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本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犹如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但吃得多了也腻味,到头来发现简简单单的原汁原味才是百吃不厌的本真。当语文课日渐华丽、复杂、深刻,语文的本真却渐行渐远。语文究竟该怎样教?如何穿越繁复的丛林,找到一条通向阅读的道路,让语文守正归真?
  私以为,回归本真最重要也最实在的是放下,放下杂念杂想,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排除种种华而不实的语文教学观念和实践,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恢复其朴素平实的本来面目。”

一、在阅读中接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实践就是读书,这是与文本最亲密直观的接触,“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从语文能力的形成来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在语文教学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具体到教学就是把学生都领进文本的世界,跟着文字的血肉,去触摸灵魂的内核。
  阅读是一个“潜心会文本”的过程,读得认真、读得多,自然是“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阅读,一为眼看,二为声读,又以声读为重,但日常中学生不愿读、不屑读,甚至视有感情地诵读为夸张之事,琅琅书声无处觅,语文诵读居然也了悲哀的“哑巴”。应该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以眼来看,以耳来听,以口来读,叶圣陶说:“除了用心与眼来学习,还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用心吟诵,方可以心契心,让自己的心与“文心”共鸣。
  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纯看的初次接触可能感觉并不强烈,但开口一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之气扑面而来,心胸亦为之振荡,几有挟天风海雨之势,且画面感极强,大江奔流,白浪滔天,可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媲美。而再读文本,情感体验便慢慢丰富起来,在大开大阖的壮阔情怀之后,都有一个转折,即风流人物浪淘尽,而今安在;江山如画,英雄折腰,惜无我辈。反复再读,对壮美之景的热爱恰是对朝廷的忠诚,对周瑜的仰慕恰是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然而多情如我,华发早生,叹年华易逝在;而一切的一切,如梦一场,唯有寄情山水间。这是一种怎样的沧桑悲凉,即便没有交代写作背景,但通过不断地读,便可溯及本词的骨髓。
  语文课应是真正的语言文学课,学生要真正地走进文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感受美好的情操,思考生命,感悟生活,必须回到“读”字上,以读为本,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在微探究中接触


  “微”,即微小、微妙、精微,都是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好微问题,进行微探究。微问题要求聚焦于某一范围内的“小”问题,切口要小,要精而准,抓住有探究价值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应在文本最有价值处,最有情味处,最能激活学生思维处中,以此为突破口去探索研究,力求深而有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局部看到整体,探出本源与大义,挖出精神内核。
  譬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段,笔者设计了一个微问题:“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你觉得柳宗元游玩得怎样?问题一出,学生颇感兴趣,且议论纷纷,有的觉得游玩很尽心,理由是沉醉于山水间,随意而坐,狂放不羁,率性而为,怎么舒服怎么来,不须要在意世俗的眼光,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快意。有的则认为玩得不怎么样,倾壶的目的就是醉倒自己,醉了之后就是睡觉,与其说看山看水不如说终极目标就是大醉一场,做个梦,待到醒时不过是人生如梦的虚妄罢了。学生的看法都很有见地。笔者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思考,字里行间仔细品味探究,文本才是解答问题的根本所在。学生带着问题回归到文本,发现惊人,段首“僇人”,即罪人,身为罪人,又在这偏远蛮荒的永州,“恒惴栗”,常常忧惧不安,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游玩呢。至于游玩的结果,“醉而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读来倒是意兴萧索,想象一下,柳宗元的影子在斜阳晚照里拉得长长的,山水宽阔,天地苍茫,寂寥落寞异常。所以游玩不過是外壳,无法排遣的抑郁是抹之不去的梦魇。
  如此问题虽小,却是理解文本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并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字解了,文懂了,情明了。而在微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产生由字而文再到心的碰撞,各种想法见解,如山阴道上,目不暇接,这样的体验最是难能可贵。

三、在深体验中接触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并联系自身去体味,它是人生存的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其体验是生命化的,是与情感、生命紧密相连的一部分。
  但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往往是“知识点、训练点”的落实,充斥课堂的是教师对课文理性的分析和知性的讲解,所缺失的是师生的“课堂生活”──生命的激活、感情的激荡、生活的觉醒、心灵的放飞……一句话,没有“体验”,它以牺牲学生生活悟性和生命灵性为代价,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
  语文学科蕴藏着丰富而深广的人文情感,体验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应该是情感。教学时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并抓住学生与课文情感相联系的甬道、触媒和接点,让文本的情感与学生曾有的体验相互激荡,并承受文本情思的“蜡染”,让文本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系,进而养育并提升学生富有诗意的、纤敏的心灵,富有良知的、充溢着真情的善性。
  以《荷塘月色》为例,历来多赏荷塘月色之美,虽关注朱自清的内心世界,但往往拘于优美文句而少有展开。笔者特意让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心境的句子,文字不难,学生很易找到。于是又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看有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学生感慨很多,如考试失败,“心里颇不宁静”,不想说话,不想见人,尤其是父母,想去没人的角落,因为现实太悲摧,抑郁到想逃避;不善言辞,但必须发言,想睡懒觉,但必须早起,想不做作业,但绝对不行,生活各种不自由,有那么多必须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这些都与朱自清的心境非常相近。大作家大教授也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逃不开尘世,逃不开喜怒哀乐,会有烦恼,会觉得现实不如意,想要逃避,但终究只能获得一时的安宁,回忆很美好终究远了、去了,最后脚踏的仍然是冰冷的现实。   学生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相应和,以往的生活经历被唤醒,烟消云散的生活往事豁然敞亮,那些未曾留意的却别有浓情深意,彻悟如醍醐灌顶,一切不过是人之常情,不过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然。体验至此得到升华,而人性与人格也将由此得到滋养和丰富。

