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第一指标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ti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多地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其中不少与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关。还有几起学生伤害教师事件,也是师生关系严重对立的结果。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师生关系怎么了?
  师生关系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师生关系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而且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第一指标。
  一、教师角色定位应随时代而变
  师道尊严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有位从外地调入上海的特级教师,一日对我说:上海的学生远不像外地孩子那么听老师的话,师道尊严何在?
  其实,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全球化与数字化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这是人类进入所谓“后现代”的特征。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教师是“移民”甚至是“难民”。今天学生在信息知识的获取方面是和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汲取新知的活力赶不上学生也属正常。而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质上是一种非民主、不平等、少理性的相互关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的雷夫老师说过: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学生怕挨骂,怕丢脸。教师若过于威严,作风专制,学生恐怕就更是如坐针毡了。
  师生关系中,尽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方向和状态起着主导作用,但就地位、人格而言,师生是平等的、互动的、共享的、相长的。教师理应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对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特长、情感理应予以尊重。
  有位家长在家长会上说教师“属于服务行业”。此话一出,不少人认为这是对教师的轻慢。其实,在当代市场社会中,把教师定位于“教育教学的服务提供者”未尝不可。家长和学生在教育市场上寻找合适的教育者,学校和教师则提供教育教学的服务。自然,教师行业毕竟与其他服务行业有着重大区别,教师提供的是知识和思想的教育教学服务,与学生并非是单纯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把教师看成服务提供者,这与传统上认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培养花朵的园丁”也并不矛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曾被视为经典,但在社会转型和知识转型的背景下,这一定位也需重新认识。有人提出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双主体”;有人提出,师生应平等地组成“学习共同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才智自由发展。无论是“双主体”,还是“学习共同体”,都体现了师生是互为平等的学习者关系的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虽然推崇“师道尊严”,但也有其民主性精华。近代梨园史上传为美谈的“袁世海拜师”一事颇让人寻味。当初袁世海拜师郝寿臣先生,他见到老师后很紧张。郝先生问道:“你跟我学戏,是把你揉碎了成我呀,还是把我揉碎了成你呀?”袁世海当时想都没想,大声回答:“当然是把我揉碎了成您啊!”结果,郝寿臣先生哈哈大笑,说道:“那就错了!你永远也不可能成我,你要把我揉碎了成你,才对!” “把我揉碎了成你”这句话表现了作为教师的民主意识和宽阔胸怀。在郝寿臣先生看来,教师是为学生的需求服务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要从教师身上取己之所需。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师生就组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名师出高徒”也就成为必然。
  二、教师威信靠个人魅力树立,师生关系因教师魅力而融洽和谐
  在今天这个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再按照过去的一套来评选优秀教师,似已提不起人们的兴趣,所以现在沪上不少学校都在评选“魅力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即从传统的评价教师的行政角度,变成了从学生视角来看待教师了,所注重的已不是笼统的“师德”,而是看重教师的内涵、才气和精神风貌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师德固然重要,而实际上,一名教师是否能让学生信服,进而崇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学识和才华。
  沪上一所知名中学做过一次调查,在学识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道德魅力中,78.6%的学生喜欢教师的学识魅力,66.6%的学生喜欢教师的语言魅力,55.6%的学生喜欢教师的情感魅力,48.3%的学生喜欢教师的道德魅力。由此可见,学生最欣赏的是教师的学识魅力。对教师的形象魅力看重的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最少,只占10.8%。
  由此,我想起一位台湾教师在座谈会上所讲的一件事。
  他在讲到明清戏曲文学时,为了让学生不止于欣赏明清戏曲的文学之美,也能领略搬演于舞台上“歌时曲惊四座,舞时精彩纷呈”的状况,便请了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来给学生做示范教学。上课那天,一位约50多岁的妇人,提着两个大纸袋,身穿花衫长裤,素颜进了教室,形貌与一般年长妇人并无二致。众人疑惑:她会是传说中的“当代昆剧巾生第一人”岳美缇吗?
