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花开一样,久别重逢总是充满了想象。因为凡人的眼睛根本捕捉不到花朵那柔软绽放的过程,所以只好依赖想象力去驰骋,化解它圆满盛开的样子。相见也是这样,心里会像写电影脚本似的虚构出一个又一个场景,把自己出场的位置、时间、台词都写好了,可是很抱歉,由于欠缺一个拥抱,这些预设的情感表达还没有来得及出场就被自己的内心咽下了。
大概这与重逢欠缺的特定气氛有关。故人重逢的时候,欢欣和喜悦这两种情绪很容易成熟,日月递照,昙花一现,如果没有及时拥抱,恐怕很难把它们留下来参与叙旧;又或者重逢的双方对很快又要面对的离别心照不宣,不得不克制自我,心里明明五味杂陈,却必须要在目光对视以前把分开的、不在一起的时间删除,像昨天刚刚见过面。
重逢就是这样无趣,而古人们早早就学会了把情绪积攒着、酝酿着追加到送别的时候。别董大的时候,高适看着友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千里黄云之中,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目送柴侍御那天,望着遥不可及的青山和风雨,王昌龄压抑着自己的离伤,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来,我所见的以及所参与的每一次送别似乎都是这样不含泪水、尽可能呈现出乐观,以掩谁也不愿意面对的今宵别梦寒。
浮云游子意,离别自堪悲,所以,哪怕重逢的仪式感不那么强,心里更期待的还是见面。
前不久,我的妹妹从美国回来,我们见面。见面前,我也演练了很多种情绪和反应。可是,真正到了见面的时候,我们所谈的还是家常,还是那个我们都已经离开了多年的村庄。见面第二天,我们约定同去八达岭长城,重返十五年前我们来到这里然后各自出发的地方。
那天,长城脚下还有积雪,寒风带着白云一遍又一遍掠过我们的脸。隔了许多山川,我快要忘了时间长什么样,我努力回想着2001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可是记忆实在不争气,眼见的所有景象都是新的,除了确定曾经来到这里以外,看不到一丁点儿过去的痕迹。站在烽火台上,世界尽收眼底,远处有群山,近处有峰峦,我也是第一次这么清楚地看到它们。我和妹妹几次停下来,望着远方,青山万里,仿佛看到了十五年前正在攀爬长城的少年时代的自己。
几个月前,农历十月十三,她的生日,我打越洋电话给她,也没说生日快乐,因为我总觉得血缘至亲说生日快乐显得见外,其实,是我羞于启齿,最后,我所有的话语就沉潜在心底暗藏不发了。
来不及等到春节,妹妹就要返回美国了。我原本计划着在北京送她远行的想法也因时间冲突未能实现。那天,在她出发前几日,我站在京杭大运河起始的河段,看着亘古通今的样子,看着行云流水的表情,拨通了妹妹的电话。我问她什么时候走,我告诉她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们照例嘻嘻哈哈,竭力隐藏着又一次别离的后会有期未有期的怅然。我想我们都不是优秀的掩饰者,我能察觉到她的不舍,自然她也感受到了我的心情风雨交加。我从来没有觉得时间如此遥阔,挂断电话的刹那,从小时候开始,或轻或重、或深或浅的记忆再次被翻出来。其实,往昔场景的出现绝非我所愿,它们却往复搜寻,积极地搬弄东西、乐此不疲,既有回甘,又有涩苦。
各自出发以后,这么多年,我们难得有相遇的时刻。我们从一个村庄出发,离家,去国,看天下,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每每想到见面越来越少这个事实我就觉得可怖,然而,除了继续上路为着一个不为抵达的出发以外,我们都没有更好面对时光的办法。
大概这与重逢欠缺的特定气氛有关。故人重逢的时候,欢欣和喜悦这两种情绪很容易成熟,日月递照,昙花一现,如果没有及时拥抱,恐怕很难把它们留下来参与叙旧;又或者重逢的双方对很快又要面对的离别心照不宣,不得不克制自我,心里明明五味杂陈,却必须要在目光对视以前把分开的、不在一起的时间删除,像昨天刚刚见过面。
重逢就是这样无趣,而古人们早早就学会了把情绪积攒着、酝酿着追加到送别的时候。别董大的时候,高适看着友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千里黄云之中,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目送柴侍御那天,望着遥不可及的青山和风雨,王昌龄压抑着自己的离伤,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来,我所见的以及所参与的每一次送别似乎都是这样不含泪水、尽可能呈现出乐观,以掩谁也不愿意面对的今宵别梦寒。
浮云游子意,离别自堪悲,所以,哪怕重逢的仪式感不那么强,心里更期待的还是见面。
前不久,我的妹妹从美国回来,我们见面。见面前,我也演练了很多种情绪和反应。可是,真正到了见面的时候,我们所谈的还是家常,还是那个我们都已经离开了多年的村庄。见面第二天,我们约定同去八达岭长城,重返十五年前我们来到这里然后各自出发的地方。
那天,长城脚下还有积雪,寒风带着白云一遍又一遍掠过我们的脸。隔了许多山川,我快要忘了时间长什么样,我努力回想着2001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可是记忆实在不争气,眼见的所有景象都是新的,除了确定曾经来到这里以外,看不到一丁点儿过去的痕迹。站在烽火台上,世界尽收眼底,远处有群山,近处有峰峦,我也是第一次这么清楚地看到它们。我和妹妹几次停下来,望着远方,青山万里,仿佛看到了十五年前正在攀爬长城的少年时代的自己。
几个月前,农历十月十三,她的生日,我打越洋电话给她,也没说生日快乐,因为我总觉得血缘至亲说生日快乐显得见外,其实,是我羞于启齿,最后,我所有的话语就沉潜在心底暗藏不发了。
来不及等到春节,妹妹就要返回美国了。我原本计划着在北京送她远行的想法也因时间冲突未能实现。那天,在她出发前几日,我站在京杭大运河起始的河段,看着亘古通今的样子,看着行云流水的表情,拨通了妹妹的电话。我问她什么时候走,我告诉她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们照例嘻嘻哈哈,竭力隐藏着又一次别离的后会有期未有期的怅然。我想我们都不是优秀的掩饰者,我能察觉到她的不舍,自然她也感受到了我的心情风雨交加。我从来没有觉得时间如此遥阔,挂断电话的刹那,从小时候开始,或轻或重、或深或浅的记忆再次被翻出来。其实,往昔场景的出现绝非我所愿,它们却往复搜寻,积极地搬弄东西、乐此不疲,既有回甘,又有涩苦。
各自出发以后,这么多年,我们难得有相遇的时刻。我们从一个村庄出发,离家,去国,看天下,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每每想到见面越来越少这个事实我就觉得可怖,然而,除了继续上路为着一个不为抵达的出发以外,我们都没有更好面对时光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