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参与度?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意图是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力。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数学生选择“巧做静听,低头沉默”。为了打破这种课堂模式,就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那么,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是什么?又怎样解决?便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表现,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对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建议。希望教师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间的互助性合作,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课堂参与度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表现
  1、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坐着发呆的,有讲笑话的,有看其他内容的。
  2、老师提出问题后,半天没有人回答,好像这个问题与己无关。经过再三启发,开始有几只手慢腾腾地举起来,喊前两个同学回答,答出来还是牛头不对马嘴。
  3、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个星期,才开两节课,一般要隔几天才有课。这不,今天就有兩三个同学没有带书,拿了其他的书在敷衍老师。
  4、上午或者下午上第四节课时,学生看上去比较疲劳,打不起精神,有几个学生已经打了几次哈欠,有点儿昏昏欲睡的样子……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实行开卷考试。到时借同学的笔记抄一下就可以应付了事。
  (2)学生对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觉得枯燥,没意思,不感兴趣。
  2、教师方面
  (1)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都是搭头课,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主科上,而顾不上思想品德课的研究。课堂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授课,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味。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对本学科的厌学。
  (2)教师的教学方式既陈旧又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老师讲的多,总是让学生画书、记笔记、背书。只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造成老师在前面有条不紊地讲,学生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做别科作业的,睡觉的,讲话的等等。
  显而易见,上述因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心里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难怪现在还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参与参与教学的人数屈指可数,整个教学具有严重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变。
  三、解决策略
  1、情境教学法——燃起参与欲望
  对于初中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引导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活动教学法——提高参与的热情
  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乐于参与,而且积极性很高,并争取成功。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并用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才会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3、激励性教学——唤起学生的表现欲
  激励教学是一种心理上的驱动力,它驱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当全体学生都受到激励时,课堂组织才富有生机与活力,其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在教学中,课本内容往往因说教意味浓厚,加之初中学龄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多种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诱发学生的激情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和直观,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叶澄海:《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活泼起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
  【3】 顾润生:《主题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渠道》,《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七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面对这一教学要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进行科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前学科教学目
期刊
摘要:小学是培养小学生人格和性格的一个关键阶段,小学语文可以熏陶小学生的情感,性格等。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增加文化素养,扩大知识面。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往往充满了刺激感和新鲜感,挑逗学生的感官,此刻学生立马打起了精神。课堂提问也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师生增进情感共鸣和互相了解的重要一部分。好了课堂提问,就相当于在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方面增加了催化剂。教师必须好好运用课堂提问,它可以让
期刊
【摘要】孩子从步入小学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了。小树从幼苗开始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培养人、塑造人也是同样,要从小开始,可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而小学教育又是以“德育为首”。因此,利用好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思维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想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  【关键词】 生活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课堂中更加开放,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加深,但是学生还习惯以直观的思维去分析知识,面对这种思维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构建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成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预习、上课听讲、做笔记、阅读、书写、完成作业、口语交际、勤学好问、记忆、思考、自学、创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及时复习、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耐心细致,要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道德习惯结合起来。  关键词: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语文  一、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意义  学习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种子期”,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不懂的字,学习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以及体会古诗、文言文的精髓,感悟文章的美,并能从中读出一些道理,而且会熟练运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但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获得高效率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提
期刊
摘要:处在高三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复习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需要好好复习知识,以更好地应对高考,更好地掌握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物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高考中需要考核学生的一门科目,高三物理教师需要重视复习教学策略的创新,以让自身的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究高三物理创新性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三物理;创新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切实掌握其理论知识。生活化教学是在教学中构建生活环境的教学方式,能够简化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不成熟,容易在数学课程中失去学习的活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教学中,焕发小学生学习的活力,推动小学生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
期刊
【摘 要】儿童博物馆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发展需求,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它既能增强幼儿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博古通今,又有助于拓宽家长参与渠道,将家庭经验吸入园本课程中,调动全社会参与,形成人人懂“博物”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民素养。本文从博物课程建构的角度,阐述了儿童博物馆教育的价值、教育内容及对幼儿和教师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博物课程;儿童博物馆教育;内涵  【引 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逐渐在不同的专业课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容与素材,全面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将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与新特点、必要性与可行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