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领域的开拓者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林柏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矿井通风专委会副主任,民进徐州市委会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委员。长期致力煤矿瓦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主持人,曾获江苏省第五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提及“瓦斯”,人们谈虎色变,它是煤矿瓦斯灾害事故之元凶。可是,有一个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生痴迷瓦斯:亲近它,接触它,研究它,熟悉它,掌控它,应用它。他就是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主持人林柏泉教授。
  苦心求知打基础
  一生与煤矿结下不解之缘的林柏泉,出身在福建龙岩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生活所迫,他既饱尝过挖煤的艰辛,更目睹过煤矿生产之凶险。
  为此,他暗下决心好好读书,希望以己之力为父辈们分忧。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林柏泉以优异成绩被福州大学录取,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采矿工程专业。林柏泉每回忆起四年大学生活时,都自豪地说:“那时的我几乎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晚上读书到深夜,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志愿到福建龙岩田螺形煤矿工作,在工作的一年期间,有件事深深刺痛了他,那就是亲眼目睹一起煤矿安全事故夺取了两个工友年轻的生命。他为由于自己知识的匮乏而不能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而深感内疚。
  此事使他产生读研继续深造的念头。1983年林柏泉如愿考取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瓦斯专家周世宁院士。他如鱼得水,专心求知。岁月的流逝,知识的叠加,苦心的钻研,丰厚的实践,为他今后瓦斯研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潜心伏虎搞科研
  事物往往有两重性。一方面,瓦斯是井下“老虎”,煤矿第一杀手,几乎每年都有煤矿瓦斯夺人生命的报道。另一方面,瓦斯又是井上能源,80%以上是甲烷,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清洁可燃气体。如何将瓦斯化害为利,既避免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能作为宝贵资源有效利用,乃是当今科学家重点研究的热门课题。
  林柏泉和他的团队自198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瓦斯课题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苦行僧般地执着“修炼”,面前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科学春天终于到来,到了21世纪,林柏泉及期团队终于有了丰硕的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50多项奖项及专利,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并且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
  和林柏泉较长时间接触共事的人,都说他是工作“狂人”。他每年都有1/3左右的时间深入现场第一线,不畏井下1000多米具有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环境,足迹遍及平顶山矿区、韩城矿区、郑州矿区、焦作矿区等全国数十个煤矿,为矿山提供科研服务、处理现场事故、解决安全技术难题。他下矿井、钻巷道、打钻孔,与矿上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摸爬滚打,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水,井下一待10多个小时,每年完成的实际工作量都超过学校规定应当完成工作量的3~4倍。
  同时,他又是青年的“恩人”。林柏泉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他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经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近百人,遍及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林柏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传授给研究队伍中的年轻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精心安排,有的压担子独立承担课题 ;有的进行传帮带。几年的磨炼,他带的几个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企业的中坚核心成员。
  对家庭林柏泉常常有一种亏欠感。2003年5月,林柏泉作为专家组成员应邀参加安徽淮北芦岭煤矿“5·1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调查工作,此时的他刚失去父亲不足两个月,还沉浸在父亲逝世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但想到事故中丧生的矿工,他强压悲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他时常说:欠家人的感情太多太多。为了“大家”弃“小家”,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常年工作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
  热心参政为社稷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林柏泉积极参政议政,几年来,他结合自己教学特别是科研工作,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提案:2014年针对我国养老问题,提出了《关于构建新时期社会养老体系服务的建议》;2015年,针对安全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和《关于建立水质安全科学检测指标体系的建议》;2016年,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安全,带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提升虚拟社会管理水平的建议》参加了福建省两会。
