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yq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例,通过对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以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专业性社团作用、构建层次化课程设计方案以及走校企合作道路等四方面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与策略,同时基于教学反馈效果,提出了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对象层次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进意见与建议。研究成果以期为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工程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制订提供有力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物流工程;教学体系;教学策略;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邱欣(1978-),男,辽宁鞍山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杨青(1981-),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讲师。(浙江金华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第四期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QN201104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3-02
  
  尽管当前教育界已经意识到物流工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普通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中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加之物流工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借鉴,很多教学手段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鉴于此,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职业教学中,王浩澂提出了以“现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1]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2]刘丹提出了“产学研”的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3]王晓锋、王海燕构建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4,5]万琼等提出“全面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力图通过综合考核使学生能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6]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7]但研究表明目前针对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定位、教学设计与手段、教学管理以及绩效测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尚不全面。基于此,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例,从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各因素出发,明确了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及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反馈,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意见与建议。研究成果以期为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工程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制订提供有力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分析
  1.学科定位与目的
  从社会对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需求可以得出: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其“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一方面不能只强调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工作需求的员工;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深化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研发人才。合理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具有纵观全局、不脱离实际、用科学技术及现代化手段进行整体规划与部分优化的能力。概括地讲,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级物流管理人才为主,兼顾初级物流管理人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并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未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目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物流工程的生源为理工科学生,该类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事物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大量文字类的专业书籍并不敏感,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针对此,目前所有专业课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即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学校的网络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方便了学生的自学。在课程建设中,部分课程完成了系统的教学资源,并将逐步推广进行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实践性教学中以形象理解、动手操作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学生调研法、仿真培训、示范模仿法、课题研讨法、实习教学法。
  3.实践设计
  实践设计环节直接决定了本科物流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设计遵循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顺序,共计包括四大类实践环节。具体如下:
  (1)课程实践。根据学院现有国际货物运输模拟系统,该系统可模拟货代、船代、班轮公司、银行、海关等各功能单位的运作过程。未来将引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模拟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系统等,使多数课程都具有仿真模拟环境,使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创新思维和能力。
  (2)课程设计。现有的物流方向课程设计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课程设计、MIS课程设计。未来将扩大课程设计科目范围,使学生在根据自身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物流工程意识和物流系统观念,培养物流管理实践能力。
  (3)认知实习。组织学生通过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金华市各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讲座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未来将增设大型国有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参观认知等。
  (4)毕业设计。根据每个老师给出的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题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一年的设计过程。
  4.学分课时分配
  目前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时要求的最低总学分为168学分:通识课程为56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 24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25 学分,专业方向及拓展课程 24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39 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包括: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各8学分、课程设计4学分、案例教学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认识实习1学分及其他基础性实践14学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比重仅为23%,而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主要实践教学手段分别占10%、5%。因此未来在大纲设计时将扩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即降低理论课比重,将实践教学比重提升至30%或以上,表现为增加课程设计至8学分,案例教学至5学分,认识实习2学分,增设研究性学习2学分,创新性实践2学分。在有条件开设实践内容的课程中安排实践性课时,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和实验室设备设置10%~30%不等的弹性实践课时。
  5.考核方法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需要加强过程控制,形成面向整个过程的考核体系。目前学院的考核标准根据学校教务处规定,平时成绩占20%~30%,剩余的70%~80%均为期末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平时学习过程,因此未来的考核体系将扩大平时成绩比例,总评成绩应包含期末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两种考核方式,合理的比例分配及形式见表1。
  二、实施方案与策略
  1.以竞赛、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
  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主要是交通科技大赛,每年经过初选、复选及决赛答辩筛选出3支队伍参加全国交通科技大赛。几年来,有多支参赛队伍对物流模式、仓储优化、B2B2C的配送方式等进行了广泛研究。未来学院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竞赛等。此外,学院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一年中学生可以通过申报院级秋田课题、实验室项目、校课题、省级新苗计划等获得资金资助,完成了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目标。
  2.发挥学生专业性社团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舞台,师生的共同努力势必事倍功半地提高教学时效性与教学效益。而高校学术性学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对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目前学院具有交通运输协会这样一支专业性社团,社团的常规活动包括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社团调研、竞赛组织、课题组队等。教师在社团中扮演指导者与发展战略规划者,学生干部作为组织者,普通同学作为参与者。加大对社团的重视程度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切实所需,为学生提供课后的资源平台,高年级的同学在此传授专业学习与竞赛经验;物流企业管理者、操作者在此进行专题讲座,讲授先进理念、技术;普通同学在此相遇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与课题研究,感受团队力量,以此来完善课后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构建层次化的课程设计梯度
