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sa9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程是学生学校生活经验的总和。课程并不是单一指教科书而言,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与课程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就历史学科而言,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而笔者在尝试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又发现作为华夏文苑里一束艳丽的奇葩——对联,也是一个永不枯竭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如果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优秀的对联往往能够深刻评价、精辟概括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或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若能从浩如烟海的名联、佳联中撷取几枝亮丽的花朵,恰当引入课堂,就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抗战胜利的内容时,先引入这样一副对联:上联由三个国家名组成,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组成,即“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此联巧妙别致,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大地上欣喜若狂的气氛。学生有了兴趣,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然后再讲授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中国打败日本,南京又重新庆祝成了首都)。这副由国名、地名组成的绝对唤起了学生学习本课教材内容的迫切愿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联归纳,有助记忆
  
  我们知道,记忆过程是从识记开始的,而根据有无明确目的,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当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与教材叙述方式不同的对联时,学生往往不会有通过该对联将某一知识点记住的明确目的。因此,对对联的识记属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不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精力少。而无意识记的选择性也决定了对联这种适合学生兴趣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会很深,他们常常容易记住对联中的历史知识。所以,运用对联来辅助历史教学,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记忆史实的质量。例如:讲到《马关条约》的时候,可使用这样一副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马关议和,日相伊藤博文在谈判桌上出句为难,李鸿章第二天才在随员帮助之下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使用,几乎能解释有关《马关条约》的几乎所有要点:①背景:“内无相,外无将”,军队无力,朝廷无能;②内容:“玉帛相将”,割地、赔款;③影响:“帝王度量”的大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由于对联的精巧,情节的生动,学生对《马关条约》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大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对联补充,画龙点睛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学方法无外乎串联、并列、分析、比较、列举等,相对而言较为枯燥,容易引起学习疲劳。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精巧的对联配合史料讲解,直接再现当时对时局的评说,会使史实更加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过繁或过简的地方,适当补充对联故事,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北伐战争》一课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进军和失败等问题。在教学中使用这样一副对联,效果会较好:“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建校初,黄埔军校的门联。孙中山在探索民主建国之路幻想破灭后,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意欲培养真心革命的军官,对联生动地道出了军校创办的宗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有人巧妙地将此联“莫”“请”二字互换,使意思完全相反,变作“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人此门”,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军校性质的转变。这副改字联的使用,增添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完整、正确地理解“黄埔军校”这一历史概念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为下阶段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对联育人,培养情操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许许多多表彰爱国者、民族英雄、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或深刻揭露反动统治者祸国殃民、卖国投降罪行的对联,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联,教史,言简意赅,“两行文字”就能够反映出各个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本质及对其的评价,能达到直观形象、振聋发聩的效果。真是一副对联,两行短字,可抒发无限情怀,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
  比如讲到“虎门销烟”时引用课文中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说明林则徐坚决禁烟的决心和不计个人得失、为国着想的高尚品质。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学生最容易被先进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事迹所激励和鼓舞,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反映历史人物高贵品质的对联,就很容易激起他们道德体验上的共鸣,进而使他们学习这些高贵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
  
  五、对联创作,提高能力
  
  中国古代许多对联作品,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且对仗工整、讲求韵律,情感充沛而强烈,言辞瑰丽而富含哲理,有着其他文体难以具备的艺术魅力。中学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发展中,古代对联的艺术魅力将会给他们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无形中巩固着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阵地,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加深其对历史演变规律的领悟。所以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历史征联活动,这样,学生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可以查阅积累资料,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知识面,使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可谓一举数得。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对联,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又能给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笔者相信,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韵对联,必将成为历史教学中永不枯竭的课程资源。
其他文献
高中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比较关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开展辩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培养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辩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毕竟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因而分析问题就可能不够客观。本文笔者就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政治教材的特点,探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辩论式教学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被誉为“浪漫之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连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不过大连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大连良好形象的树立。笔者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的角度,针对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对公示语翻译的关注度及翻译质量,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接受知识,记住概念,学会如何在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就是讲过去的人和事的学科,学历史就是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学习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观念不仅与历史教育的宗旨大相径庭,制约了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而且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南辕北辙。事实上,设置初中历史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汲取经验、智慧,形成以人为本
【摘要】卢梭曾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细论述了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内容。通过阅读该著作,笔者对儿童自然教育观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此,本文将对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西方儿童自然教育观以及以陶行知、陈鹤琴为代表的国内儿童自然教育观进行分析,以期给予当代基础教育一些有益的启发与感悟。  【关键词】自然教育;基础教育;启发  【作者简介】赵迎迎,南宁师范大学。  一、西方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西方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  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在他的眼神中,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喜欢观察学生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
【摘要】以笔者平时的教学片段为例,探究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通过比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体验和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通过任务生成,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朱龙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就工具性而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对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思想理念,寻找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逐一改进,从而尊重学生在课学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对所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层探索。本文以高中英语吃教学为例,将新课程改革视为主要背景,分析多元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整体语用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多
【摘要】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将论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发挥英语绘本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活动设计;实施策略;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谢敏,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绘本逐渐地被广泛地运
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就是说,学生一旦产生了悱愤心理,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使教学手段与方法契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悱愤心理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笔者就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复杂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一、实际操作,体验历史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时间”、“空间”等,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实地领会、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