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会莎翁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4点,气温15度,和朋友坐在英国斯特拉福德小镇的咖啡馆,看着窗外连绵的阴雨及路人被寒风吹歪的雨伞,觉得手中的这杯热摩卡真是幸福的源泉。
  在一个阴雨的周末,我拖着友人不畏严寒地从伦敦坐火车前往斯特拉福德会莎翁。他老人家住过的地方还真不赖,不仅名字别致到每次我都要想很久才勉强念个大概,而且一出车站就发现四处花团锦簇,连绵阴雨也挡不住温馨的小镇风情。
  
  莎翁的遗产
  
  小镇上满是我喜欢的那种白墙黑格的英式小房子,友人煞有其事地说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有人说此小镇也就上海的人民广场加新天地的大小,用脚一丈量还真是不假。汇合着各国游客的人潮,很快在一个小街的入口处看见了“莎士比亚诞生地”的字样,立刻直奔箭头所指的方向而去。
  在进入莎士比亚诞生地之前,先看到的是一个有关莎士比亚的展览长廊。一头钻进这幽暗的“隧道”,我和友人饶有兴味地阅读莎老的族谱,仔细研究着他的遗产分配情况,念叨着富甲一方的他怎么只给老婆留了一张床等等;还了解到因没有一纸大学文凭,他曾在伦敦备受歧视,又因非凡的戏剧才华被某剑桥毕业生因妒生恨地猛烈抨击(剑桥生抨击的原文还印在墙上,但我和同伴读了N遍还没彻底弄明白,盲目推断那必是刻薄恶劣之极的文字云云),忍不住感叹早在15××年就有学历歧视啊!
  整个展厅的介绍非常细致丰富,从布展的画面上,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时代的斯特拉福德的质朴风貌、他父母生活过的房屋、16世纪的戏剧表演和他小时候入读语法学校的情形,当然还有他不同时期的画像和著作。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少有趣的细节:他18岁结婚,娶的夫人却比他足足大了8岁;受到女王授勋表彰的当年,他儿子夭折,从此无人继承莎士比亚姓氏等,细细读来,简直是莎老的八卦大全。
  
  不朽戏剧的翻天创意
  
  在展厅中段,看到莎士比亚在伦敦构建的露天环球剧场模型时,我和同伴笑开了,因为我们一周前刚在泰晤士南岸的这家著名剧场里,畅快淋漓地观赏了精彩的《奥赛罗》。如今看到这个剧场模型,感到分外亲切。
  介绍显示,17世纪时莎士比亚大多数作品都在环球剧场演出,但环球剧场在1613年演出“亨利八世”时被大火烧毁,重建的剧场设计、建筑方式、建材运用等,都力求与原貌保持一致。 剧场演出的莎士比亚剧都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风格,采取自然光线代替舞台灯,舞台布景相当简单无额外装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屏障,充分让观众与戏剧融合为一。
  那个傍晚,我和同伴捏着早早花5镑买的站票,努力挪到舞台最前面,发现露天剧场的氛围真是轻松,大家在洒满月光的剧场中间乐呵呵站着,身边不少老外还手持啤酒,甚是享受。无论主角还是龙套,时不时会从我们身旁穿梭上下台,最后还能清晰地看到卖力出演的“奥赛罗”那满脸的汗水,以及敬业的女主角赤脚在地板上来回奔波并被“掐死”在床上后向我们展露的脏脚底。悲剧结束,没等观众从伤心的泪水中跳脱出来,“奥赛罗”就带着全体演员在极其欢快的现场音乐伴奏下,穿着古装跳起HIP-POP,全场掌声雷动。当时,我抬头看着星空满天,心想莎老对这种HIGH翻天的创意应该也会宽容一笑。
  
