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绿色丰碑”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97岁诞辰前夕,在举国上下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浓烈气氛中,我再次走进东山岛谷文昌纪念园,瞻仰被习总书记多次评价和赞扬的谷文昌。坐上小车,从东山岛县城沿西陈公路,约摸15分钟,就到了所在地赤山林场。沿途两侧,触目皆是绿树鲜花,就连昔年风沙弥漫,仿佛千顷白晒埕的“白埕村”,也是一派绿树森森、绿色茵茵的田园风光。在将近8公里处的山只村,车子向左开进了一个绿色世界,浓郁苍翠的木麻黄树,遮天盖地,碧空绿林浑然一体,汽车仿佛在绿色隧道行驶。暑夏时节,置身宜人绿境,真让我感到既凉又靓,绿色效应充分显现。
  赤山林场,是我熟悉又新鲜的地方,是个曾经较早触发我灵感创作谷文昌事迹作品的“摇篮”。今故地重游,我的心情不只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谷文昌,毕竟与我不在同一时代,他的事迹我是从前辈的口口相传获取的。可以說,我是较早在林场“认识”他的人。1978年我调到赤山林场工作,每天干的是非“林”即“农”的活儿,亲身体味到“风里来雨里去”的林场特有的生活,品味到雨水与汗水混合在一起是啥味道。在与老工友一起劳动生活的6年间,我不时听到他们提到当年植树造林指挥部就设在林场入口处,听到谷文昌与湖塘村农民蔡海福亲如兄弟,还认蔡海福女儿蔡凤娥为干女儿……大大小小的故事无一不真,无一不牵连着爱“树”如命的时代县官。
  自古以来,都说铺桥造路是造福世人的公益善举,然而谷文昌也懂得植树造林是改造东山岛一穷二白面貌,功利千秋万代的宏大工程。说来巧合,同是老家河南,历史上有个重视植树造林的好县官,他就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岳在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县令时,发动百姓在黄河岸土地贫瘠处种植桃李,连绵成林,锁住风沙,既改善自然环境,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后人在赞美河阳县为“花县”的同时,也永远记住这个好县令。没有任何记载证明谷文昌是否受到潘岳影响,但可以说谷文昌就是现代的潘岳,从环境之恶劣程度,从植树造林的广度和时间跨度,潘岳无论如何比不上谷文昌。就这样,一位我心目中有血有肉,无私无求的“树神”走进了我的小报告文学《绿色丰碑》(曾名《绿色元勋》)。1990年县政协编印纪念谷文昌同志专辑(《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九辑),我还写了谷文昌与农民、植树造林模范蔡海福兄弟般情谊的《树缘》。当时何谓“电脑”人们还很陌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阅,我笔下的这尊“树神”就是在前辈林工们帮助下一点点累积,用真材实料塑造的。
  “老林,大家都下车了,您还在想什么?”笑容可掬的驾驶员小张拍着我肩膀提醒。“这就是我工作和生活过的林场?”赤山林场(今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变化实在太大,变得我对它感到陌生,感到新鲜。
  绿树环抱,环境幽静,花香鸟语。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树间欢快跳跃,自由飞翔。谷文昌纪念馆坐落赤山林场入口左侧,精致雅观的建筑造型上采用缓坡斜顶、大挑檐,饰以铁灰色面瓦与展馆整体白墙,构成白墙青瓦式的福建传统民居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建筑文化内涵。入口大门呈“H”形,大门上方“谷文昌纪念馆”6个镏金大字是乔石题书的。乔石原名蒋志彤,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四届政治局委员、常委,他的书法字如其人,端庄清秀,简洁明快,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一种帅气,很耐看。管理员林贵平是我熟悉的钢笔画家,他热情地把我们迎上台阶走进大门,入门是个设计独特的露天庭院,迎面是一组很吸引镜头的大型泥塑壁画,画面的背景有东山岛标志性的大海、丛林、人民会堂、红旗水库。前景是7个富有动感的人物,工农兵,学生、干部的模样,有的握着铁锹、扛着锄头、提着水桶,一个个赤着脚,谷文昌手拿着草帽,精神抖擞走在最前面,这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再现。
  纪念馆2003年7月由福建省委报请中央办公厅批准兴建,2004年2月21日落成开馆。是一处集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基地,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有的亲临参观,有的为谷文昌精神题词。2016年12月,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2月,被授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纪念馆入口处,悬挂着20多个中央和省市授予的赫赫醒目、闪闪发亮的荣誉牌匾,其中有: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等。纪念馆第一层设序言厅和5个展室,5个展室围绕序言馆“品”字型布开,展室之间以连廊联接,不仅便于参观者作小憩,同时与展室墙体一道,围出五个小“天井”,增强展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同时在“天井”中栽植花木,创造出小型林园景观,活泼馆内气氛,增添自然情趣,与背景上浓密的木麻黄林交相辉映。整个展览以中央领导批示及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翔实的资料图片和谷文昌生前使用过的公文包、笔记本、书籍、锄头、镰刀、衣物等实物,配以生动简炼的文字说明,并采用模型、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技术,分为“走进东山”“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绿色丰碑”永久怀念七大版块,再现谷文昌从1950年到1964年间,带领东山岛人植树造林、降服风沙,治穷创业的动人情景,展示了他与家属、百姓之间所发生的真实感人故事,集中反映一个好干部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在展室,我对一帧59年前老照片尤感亲切,这是 1958年国庆节,我父亲与县公安局领导以及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合影。