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了职教发展的最强音。本文基于“铁人精神”的育人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系,使用课上观察、课下访谈、调查文献、对比分析等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课程进行研究与探讨,所获经验有助于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为社会培养“铁人式”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油气储运;教学改革;铁人精神
1 前言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针对石油类的高职院校培育出的学生,离校以后会从事野外工作,而且环境比较艰苦,安全风险也较大,若是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没有严肃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又不够严格,便难于胜任此项工作。所以,本文基于“铁人精神”的育人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针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 “铁人精神”的内涵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英雄风貌集中体现[2]。笔者所就职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铁人式”的高技能型人才,从而满足于社会需求。而铁人精神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等等[4]。在大学的这个平台上,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怎样做人。铁人精神,它不仅仅是创业精神、民族精神,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源于内心的美好、优秀的品质,是体现人的精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它会为学生提供信仰、思想以及精神的能量。
3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8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准备工作跟不上需求,办学各方面的投入不够充足。大部分招收高职生的院校在师资、实训设备设施、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问题。培养的目标并非根据职业岗位的用人质量标准设定的,仅僅套用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与职业岗位相脱节[5]。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呈现出开展全民终身的职业教育,重视关键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的趋势,通过,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基本上,课程的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上,依旧存有教授理论知识多,技能训练项目偏少的现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社会参与性不强。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情况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1)普遍自制能力比较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盲从;(2)大部分的学生基础弱,逻辑思维及理解、分析能力不强,仅仅持有混文凭的态度;(3)学习偏情绪化,但动手能力比较强;(4)渴求认可与鼓励等。
4 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上述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4.1 教学内容
依据油气储运技术的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根据社会的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且与企业结合,做出适当调整,以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按照行业生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要求(可参见表1)、参照岗位工艺过程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为例,结合企业岗位及技能鉴定标准,可将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公共专业知识和工种专有知识。公共专业知识包括行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工艺流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等等;而工种专有部分,主要指学生可根据教师介绍的公共内容,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工种(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管道保护工、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燃气设备检修工等),教师根据不同的工种工作要求,设置不同理论和技能训练内容,例如:输油工的讲授内容有操作使用输油泵机组、操作加热炉等;而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的授课内容重点强调燃气场站设备(调压装置、计量设备、加臭装置等)的操作,从而突出职业活动的导向性。
4.2 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授课过程效果及学生特点,提出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理论教学:基于上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论教学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结合些适宜的方式,比如:适当的小奖励,多鼓励,多表扬,多与学生言语、眼神的沟通,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地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参与感,专业知识的讲授尽量多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们所熟知的事物类比,这样可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小课间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播放视频(沙画或纪录片),师生之间畅谈、沟通,传递铁人精神。笔者在教授《油气矿场集输》、《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等储运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采用上述方式,设备拟人化,语言通俗化,复杂内容故事化,经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声音柔和且抑扬顿挫,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80%甚至90%的学生能够与教师有良好的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2)仿真实训:建立模拟环境,学生按照现场岗位和工种的要求,依据工作要求进行储运设备(输油泵、加热炉、油罐等)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采用“帮带制”,即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师傅”的身份,耐心指导其他同学的操作,指出问题,帮助解决,每个项目均采用方法,这样每名学生都能够达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培养学生“匠人”意识,同时,在学生技能操作的过程中,适当地积极将铁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贯穿其中。
4.3 考核方式
详尽的考核方式和标准,考察学生专业掌握程度,各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采取多样的方式,比如:开卷(或闭卷)笔试、随堂口试、写文献综述、做课程设计、写毕业论文、做PPT汇报、技能操作(可参考职业技能鉴定评分标准)等,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是否认真听课、记录)、作业完成的情况,技能训练团队的合作情况,参照技能鉴定标准[6]给出技能项目的成绩等等,给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综合考虑各项,并按照一定比例客观给定课程的学期成绩。
5 结语
教师,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育人教书的过程中,把“铁人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健康的人格,“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曾峥.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5(24):157-157.
[2]席书涛.略论“铁人精神”的哲学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1992(1):64-66.
[3]马英林.试论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2008(1):33-38.
[4]李红梅.铁人精神主体化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J].大庆社会科学,2006(2):10-10.
[5]郭仲.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与中国高职教育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82-84.
