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摩托 卓尔不群 自由不羁

来源 :东方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雷摩托
  1903年,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里手工“攒”了第一辆哈雷摩托,第二年,颇有“无知无畏”精神的兄弟俩就注册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当时的他们不可能想到,哈雷日后能成就如此匪夷所思的传奇。2003年是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百年诞辰,也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的百年诞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哈雷-戴维森凭借精湛的手工工艺制造、卓尔不群的设计理念以及自由奔放的文化传统征服了世界。如果说劳斯莱斯是汽车的翘楚,拉菲是葡萄酒的象征,那么哈雷-戴维森无疑是世界摩托车领域的经典。哈雷的成长浓缩了美国一个世纪以来商业品牌的发展历史,哈雷文化几乎涵盖了世界摩托车文化的演绎进程。
  哈雷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源于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设计:外观庄重,色彩炫目,线条硬朗,装备整齐、马力强劲,以及接近汽车的大排汽量大油门带来独特轰响。哈雷车造型是如此的古典、浪漫、粗犷,甚至烫人的排气管都令哈雷车迷疯狂。
  哈雷精神
  一个世纪的沉浮,一个世纪的文化沉淀,孕育出灿烂丰富的哈雷摩托车文化——自由、个性、进取。在美国,留个大胡子,膀子上青色哈雷标志纹身,穿上黑皮夹克,带上大墨镜,跨州过省,在高速路上自由巡航,累了就原地歇息,吃牛排喝可乐,这种把自由发挥到淋漓尽致、富有激情的生活,不是每个男人都向往的吗?而这就是一种精神——哈雷精神。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哈雷摩托,因为哈雷的每一辆车都可以根据车主的爱好选择改装零件,所以,玩哈雷,不是以快为目的,而是它会给到你一种激情、张扬的感觉,自信、独立又富有品位,从而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这都是哈雷所要表现的内涵,这种无拘束的体验,令哈雷车迷们向往。


  哈雷族
  “玩哈雷的其实并不是飙车族或者是那种要与交通规则为敌的群体,相反,他们一点也不叛逆。”哈雷的驾驶者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但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他们都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积极进取,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和不俗的生活品位。重型摩托、轰鸣的排气声、皮衣、骷髅,这一切并不是反社会的代名词。虽然身着硬朗的哈雷服,但哈雷车主们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哈雷车和哈雷服装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我个性的表达及释放。
  哪怕每年仅有15辆的官方进口配额,哈雷摩托仍然随着施瓦辛格的终结者形象广为人知。1983年,哈雷摩托车成立了品牌社区性质的车友会——哈雷车友团,将其粉丝聚于一堂,在中国有数千位粉丝。在上海,就有这样一族人,他们矢志不渝地做着哈雷的忠实的fans。
  黑鱼是这个车友会中的一员,每个周末,他几乎都会和他的这些哈雷伙伴们一同骑行出游。虽然他们在出游时大多是奇装异服,个性张扬,但他们在骑行时却是最守规矩的,大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在黑鱼的描述中,骑哈雷出行更像是一次有组织的军事部队演习。“哈雷不飚车,是编队骑行,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手势。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个性,但都非常守规矩,在骑行时永远保持两个人前后错开、车速一致。在这时候身边穿哈雷服的人就像兄弟般亲切,因为安全手势要依靠每个人传递下去。”在国内,玩哈雷的人都会称自己为帮,彼此之间弥漫着一股超越在哥们义气之上的江湖道义,在没有骑哈雷车的情况下,服装就成了相互识别的暗号。
  哈雷帮的代价 Q&A
  Q: 一辆哈雷的成本要多少?
  A: 哈雷会让男人上瘾,哪怕当初只是因好奇而去尝试。不过,要有一部哈雷就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国内的比国外还要贵上一大截,大概普通的一辆需要十来万元人民币,有些是二十万左右。
  Q:听说哈雷的改装费更贵?
  A: 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世界上没有两辆完全相同的哈雷,所以至今,设计制造出每一辆哈雷仍然有很大的改装余地。而更大的花费就在改装上,改装花的钱已经超过车的本身价格了。
  Q: 驾驭哈雷的人是不是必须都很魁梧?
  A: 因为哈雷硕大的体积和重达400公斤的重量,要求驾驶的人具备强健的体魄,而那些较为健壮的人,也许因为具有更多的雄性荷尔蒙,这种特质非常符合哈雷车手热情、张扬的个性。
  Q:哈雷的行头费用是不是也不少?
  A: 买了哈雷只是玩哈雷的开始,玩家还需要一身个性十足、与众不同又有特殊功能的行头。哈雷拥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购置一身行头的价格并不比购置一辆哈雷车便宜。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皮靴、皮夹克都价格不菲。
   TIPS
  哈雷的文化是崇尚个性的张扬与自由,所以,哈雷的一些行头足以酷炫到吸引人的眼球。


