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艺术的感与悟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善听者为圣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我觉得可以理解为“雄辩是银,倾听是金” 。美国著名教育家、演讲家戴尔·卡耐基也曾说过:“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 我也坚持地认为: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善听者为圣。圣人的“圣” 字,繁体字为“聖”,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通也,从耳”。意思是听觉好、口才好,就可做圣人。
  电台节目主持人,能说会道的、能言善辩的非常多。长期以来,电台节目主持人大多是以滔滔不绝的形象在广播里出现,听众似乎也习惯了这样被动的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考型逐渐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形成双向及多向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在这种时代语境下,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万万不可忽视“倾听”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倾听”的力量。
  一档好的广播节目,它的气氛应该热烈而充满智慧,嘉宾侃侃而谈,观众情绪盎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电台主持人的“倾听”有关。“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细心地听取”。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日常口语交际的两种基本行为,也是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时刻记取的。善于倾听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会给受众留下谦和、礼貌、大度、尊重人、理解人的良好印象。如《一丹话题》的敬一丹、《面对面》的王志、《高端访问》的水均益、《艺术人生》的朱军、《小崔说事》的崔永元、《可凡倾听》的曹可凡、《鲁豫有约》的陈鲁豫、《夜色温柔》的柴静、《神州夜航》的向菲等。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 对一些情绪偏激,甚至不够友善的听众,坦诚相见,以诚感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对方的宣泄,把握听众心理活动的脉络,从中发现话题最恰当的切入时机,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听众不偏离主题。主持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对象感,节目的创意是什么、传播的目的是什么?谁在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只有注意力集中,专注的倾听,才能使我们思维敏捷,逻辑缜密,将听众或嘉宾所说的话题,快速在脑中储存起来,在短时间内理顺思路,自然应答,形成呼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使电台节目主持人捕捉到许多有效信息,可以让人发散思维,调动情绪记忆,使节目内容延续和深入下去。
  二、“小六艺”与“大六艺”
  奥地利维也纳有一位出色的电台节目主持人,虽然他拥有的听众群不广,但每次临近直播,听众们都会郑重地对待接下来的时刻——提前回家、洗头洗澡、坐在沙发上、戴上耳机、点上雪茄、拿出威士忌。他的节目内容是用高保真设备录下一切生活的片段。比如一期节目是讲一个女孩生产的过程——镇痛发作、按护士铃、护士的脚步声、手术室里的声音、婴儿啼哭一并收录,配上《命运交响曲》,再加上主持人用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诵一段关于生命的诗歌。这半小时节目听得大家荡气回肠、热泪盈眶!这位主持人还录下了维也纳的早晨:鸟鸣声、马蹄声、打招呼的声音,配上森林圆舞曲,再加上优美的诗句,听得大家眼前满眼嫩绿,感受生命的勃发。这档广播节目也许不适合当下的电台,但回想我当年在广播电台录开盘带的那个年代,很多广播节目极其精致。再看看现在的节目,主持人的确口若悬河,但是,这就等于口吐莲花吗?这值得我们思考。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硕士研究生曾经采访我,问:“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艺?”在我眼里,“小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大六艺”是儒家的‘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运用到娱乐节目主持中,主持人不仅要掌握主持的‘小六艺’,即掌握跳舞、唱歌、说个相声、演个小品、变个魔术等技能,更要胸怀主持的“大六艺”,即主持人说的话,像《诗》一样优美和节俭,像《书》一样广博、精深,像《礼》一样的有节制、有风度,像《乐》一样有律动,像《易》一样有变化,像《春秋》一样大意分明。只有掌握了主持“大六艺”的主持人,才是有境界、有大情怀的主持人。
