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麻风病肝脏受累甚常见,这可能是由于本病为系统性疾患所致.即使结核样型麻风肝脏受累亦有报告.这种深在的病变是导致复发的根源.然而进行性变化引起肝硬化则少见.本文作者对79名各型麻风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所有病人按Ridley和Jopling标准分类.病人共分3组:第一组为42名未治麻风,第二组为28名DDS治疗者,其治疗期不等;第三组为9名临床症状静止的病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风病肝脏受累甚常见,这可能是由于本病为系统性疾患所致.即使结核样型麻风肝脏受累亦有报告.这种深在的病变是导致复发的根源.然而进行性变化引起肝硬化则少见.本文作者对79名各型麻风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所有病人按Ridley和Jopling标准分类.病人共分3组:第一组为42名未治麻风,第二组为28名DDS治疗者,其治疗期不等;第三组为9名临床症状静止的病人.
其他文献
黄褐斑好发于30岁以上的女性面部,以前额、颊部为主,呈对称性分布,境界明显,淡黄褐色斑。本病无自觉症状,只于面部有色素异常,使患者精神很痛苦。病因是妊娠中的黄体酮,MSH的增加,其他原因是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腺性内分泌失调和太阳光线的影响。组织病理学:表皮内黑色素的增加,有时出现色素失调的组织变化。但是关于黄褐斑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无详细的研究报告。由于对黑色素有还原作用,一般常用维生素C口服,其效果
本病在1936年由Freudenthal首先命名为角化棘皮瘤.早在19世纪末叶Hutchinson曾描述过一种和本病相类似的“面部火山口状溃疡”的病变.同义的名称尚有:皮脂性软疣、假癌性软疣、类肿瘤角化病、特发性皮肤假上皮瘤性增生、可自然痊愈的皮肤多发性原发鳞状细胞癌以及自愈的原发性鳞癌.本病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多发性和局限性或孤立性.以局限性或孤立性更为常见.
作者对50名患不同型类的麻风病人进行了血清蛋白的研究.所有病人均除外可能干扰及(或)影响血清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率的因素.病人皆经临床、鼻粘膜抹片和皮肤活组织检查分类确诊,分非瘤型,瘤型和麻风反应三组,并以15名(男10、女5)健康者为对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A/G比率系采用Biuret法检测.抽血前12小时禁止吸烟和咀嚼烟草,并休息.非瘤型组15名(男11、女4),年龄自2
作者首先提到目前已强有力地证明蕈样肉芽肿(MF)及Sézary综合征(SS)患者末梢血中的异常细胞是T细胞.这些细胞不粘连,与绵羊红细胞可形成玫瑰花结,PHA刺激可发生反应,但无表面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受体.虽然有些Sézary细胞可以没有T及B细胞的表面标记特性,但最近认为SS分类属于T细胞淋巴瘤.本文作者用观察细胞表面标记的方法及对PHA刺激的反应来研究MF及SS皮损浸润中增生细胞的特点.
16个美国医学中心曾协作对PUVA治疗银屑病进行过短期的研究,现将1976年10月以前在此16个医学中心接受PUVA治疗的病人1373例进行随访,来评价其长期的安全性和疗效.平均观察期2.1年.结果:1373例中30例(2%)发生一个或几个皮肤癌,皮癌总数48个,相对危险性(观察组发生皮癌的例数/年龄、性别、地区可相比的人群中可能发生皮癌的例数)为2.63.30例中鳞癌15例,基底细胞癌12例,混
作者研究了46例化脓性肉芽肿病变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织,其中20例作了组织化学研究(阿新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PAS染色、网硬蛋白染色、VanGieson染色、地衣红染色及Verhoeff染色),5例作了超微结构检查(透射电镜).结果:光镜检查,所有病例都经组织学确诊.全部病损都为皮肤隆凸状的真皮结节状膨大,由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所构成.在不同的病损,这两种组织的相对比例和它们的成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
制备抗人麻风疫苗必须用萋尼氏染色法将每毫升疫苗中的抗酸菌数标准化,但萋尼氏染色法往往计得的菌数比实际为低,特别是在菌悬液含有较多菌团时,比金胺染色法要低10倍。作者用标准化的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悬液作涂片,对萋尼氏法、金胺染色和乌洛托品银染色法作比较。其方法与结果简述如下:1.标准菌悬液的制作:结核杆菌H37RV在改良苏通氏液体基内用1升的转瓶培养(37℃)10天。
本文测定银屑病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ЛДГ),其异酶谱,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来研究银屑病包括无氧酵解的最后段在内的葡糖利用的特点.用Варбург光学试验在光度分析计(А А-1)上测定ЛДГ的活性,Dietz和Lubrano法测ЛДГ异酶,Friendemann和Haugen法测丙酮酸,Barker和Summerson法测乳酸.
将真菌感染分成系统性、皮下性或浅表性是一种简便的分类方法.“系统性”这一名词的一种根本含义,即:感染侵及深部器官,如肺、脑、淋巴结或其他内脏.可局限于上述脏器之一,常位于肺,在某种条件下也可能广泛散播到其他器官(包括皮肤),即一种播散性感染.
在感染梅毒时,由于螺旋体能进入细胞内,从而免受循环抗体的作用,这也和分枝杆菌、利什曼原虫等其他细胞内微生物感染一样,细胞免疫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实验梅毒兔给以抑制细胞免疫而不影响抗体产生的免疫抑制剂,可使原应限局于接种部位的损害,变为更严重和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