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视远过于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作相关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文科 化学 人文精神
1、化学教育中进行具人文精神的人格熏陶
人文精神需要健全的人格熏陶,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应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培养。纵观整个化学史,学生在课本上接触到的大量化学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甚至很多化学家不仅仅是在化学方面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在其它领域也有诸多贡献。通过分析这些化学家的人格特点,可以得出他们都具有关爱人类发展,勇于为人类奉献,并且具有的历史责任感这些共性。
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可以利用化学家诺贝尔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作为一名化学家,瑞典人诺贝尔不仅精神顽强,而且具有强大的奉献精神。他所奉献一生的炸药事业为整个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他发现炸药被用作军事时,强烈的人文情感让他把一生所有的财产全数捐赠作为基金,用来奖励所有在人类历史上为和平为自然科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而另一位在酶催化与有机分子合成方面有着卓越贡献的英国科学家康福思是一位聋人。生理上的缺陷并未阻挡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反而用其意志力体现了其人格的伟大。这些化学史上的化学家不仅可以作为学生钻研化学的引路者,更是学生可以吸取无限营养的人格丰碑。作为高中文科化学老师,应在这方面努力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起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化学教育中进行具人文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学科。利用化学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度,并且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文科化学教学中,对物质微观粒子的认识,对电离平衡的教学,对物质层次的教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都反应了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物质间的变化与静止,运动与转变都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特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间的质与量关系是同处于制约与转化状态下的,这也就揭示了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客观性。学生在接触这类知识时,可以很快地明晰客观世界的物质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自然科学,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来越强,核电荷数越来越多,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也就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真理。
3、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化学史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应用现象,如从过去的天然橡胶到现在的合成橡胶,有力地满足了人类对于橡胶的需求。而在当今金属材料逐渐发展到超导材料,到现在大量新研发的智能材料,这些都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再如液晶材料的发展让所有人生活中面对的电脑电视体积不断缩小,而宽带的进入也让人们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但是也要看到,化学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同时,也让人类饱受其害。大量无良商人利用化学制剂做出的食品,物品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体育界大量的“兴奋剂丑闻”。而且当下很突出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食品安全中的“农药超标”、“亚硝酸钠”“福尔马林”等都属于化学制剂的滥用。作为高中文科化学老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正确对待使用化学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化学成就了人类,化学品的滥用也让人类深受其害。再先进的化学技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使用,就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只有倡导绿色化学,加强环保,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资源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行为做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真善美的意识培养
在整个文明史里,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说,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精神的追求就是追求科学中的真实,即客观真理。从化学史的发展来说,大部分的化学概念都经历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如最初波义耳所提出的燃素说,到后来拉瓦锡所提出的氧化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最终接触到客观真实的过程。而从德贝莱纳最先提出的元素组,后经不断扩充与完善形成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这些客观真理得以验证后最终才能应用于社会。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善就是应用的尺度。作为一把双刃剑,善的原则决定了化学的应用是造福于人类。而失去了善这一原则,化学只能为人类带来副作用。而在美这一方面,化学领域的美体现在造福于世界时的美感,而化学反应式,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无一不表现着科学美与理性美。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对于真善美的意识培养就要让学生多接触化学的学科深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变迁与应用过程,进而培养出良好的科学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文科化学教育时,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人文精神需要有健全的人格,辩证的唯物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真善美的追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丰富的语言与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思考之美,进而培养出理性与感性共同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淑梅.吴蔚.林红.高中文科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策略[J].学周刊.2015(02)
[2]龚丽洁.高中化学不可忽视人文精神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3]倪娟.沈健.论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教育学报.2009(04)
【关键词】高中文科 化学 人文精神
1、化学教育中进行具人文精神的人格熏陶
人文精神需要健全的人格熏陶,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应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培养。纵观整个化学史,学生在课本上接触到的大量化学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甚至很多化学家不仅仅是在化学方面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在其它领域也有诸多贡献。通过分析这些化学家的人格特点,可以得出他们都具有关爱人类发展,勇于为人类奉献,并且具有的历史责任感这些共性。
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可以利用化学家诺贝尔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作为一名化学家,瑞典人诺贝尔不仅精神顽强,而且具有强大的奉献精神。他所奉献一生的炸药事业为整个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他发现炸药被用作军事时,强烈的人文情感让他把一生所有的财产全数捐赠作为基金,用来奖励所有在人类历史上为和平为自然科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而另一位在酶催化与有机分子合成方面有着卓越贡献的英国科学家康福思是一位聋人。生理上的缺陷并未阻挡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反而用其意志力体现了其人格的伟大。这些化学史上的化学家不仅可以作为学生钻研化学的引路者,更是学生可以吸取无限营养的人格丰碑。作为高中文科化学老师,应在这方面努力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起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化学教育中进行具人文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学科。利用化学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度,并且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文科化学教学中,对物质微观粒子的认识,对电离平衡的教学,对物质层次的教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都反应了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物质间的变化与静止,运动与转变都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特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间的质与量关系是同处于制约与转化状态下的,这也就揭示了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客观性。学生在接触这类知识时,可以很快地明晰客观世界的物质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自然科学,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来越强,核电荷数越来越多,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也就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真理。
3、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化学史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应用现象,如从过去的天然橡胶到现在的合成橡胶,有力地满足了人类对于橡胶的需求。而在当今金属材料逐渐发展到超导材料,到现在大量新研发的智能材料,这些都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再如液晶材料的发展让所有人生活中面对的电脑电视体积不断缩小,而宽带的进入也让人们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但是也要看到,化学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同时,也让人类饱受其害。大量无良商人利用化学制剂做出的食品,物品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体育界大量的“兴奋剂丑闻”。而且当下很突出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食品安全中的“农药超标”、“亚硝酸钠”“福尔马林”等都属于化学制剂的滥用。作为高中文科化学老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正确对待使用化学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化学成就了人类,化学品的滥用也让人类深受其害。再先进的化学技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使用,就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只有倡导绿色化学,加强环保,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资源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行为做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真善美的意识培养
在整个文明史里,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说,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精神的追求就是追求科学中的真实,即客观真理。从化学史的发展来说,大部分的化学概念都经历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如最初波义耳所提出的燃素说,到后来拉瓦锡所提出的氧化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最终接触到客观真实的过程。而从德贝莱纳最先提出的元素组,后经不断扩充与完善形成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这些客观真理得以验证后最终才能应用于社会。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善就是应用的尺度。作为一把双刃剑,善的原则决定了化学的应用是造福于人类。而失去了善这一原则,化学只能为人类带来副作用。而在美这一方面,化学领域的美体现在造福于世界时的美感,而化学反应式,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无一不表现着科学美与理性美。在高中文科化学教育中,对于真善美的意识培养就要让学生多接触化学的学科深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变迁与应用过程,进而培养出良好的科学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文科化学教育时,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人文精神需要有健全的人格,辩证的唯物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真善美的追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丰富的语言与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思考之美,进而培养出理性与感性共同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淑梅.吴蔚.林红.高中文科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策略[J].学周刊.2015(02)
[2]龚丽洁.高中化学不可忽视人文精神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3]倪娟.沈健.论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教育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