原来,当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东山县选调一批干部到龙岩支援工业,县公安局3个干部获准“支工”。国庆节这天,县公安局组织欢送并合影留念。是日,谷书记闻讯拨冗赶来欢送,与大家合影并即兴讲话,体现他对公安工作的重视和对公安干警的关怀,使大家很受鼓舞。这张老照片“记录”着谷书记穿着平底布鞋和褪色军装,连国庆节都这般穿戴,可知他平时生活多么朴素。透过老照片背景,可见树木苍翠挺拔,说明当年在多风缺水的海岛,远离风口的县城以及山地种植树木是可以成活的。治理风沙,植树造林是一场人与自然较量的战争,必须知己知彼方能取胜。谷文昌像战时的指挥员,率领林业技术员在全岛探风口、查山丘、测风速,终于摸清东山岛东南角的白埕、山口、湖塘等3个大队结合部的赤山地方,是严重影响东山岛生态环境的“风口”“沙喉”,也就是后来的赤山林场一带。   肆虐可怕的風沙,挟着称霸天下野心,搅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如何制服“风口”“沙喉”?自古以来即便是神仙也无可奈何。1957年春,谷文昌获知省林业厅寄来试种的2斤木麻黄树籽大都“血本无归”,只有白埕村林日长种在白埕村边沙墩上木麻黄有9株长势喜人,他连忙骑上自行车前往察看,随即召开现场会。他认为有九株,就会有九千株、九万株,就可以绿化全东山。沙墩上木麻黄能够成活是无数次失望中的希望。1957年春,县委组织人员到广东沿海电白县参观学习,选准了木麻黄树苗。这犹如沙场点兵,校场选将,选对了就能克敌制胜。自此,种植木麻黄的行动由白埕村迅速推广到全县。1958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忌辰,一个为纪念革命先驱植树造林愿望而确定的植树节。这天,东山县委发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豪迈誓言,谷文昌身先士卒,率领县直机关全体干部在风沙灾害最严重的白埕村海边沙滩摆开战场,种下了2万多株木麻黄。从此,这种令人肃然起敬木麻黄手拉手、根连根,威武不屈,构成了铜墙铁壁般的绿色屏障,顽强地抵御风沙的肆虐,木麻黄堪称“英雄树”。是什么造就了它的“英雄”?是简单,是专注。木麻黄毋需很多的水就可存活,正是这种简单的需求培养了它的专注,培养它只专注于为抗风沙而生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东山岛海岸线上的沙滩已被茂密的木麻黄所围拢,成为蔚为壮观的“绿色长城”,为东山岛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清代左宗棠所种的柳树,后人称为左公柳。现代,谷文昌的精神感动了木麻黄,木麻黄的意志降服了风沙害,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木麻黄称为文昌树!
  1964年谷文昌升迁时,全县已营造3万多亩防风固沙林,6万多亩水土保持林,林带210条。风被驯服,沙被治理,小气候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那种“风来飞沙四处走,缺水少树秃山头。雨来土肥留不住,十年九灾难糊口”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今天有人风趣地说,东山岛的空气是绿的,可以罐装出口。时值灼人的暑夏,笔者徜徉在这个万木苍郁、满目葱茏的“东海绿洲”,所到之处绿色盈目,清风拂靥,无不感受到“前人栽树”“绿色经济”“生态保护”带给东山岛的生机和活力,带给东山岛人的殷实和富裕,生机和活力。
  走出纪念馆,我们登上附近树木环卫的“红山顶”谷文昌陵园。1987年,遵照谷文昌的遗愿,东山人民将他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内有谷文昌塑像与谷文昌陵墓。每年前来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全国各地游客和参观者络绎不绝。登上陵园旁边的“观林楼”鸟瞰,但见树成排,田成方,树木掩乡村,海岛披绿装。一条条木麻黄防风林带沿着堤岸蜿蜒,银白色的沙滩把青翠的林带和蔚蓝的大海隔开,像是给大海佩上了一条长长的银链,我恍若置身茫茫绿海的一叶小舟,忽起忽伏,波斓壮阔的树涛仿佛在脚下荡漾。
  有句新民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这就是说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才是最好的“碑”。而留在人民群众心里的“碑”是靠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写就的,是靠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赢得的。因为木麻黄,我们有了征服自然的力量,因为木麻黄,我们有了谷文昌精神,因为木麻黄,我们有了美丽丰饶的家园,因为木麻黄,我们有了领先进位的步伐,创造了新时期的一个个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辉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时,曾谆谆嘱托。谷文昌身上就集中体现了“四有”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过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勤劳朴实、知恩感恩的东山岛人抚今追昔,无限崇敬谷文昌。每年清明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成为东山岛一种新民俗。“谷公”并非神明,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说,“谷公”就是实实在在的“神明”,他的精神超越了神明,是值得我们千秋万世顶礼膜拜的绿色保护神!人也好,树也罢,其生命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价值却因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而有区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谷文昌一身正气做人,一尘不染做官,一丝不苟做事,用自己有为有益,利国利民的一生,证明了自己的贡献重于泰山,是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