  哈雷五大车系
  VRSC车系
  哈雷摩托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哈雷威路德。威路德车型属于VRSC系列,它整合了哈雷—戴维森的定制改装风格和美国化的强劲动力性能。威路德的原型为美国流行的冲刺赛车,面对摩托车爱好者对动力性能的追求,威路德集数十年来的赛车经验,把美国化的大扭矩和高功率结合在了崭新的VRSC车系上。
  TOURING 旅行车系
  Touring 这一车系的发展线索来自数百万英里的测试和车手的反馈,它深深根植于哈雷时尚外形设计的传统,优异的高速公路驾乘感受和超凡的低速操控性能,为车手带来了平稳舒适以及愉悦的驾乘体验。其裸露闪亮的铬和钢、豪华的驾乘配置、宽阔的行李空间以及各种功能,为车手们带来了非凡的摩托车驾乘体验。
  Sportster运动者车系
  诞生于1957年、植根于赛道、成长在街巷的Sportster是哈雷戴维森重量最轻、体形最敏捷、最长寿的车系。它带有标志性的“眉形”前大灯灯罩,以及时尚的锥形油箱和轻盈的车架,这些独一无二的外形轮廓将Sporster与哈雷戴维森其他车系显著区分开来。无论何时你都能享受到操控敏捷、响应极佳的骑行体验。
  DYNA 戴纳车系
  为追逐远方的地平线而生的Dyna是风格与性能的结合体,它传承了原厂的订制风格。Dyna系列真正实践了我们的两轮一车哲学。将定制设计与高性能相结合,Dyna车型就是完全属于驾驶者的摩托。少一丝后期修饰,多一点最初本性。
  SOFTALL 软尾车系
  简单、纯粹、强劲——这些词语本身就是驾驶摩托车的代名词。此款摩托车秉承多年来硬尾摩托的简洁干练,并一直引领着设计的潮流并使其他车型不情愿地“跟风逐流”,它就是时尚的定义者。对Softail系列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那种永不落伍的真正经典的时尚。
  电影中的哈雷
  《飞车党》中的马龙·白兰度、《逍遥骑士》里的彼得·方达带着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无因的反叛,风驰电掣,呼啸而过。那些狂放不羁横跨机车的青年,青春无敌,咄咄逼人,周身闪耀着桀骜难驯的锋芒。?这锋芒任凭时光风霜侵蚀打磨,依旧熠熠生辉,成为一个时代、一种情怀、一段岁月的印记。


  马龙·白兰度、彼得·方达、詹姆斯·迪恩的机车同电吉他、朋克头、嬉皮风格一起,成为叛逆青春的代言。这些经典重机车的坚硬金属质地、大排量大油门所带来的轰响、流畅硬朗的性感线条,与这些颠倒众生、狂野不羁的明星气质相得益彰。黑色皮革夹克,紧身牛仔裤,黑色手套及长靴——当他们以一身拉轰到爆的行头,在机车上虎踞龙盘,或者只是慵懒地倚在车旁,这种人车合一浑然一体的魅力,不仅可以将一切美女秒杀,连雄性之间也难免产生英雄所见的惺惺相惜。

