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学生行为评价难题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分年段设计观测点,细化评价内容;激活多元主体积极性,创新评价方式,构建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行为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实现社会性发展。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行为评价;评价方式;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3-03
  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一直是困扰品德课程的难题。我们认为,行为评价是以课程目标和教材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搜集信息,对学生行为实践中的学习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性评价,其重点是品德课程所涉及的道德行为、良好生活行为、社会性行为等。由此,学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小学品德课学业评价中的行为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分段设计观测点,细化行为评价内容
  学校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分低、中、高年段,描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学生行为表现应达到的主要目标,由此确定行为观测点。据此,我们从教材中筛选课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每一单元教学后,教师都会布置实践作业,并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实践作业周期或为一周,或半个月,或一个月。作业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行为评价活动课,根据观测点,对学生行为实践情况进行集中评价。这一设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1.低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关注行为细节,促进低段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们从教材中择取了八个课题,并相应设计了实践作业。一年级上册选择《校园铃声》《我自己会整理》,对应设计实践作业“掌握课堂学习常规,会课间活动”(一单元)和“会整理书包”(三单元);下册课题《我为家人添欢乐》《我换牙了》,设计实践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单元)和“天天刷牙、认真刷牙”(三单元)。二年级上册选择《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好书大家看》,设计实践作业“当好值日生”“天天读书”(二单元),下册则选择《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设计了实践作业“保持环境卫生”“养一盆花或草”(二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会课前准备、上课大胆发言、学会倾听;课间会解便、望远、做游戏文明;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能主动做家务;坚持早上和晚上认真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做好教室清洁、自觉保持教室清洁;能每天读几页故事书或儿童刊物。
  2.中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品德形成为重点设计实践作业。三年级上册选择课题《我学会了》《我的责任》,设计实践作业“学会一样本领”(二单元)和“找一个劳动岗位”(四单元);下册则选择《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分享的快乐》,设计实践作业“和爸爸妈妈谈心”(一单元)和“会与同学分享”(二单元);四年级上册选择课题《呵护我们的身体》《家庭小账本》,设计实践作业“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单元)和“今天我当家”(四单元);下册则根据《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小窗口,大世界》,设计实践作业“学做一道家乡菜”(一单元)和“关心天下事”(四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能展示出自己的一项技能;自己的劳动能经常做、认真做;经常与爸爸妈妈沟通和谈心;能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学分享;不挑食、按时睡觉和起床、饭前便后洗手;为家人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可以是一天的);展示自己做的家乡菜是否色、香、味俱全。
  3.高段行为评价课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重点。行为观测点基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五年级上册选择《我是参与者》,下册选择《尝尝苦滋味》,设计实践作业“给班级或学校提一个金点子”(二单元)和“给自己订个计划或目标”(一单元);六年级则根据《社会文明大家谈》《男生和女生》,设计了实践作业“做个文明小公民”“做个‘快乐女生’或‘快乐男生’”。
  作业对应的观测点分别为:金点子评价;能坚持把自己定的计划和目标完成;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讲究社会文明;具有女生或男生的特点。
  二、激活多元主体,创新行为评价方式
  在行为评价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激活多元评价主体,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低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学会”。根据行为观测点,通过学生展示汇报、当堂竞赛、榜样示范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中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引导”。倡导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评价标准,并据此开展自评和组评,在榜样引领中激励践行。高段行为评价课则突出“自主”。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分组合作,总结评价标准,主持开展自评和组评活动,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讨论、思辨,并通过榜样示范明确努力方向。如此,分年段突出重点,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
  为客观评价学生品德行为表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我们设计了学生行为评价量表(见表1)。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要确定评价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以便对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回顾和记录,并作出真实评价。
  在评价实践中,家长、教师、社区和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发挥创意,根据“学生行为评价表”的要求,创设了一系列新型评价方法。
  1.影响力黄金表法。由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时间为一个月,表上注明本月自己制定的习惯养成目标。学生每天检视自身的行为,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根据目标习惯的行为达成情况,在日历表上画上相应的符号(包括大拇指、笑脸、哭脸、加油、真棒);月底,由学生书写当月习惯养成的体验和感想。月底行为评价课上,孩子们出示自己的日历表,根据获得大拇指的个数评奖。每个小组内只要有4人获得25个及以上大拇指,本组就获得晋级。同时,孩子们分享当月习惯养成感悟,互相学习、鼓励进步。