  仅会“小六艺”、仅有小情怀是不够的。就如同写诗、作画都是文人的“技之末稍”一样,一个只会寄情于闲情雅趣的文人,只有龟缩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世界的小情怀中。主持人也一样,一个只会说、学、逗、唱的主持人,也只是陷在了自我卖弄的小情怀中。尤其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主持人也不能免俗,总希望以个人的“小情怀”谋得世俗名利,却忘记了利用自己所在平台以及拥有的话语权,唤醒那些沉睡的人。我 很赞赏张载先生说的:读书人第一是为天地立心,第二是为生民立命,第三是为往圣继绝学,第四是为万世开太平。主持人学习“大六艺”、拥有大情怀就是在这个时代逆流而上,追本溯源地去汲取、去领悟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营养的东西,能够引领观众分辨这个时代的糟粕与精华,不遗余力地去赞颂和弘扬人性与生命中永恒的美好。“主持人应该放弃纠缠于那些家长里短、红杏绿帽的“八卦”,挖掘那些关于奋斗、理想、大爱这一类的母题。“大六艺”与“小六艺”之关系,就如同“本与末”之关系,主持人懂得了“大六艺”、拥有了大情怀,就能够明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表演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沉默,就不再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利用一些小技巧去哗众取宠了。
  三、要有艺术家的自觉
  “主”“持”“人”三个字的内涵非常深厚,它既透露出我们的职业信息,也涉及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在节目主持中,“主”是指主持人的头脑,“持”是指主持人的技巧,‘人”是指主持人的情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忘掉自己的“头脑”,要去掉自己的“技巧”,要抒发自身的情怀。可问题是,情怀在哪个层面?它的丰富感、血肉感、它的文化自觉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让情怀更大更温暖。比如柴静主持的《夜色温柔》,她说出的话仿佛已经打印在了稿子上,其实不然,靠的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情怀。
  “主”“持”“人”三个字孰轻孰重,每一个主持人心里都会有所选择。是选择做一个“主”和“持”强一点,而“人”弱一点的主持人?还是选择做一个放大“人”的主持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我很赞同主持人白岩松说的那句在业界广为流传的话:“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人”字在汉字中的确很简单,没有偏旁,仅两笔就能支撑起了这个字;而在节目中主持人要时时刻刻记住“人”却很难,要做到说人话、做人事、与嘉宾和观众心贴心,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养成。   “主”“持”“人”是主持人的三重境界。只会“持”,即只会使用技巧的主持人往往依靠的是丰富的主持经验以及很多临场应变的技巧,非常聪明、八面玲珑、迎合观众,而不会“主”,即缺乏思想内涵,这样的主持人永远只是一个传声筒,只是节目传播中的一个输出环节而已;懂得“持”又能“主”,即有头脑,能够用自己的思想来主导节目,善于探索事件真相或者挖掘人物内心,但如果不懂得“人”,那将成为止于客观,没有人情味儿,缺乏对人的至高关怀的主持人;而达到了“人”的境界的主持人,则会在懂技巧、有头脑的基础上,充满对社会、对人类的大爱,时时刻刻真诚地面对观众、面对自己的内心。这种懂得“人”的主持人,能够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找到感人的细节,能够在大时代中捕捉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能够挖掘生活的真谛和深层的人性。只有真正做到“大写的人”的主持人,才有笔直的脊梁、闪亮的人格,才是有境界的主持人。《寻情记》中很多嘉宾,他根本没有想过我的语言要组织得多美妙,他的普通话根本不标准,可是他就能让你哭,因为他是个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主、持、人!有血有肉有情怀,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情怀。
  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是美的,语言背后的精神是丰富的,它的文化自觉是闪亮的。我常告诫自己,主持人要有“艺术家”的自觉——你的每一句话就像音乐家手中的每一个音符,你的每一段句子就像画家用的每一笔色彩。艺术家的目的:规劝人类向善、知美、求真,要有真善美,主持人也一样,不要让别人误以为我们只是嘴快、只是辞藻堆砌的“肉喇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要进步的重要要素就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与无限包容。主持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一出门就告诉自己要做个艺术家,做跟别人不一样的节目,不理会他们的聒噪,做语言美、节奏感强的节目。