其他文献
本刊截稿期已过,编辑部突破底线,版面虚位以待,只为等待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后的结果。编辑们在疯狂码字,倾倒这10天来所见所闻所想。  而另一批人,则默默地进行了夏令进补:有朋友看了超过20场电影,谢绝所有饭局派对,专做影院钉子户,享受私人的精神欢愉;也有像我这样的,只能利用周末恶补,3天连看7部电影,头晕目眩还沾沾自喜。当最后一天的夜晚,朋友圈突然同时出现若干张手持《现代启示录》票炫耀的帖子,惨烈“撞
期刊
1846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首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议定,按照《土地章程》规定,英租界得以确认。外国侨民陆续增多,随着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西方文化也随之而来。由于圆明园路周边靠近英国领事馆,西方文化传播渠道较多,又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因此成了西方文化登陆上海的前沿阵地。外滩源圆明园路虎丘路新貌(陈志民摄)  圆明园路的开辟  历史上的圆明园路其实有两条,大约修筑于1860年前后,在工部局1863年8
期刊
2014年6月21日下午,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的第23届上海影评人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汪天云出席颁奖活动,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归来》、《西藏天空》、《白日焰火》、《全民目击》、《团圆》、《激战》、《无人区》、《盲探》、《同桌的妳》、《毛泽东与齐白石》荣获十佳影片奖。宁浩摘得最佳导演桂冠,最佳男女演员奖分别由廖凡、巩俐斩获。荣获最佳新人奖的是《
期刊
他一生从未写过任何一部电影作品,却在无意之间与电影结下了扯不断的缘分。他一生共创作了38部戏剧,如今已全都被改编成电影作品。他被誉为是作品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家,至今已有400多部影视作品改编自他创作的戏剧。他,就是威廉·莎士比亚,用一支汩汩流淌着墨水的鹅毛笔,写下无数关于人生不朽箴言的“文坛巨匠”。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他的作品每隔几年就会被拿出来改编和重拍,似乎已经成为电影界多年来延续的一
期刊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主演:妮可·基德曼、蒂姆·罗斯  类型:爱情/剧情/历史/传记  上映日期:6月20日(中国)  格蕾丝·凯莉,对于这个名字,中国当下的普通观众或许感到些许陌生,但如果告诉你她曾是与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等齐名的好莱坞著名美人影星,尤其是她获得奥斯卡影后桂冠,之后又成为摩纳哥王妃的辉煌经历,再看一眼她风华绝代的玉照,你一定会暗暗惊呼,她简直就是女神中的女
期刊
金爵奖大赢家:《小英格兰》  获奖:3项  在竞争激烈的金爵奖争夺中,《小英格兰》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以绝对优势成为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的最大赢家。《小英格兰》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希腊作品,导演潘多利·佛加瑞用精美绝伦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希腊安德罗斯小岛上,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美人儿,名唤欧莎。欧莎爱上了一无所有的海军中尉斯皮罗斯,但
期刊
超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虽然它现今没有成为电影创作的主流,但是超现实主义元素已经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存在于现代电影创作中。梦境、潜意识等精神境界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合理的反抗和叛逆,观众可以通过奇诡的影像在想象的真实中层层剥离出他们所需要的本质。  当我们谈到超现实主义  今年11月,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以及外滩18号不约而同推出了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艺术作品展。达利
期刊
上海,30℃  降暑日期:7月4日  降暑手段:《笔仙Ⅲ》  降暑人员  导演:安兵基  主演:江一燕、焦俊艳  降温原理:  7月4日,盛夏的上海格外闷热。《笔仙Ⅲ》在这个时间上映,送清凉的意图很明显。其实很多该题材的影片都喜欢集中在夏天上映,三年前的《孤岛惊魂》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同的上映时间为影片赚足了眼球和票房。《笔仙Ⅲ》由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这位素有亚洲恐怖片大师之称、在韩国恐怖电影界有“
期刊
“借光”片名:原装还是山寨?  同档期的电影一不小心题材或类型“撞车”,这似乎并不少见。但如果片名也能达到“神同步”,这里面必定就有个高仿的A货了。近日,电影《笔仙3》就以不正当竞争的理由将《笔仙惊魂3》告上了法庭。相信不少观众也是骤然意识到,原来这两部同样打着“笔仙”名号的影片不是一伙儿的。在感到受骗之余,也许你还会想起不少相同的案例。  《江南爱情故事》VS《北京爱情故事》  今年年初,随着陈
期刊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往往不经意间你就能发现她对老上海电影院的情有独钟。在小说《多少恨》里,男女主人公最初的交集便源于一次电影院的换票经历。“这一家,一进门地下是淡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如今,若再回头深究这字里行间的奥秘,彼时的上海影戏院,在张爱玲眼中,就是一种品位和生活。  其实,20世纪20年代起,从虹口电影院开始,上海一大批建筑豪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