[6]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与鉴定试题集 输油工(上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7]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職业技术教育,2005,26(34):14-17.
关键词:高职教育;油气储运;教学改革;铁人精神
1 前言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针对石油类的高职院校培育出的学生,离校以后会从事野外工作,而且环境比较艰苦,安全风险也较大,若是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没有严肃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又不够严格,便难于胜任此项工作。所以,本文基于“铁人精神”的育人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针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 “铁人精神”的内涵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英雄风貌集中体现[2]。笔者所就职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铁人式”的高技能型人才,从而满足于社会需求。而铁人精神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等等[4]。在大学的这个平台上,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怎样做人。铁人精神,它不仅仅是创业精神、民族精神,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源于内心的美好、优秀的品质,是体现人的精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它会为学生提供信仰、思想以及精神的能量。
3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8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准备工作跟不上需求,办学各方面的投入不够充足。大部分招收高职生的院校在师资、实训设备设施、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问题。培养的目标并非根据职业岗位的用人质量标准设定的,仅僅套用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与职业岗位相脱节[5]。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呈现出开展全民终身的职业教育,重视关键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的趋势,通过,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基本上,课程的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上,依旧存有教授理论知识多,技能训练项目偏少的现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社会参与性不强。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情况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1)普遍自制能力比较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盲从;(2)大部分的学生基础弱,逻辑思维及理解、分析能力不强,仅仅持有混文凭的态度;(3)学习偏情绪化,但动手能力比较强;(4)渴求认可与鼓励等。
4 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上述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4.1 教学内容
依据油气储运技术的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根据社会的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且与企业结合,做出适当调整,以岗位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按照行业生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要求(可参见表1)、参照岗位工艺过程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为例,结合企业岗位及技能鉴定标准,可将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公共专业知识和工种专有知识。公共专业知识包括行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工艺流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等等;而工种专有部分,主要指学生可根据教师介绍的公共内容,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工种(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管道保护工、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燃气设备检修工等),教师根据不同的工种工作要求,设置不同理论和技能训练内容,例如:输油工的讲授内容有操作使用输油泵机组、操作加热炉等;而燃气输配场站运行工的授课内容重点强调燃气场站设备(调压装置、计量设备、加臭装置等)的操作,从而突出职业活动的导向性。
4.2 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授课过程效果及学生特点,提出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理论教学:基于上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论教学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结合些适宜的方式,比如:适当的小奖励,多鼓励,多表扬,多与学生言语、眼神的沟通,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地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参与感,专业知识的讲授尽量多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们所熟知的事物类比,这样可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小课间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播放视频(沙画或纪录片),师生之间畅谈、沟通,传递铁人精神。笔者在教授《油气矿场集输》、《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等储运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采用上述方式,设备拟人化,语言通俗化,复杂内容故事化,经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声音柔和且抑扬顿挫,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80%甚至90%的学生能够与教师有良好的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2)仿真实训:建立模拟环境,学生按照现场岗位和工种的要求,依据工作要求进行储运设备(输油泵、加热炉、油罐等)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采用“帮带制”,即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师傅”的身份,耐心指导其他同学的操作,指出问题,帮助解决,每个项目均采用方法,这样每名学生都能够达到不同层面的提高,培养学生“匠人”意识,同时,在学生技能操作的过程中,适当地积极将铁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贯穿其中。
4.3 考核方式
详尽的考核方式和标准,考察学生专业掌握程度,各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采取多样的方式,比如:开卷(或闭卷)笔试、随堂口试、写文献综述、做课程设计、写毕业论文、做PPT汇报、技能操作(可参考职业技能鉴定评分标准)等,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是否认真听课、记录)、作业完成的情况,技能训练团队的合作情况,参照技能鉴定标准[6]给出技能项目的成绩等等,给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综合考虑各项,并按照一定比例客观给定课程的学期成绩。
5 结语
教师,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育人教书的过程中,把“铁人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健康的人格,“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曾峥.浅析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J].亚太教育,2015(24):157-157.
[2]席书涛.略论“铁人精神”的哲学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1992(1):64-66.
[3]马英林.试论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2008(1):33-38.
[4]李红梅.铁人精神主体化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J].大庆社会科学,2006(2):10-10.
[5]郭仲.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与中国高职教育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82-84.
[6]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与鉴定试题集 输油工(上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7]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職业技术教育,2005,26(3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