  目前专业的课程设计全部集中在大学三年级,全年共需完成4个课程设计,共7个学分,因此应设置层次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设置第一次课程设计,此时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了物流管理、运输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课设题目,让学生感受课程设计的流程化;大学三年级仍然完成3次课程设计,分别是上学期2次、下学期1次。所不同的是,提高每次课程设计学分均至2学分。上学期,在理论知识与专业认识的基础上,课程设计讲求专业化,将用专业的角度对模拟的配送中心、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与设计;下学期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这样经过层次化的课程设计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开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而且为后续毕业设计环节和从事物流工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打下了深厚基础。
  4.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与工学院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单位有近10家,如金华日普电动车有限公司、中宇物流公司、浙江金飞有限公司等。企业一方面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完成技术上的实操工作,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企业也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学子提供科研经费上的支持以及设备技术。因此,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是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满足了“宽口径、重基础”培养理念下的适应性教学培养过程。
  三、实践应用与现象阐述
  1.课堂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方式,同时结合实践教学及层次化的课程设计方案等措施方案,实践应用中明显发现,学生到课率明显上升,课堂专心程度也有了积极变化,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计算机模拟等环节中,发挥了团队优势,从实践中深化理解了理论知识。此外,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实践教学,学生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比记忆书本知识更加轻松与深刻。
  2.实践性教育使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包括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课外学术竞赛等。这些教学手段都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每2~5人一组,尽管生源在入学时为相同分数群,但由于性格秉性的不同,部分同学热情高涨,学习态度认真,能完成所布置的实践任务,而一部分同学浑水摸鱼,随意应付,对自己和团队不负责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能力两级分化严重,认真的同学在多次实践之后专业技能、系统规划能力大大提升,而另一批学生仍然原地踏步,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四、思考与建议
  1.教学手段多样化
  以案例分析为例,课堂实践中采用该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与热情,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对于各种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但是高等教育仍然需要学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对于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反复记忆、操作直到掌握。因此在期末试题中,应增加类似案例分析等素质综合性的简单考试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熟练度,了解个案中的特征,以免教师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寻找另一种考核方式来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评价,同时也避免平时课堂中一些学生想蒙混过关的现象。
  2.教学对象层次化
  本科教育中不乏有不同价值观、人生观的学生,且学生在大学阶段已具有成熟的思想与自我定位,教师不需要对于学生的上进程度及未来规划有过高的要求,而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可将绝大部分的实践任务变成弹性、自由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喜好及发展需求进行选修。不要求学生全选,但要求学生做好做精所选择的每一个实践任务。
  五、结语
  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3):15-20.
  [2]李庆明.物流人才培养应准确把握宽口径重基础的科学含义[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2):119-120.
  [3]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7):128-130,115.
  [4]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83-85,88.
  [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10):34-36,48.
  [6]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2):192-194.
  [7]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92-9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对通信工程专业“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作了介绍,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从概念的角度回答了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经常提问的几个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C++高级程序设计;平台SDK;MFC;托管C++  作者简介:杨荣根(1979-),男,江苏海安人,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龚乐君(1978-),女,江西临川人,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淮安223
期刊
摘要: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根据现状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对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实习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
期刊
摘要:以订单培养、项目合作、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校企合作实践为基础,突出政法高职校企合作“政府主导”特色,创新“政、校、企、行”职教联盟、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校企“双向订单、双向服务”等校企合作模式,是推进政法类文科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法高职;校企合作;特色创新  作者简介:邢彦明(1972-),男,河南舞钢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北
期刊
摘要: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文章阐述了以水文化素质教育为载体,水利精神培育为目标,特色水文化教育活动为明主线,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为隐主线,分阶段、分层次介绍了水利专业特色素质教育策略和具体举措。  关键词:职业道德;水利精神;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吴婉玲(197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长办公
期刊
摘要:介绍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说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适当的举例使抽象的概念具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充分理解原本抽象的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使之互相促进,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方面的天然优势等。  关键词:模拟电子;教学效果;三极管  作者简介:王鲁杨(1963-),女,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结合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再结合私立学校的特点以及地区差异带来的教师待遇问题等分析了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困境,并对这些困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专业化;中学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杜晓超(1976-),女,满族,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理学院,讲师;熊伟(1977-),男,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理学院,讲师。  (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柏林大学在学术制度建设上选择了“讲座制”。负责“讲座制”下的“研究所”的全部学术和行政工作的教授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大学教员中还有一个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群体——编外教师,这种制度是柏林大学的独创。所有大学教员在学术生活中普遍重视科学研究。讲座教授拥有对研究所的全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教授会管理学校内部事务,评议会则由政府人员和大学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共同参与大学的管理。  关键词:柏林大学
期刊
摘要:国际化程度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出国学习实践成为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在学业规划指导工作中,如何调动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出国学习、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生;学业规划  作者简介:叶涛(1983-),男,江苏靖江人,江苏大学土木与力学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钱瑶林(1991-),男,浙江台州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创业教育已是五年制高职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途径方法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途径方法;五年制高职  作者简介:胡长效(1968-),男,河南夏邑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蒋留生(1961-),男,江苏泰兴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江
期刊
摘要:在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一些高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与改进,但由于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较广,取得效果不佳。结合湖南师范大学近几年针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围绕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创新思维的培植、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平台搭建三方面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产学研为平台、理论课程体系为构架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