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八所高校网球俱乐部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网球俱乐部在武汉各高校模式多样、初具规模,但场地设施不足、资金短缺、俱乐部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限制高校俱乐部发展的主要问题。强化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扩大俱乐部资金来源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高校 网球俱乐部 现状 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向国际化方向不断深入已成为必然趋势,创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的意识显得空前重要,为了满足新世纪大学生的体育需求,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本文就武汉八所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了能充分了解武汉市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情况,笔者于2004年5月起对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的网球俱乐部(协会)进行走访调查,并对1-4年级的普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表2)。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1.3俱乐部的管理
  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管理上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对俱乐部缺少一个全面、灵活、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俱乐部内部缺乏健全的会员登记制度、会费缴纳制度;对会员在俱乐部内部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活动时间不能相对固定,随意性较大,造成场地安排上的浪费或冲突现象;选派的个别教练员责任心不强,影响会员的学习积极性。在被调查的俱乐部成员中,只有约10%和23%的人表示对所在俱乐部目前的状况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第二,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简单,缺乏高层次的体育指导。在调查中发现(见表4):目前高校课余网球俱乐部缺乏自身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缺乏创新,基本上是网球课上什么内容,俱乐部就搞什么活动,失去了俱乐部自己的特点,没有利用俱乐部会员自己的相对集中性进行高层次的体育教学,例如举办各种讲座、网球比赛等。
  
  第三,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对俱乐部制的性质、意义、目的不了解,缺乏依据个人的兴趣安排学习的能力,盲目选择项目。在调查中发现(见表5),为体育成绩合格而选择网球俱乐部占了大多数,不少人选择网球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条件,仅仅是因为网球是时下比较流行和时尚的运动,还有不少人是为和朋友一起活动而并非个人主观意愿。因此不少会员消极对待俱乐部的活动,经常出现会员无故缺课、迟到等现象,俱乐部的会员参加上课等活动的人数极不稳定。
  
  3.2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策
  3.2.1健全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俱乐部的管理。
  为了促进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网球俱乐部应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考核考试办法等,对俱乐部会员在俱乐部内的行为负责;充分调动俱乐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得到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俱乐部主管部门应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对俱乐部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会员活动情况,会员的考试、考核成绩等,并对检查情况详细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俱乐部管理规范化。
  3.2.2保证俱乐部教练员质量,注重培养学生骨干。
  对俱乐部的教练员选派可采取俱乐部主管部门推荐,学生监督,教务处考查,不合格的教练员随时更换的办法。俱乐部主管部门需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和深造,选派教师进行专项和研究生课程的进修学习,使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俱乐部应该注重骨干学生的培养,由精通网球专项、热爱并支持本俱乐部工作的学生直接担任俱乐部的助理教练员,确保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教练工作。
  3.2.3适当增加俱乐部投入,扩充俱乐部资金来源。
  多数高校网球俱乐部存在运营成本高而导致资金缺乏和硬件设施不足,限制发展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俱乐部应实行有限的有偿服务,做好面向社会开拓市场的工作。通过举办比赛、知识讲座等手段扩大校内外影响,吸引社会赞助,使俱乐部在服务学生的同时,拓宽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开发市场,获得部分资金,以弥补资金不足。
  
  4.结语
  
  目前,各高校开办网球俱乐部的目的虽有不同,但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自我体育”观念的形成,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网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多样,其运作特征充分体现了参与者的自愿性、主动性。但俱乐部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和手段仍需改进和加强,同时俱乐部要改变思想观念,把扩展经费来源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社会市场开发,这才是新世纪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宏书,朱泓,金若中等.高校体育俱乐部体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3:21-38.
  [2]乌兰,包铁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2-63.
  [3]谭沃杰.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育规律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9,3:17-19.
  [4]戴维·马修斯.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J].安徽体育科技,1996,4:11-19.
  [5]姚蔬武,张大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34-37.
其他文献
Traceroute是一种测量IP网络拓扑的基本方法,但在IPv6网络中种子地址数量稀少的情况下,该方法无法有效工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种子地址稀少的情况下测量IPv6网络拓扑的方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业务能力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教练员的业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 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 教练员业务能力    普通高校具有多学科前沿性理论知识,拥有高科技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和培养。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办法出台,为优秀
摘要: 培养体育兴趣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加强体育教育改革、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会化的影响和明星偶像作用等几个方面培养来学生体育兴趣。  关键词: 终身体育 体育兴趣 培养 举措    前言    1995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随着当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终身体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及环境的发展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种新的体育观——终身体育。而学校体育则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让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势在必行。  关键词: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    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特别是确保每
摘要: 随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高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日显重要,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使之最大化发挥功能是目前体育管理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对高校体育管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总结了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的功能;最后指出建立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机构,改革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的方向。  关键词: 体育设施 管理 作用    1.高校体育管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高校体育设施齐全所具有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足球运动在部队基层开展情况,提出促进足球运动在部队基层开展的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足球运动在部队基层体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足球 部队基层    体育运动作为壮军威、振民魂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动力[1],在部队基层有着重要地位。各国军事家都十分重视运用体育训练手段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球类运动的“王中之王”,有着极高的运动价值[2],应该在部队基层体
一、体育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策略,合作的客观基础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合作的主观目标是缩短差距。体育合作  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势,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自己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
目的:研究中药独活延缓脑老化的作用机理,比较独活水煎剂与醇提物两种剂型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检测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小鼠脑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片段缺失情况。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mtDNA片段缺失也明显
目的:分析在对轻度脱水患儿施予治疗时应用苹果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在我院儿科选择发生轻度脱水的患儿80例,全部患者皆在2019年01月份-12月份入院,以编号的模式进行
目的: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它既方便又经济且较安全,药物经口服后,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然而口服吸收过程会受到药物剂型、药物浓度、跨膜转运的方式、肝脏的首过消除以及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吸收缓慢而不规则以及生物利用度低。通过中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了解中药药理活性成分在体内转运、吸收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而为中药的剂型选择、处方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