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玩色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适宜的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的一种游戏,它不同于其他绘画教学,注重的是玩色的过程,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等特点。本文就如何提高小班玩色游戏的有效性,提出了四点策略: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幼儿玩色兴趨;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幼儿玩色积极性;选择多元化技法,丰富幼儿玩色多样性;运用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玩色信心。
【关键词】小班 玩色游戏 有效策略
《指南》对美术教育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小班的幼儿绘画表现水平较低,反复枯燥的临摹、涂色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乐趣,不成功的作品会让孩子失去绘画的信心。而游戏化美术教学——玩色,它把绘画和游戏结合起来,能激发小班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觉。那么,教师在日常玩色游戏组织中,该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
一、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幼儿玩色兴趣。
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吸引幼儿主动地操作材料,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而单一的玩色材料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根据玩色游戏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可以是棉签、蔬菜、毛线、弹珠、积木、树叶、印章、纸团、小喷壶等,每一种所提供的玩色材料在数量上要根据幼儿人数的不同添置,让幼儿尽情游戏,体验作画的快乐。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一)材料的自然性
动员幼儿家长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也可以是一些没有用的生活用品,如:毛线、用过的一次性杯子、鞋子、小汽车、海绵等。当孩子们面对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时,变废为宝,游戏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二)材料的丰富性
教师需投放足够孩子操作的玩色材料,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会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如纸团大小、褶皱是否明显、毛线的粗细软硬不同、蔬菜的大小等,使得最后的印画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另外,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可投放不同层次的工具。
(三)材料的可变性
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物多用,多投放一些同一的、可重复操作的、多变的材料。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子,充分挖掘其可变性,首先完整的瓶子,经过装饰可称为一个个的艺术瓶;瓶子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印画;另外,瓶盖上戳几个小孔,装满有颜色的水,可以在纸上挥洒作画等等。
二、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幼儿玩色积极性。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境对幼儿的绘画是非常重要的。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示范讲解的方法介绍作画步骤不适宜小班幼儿,我们利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会较有效地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案例:《车轮滚滚》
该活动通过车轮拓印,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车轮表面的纹理。教师在活动开始部分,赋予幼儿“小司机”的角色,通过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在故事情境中,让幼儿为汽车蘸上不同颜色的“汽油”,在纸上开汽车,孩子们沉浸在“小司机”的角色中,他们发现每辆汽车留下的“汽油印”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引发了“小司机们”的探究欲望。
三、选择多元化技法,丰富幼儿玩色多样性。
玩色的方法五花八门,主要有印画、染画、线画、滚珠画、手指点画等。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所以我们应选用多元的玩色技法,让幼儿感受多种玩色技法带来的乐趣,鼓励幼儿自主大胆作画。为实现小班玩色游戏的多样性,我在小班第一学期的每个主题活动中都渗透了两种不同技法,如下:
一学期下来,幼儿通过不同的玩色游戏接触到多种玩色技法,孩子们的热情从未跌落,他们享受不同玩色技法带来的乐趣。在玩色游戏中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与各种材料互动,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双手得到释放,无形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
四、运用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玩色信心。
《指南》提出:“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小班幼儿自身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够完善,对玩色活动的坚持性不是很好,很容易偏离主题,随意作画。但是我认为,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定位应放在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上,只要他们能自由地玩色,表现内心世界,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由创造的快樂就行。作为老师,我们要看到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那么孩子才会增加玩色游戏的信心,喜欢绘画,喜欢创作。有人说“你说孩子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当然,赞美的内容不是简单的“你真棒”,应该针对作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适当具体的评价。例如:“你的作品很干净”、“你的颜色搭配很漂亮”、“你的作品真有创意,还用了这些材料!”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之间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说说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等。利用正面的评价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玩色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玩色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小班 玩色游戏 有效策略
《指南》对美术教育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小班的幼儿绘画表现水平较低,反复枯燥的临摹、涂色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乐趣,不成功的作品会让孩子失去绘画的信心。而游戏化美术教学——玩色,它把绘画和游戏结合起来,能激发小班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觉。那么,教师在日常玩色游戏组织中,该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
一、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幼儿玩色兴趣。
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吸引幼儿主动地操作材料,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而单一的玩色材料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根据玩色游戏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可以是棉签、蔬菜、毛线、弹珠、积木、树叶、印章、纸团、小喷壶等,每一种所提供的玩色材料在数量上要根据幼儿人数的不同添置,让幼儿尽情游戏,体验作画的快乐。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一)材料的自然性
动员幼儿家长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也可以是一些没有用的生活用品,如:毛线、用过的一次性杯子、鞋子、小汽车、海绵等。当孩子们面对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时,变废为宝,游戏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二)材料的丰富性
教师需投放足够孩子操作的玩色材料,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会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如纸团大小、褶皱是否明显、毛线的粗细软硬不同、蔬菜的大小等,使得最后的印画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另外,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可投放不同层次的工具。
(三)材料的可变性
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物多用,多投放一些同一的、可重复操作的、多变的材料。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子,充分挖掘其可变性,首先完整的瓶子,经过装饰可称为一个个的艺术瓶;瓶子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印画;另外,瓶盖上戳几个小孔,装满有颜色的水,可以在纸上挥洒作画等等。
二、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幼儿玩色积极性。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境对幼儿的绘画是非常重要的。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示范讲解的方法介绍作画步骤不适宜小班幼儿,我们利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会较有效地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案例:《车轮滚滚》
该活动通过车轮拓印,帮助幼儿更好地探索车轮表面的纹理。教师在活动开始部分,赋予幼儿“小司机”的角色,通过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在故事情境中,让幼儿为汽车蘸上不同颜色的“汽油”,在纸上开汽车,孩子们沉浸在“小司机”的角色中,他们发现每辆汽车留下的“汽油印”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引发了“小司机们”的探究欲望。
三、选择多元化技法,丰富幼儿玩色多样性。
玩色的方法五花八门,主要有印画、染画、线画、滚珠画、手指点画等。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所以我们应选用多元的玩色技法,让幼儿感受多种玩色技法带来的乐趣,鼓励幼儿自主大胆作画。为实现小班玩色游戏的多样性,我在小班第一学期的每个主题活动中都渗透了两种不同技法,如下:
一学期下来,幼儿通过不同的玩色游戏接触到多种玩色技法,孩子们的热情从未跌落,他们享受不同玩色技法带来的乐趣。在玩色游戏中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与各种材料互动,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双手得到释放,无形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
四、运用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玩色信心。
《指南》提出:“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小班幼儿自身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够完善,对玩色活动的坚持性不是很好,很容易偏离主题,随意作画。但是我认为,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定位应放在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上,只要他们能自由地玩色,表现内心世界,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由创造的快樂就行。作为老师,我们要看到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那么孩子才会增加玩色游戏的信心,喜欢绘画,喜欢创作。有人说“你说孩子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当然,赞美的内容不是简单的“你真棒”,应该针对作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适当具体的评价。例如:“你的作品很干净”、“你的颜色搭配很漂亮”、“你的作品真有创意,还用了这些材料!”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之间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说说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等。利用正面的评价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玩色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玩色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