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贸易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版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近几年来,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两极分化现象趋于严重。对于一些大出版社而言,由于其先天的资金、规模优势,受到外版图书著作权人和外版图书版权代理机构的青睐,引进外版图书竞争优势凸显。相对而言,一些中小出版社,由于种种原因,版权贸易工作踟躇不前。久而久之,出版资源越来越向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出版社集中,而规模小、资金少的出版社则在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越发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一些中小出版社引进图书定位不准确,重点不突出,对自身专业优势未能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对将要引进的图书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也未作认真的探讨,结果是从事版权贸易的人员茫茫然地出去参展,在书展中挑一些既与自身专业无关,又没有特色的图书回来“交差”。还有些出版社盲目跟风,脱离自身专业领域,引进一些市场上热销题材的图书,由于自身缺乏成熟的图书商业运作模式,投入市场后便毫无声息。这些出版社在版权贸易中,由于定位不准确、选题分散,几年下来,无论是对品牌的形成,还是码洋的提高,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白费了许多经费、精力和宝贵的时间。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观认识不足。许多中小出版社缺乏前瞻意识、忧患意识,并未认识到版权贸易的重要性,视版权贸易为可有可无,更未将版权贸易作为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考虑。有的虽然也积极参与到版权贸易中来,但对坚持自主开发与加强版权贸易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往往导致过度偏向一极。例如有的出版社为了培养编辑的自主开发选题的能力,故步自封,不愿意引进一些在本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外版图书,不能将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引进来”,更谈不上“走出去”了;有些出版社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引进版图书作为开发市场的主要产品,忽视了对本版图书的策划开发,造成出版社“造血”功能的严重缺失。
  二是自身专业带来的限制。随着近年来出版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多出版社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追求“两个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目标。对于中小出版社而言,其专业性并没有因为单位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具体到版权贸易工作中,其专业性反而可能成为版权贸易工作中的一个障碍。例如,现在市场上版权贸易较为活跃领域只限于文学类、经济类以及科技类等专业,其他专业类外版图书的引进与输出数量很少,在版权贸易市场上不被重视,这在客观上也对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许多中小出版社对版权引进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固定机构,也没有专职人员,更谈不上专家咨询网络了;有的出版社将参加国际书展当成一种福利,轮流安排人员参加,全员参与引进,却无人对引进工作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虽然零星引进了一些图书,却无法拥有相对稳定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也无法积累相关的经验和知识,直接影响到版权贸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版权贸易的对策
  对策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版权贸易的再认识,二是要坚持专业性,三是要重视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版权贸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版权贸易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图书版权的引进和输出,在贸易交流过程中实现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才是其立足点。对于中小出版社而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本书或几本书的版权引进或输出是有限的,而文化的交流前景是无限的。如果能够立足自我,开阔思路,加强与国外本专业领域同行的交流,无论是对版权贸易资源的积累,还是对自身开发能力的提升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要处理好引进版权与自主开发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小出版社而言,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一定不能过度依赖外版图书,而忽视本版图书的开发运作,也不能因循守旧,固守旧思路。在新形势下,版权贸易工作只是出版社开拓图书市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借鸡下蛋”,立足本专业,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一些能够进行延伸开发的外版图书。根据市场开发情况,适时自主开发运作相关图书选题,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版权并重的经营策略。
  要“引进来”也要能“走出去”。随着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版权贸易逆差正在逐步得以改变。此外,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专业类图书输出范围也从以前的中医类、旅游类图书扩大到科技类等领域。因此,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中小出版社要提升认识,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有度地将本专业的精品图书与同行交流,以获得其认可,实现版权输出,最终达到与同行的良性互动,为积累更多的出版资源打下良好基础。
  (二)品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出版社要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必须从打造品牌出版物人手,而品牌出版物的打造,从本质上讲,离不开专业特色。因为专业,因为有特色,才能保证其品质优良,才能取得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内部形成产品的合力,对外形成市场的号召力,最终形成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因此,鲜明的专业特色就是出版社品牌建设的基础,坚持数年致力于品牌建设,必将给出版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以计算机类图书的引进为强项,中信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经管类为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外文出版社以语言类为主,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则以文学类为大,这些出版社经过多年版权引进的成功运作,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提高了各自的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因此,在版权贸易中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有可能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受到品牌和专业人才队伍等的局限,一些中小出版社没有能够准确把握自身专业特点,在版权贸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弱化了自己的专业品牌出版优势,还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出版等现象的出现。
  在当前转型期的特殊阶段,出版社应该牢牢抓住自己的专业出版领域,形成自己专、精、特、优的品牌特色。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内本专业领域的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以建立一个具有专业优势的选题平台,既能深入了解到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也方便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其中,对于主干专业图书要作为版权贸易工作的服务重点,要集中有限的出版资源进行重点开拓,注意控制引进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外版图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辅助专业图书和非专业类图书,在出版资源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尝试,以作为本社图书结构的有益补充。
  (三)面对纷繁多变的出版文化需求,面对全球出版业日趋剧烈的竞争态势,出版社的实力更多地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出版的竞争就是出版人才的竞争,出版社靠人才而发展,也靠发展留人才、育人才。版权贸易工作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出版社必须具有规范和专业化的集中统筹监督和管理机制外,对从业人员也应有较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营销力、语言能力、全面组织协调能力。
  出版社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版权贸易工作。在人员选配上,应安排在本社具有一定策划能力、精通外语、熟悉相关法律的编辑来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其中对编辑的策划能力应予以重点考察。因为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积累,对本专业图书市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版图书中找出适合本社、本专业图书市场的引进对象,使版权贸易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此外,出版社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激励本社编辑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到版权贸易相关工作中,将版权贸易工作发展成为引导、帮助、提高自主策划能力的一项长效任务,为出版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同样为版权头疼的还有大众点评网的董事、资深副总裁龙伟。由于“搜狐吃喝”网页上复制了大众点评网相关内容,大众点评网将搜狐告上了法庭。原告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诉
人具有双重身份,即自然人与社会人,但不管扮演哪种角色,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可是在现代社会,欲望增强了人类丧失家园的可能性。本文试图从自然与精神两方面,阐述现代人的家
2008年9月,从媒体上获知自己获得了“韬奋出版奖”这一崇高荣誉,心中掺杂着复杂的心情:首先是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它毕竟是对自己这些年从事出版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感到一份愧
毛泽东时代通过国家动员型发展体制,取得了一定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但由于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其现代化发展绩效并不理想,邓小平时代在继承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基础上,进行了
IT整合对CIO来说是极富挑战的,但现在问题不是企业是否会进行整合,而是企业将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整合。这是令CIO最头疼的问题。
自传是审读自我的一次过程。在查尔斯·汉迪眼中,思考着的自己才是他者眼中最符合自我期盼的自己。在很多版本的他当中,教授更符合他“内心朦胧的设想”。
期刊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铁轨效应”指的是作为两种强大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会取代传统传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唯一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也不会真正与传统传播融合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是一条笔直延伸的铁轨,两根铁轨平行向前,又有枕木为基并且相互连接,并以这样的承载方式,信息就像列车一样向前飞驰。    一、平行向前    平行向前之意在于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传播特点、各自优劣,两者相互比
没有更新和维护功能的知识库是没有用的,完善的知识库产品和解决方案必须提供完整的编辑和维护功能,因为这是知识库的基础。
期刊
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编辑们对工作的敬业与执著,以及他们与科学家们水乳交融般的友情与默契。现在回头看来,出版社这种浓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