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文异编比较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5432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了苏教版、人教版同时选用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方面,比较同一文本在不同教材中的不同设计,考察异同,分析得失,洞悉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文异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本文选取了两套教材同时选用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方面将两种教材进行比较。
  一、范文系统
  范文系统,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选取的课文系列,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材料。
  (一)编写内容
  从内容上看,两套教材都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几乎没有改动。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处不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人教版是单独为一段的,苏教版是和上文在一起构成最后一段。人教版将出洞的内容独立成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文章按顺序写游记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章法。苏教版的编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连贯、紧凑。
  (二)编排体系
  编排体系的不同是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
  第一,所在年段。人教版将该课文编写至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而苏教版却将其编写至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四课。由此可知,苏教版认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以及鉴赏更加适用于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及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精读比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在两种教材中都属于精读课文,人教版和苏教版的选文都是以精读为主体。然而,人教版第三学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比例达到了1∶1。苏教版则简化课型,只在第三学段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这样的安排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又叫导学系统、提示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以及对某些问题的诠释等等。
  (一)提示语
  1.人教版的提示语。
  第一,单元导语。在第一单元开始时,人教版教材做了这样的导入:“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语表达感情的。”明确了学习重点。
  第二,提示语。在课文中,人教版使用了“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两处气泡框作为提示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启发思维,体现出了民主平等、自主互动的教材编写观念。
  2.苏教版的提示语。
  苏教版的奇数页的右上角都有标注课文的序号和标题,偶数页的左上角标注了教材分类,如课文、习作、练习等,方便学生翻阅和使用教材。
  (二)图像
  图像,直观性强、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1.插图。
  人教版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插图设计上过于单薄,而苏教版则配以6张图片。溶洞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很多学生都不曾见过,插图可以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
  此外,在课文的页面设计上,人教版全部使用的是白纸黑字,偏向成人化。而苏教版则搭配了清新的淡绿色边框,给学生以愉悦的阅读体验,细节处理很到位。
  2.装饰性图像。
  人教版教材用可爱的卡通钢笔、麦克风表示“抄一抄”“读一读”,替换原有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则遵循化繁为简的编写理念,装饰性的图像符号相对较少。
  三、知识系统
  识字板块是本文知识系统的主要体现形式。
  (一)识写分流
  识写分流,是指将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在本课中,人教版编排了6个只识不写字,13个能识会写字,而苏教版则只安排了6个能识会写字。人教版所给的识字任务量要比苏教版大得多。这与该课文的教学年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苏教版的识字版块也体现了其简约的编写原则,只列出了要求掌握的6个生字。人教版虽然数量上显得较多,只识不写和能识会写的两个部分有大量重复,在本课中重复率竟达到了百分之百,显得有些累赘。
  (二)写字指导
  在写字指导方面,苏教版比人教版更为细致。在课后练习中,苏教版还有专门设计的“描红”字帖版块,让学生通过描红、仿影和临帖的实际操作,掌握写好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练习系统
  练习既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更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两套教材也各有特色。
  (1)对于品词品句的练习设置,人教版要抄下来,苏教版却不作要求。人教版的练习较为传统,通过抄写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技巧,从而关注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苏教版的练习强调感悟、积累、实践,侧重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2)人教版中的练习提示、作业要求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例如在对本课中,人教版要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显得亲切自然。苏教版中则是“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直接明了,单刀直入。叙述简洁明了,但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免有生硬之感。
  (3)人教版的练习大都是围绕着课文来展开的,例如在说一说的环节,人教版是这样提示的:“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而苏教版对此环节设计的较为自由,“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不限定说话的主题,给予学生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4)苏教版的练习形式更加丰富,在本课的最后一题还设置了“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这一项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苏教版有描红写字的练习。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张可久的散曲中多对景物的描写,并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本文将以张可久的两首代表性散曲为例,分析讨论张可久散曲中的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关键词】张可久;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张可久,子小山,是元后期散曲家。这一时期的元曲从风格上来看豪放派仍旧存在,但随着社会变迁,清雅之风逐渐盛行。张可久被称为“清雅一格的代表人”。他直抒胸臆的豪放类散曲相对较少,多是采
【摘要】“清新自然”、“清新明丽”、“清新雅致”的这种语言风格给读者一种清新之美感,犹如雨后的荷蓬,清晨的桂子。判定这种语言风格一般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诗歌鉴赏;语言;清新雅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从语言用词来看  大
【案例一】  师: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天鹅们是离开,还是继续留下来?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用笔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可以写下心得体会。  生默读,师巡视。  大组交流。  师:最感动你的是哪儿?  指名回答,明确是第5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鹅。  师:结合学生回答写板书:老天鹅 勇敢  师:从哪些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情感的激发、传导、渲染能为教学插上轻盈的翅膀,把教学引入诗意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智慧的化身。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作文;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矛盾说过:“想象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
【摘要】立意就是确定主题,就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意向。立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而我们知晓立意的具体方法才能让你所期待的精彩文章变为现实。  【关键词】记叙文;立意;选材;生活中文章;作文语言;语言表达;求新求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积累语言量,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以导读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为例,认为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摘要】本文由小学语文课文联系实际生活来探讨了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由课文为例教授了教育中的情感引导教育的几个重要点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的讨论。笔者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根据教学依据提出了几点引导性的意见和思考,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和学术交流。  【关键词】感悟亲情;父爱母爱;思想教育;自我思考;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了解生活,回味父母的关爱  在
【摘要】知识迁移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知识认知与应用层次。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知识迁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立足“把握‘根基’,夯实知识迁移教学的基础”“扭住‘启发’,增强知识迁移教学的内功”“扣住‘通融’,拓展知识迁移教学的外沿”。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培育;要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迁移教学法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一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也给予了教师更多发挥发展的空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始充斥于课堂之上,以教师之间的加强交流、学生间的合作探讨、师生间的互动为主要教学途径的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课堂上,由此延伸而出的研究性教学、合作性教学、基于项目(任务)教学等方式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便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来对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