  只见岳老师很快打开纸袋,拿出其中的行头,套上简单的褶子,手执一柄折扇,且说且歌且舞开讲起来。
  此时神奇的事发生了!没有上妆,没有戴头套,就只一袭花褶子、一柄折扇,《玉簪记》里风流倜傥的潘必正宛然再现。那位原本看来十分普通的妇人霎时间变身为不凡的风流小生,嗓音温润,唱功讲究,在短短时间内,学生们由犹豫失望、精神松懈,到逐渐直起背脊、坐姿端正起来。凭借专业的功底和自信,岳美缇转身上台的刹那,即刻焕发出令人不敢逼视的光彩。她的讲解更是精辟而自成一家。当大家尚未回过神来,岳老师已然脱下褶子,又恢复了原先的素朴模样,提着两只袋子踽踽走出教室……
  这位教师说,岳美缇老师使他懂得:教书也该像一场成功的表演秀。走上讲台,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应散发出富有魅力的精气神。这样才能使学生专注凝神,而专业造诣和才华才是教师的精神财富,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本钱”。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三尺讲台上站稳、吸引学生的眼光,教师就要不断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宽厚的教育教学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获取并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想在今天这个“被标准化了的世界”里保有独特的自我,让自身具有魅力,就要有一点“人无我有” 的本事,“人有我特”的绝活和“人会我精”的才艺。如是,也就不愁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了。
其他文献
2003年,我走进了中学校园,看着学生们那单纯稚气的脸,感受着他们簇拥在身边的温馨,我感觉做老师真好!有老教师对我说:“这是因为你没当班主任。当了班主任后你就会知道,老师的快乐里有痛苦,幸福里有辛酸!”我听后不以为然。  两年后,我终于有幸当上了班主任,当时信心满怀,干劲十足,也能够从学生和班集体的积极变化中体会到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困难的增多,厌倦感逐渐替代了幸福感。最后,我越来越感受不
不少同行认为,“课”是师生探索质疑、创造发展的平台。真正的好课不是表演,也不是为了博得“精彩”而去准备“精彩”。因此,他们反对把课当成东西来“做”。更有老师尖锐地指出:现在的不少公开课“做”得太明显,只顾假大空,不顾真善美。  笔者以为,“课”能否“做”,关键还是我们对于“做”的动机和实质的认识,如果不掺杂任何功利性质、仅仅体现一种态度和方法的话,有些课“做做”也无妨。  打开百度搜索了一下,那上
识字5》一篇课文将有关冬天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文。我也依此围绕文本巧妙编排出一系列有关冬天的儿歌、绘本等,让学生在课内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热情。  一、谈话导入韵文,唤起冬的回忆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让学生说说有关冬天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课文,浅品冬的韵味  1.初读课文,检查正音。  2.以童话的形式理解生僻词语: 翠竹、苍松、蜡梅、岁寒三友。  
最近,我们班的孩子略显浮躁,学习静不下心来,不做作业、应付作业的很多,做题出现错误的更多。课间活动他们也不让我省心,不时有人来告状,说谁谁打他了……尤其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因班内学生各自带了一个篮球,这下,教室里就更闹腾了,课间总能听到拍篮球的声音。我三番五次地告诫他们,不能在教室里拍篮球,应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拍篮球,可总也无济于事。诸多道理天天讲、节节课说,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面对这一群
介绍一种采用AT89C51单片机、MAX1113串行A/D等新器件设计的加工中心工作转台单片机测控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及性能价格比均较高的优点。
当前,我国各地中小学都在全面、深入地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完成学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和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第一,有明显规律性的内容。如例题:观察各式,你会发
有关青春的话题很宽泛。恰好最近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将上映,相信这个名字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驻足于预告片前,怀念了一把自己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总是很讨巧的,但是电影终归是用艺术手法加工过的现实,若真的像纪录片一样记录下若干人的青春,恐怕没有人愿意去看,因为其内容可能是烦恼、抗争、压抑、妥协,零碎而被动。  叛逆是心理学的名词。所谓的“叛逆期”不是孩子自己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