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语文教师专业化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培养新型语文科教师,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紧扣时代发展节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强化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职责,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开发潜在课程,培养教师精神;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等师范学校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整个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语文科教师方面,无论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培养目标都与整个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存在一定距离。为了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使高师语文教师的培养能紧跟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必须深化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指导思想上强调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重视通用型中文人才的塑造而弱化学术型师资量的培养。
  师范性实质上就是教育性,而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专业性无可替代。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仍然侧重于学术性,忽视其固有的师范性。高校教师自身往往偏重科研而淡化教学,对师范生的培养同样重视其科研能力而忽视其教育教学素养,希望培养出能与所有文字工作沾边包打天下的“通才”,而弱化了造就具有现代教师素质的“专才”。实际上,师范性与学术性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养,是个学者,但这种学术造诣要转化为具有育人功能的“教育型学术”,而不是纯粹的书斋学术。师范性也不等同于单纯的教学技巧,它指向为实现教育功能而必备的整体艺术和学养,也就是说,高师培养的应该是“学者型的教师”或“教师型的学者”。师范性和学术性这种胎联式的关系,要求超越二元对立的立场,将二者加以整合,开展一体化的课程改革。
  2.课程设置不够专业化和系统化,亟待优化。
  就大多数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而言,现行的课程体系半个世纪一贯制,课程结构设置不尽合理,往往是在中文类专业课程外加上几门教育类课程,本质上是汉语言文学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没有统整形成合力,这种模式日趋“经院化”和“书卷气”,逐渐走向封闭滞后。一般的课程结构:通识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6周实习、2周军训),这是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追求的是知识的本体价值而非教育价值,而且科目设置过于细化,缺少必要的综合与贯通,这就导致通识课程挤压专业课程。以古代文学为例,三年课程变为两年半,又由两年半变为两年;现当代文学课时不足;古代汉语课程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中学语文教学论已经成为全国同类学校院系中课时最少的课程。
  3.师范教育的专业特性和实践品质未得到张扬。
  许多院校的教育见习已经取消了,教育实习的质量也在滑坡。调查中了解到,按照学校规定,本市的学生统一实习,外地的学生自主实习,即自己找学校实习。事实上一些自主实习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实习,开个假证明了事,因此在第四学期找工作时又不得不重新实习。即便是统一实习,大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措施而流于形式。再比如,该院学生的语文教学基本技能不强。就“三字一话”而言,该院也组织考试,但成效不佳。调研中,中学的语文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其毕业生在“三字一话”方面总体上不如中师学生。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的策略
  1.紧扣时代发展的节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
  教育活动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只有培养能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的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教育才具有真正价值。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教育活动的时代性迫使它与教育活动合拍,否则,二者难以形成一种良性机制。语文课程及其体系具有时代性,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有不同程度的革新,而且这种革新应该是深层的和实质性的。这是高等师范教育和时代发展同步的内驱力之一。
  2.强化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职责,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2004〕1号)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3.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每一方面的改进,也有赖于参与教学的每一成员的努力。这一切都必须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无论是语言文学理论教学还是教育理论教学都必须注重实际运用。语言学理论的分析都必须紧紧联系文本语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现象等进行分析;文学鉴赏分析不能仅是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别人的成果转述给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某些文学理论进行分析探究,最后通过师生对话形成对文本的能动鉴赏;而教育教学理论则更应该具体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实际展开教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4.开发潜在课程,培养教师精神。
  教师精神、教师情意的培养一直是高师院校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是要开设专门的有关教育与人生、社会等能阐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显性课程。许多发达国家很重视这类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开设了诸如教育哲学、教育与人权、教育社会学等必修课程。因为,正是这类课程才能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生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理解教育,也唯有如此,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从事教育,完成教育的使命,实现教育之鹄。另一方面,应该重视院系潜在课程的开发。布卢姆在《教育学的无知》中指出:历来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而忽视了潜在课程。其实,一个学校、一个院系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影响。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
  [2]唐松林,徐厚道.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34-3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地理课向学
案件rn近日,广西北海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福成镇原党委委员、副镇长孙敬昭严重违纪问题,其在统建520户农村危改房过程中,造成900万元农村危改资金被违规使用,并从中贪污12
期刊
摘 要: “262”教学模式在物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分成六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精心备课,把握好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关键词: “262”教学模式 独立学习 小组合作  一、试卷讲评课的“262”模式  “2”是指重建两种关系,即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6”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六大环节,即公布答案、独立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归纳小结、当场测评。  “2”是指两种主要课型,即解疑课和测评课。  
直觉是一种不同于理性的认识,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借意志钻入对象内部。直觉对于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文学意象的整体把握,消除语言的杂语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干旱区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型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不断加重,使得干旱区的荒漠化日益严重。为了评估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地区生态退化的程度,本文建立了综合评价模
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 要: 基础教育的选拔性、终结性考试其实就是高考,检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它的任务之一。把握好高考的命题方向,对于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来说,需要探讨更多的问题。复习策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制定高效的复习策略才能提高复习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复习策略就是在“磨刀”。  关键词: 新课改 高考化学 复习策略  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新课程国家实验区课改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对雨季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雨季造林宏观管理措施 The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rainy season is discussed, and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measures of affores
根据20块样地调查资料, TWINSPAN群落数量分类结果显示,对蒙自桂花生存群落进行划分。 CCA排序结果可以表明,海拔、坡位和坡度依次是限制蒙自桂花生存群落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并
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