四、在巧引导中接触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教师的引导。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是引领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在这些场合给学生引导、点拨一下,就会让学生迷途知返,峰回路转之后,必是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常开窍,其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教学《金岳霖先生》时,学生对于金先生古怪的言行举止难以接受,认为其半黑半白的眼镜,实在是滑稽另类,捉跳蚤的得意更是極为不雅,至于课上着上着就成了与学生王浩的二言堂,多半是要被其他学生告上一状的教师,甚而有学生据此得结论,西南联大的校风太差,这样的老师居然也能接纳。据此,笔者给了一个关于西南联大的介绍。
  联大8年(1938-1946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陈寅恪、梁思成,王力、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费孝通、华罗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个“差”是现代意义上功利的界定,金先生可以在联大执教,恰说明校风宽松、自由。继而又引导回归文本,哪些地方可见?学生细看之后很容易找到,朱自清的一口钟,闻一多的大骂蒋介石,大家多坦然接受,亦无人对金先生指手画脚。先生本人堪称中国哲学界的泰斗,不拘小节并不意味学问不精,有其师而有其生王浩。最后又加以引导,人与人的相处需要包容,而自由的氛围会给人更多的可能。由此,疑缘自文本,解疑于引导,佐证于文本,又给学生在生活方面予以引领,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世界,教象百态,众生纷纭,乱花迷眼,千帆过尽,唯有洗尽铅华后回归本真的朴实,才是恒久的大美之境。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基础,回归文本,立足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亲密接触文本,读懂文本,读出味道,读出兴趣,读出自己。
  当课堂返璞归真,语文必然示以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钟亮.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J].语文教学通讯,2016(2).
  [2]冯为民.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论纲[J].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6(1).
  (作者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课改的本意是要课堂教学消尽浮华。祛魅、解弊、寻根,回归本原。一切教育的改革归根到底是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实践经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这三对矛盾之间找到出路。语文教学应向“常态”靠拢,常态课是自然的回归。  关键词:小学语文;常态课;靠拢;回归    一、永不言弃的背景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课程资源拓宽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学校数学课题组研究的生态课堂的理念核心是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追求本真的课堂。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因为能紧密贯彻课标理念,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灵活性、系统性、开放性,以及数学知识呈现过程中的生成性,因此受到众多师生的欢迎,但同时
摘 要:本文在分析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引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当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理实分离、学用割裂、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问题等。笔者所在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在践行“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中,以“做”引領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幼儿教育专业的有效教学。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改实际,对这一教
新课标教材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适逢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休假和旅游”成为普遍话题,我决定先上第三单兀Travel Journal,与学生一起探讨“旅游”的话题。根据新课标英语(必修I)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的教材内容,我将Warming up、Pre-reading以及练习册中的Talking三
我叫赵脯菠,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手,是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我的家乡山峦起伏,交通不便,可耕种的土地极其有限。  然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我种下了一个梦想。小小的我,时常眺望著山的那一端,梦想着走出大山,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让我和弟弟今后能够更好地生活,父母省吃俭用,把我们送到离家很远的中心学校读书,和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小学二年级的我只
进入2016年,随着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渐显现。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1.職业学校的学生的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初中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而这方面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应该采用小坡度教学。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开设班级除了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资源建设 教学方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莫林拉赫、格伦普拉特、迈克尔特雷格拉最早在他们的论文中介绍了翻转教学模式,但他们并没有规定专有名词。同年,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习者通过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来提前学习。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我学习心得和提
缘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子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想说、不敢说,甚至词不达意不会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考试的影响,教师对口语教学重视不够。  (2)有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说得不好,以致课堂上不敢发言。   (3)许多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但苦于词汇量少,想说的表达不出来。  因此,想让学生开口说话,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其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大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关键,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她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健全,传统的相承,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阅读名著如同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许多的优势,但它本身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当“观众”;只注重教师的“教”,很少研究探索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德育、美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