  这一评价方法引入学生自评和家长这一评价主体,并通过小组竞争和分享,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有效帮助孩子提高了自律能力。同时,我们鼓励他们自主采用喜爱的评价符号,如大拇指、笑脸等,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评价的兴趣。
  2.“点赞加油章”。这是由巴蜀孩子自主设计的评价方法。学生利用校园网平台,设计了“发微信红包”活动。每月末,老师们在班级微信圈,以发红包的方式将“加油章”颁发给认真完成行为实践作业的孩子;同学们和家长积极响应,在“点赞”时做出点评。许多家长还将孩子行为实践过程拍摄制作成微电影,发布到班级微信圈或QQ群,大家相互欣赏、鼓励,找差距,比进步,形成了争抢“点赞加油章”的竞争氛围。
  3.“亲子契约法”。由家长根据评价作业,创意设计。家长提出行为实践要求,同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约定行为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双方签字订立“契约”,孩子和父母根据契约要求相互监督。如此,父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规划近期目标,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民主,学会以规范自身行为回报父母。
  除此之外,巴蜀老师们更是创意连连,改革传统评价方式,设计了“等级奖章法”和“书信表扬法”。“等级奖章法”旨在提高孩子行为习惯的持久性,设立三个等级奖章:绿色“学会章”、红色“达标章”和金色“积极章”。根据孩子的表现及其日记,给予不同等级的奖章,鼓励他们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书信表扬法”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细微进步,鼓励孩子的个性成长。每周五,教师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书写个性化的表扬内容,配以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总结每一个孩子一周的良好行为表现,带给每一个孩子进步的惊喜。
  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理念指引下,巴蜀师生、家长开发了一系列时尚新颖的评价方法。借助这些评价方法,不断挖掘孩子的发展潜能,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矫正不良行为,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重庆 40001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区域班主任专业发展“内忧外患”的困局,通过多主体整合和立体推进,以区域支持组织和校本研修为路径、载体,激发班主任成长活力;整合专业发展资源,形成区域班主任梯队的合理配备,引领更多班主任走进优秀乃至卓越发展阶段。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区域支持系统;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2-00-04  班主任是学校的重要岗
2007年9月22~24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开幕式上,由浙江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友情出演的情景剧《教育,让生命灵动和绽放》彰显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
《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联合采访组    2007年3月23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就学前教育立法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浙江《幼儿教育》、上海《上海托幼》和江苏《早期教育》的联合采访。    记者:杨司长,学前教育界十分关注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关注国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对此您有何看法?教育部在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杨进:我国的《宪
敞开心扉自我批评  上海虹口区花园幼儿园 杨晓蕾    幼儿园既然已经制定了考核制度,那么园长必须按章办事,否则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不过,在忙碌而又琐碎的幼儿园工作中,教师难免会有疏忽。如何处理这类事件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我想,如果双方都能敞开心扉,作些自我批评,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  教师如是说:我深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一时冲动,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让园长为难,真不是我的本意,在此我
“办学校就是办氛围。”这是沙坪坝小学包耘校长常常说起的一句话。熟悉包耘校长的都知道,这不是他一时之间的悟得,而是对多年教育经历的深刻感悟。从教三十多年,在多所学校各种岗位的经历,让包耘校长对教育有了独到的认识。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很多教师苦苦追问,乃至终其一生仍不得其解。包耘此前在教师进修学校从教,之后在多所学校担任副校长和校长,对教育既有高屋建瓴的审思,又有深入一线的体认,对教育的认识自
教师〔2018〕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部对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8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都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多年来,品德课教师不断践行并深化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力求让课堂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走进儿童生活。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此仍有诸多认识误区。基于儿童生活,是品德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拓展儿童生活,引领和提升儿童生活,品德课堂才能真正走向生活。  一、注重生活引领,明确学习重点  【教学片断回放一】《多彩的课余学习》  (一)向你推荐我的书:在教师的引导下
摘 要  从“品德与生活(社会)”到“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用好统编教材,需要教师理解和把握多维教育内容的整合,以鲜活的生活素材进一步拓展教学时空,精心设计指向儿童实践智慧的学习活动,才能引领学生过更加美好的道德与法治新生活。  关 键 词统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课程性质;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8-
摘 要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因此,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及开展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学生的生活范围和实际能力,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才能确保道德学习的“可信度”;凸显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激活活动价值,让学生获得“真感受”;以道德情怀和法治意识引领教学活动设计,才能促进“真行动”,引领学生的道德践行。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主体体验  中图分
摘 要:“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为基本引领,提炼了“疫情下的中国速度”“疫情下的中国担当”“疫情下的法治精神”“疫情下的世界协同”“疫情下的生存反思”“疫情下的宅家生活”六大关键主题资源;与教材相链接,力求植根儿童生活和儿童特点,体现其深度价值;综合考虑居家学习与返校开学拓展课程实施路径,观照“疫情教育”与“后疫情教育”,积极探索抗疫德育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态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