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卖得贼好的大品牌,在爆红前做对了哪些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样形容蝉的生命历程:“掘土4年,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引用生物学家对蝉的精彩描述,是因为品牌的发展规律和萌发过程与生命的打造过程一样,都需要精心谋划。品牌的形成,拼的不只是财力和时间,而是有没有一鸣惊人的基因。营销必须建立全局观和整体观,毕竟如今的试错成本不是谁都能承担得起的。
  让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设定营销目标,就像打仗前先要搞清楚打仗的目标。而消费者对每个类别的品牌清单仅有1—3个,留给企业创建品牌的机会真是少到令人发指。
  无数看似肥沃的“大需求、大市场”是很多后晋品牌的生命禁区。一个品类三个坑,你种下一个萝卜,对手就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只要你的品牌不犯错、品类不消失,就能长期享受到品类带给你的红利。
  后晋品牌即使动作再大也不会伤及“占坑品牌”的筋骨。所以,品牌烙印论、形象吸引论和价值论都是“正确的偏见”,品牌价值的真相是:让竞争对手无路可走!
  新品牌奔着占坑的目标之前,要准确判断哪些是陷阱,哪些是馅饼。不能成为或者没有把握成为品类前三位品牌的机会,尽量不要触碰。但财力、技术、产品和运营能力能达到占坑的水平,即为优质的战略性机会。
  趋势改变需求
  趋势是天使也是恶魔。风口上那只幸福的猪,只是在趋势来临之前做好了起飞的所有准备,大风来临顺势而上。大风一方面给无数新品牌带去蓬勃发展的希望,一方面给老品牌敲响了死亡钟声。
  因此,品牌占坑最佳的时机就在趋势大风未停歇之前的时限内,做好三项准备:
  1.从社会趋势洞察需求的变化中,找准品牌着陆的土壤和着陆点;2.准备好充足的粮草,大风来临后扬帆抓取最大的风力;3.抓取品类风口最大的需求。
  抢占大需求吃肉,抢占小需求喝汤
  需求是消费驱动力的根本,但品类中的需求也分三六九等,最大的需求能抓取最大的市场份额,而次要需求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喝汤。
  因此,一旦确定了需求的价值,就要尽快占领品类需求的首要位置,达到占山为王的目的。所以领导品牌无不抢占了品类中最大的需求,从产品、品牌、广告和营销十年如一日地强调自己是满足大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后晋品牌在时机上无法占坑主流需求,但从次要需求的沃土精耕细作也斩获颇丰。
  大需求才有大市场,需求越强烈品牌越有价值。所以在进入市场前洞悉哪些是品类的大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先抢肥肉再谈其他。围绕大需求打造产品形态,一旦投入市场,品牌会有很强的爆发力。
  品牌是皮,品类是骨,产品是肉
  品牌是皮,品类是骨,产品是肉。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形容品牌、品类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一体的,血肉相连又密不可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发挥不同的价值。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中,麻烦和问题产生需求,是触发购买动机的起点,用品类来决策解决方案,用品牌来表达选择谁。顾客要洗手就餐,就想到了杀菌洗手液品类,到超市看到了滴露品牌,最后购买了滴露洗手液的明星产品。
  营销人的职责,就是理清品类、产品和品牌之间的利害关系,把品牌尽可能打造成最能代表品类的样子,把品牌这件外衣打造得光鲜亮丽,让顾客一见就视为知己、视为正统。
  产品定价上难以突围
  产品变商品前,判断产品是不是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正确的商品”,首先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判断是否存在大规模购买的可能性,是营销的起点。
  对顾客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还说不上畅销产品),从购买成本和面临的问题对比,必须是很划算的一笔投入。
  相反,企业必须承担着生产、渠道、运输和市场推广的所有风险。所谓买卖双方的你情我愿,实质上是建立在顾客的极大满足之上,而企业往往从单笔交易中获取不到多少利润,只是从规模性销量中获取薄利。
  而撬动规模性购买就必须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束缚。所以,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成为解决问题“最高性价比的选择”的品牌才能从竞争中迅速突围。
  用户掏钱前一般对产品价值有四种判断:基本满意(继续观望)、比较满意(犹豫不决)、非常满意(准备购买)和惊喜感(迫不及待的拥有欲望)。
  绝大多数品牌的产品处于前两阶段,很容易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抓头挠腮。第三个阶段则是市面上主流大牌很常见的状态,基本能保持一定规模的竞争力。而第四个阶段就是新品牌在初入市场时或老品牌进行品牌升级时必须达到的状态。
  而品牌竞争力的本质不是伟大的创意和高大上的品牌形象,顾客的用户体验和他所付出的代价对比之下一旦有了硬伤,会对品牌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你以为用户要的是便宜,但用户要的是超值感,品牌是平庸还是惊艳就在一念之间拉开了距离。
  总结
  成功的品牌原因大体相同,失败企业的原因各异。磨刀不误砍柴工,品牌欲崛起,必先做好这些事:
  1.观全局:必须建立营销的全局观;2.定目标:找准能占坑的目标;3.找风口:从趋势和需求的变化中做到未雨绸缪;4.定需求:占位大需求才有建立强势品牌的机会;5.占品类:用令人炫目的品牌外衣代言品类;6.重体验:把用户体验做到令人惊艳。
