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质疑 重体验 炼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意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都理解到分数不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真正能力。本文从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与注重体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心二大方面来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质疑方面从向生活、教材、教师发问,体验方面从教材、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等方面来细致的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质疑 体验 能力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61-02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意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都理解到分数不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真正能力。在教育与教学中,关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专家、学者、老师都有自己一定的见解,真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所以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质疑与体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唯有这样才能克服那种只唯书,不质疑,只唯师,不发问,只贮存知识,不创新知识的封闭学习模式。
  一、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 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因此,不论是质疑,还是解疑,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增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作出判断并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的向教材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1、鼓励学生向生活发问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与科学的关系更是密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生活发问,向生活质疑。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基本途径。熟悉的生活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要问:“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气层及更遥远的空间。在大自然,会发生惊天动地的雷鸣和划破长空的闪电。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电”?电话给人类交往带来很多方便,它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许不少同学都看过杂技“飞车走壁”吧,在倾斜度很大的墙壁上,一辆摩托车或小汽车在高速行驶,却不会掉下来,坐在汽车里的演员显得那样悠然自得。你在惊讶之余,也许会佩服演员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量。其实,这些都是运用了物理中力学的一些原理。为什么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要安装上履带,自行车的车轮外胎及钢丝钳口上要有花纹?保温瓶为什么既能保持物体“高温”,又能保持物体的“低温”?这些问题,学习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2、鼓励学生向教材发问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不唯书”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学了有关摩擦力知识后,让学生说说“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时,绝大部分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列举了许多通过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事例,可有个学生偏偏提出来说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也可增大摩擦力,并举了个事例:小块玻璃在大块玻璃上容易拉动,大块玻璃却不容易拉动。事例一举出,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同感,他们的反应一致决得:是啊!并马上有人说:系缆绳是要多绕几圈,也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力的。这可是向现行教材中增大摩擦的两种方法,提出了质疑。“还有别的方法!”对此一问,我先是一愣,继而马上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向他们说明:初中物理阶段只研究硬度较大(如木块、木板)材料之间的摩擦力,硬度较小的物体(如棉布、绳子)和表面光洁的物体(如两块玻璃)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并向学生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接触面之间的粘合程度提高,相当于分子间的引力增加,所以摩擦系数也会增加,拉动要用很大的力。在现行教学中,教师肯定都碰到过类似现象,对于此类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反而要多灌输这种思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现能力。
  3、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
  中国的课堂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家长与老师也大多局限于用分数的高低衡量学习的好坏。在欧美发达国家,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有很多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愿向教师质疑,甚至老师讲错了,他们也不质疑。有一次。为了检验学生的听课效率,我故意犯了个错。结果全班只有个别大胆的学生指出(或者大多学生不屑指出),我大力表扬敢于向老师纠错的学生,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敢于提问。这个现实说明,学生大部都在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思考,更少发问与质疑了。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获得全面发展。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害怕学生提问,一怕干扰课堂教学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二怕自己一时回答不了,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对有问题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要给以适度表扬,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养成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注重体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心
  陶老一直提倡“生活即教育”,所以注重“体验”非常重要。在这里,所谓“体验”就是采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个体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中身临其镜,亲身体验和实践,在实践的全过程中发现规律。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体验”的活动,其设计思路主要有应以下几个步骤:
  1、以实验为手段,挖掘教材蕴涵的探究因素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物理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的是探究过程。在物理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设计实验,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
  2、以猜想为桥梁,把握实验探究的方向
  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猜想过程是学生思维极其活跃的过程,它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框,并时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猜想,使得教学过程变成非常简单的知识输入过程,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无处落实。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的过程应是对头脑中已存信息分析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因此在猜想之前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教师在实际探究过程中,还可以用生活用品现象、小实验等适当引导,让学生猜想合理化,以避免天马行空的乱猜。例如,在学习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让学生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电流的关系。如果学生对水流中干流与支流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则猜想较容易。再如,在猜想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如果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则很难猜想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所以在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因素时,可以从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总功分别包含哪些部分,就可以找到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3、以实验设计为核心,生成有效探究的思想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这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方法,是物理知识应用的重要表现。当方案设计出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信心。接下来的实验验证,学生是带着急于知道方案是否可行,猜想是否正确的心态去探究的,就会以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去实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实验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是把现成的实验装置、方法简单地交给学生,学生听老师讲完实验后按部就班去完成,并记录下相关数据。这种情形下的学生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实验的。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完全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思路,为了实验而实验,忽略了实验能力培养这一意义,实验能力不会有多少提高。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的实验设计时,如果教师不给以恰当的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实际教学中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逐层分析,化解难点。
  (1)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通过哪些物理量的变化反映出来?
  (2)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3)物质的吸热能力与温度的变化及其质量的大小等因素都有关,因此要研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时,要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实现这些方法?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实质上只需要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材,加热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可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根据这些条件学生即可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实验。
  4、以实验结论为台阶,理解探究结果的严谨性
  得出结论时采用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结论出自学生之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而传统教学中是老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讲解,最后给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是只要记住最后结论就行了。这样学生往往会认为实验只是一种形式,结论才是最终目的,甚至认为实验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只要老师或书本给个结论就行了。长期这样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实验探究思维能力更是不能得到提高。学生在归纳实验结论时,常出现一些错误,究其原因通常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类型一是因果关系表述颠倒。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学生会得出的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究其原因,学生不知电阻的变化是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果。类型二是结论缺少实验条件。如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学生往往习惯写成“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漏了“受力面积一定时”的前提。 究其原因,学生一般忽视结论存在的条件。所描述的结果如果只是在某种实验条件下进行的,不仅要描述所探究的规律,还要客观地指出这一规律所存在的条件。类型三是实验条件表述错误。如在“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往往得出“当物体的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结论。究其原因是学生忽视了改变物体速度是通过改变下滑高度来实施的,真正影响动能的因素只有质量与速度,而不是什么高度。
  如果我们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务必要尽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质疑善问与敢于体验的能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的放矢。当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优化组合,讲求实效,灵活运用,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去猜想、分析、反思,积极调控学生的质疑与体验的多元化途径,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
  [2]吴海芳:“加强设疑与体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5期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中华教育资源网(www.cn910.net)
  [4]钟继芳,《物理实验结论的表述常见错误》,http://blog.sina.com.cn/wangchengxin12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好玩”是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充满童心的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一句平凡又极富童心的话语,道出了数学的真谛,拉近了不少人同数学的距离。本文重点对数学的趣味性学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 趣味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2-01  中国著名数学家、田刚说
期刊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课程的特性出发,坚持新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策略 教学效果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9-01  不难发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
期刊
【摘要】教育的责任,固然要交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改革“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笔者从六方面阐述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学生发挥自学潜能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自学机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
期刊
【摘要】任务教学法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本文在中职英语Guinness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实现。  【关键词】中职英语 任务教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49-02  任务教学法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富
期刊
【摘要】地理学案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在“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高考背景下,地理学案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逐步构建学生的审题、解题模型,切实解决同学的解题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地理学案 基础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8-04  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巩固,
期刊
【摘要】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就能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转变,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现代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设定好时间,在教学计划上做到精心、完全的设计,在讲课中要做到用与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有效的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能得到张扬。接下来,作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谈谈课堂展示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期刊
【摘要】学习环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理科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同样适用于工科教学。结合教学实际,以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级反应”为例,设计了教学案例,介绍了学习环模式在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习环模式 物理化学 一级反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5-02  学习环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末60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移动web编程技术》教学中的实施可行性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任务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等,该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web 任务驱动 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69-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期刊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时长在5—8分钟。实践证明,微课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节好的微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