  红色旅游线路推荐之二:(东山——云霄)
  DAY1:东山战斗烈士陵园——谷文昌纪念园——东山风动石景区——云霄金汤湾海水温泉度假区
  DAY2:和平乡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棪树村——内洞村
其他文献
人生路漫漫,甜蜜的、快乐的、纠结的、痛苦的、迷惘的、激情的、失落的、悔恨的,各种各样心路历程都会经历。正所谓生活是一锅大杂烩,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才是岁月。只不过岁月如流水,日夜向前奔流,绝不因任何人的悲欢离合而驻足。所以,爱恨情仇也罢,真善美也好,都应及时挥挥衣袖,潇洒道再见,从而整装向新日子出发。  纵观我的小半生,庸常、无趣,碌碌无为,可圈可点的寥寥无几,要说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过于天赐我
期刊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中国古代历来都有经师、人师之别。上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我的家乡闽南边城诏安县,林仲姚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先生,识之者、不识者皆尊称他为“老师”“仲姚老师”“仲老”。夫是之谓人师也,盖因其不仅博学多闻,知识渊博,有“活字典”之誉,且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言传身教,引导一批青年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为当地新学的开创者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起,林仲姚老师便成为吾诏硕果仅存
期刊
就像绿色象征环保与生态一样,红色也有它特有的语境,鲜艳的旗帜,喷薄的日出,热血沸腾的年代,艰苦卓绝的岁月,最终迎来红霞满天。  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漳州,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主战场十字岭的漳州战役、乌山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欧寮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从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
期刊
40年前,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进入一个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咚咚战鼓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40年来,“中国女排”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是无数中国人励志的榜样。从“三连冠”到“五连冠”,中国女排以无畏的拼搏精神登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我调离闽南日报社,主编《南方》杂志(即现在的《闽南风》),殚精竭虑地想搞点好看的文章,在与友人们聊天中,多次听到了市公安局芗城分局“110”报警服务台的故事,语气赞叹钦佩,还有点神化。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这个老百姓关注的群体立刻进入视野。与市公安局政治处联系后,组织了采访。为了印证传说中的故事,我同采访人连续三个晚上与接警的干警一起奔赴现场,亲眼目睹了年轻的干警如何处理那些突
期刊
打开漳州地图,在平和县南胜镇、文峰镇与龙海县程溪镇、漳浦县石榴镇三县交界的连绵深山密林之中,有一个村名叫欧寮,而在它的周围,还有邦寮山、外寮、中寮尖等带有“寮”字地名的村庄。“寮”说文解字有小屋、小窗,而在闽南一带还有小村庄的意思。可见,在欧寮周边这些带寮的村庄零散分布、人口密度不大,应该说,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民风淳朴,又不会引起过多关注的地方。恰恰是这样一个偏僻、不起眼的山旮旯
期刊
几年前,在广州遇见一个曾经囊中羞涩的朋友,他告诉我,这几年做生意赚了钱,在城里买房买车,银行还存着七位数。他招待我时岀手阔绰、毫不吝啬。  那一刻,我的心灵被唤醒,仿佛有种声音在不停地告示我:“你为什么不去做点生意?也许你就是这方面的天才。”为此,我兴奋了很久,仿佛自己将会慢慢步入大款的行列。于是,我辞去广州的工作,回乡和邻村几个熟人合伙批发沙糖桔。  两个伙计在广西负责收购,我和同伙阿钦押运到哈
期刊
因诗意而钟情  来到南胜镇,沿着长长的水泥国道行走,走过镇政府,随即就来到我们校园的外圍墙。在围墙的转角处一拐,这时你会发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意境在这里出现了,不过更符合这里景象的描述应是:缘路行,忽逢桃花林,夹道数十步,中有海棠,芳草鲜美。走进了校园,这里的桃树更是随处可见,春天一到,粉嫩嫣红就妖妖灼灼地缀满枝头。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过于妖
期刊
漫游全国许多城市,常见导游绘声绘色宣传本地红色旅游,并引以为豪。由于人杰显示了地灵,对于观光的游客自有一番吸引力。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
期刊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红军直下龙岩之后,去了哪?  “玉在山而草木润。”因出紫芝草而得名的芝山,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有一脉相传流传至今的漳州文脉,也蕴藏着丰饶的红色宝藏。从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胜利西路拐进园林式的芝山大院,闯入你眼帘的有满目的绿,也有耀眼的红。五月,木棉树盛开如火炬的英雄花已经谢了,花开如火焰的火焰木却开得正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