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近二三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里一项极具意义的改革成果。本文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理论依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观念、教材教法、考核方式加以探讨,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各类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提高英语能力日益重要。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高职教育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为了培养新常态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便成了高职英语教师最关切的问题。而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能力本位教育恰恰是一种最适合高职英语教育的理念,该理念修正了英语教学中偏重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的错误,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本质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中“能力”指的是满足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它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被引入中国。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课程及相关的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职业需求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
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能力本位教学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注重语言基础教育,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强调语言实用性与职业技能性的結合。
1. 理解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
根据能力本位理论,高职英语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确立“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思想,侧重于实际工作中交流与运用的需求,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目的。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高职英语教材版本很多,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关联都不够紧密。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要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应灵活利用英语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比如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教师通过各行各业或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再现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实际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2. 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或多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例如,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Text A和Text B,笔者大胆地把B课文拿出来,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授课文,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为了能上好这堂课,学生认真备课,主动掌握授课内容中的词汇、语法,并练习言语表达,努力让其他同学认可并听懂他们的授课。不少学生还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各种文章背景知识,甚至做精细的PPT配合讲解。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英语基础知识,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如讲授招聘时,可以把招聘的场景再现任务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完善考核方式,考查综合能力
考试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手段应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期末考核应该比原有的考核方式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全面、客观且让学生信服的评估。学生的最终成绩应该是平时成绩与期末口语考试和笔试成绩的综合。教师在测试时,应加入情境对话等测试内容,且重点考核学生的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可以设定若干场景,这些场景应适合各个专业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组合,自编自导进行表演。考核题目可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做准备。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早春.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科技,2006(7).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s).
[3]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4]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各类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提高英语能力日益重要。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高职教育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为了培养新常态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便成了高职英语教师最关切的问题。而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能力本位教育恰恰是一种最适合高职英语教育的理念,该理念修正了英语教学中偏重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的错误,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本质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中“能力”指的是满足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它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被引入中国。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课程及相关的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职业需求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
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能力本位教学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注重语言基础教育,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强调语言实用性与职业技能性的結合。
1. 理解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
根据能力本位理论,高职英语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确立“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思想,侧重于实际工作中交流与运用的需求,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目的。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高职英语教材版本很多,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关联都不够紧密。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要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应灵活利用英语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比如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教师通过各行各业或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再现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实际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2. 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或多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例如,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Text A和Text B,笔者大胆地把B课文拿出来,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授课文,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为了能上好这堂课,学生认真备课,主动掌握授课内容中的词汇、语法,并练习言语表达,努力让其他同学认可并听懂他们的授课。不少学生还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各种文章背景知识,甚至做精细的PPT配合讲解。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英语基础知识,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如讲授招聘时,可以把招聘的场景再现任务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完善考核方式,考查综合能力
考试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手段应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期末考核应该比原有的考核方式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全面、客观且让学生信服的评估。学生的最终成绩应该是平时成绩与期末口语考试和笔试成绩的综合。教师在测试时,应加入情境对话等测试内容,且重点考核学生的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可以设定若干场景,这些场景应适合各个专业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组合,自编自导进行表演。考核题目可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做准备。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早春.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科技,2006(7).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s).
[3]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4]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