  安全领域,任重道远。登上一山又一山的林柏泉,没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而更多的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使命感。他暗暗告诫自己:今后的路还很长,“气老虎”还没有完全被驯服,一定矢志不渝,砥砺奋进。
其他文献
摘 要:李绿园的章回小说《歧路灯》作于乾隆年间,但一直到上世纪初才逐渐为学界所关注。小说讲述主人公谭绍闻跌宕起伏的人生,同时也向世人揭露了清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以及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本文首要简述了中西方赌博历史,然后着重分析了《歧路灯》主人公沉迷于赌博的故事,并探讨了赌博的象征意义。另外,本文结合清代档案有关信息,对小说中的历史情节进行了分析,再以新的视角对书中赌博、债务以及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
编者按:双语教学是民族地区学校使用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但国家部委颁发的个别文件中,出现了用“汉语”代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不规范表述。民进中央自2011年起持续向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建言,提出需高度重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述和加强推广使用。并于2015年3月向全国政协大会提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的建议。  存在问题  一、相关法律中对国家通用语
《甲午战争简史》是为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而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先生,其研究范围涉猎广泛。他对中国学术史及儒家经学、近代中国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化史、中国文明史等皆有研究,对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问题均有独立思考和研究。  该书的鲜明特点是将甲午战争放至19世纪末西方势力东来导致旧有的中华帝国主导的宗藩体制发生改变的国际背景下来考量战争双方
窗外阳光明媚,清风习习;室内书声朗朗,趣味融融。在福州北峰中学初一(1)班教室里,民进福建福州晋安第一支部教师会员郑敏正热情洋溢地为孩子们讲授语文知识。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相发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次名师送教活动是近年来支部履职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综合性支部,他们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开展了如“春风春雨——名师送课”、“法律咨询”、“迎新春 赠春联”等一系
2014年9月8日晚,当代最富声誉的中国哲学家之一汤一介教授辞世,享年87岁。汤一介出生于农历1927年2月15日,是汤用彤先生之子。汤用彤在1951年担任了北京大学副校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也是非常有声望的哲学家,也许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中国佛教史专家之一。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期间,汤用彤投入了很多时间。但直到1980年代开始的更自由的氛围中,汤一介才写出了更多关于儒释道三种中国哲学与
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2009年,实施仅5年即面临大修,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多名专家表示,本次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多数修改内容延续了送审稿的思路,比如坚持“重典治乱”,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问责等(2014年6月23日《新京报》)。  食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以文化为主要界别之一的参政党地方组织,民进南宁市委会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并深入贯彻落实。  近年来,通过切实发挥“市委会—总支部—支部—会员”四级组织管理架构的作用,以市委会为“引擎”,基层组织和会员为主力军,“四轮”驱动,深入开展“同心·文化发展行动”,精心策划、组织、参与各类文化特色活动
上世纪末,雷洁琼主席曾来余姚,看望民进余姚支部全体会员。时间虽已快过去20年了,但雷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止,如今仍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她对我们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记在我的心里;她那一诺千金的诚信,对会员的平易、亲切、关心和尊重,更是我在职时力求身体力行的榜样。当年她老人家在余姚与我们相处的一幕幕情景,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1993年5月,余姚市人民政府正加紧河姆渡博物馆开馆仪式活动的准备工作。
摘 要:跨国资本主义雷厉风行的商品拜物教、都市人的恋物癖与格物精神在董启章的小说里混杂成一体,洋洋成大观。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被他的写作转化成一种恋物癖的叙事。作者背向进化呈线性的“唯物史”,放弃了唯物史观那种把一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归结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规律的宏观做法,取而代之是作者自我命名为“自然史”的格物演化叙述,一种以跨学科的思维逻辑替换古典马克思主义“
摘 要:《文艺研究》2019年第9期《书评》栏刊登吴宝林的书评《历史感的缺失与“伪佚文”的辑佚——以刘涛〈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为例》。本文从如何理解史料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历史感”、胡风四篇佚文真伪、书评写作问题等三方面,对宝林君的书评进行了深度回应。  关键词:吴宝林;《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史料研究;回应  《文艺研究》2019年第9期《书评》栏刊登了吴宝林的书评《历史感的缺失与“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