其他文献
数据显示,获得一个新客户的费用要比留存一个旧客户的成本高7倍。当客户留存率提高5%时,收益可以增加25%到95%。由此可见,提高客户留存率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你的产品能否留住用户?  用户黏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说的留住用户就是用户黏性。  如何判断产品能否留住用户?投资人往往看两点:一是用户参与后,产生的收益;二是用户离开后,他们的损失。  所谓“收益”,就是指用户用的频次越高,收获就
期刊
“互联网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妖魔化。许多急急忙忙的抢滩登陆者,不过是在习惯的老路上狂奔,争食竭泽而渔销售模式的残羹冷炙而已。“不能摆脱过去,就不能走向未来。”包政教授认为,这是两件事情。不要期望弯道超车,负重狂奔会有翻车之虞。—互联网下半场,如何回归基本点,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读懂了其中真谛,定将受益无穷。  关于互联网的本质,有一个基本假设:互联网是冲着供求背离而来的。如果这个假设可以成
期刊
得渠道者,得天下。  渠道在中国市场含义相当丰富,不仅是产品流动的通路,更是一种营销策略,一种“赢销”的技巧,渠道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渠道,是一种营销思想  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启用外脑决策,渠道是消费者接触的最核心界面,这是全渠道体系与消费节点完美匹配。任意时间任意空间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让顾客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渠道的基本职责,渠道必须成为内容源,作为消费者的外脑而存在
期刊
No.1 华为宣布起诉美国政府  2019年3月7日,华为宣布针对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NDAA)第889条的合宪性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指出,通过颁布NDAA,美国国会同时扮演了法官、陪审团和执法者的角色,这是违宪的。“美国国会一直未能向我们展示支持限制华为产品销售的证据。在竭尽所能试着消除
期刊
最近,广州某日化科技公司的马总沉浸在幸福的烦恼中,凌晨他的手机依然还会响起。来电大致为两类,一类是寻求合作,一类是询问货何时发出。马总之前并没有预料到,自己公司的一款皂液在某社区团购平台上线后,在山东某三线城市10分钟内售出13000瓶,在湖南某市,同样11000瓶皂液5分钟内也被全部抢光。公司旗下的另一款牙膏,在社区团购平台3天卖出30000多支。始料不及的爆单,随着与更多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在更
期刊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前主席保罗·格雷斯曾说过:“当今世界,一切皆是项目,一切都可以看作项目。”华为战略营销的关键性策略就是项目化营销,华为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的都是“群狼战术”,建立欲望强烈、分工合理、高效运作的项目团队,开展“多专业的团队运作模式”,使负责客户关系的客户线、负责技术研发的产品线、负责供应链与服务的交付线,三线目标一致,高度协同,专业而有专长,分工而有协作,在同一个方向上聚力奋战,
期刊
关于战略,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这句话可谓战略的精髓。这也与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教授所强调的终局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终局思维说的是,当你面对选择时,要学会从终点出发考虑问题,来决定你当下的选择。  如何预判终局?  预判终局的前提是,首先要把视线升到万米高空,俯瞰行业5—10年后的态势。  那么问题来了,往哪个方向看,才能看
期刊
令人惊讶的现实  经常有企业负责人问我们:做了很多营销活动,引流效果还不错,但为什么就是不赚钱呢?  比如2018年底我服务的一个做自助餐的项目,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营销活动了,像什么赠送礼品、女性优惠日、会员日、降价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人,但老板就很纳闷了,因为账算下来还是没有盈利,每月仍在亏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答之前,我先来问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营销问题:企业是怎么赚钱的
期刊
在创新加速的当今时代,科技和商业就像是中了某种诅咒,很多时候,哪怕你一如既往勤奋不懈,也没有犯什么错,却还是不能保证你会好好活着。  盯着对手做事是短视的,时代才是你最大的对手。  这个时代的四大商业诅咒  1.商业模式的诅咒  商业模式就是你过去成功、成熟的生意套路,却也可能将你带入命运的黑洞。  曾经,使用杀毒软件是要付费的,因为电脑上网容易中毒,专业软件给用户提供安全服务,向用户收一点钱,有
期刊
社会是个染缸,公司也是。新员工刚来的时候都挺好的,热情、主动、勤奋、积极,还有责任心,会提各种建议。可是,好景不长,干着干着就不行了,他们热情冷却,执行力下降,人开始懒了,牢骚话也多了起来。为什么?  客观来说,新员工刚来的时候,初始热情肯定是有的,之所以状态逐渐下降,肯定是有外部因素影响到新员工了,导致员工热情冷却,甚至是被污染。作为老板,大家一要正视这种情况的存在,二要主动进行干预,在新员工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