  俗人莎士比亚
  
  结束参观,从侧门走出明暗相间的展览厅,转身来到莎士比亚家的花园,眼前的景物显得分外生动。花园里种植着多种鲜花草木,据说每种草木都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提及的,因为这些都是从莎士比亚作品中“移植”过来的生命,虽不知真假,但也足够让人对这里的花花草草肃然起敬。
  终于站在莎士比亚故居前,忍不住驻足片刻,深吸一口气,让心静下来。眼前是一栋古旧的二层小楼,看上去普通、陈旧,安静地排列在斯特拉福德镇的街边。
  走进屋内,便进入了当年莎士比亚的生活世界。得知一楼的石板地和二楼的原木地板均是原物,让我感到有些诚惶诚恐:这可是走在莎士比亚走过的路上啊!屋里是16世纪的陈设,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壁炉中的火依然殷红地燃烧着,面包、牛排和刀叉之类摆在餐桌上,造型都很逼真,咖啡壶和杯子带有几分粗粝,展窗里摆设着一些类似瓦砾的碎瓷片等残存旧物。
  二楼是卧室和书房。在参观卧室的时候,忍不住向管理员请教为何家中那豪华的床看上去如此之短?对方很认真地驳斥了我们对古人可能长得比较矮小的猜想,解释说,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在寒冷的天气易得哮喘等疾病,所以睡姿多为半躺(完全平躺的姿势,在当时人看来就是死者的姿势了),床就不需要很长。而且家里最漂亮的床总是摆在一楼的客厅温暖的壁炉旁供客人使用,以彰显主人的慷慨和富贵,而自己却睡在相对寒冷的二楼。我们纷纷做恍然大悟状,夸耀莎翁年代的人真有牺牲精神,一转身却和同伴忍不住摇着头用中文嘀咕:敢情英国人好面子的传统一点不逊色咱国人啊,宁愿把自己冻出病来也得把最好的床最温暖的房间给客人!
  据说从18世纪开始,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就开始成为朝圣之所。如今,每年至少有五十万人来访。在无数的朝圣者中,有济慈、狄更斯、爱默生、哈代等知名人物。他们把自己的留言刻在玻璃或者黑色的石板上,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则把这些石块整齐地镶嵌在橱窗中。不过现在的游客不再有机会以这种方式留言,但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写在留言簿上。在那本厚大的留言簿上,已经记载了无数人的名字。一向也没有“到此一游”留言的习惯,遂走过路过看过即可。
  临了,还意外地发现这故居的维护翻新是由英国文豪狄更斯亲自出钱并筹款推动的。可见,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在走出莎翁老宅前,我从一堆印有各段莎士比亚经典语录的冰箱贴中翻到最“世俗”并让我心花怒放的一个,上书:“There is money. Spend it, spent it, spend more.”(这是金钱,花吧,花吧,尽情地花吧!)摘自鄙人万分不熟悉的莎老名著:《温莎的风流娘们儿》。★
其他文献
当艺术成为契机,让一群原本不相干的人共同描绘一幅亮丽图景时,他们忘却了脚下是流动的沙地。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艺术家李象群试图像五年前挽救798艺术区那样,再次挽救朝阳区东北角的一大片艺术区。当年,他从建筑、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奥运五个方面分析了798存在的价值,最终798成为北京政府首批授牌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但这一次,李象群忧心忡忡,他觉得这片艺术区已不可能保留,“必然会
“我对着镜子说中文/一个公园有自己的冬天/我放上音乐/冬天没有苍蝇/我悠闲煮着咖啡/苍蝇不懂什么是祖国/我加了点糖/祖国是一种乡音/我在电话线的另一端/听见了我的恐惧”。  北岛钻出观众席,走上台去,用中文朗诵了这首《乡音》。这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的第四天,他是这个诗歌节的组织者。到今天,北岛定居香港已经四年,依然瘦削。  两年前,第一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09)”刚结束,北岛飞
从十二月党人到苏联解体,从击退拿破仑到十月革命,俄罗斯的冬季似乎经常是历史的见证者。最近发生的事态,让俄罗斯这个冬天似乎不同寻常。西方媒体更是感叹“俄罗斯之冬”将要来临。  12月5日是第六届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的日子,这次选举也被看做现任总理普京宣布再次角逐总统之位后所面临的首次“摸底考试”。考虑到他所率领的统一俄罗斯党一贯的优势,王者归来的普京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然而,成绩揭晓后
新的城市价值链中,积极的上海力量成为上海3.0时代发展的原动力。    接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电话,王吴青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打算)怎么写我们上海人?是赞美上海人呢,还是让上海人‘下地狱’呢?”  “我们希望尽可能公正地写。”  “那就是‘下地狱’喽。”因为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熟识,王昊青这句话带有半开玩笑的意味。不过很显然,在这个上海女子的印象中,来自外界的对上海人的赞美少之有少。 
官办慈善机构的改善速度正与公众对慈善失去信心的速度赛跑。与此同时,来自民间的微慈善正在快速生长。“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语再度流行,它强调慈善不是富人或企业的专属责任,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可以实现的生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是全民公益理念的倡导者,《中国新闻周刊》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因“郭美美”等事件,官办慈善成了众矢之的,如何看待它们在短短几个月
1949年,新中国开国。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人学者汇集一起,共同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但是,两个区域的文人学者心态是不同的:原解放区的文人学者,有与中共一起奋斗的经历,颇有这天下也有我们一份的自傲;而原国统区的文人、教授,对那些来自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老革命”“老干部”,许多人的内心都有很深的歉疚感——虽然向往中共,但对立国却无尺寸之功,这也是为什么革命理论家用“立场”“出身剥削阶级家庭”和“曾
8月26日,在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慈善事业要深化改革,切实维护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同时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华建敏则强调,中国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增强责任感、提升公信力,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与信赖。   此时距 “郭美美事件”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中国慈善业因
这个25岁的女孩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扔出的那一袋垃圾,正怎样悄然地搅动着这座城市。而围绕垃圾处理,有必要展开更为广泛的公共参与。    贺蓉欣把手一扬,一袋垃圾划出一道弧线,“啪”地一声,稳稳地落进小区内那个大大的垃圾桶。她甚至不用停下脚步,就继续匆匆地赶去上班。  这是她每天的习惯,早上出门上班时,都会随手把家里前一天的垃圾带下楼扔掉。有时是一个垃圾袋,有时是两袋,甚至三袋。  这个25岁的女孩
抢救诚信  关于诚信危机,中国已经谈了很多年,一直未见好转,反而有堕不见停之趋势。  虽然说要将诚信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政府官员是因为讲诚信被提拔的,也没有一个公民是因为讲诚信获得巨额奖金的。中国社会在引导公民向善方面,不遗余力的施以说教,而这也加剧了以经济杠杆为标准的中国人的人格分裂。更多的中国人在现实的算计和奔忙中,受到的是欺骗的苦,而不是诚信的甜。  诚信生态若此,诚信建设
1 折叠旅行椅    采用轻型钢架结构,特别设计有放置饮料和杂志的位置,在椅子的下方安装了一个冷藏空间,使用防水涤纶衬里进行保温,整个冷藏空间可以单独取出。椅子的活动手柄可以随意调节车轮的方向,方便外出旅行使用。    2 铅笔墨打印机    将使用过的铅笔回收,利用电烧原理将木屑和铅芯粉末分开,将铅芯粉末存入其墨盒内,这样铅笔头的铅就可变成粉末成为打印的墨粉,而使用过的A4纸插入打印机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