持,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情绪。以学区总校校长为例,由原来管理一所学校,发展到现在要同时管理几所学校,责任无限增大,压力也无限增大,但相应工作待遇没有增加,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区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为贵阳市义务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按照国家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实行“两为主”。贵阳市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经济支撑能力很有限。同时,贵阳虽然属于西部不发达城市,但又不在国家、省很多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范围。要解决贵阳17.8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解决学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有四个建议。一是明确给学区内的中心校追加教师编制。二是按照工作量,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学区内管理人员和教师奖励。三是建立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专项补助资金。按当地的生均教育事业费给予接收地教育管理补助经费。四是建议由教育部或省级统筹,在总结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学区化改革和发展的统一政策措施,有力推进学区化改革由上而下的落实。
  7.贵阳市提出“深化学区化,推进集团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请问学区化与集团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赵: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贵阳教育发展面临新的矛盾、新的困难,按照贵阳市委实施教育立市、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贵阳市教育要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东风,加快教育的“赶”与“转”,纵深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贵阳教育发展的升级版。现在我市学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县为主管理,学区化也有其自身发展的限制。主要表现就是现在的学区化管理,是区域内学校的联合。对于缩小区域内的差距有很大作用,但对于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带动更大区域的教育发展就力不从心。教育要实现高位均衡,缩小区域内的校际差距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市域内的均衡发展,就要在推进学区化的基础上,打破区域的行政壁垒,突破公民办的体制限制,探索集团化发展。通过集团化超越学区化管理的限制,打破区域之间的界限,由市里抓统筹,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执行。
  目前,按照“着力城区,带动郊区,辐射市县,中心突破,四周延伸,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市通过打破区域之间、层级之间及校际之间原有的管理界限,按高中名校 城区初中学校;民族高中名校 民族特色初中学校、小学、幼儿园;城区初中名校 区(市、县)城关初中学校 乡镇初中学校;城区小学名校 区(市、县)城关小学 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幼儿园名园 区(市、县)城关幼儿园 乡镇幼儿园的形式,建立纵向拉动式和横向联动式多个教育集团,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扩大外延,建立覆盖面从义务教育扩展到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集团。着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满足更多人“上好学”的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市下一步实施集团化发展留足了空间,在城市的“二环四路”、“三区五城五带”及跨区域新办学校中,我们对实施集团化发展的教育集团或以优质民办教育牵头的教育集团,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符合区域实际,我们都将优先纳入市级管理和支持范畴。在此,我也想通过贵刊,真诚地邀请全国的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采取独立办学、委托承办、学校联盟等多种方式来筑办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贵阳教育对外合作的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合作办学的奖励机制,重点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教育机构或项目;加快公办学校国际化进程,推进国际课程学校建设,逐步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西南有品牌、贵州内一流的品牌学校。
  8.实行学区化改革,不断推进集团化进程,目的就是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请问贵阳市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赵:教育公平是人生最大的公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立人才强市的基石,为了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在深化学区化管理改革,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六大战略”。
  第一,全域抓布局,促发展,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完善教育配套建设,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改革增量,提供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学位需求与市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统筹抓资源,促调整,实施均衡优质战略。强力推进教育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我市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确保完成教育“9 3”计划、“4 2”工程和年度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提高各级各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区域抓试点,促突破,实施差异发展战略。鼓励区(市、县)结合自身教育发展实际和需要,以区(市、县)为单位,推进“区域教育效益整体提升暨教育强区创建试验区”、“县域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示范试验区”、“区(县)域特色教育创建试验区”、“县域学前教育突破暨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县域高中阶段普职协调发展试验区”等试验区建设,实现区域教育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全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第四,学校抓项目,促特色,实施内涵提升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校办学思想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新优质学校创建或(学校)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特色专业暨双师型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试点项目,大力营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办、家长乐意、社会乐助的教育环境,开展“五园”(平安和谐校园、文化魅力校园、生态文明校园、数字信息校园、阳光体艺校园)创建活动,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第五,强教抓人才,促提升,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人才就没有教育,一个好校长加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的教师队伍。
  第六,创新抓改革,促活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成果,放开放活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育开放合作力度,重点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教育机构或项目,促进贵阳教育国际化。
  通过赵局长的介绍,我们发现贵阳市以问题为导向,在深化学区化管理、推动集团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贵阳市在全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中乘风破浪,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一定要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为此,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全人教育”和“全人课程”中。  全人教育是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面向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它的唯一指向就是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个体。因此,学校将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度概括为:
每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后勤的保障。学校的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针对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和新的社会环境,必须要不断改善、不断创新,才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一、要加大对后勤各项工作的执行力  一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每一所学校都无法回避安全问题。近年来,各种高中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高中学生无法安心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做好各种安全措施,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被打扰、人身安全得到保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教育部等五部委就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提出若干意见。  要在总体要求下,做到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一是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具体为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
一、弊端现象  【案例一】在一次优质课评选的活动中,讲课教师为了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挑选听课学生的条件:课堂表现好,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说话有条理性等。班主任在班内挑出24名学生后,引起了其他学生强烈的不满,理由是“让他们去为什么不让我们去”。讲课教师给学生许了一个“假承诺”——让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参加明天的公开课,这样才把学生“闹事”的风波平息了下去。  【案例二】《水流产生力量
【摘要】一线教师的特定角色决定其研究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而若能采用适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方法,让教育科学研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取得教育教学实效,需要以下四个方面为基点:基于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熟知与把握,基于教师自己亲历的真实教育生活实践,基于教师对学校课程的本质和文化的理解,基于教师有意识地炼就反思性实践思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基
[摘 要]在课堂改革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提高历史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整合目前较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与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的效果。  [关键词]导图;问题条;合作探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课改的模式也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尽管我们已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三种常见方式: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保护色是指动物所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拟态是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状态;警戒色指具有报复攻击能力的动物,长着刺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对于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并不需要对这三种常见适应方式全部掌握,但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保护色的成因、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解,形成对于生物适应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陕西省義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2017—2019年培训工作规划》,陕西省汉中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会于2018年7月12日在汉台二中顺利召开。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柱东、基础教育科科长陈亚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研室副主任丁逊民主持。  会上,杨柱东针对三科教师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深刻认识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的重要性;二要准确理解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包括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选修课等。这些活动类课程主要是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该包括对该课程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的学习评价三个层面。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应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类测试,最后才来
为了成功参与今天的全球经济竞争,各国都需要挖掘所有公民的潜能。他们需要确保男性与女性都培养了合适的技能,都找到了机会有成效地使用这些技能。许多国家正努力实现职场及就业机会的性别平等。在教育方面,许多国家也成功缩小了学习结果的性别差距。然而,2015年3月5日OECD副秘书长斯蒂芬·卡普费雷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的一份题为《教育性别平等ABC:态度、行为与自信》(The ABC ofGender E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