  电台节目要做好很难,因为只靠声音,很纯粹,所以就更要注意节目的可听性和层次感,要像音乐家为下一个音符“煎熬”一样去雕琢节目,不急不慌。
  我们很多节目是直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哪允许主持人去反复思虑?哪里允许主持人去多方酝酿?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进直播间之前早已想好了的。所以在节目的呈现过程当中,快并不是急、不是慌、不是刻意地去填补。而是自然而然地娓娓道来、脱口而出。就像音乐,行板之后就是快板,情绪同样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在深夜时分做这样一档节目一定是非常抓人的,录一切美好的声音,比如湘江的早晨,比如微信终端“为你读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电台借鉴的。
  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一定需要自我认知。如果我们有了一个“我是艺术家,我的节目是规劝人类的自觉”,那我们就会起点更高,对自己的要求更严,节目质量也会更好。 当然艺术家最后是要跟人类” “决裂”的,如果他总是和人类裹在一起,他怎么规劝人类? 他所谓和人类“决裂”,是因为他身上沾上了羽毛,飞到了更高处,他能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路径,就像穿越迷宫,必须要飞到高处一样。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有艺术家的自觉。当然我们不能和观众说:“我要和你决裂。 ,但在心里面,我们要“略高一筹”。我不是迎合你的人,我是要引导你的人,我是要告诉你,声音有多美;我还要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还要告诉你语言文字的组合拼接原来可以这样具像铺排,因为我们要激励自己争做语言艺术家!
  当主持人有了这样一种文化自觉,那么,我们自然地就会被引领着,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去保护我们的嗓子、去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去把我们听到的东西用语言转述给大家、去选择更加恰当的音乐衬托我们的节目。也许,我们还会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好的音乐编辑 ,然后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所有的艺术种类都在为我们的广播服务。
  我听过电台的一些节目,有时候我觉得主持人玩笑开过了,有的声音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有的话语让人感觉浮躁。 我们每个主持人都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职业。不少高校的老师是没有办法教主持人的,他们有的从来没有在节目主持一线干过, 又没有沉下心来研究什么叫做主持人,什么叫做娱乐,隔鞋搔痒当然是无济于事的。“娱”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通领悟的“悟”,“乐”在《训诂学》里只有luo和yue。长沙话、重庆话、广东话“乐”的发音都是luo和yue。乐,在甲骨文中是“成熟的麦穗”,麦子成熟之后我们的心情为之“乐 ”也。所以,娱乐是自我领悟之后的心情和成熟之后的喜悦、娱乐是在一个情绪基准线上的上下波动。比如《超级女声》中周笔畅被淘汰的那一刻,很多观众都哭了,那三分钟就不是娱乐节目了,似乎为这个娱乐节目“娱乐”得更好了。情绪的波动、共鸣、感染才叫娱乐,而不是一味地让观众吵、让观众笑、让观众闹才叫娱乐。那其实不是娱乐,那样的娱乐太肤浅!所以,我们主持人一定要多思考、多沉淀。 当然,有些东西已经在表面上了,那是视线的问题、眼界的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想到,在上节目的时候,我们面对所有的听众,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们的节目想传递怎么样的情怀?在这样的引导下,我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表达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需要用情怀去引导的。 回到原点,就是——要有艺术家的自觉!
  (作者单位:湖南卫视)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2013年的中国电影延续着近年来的强势表现,根据电影总局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年故事片为638部,年度票房轻松超过210亿(国产影片的票房约占55%),比去年的168亿元增长近40亿,有望连续9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势头。而全年过亿的中外影片数量高达61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2月底,国产影片过亿34部,大约占据年度总票房的一半。在国产电影过亿电影中,突出表现为商业大片的明显衰败,几乎都是中小成本影片
期刊
印象中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遇春君时的情形。那是在2006年浙江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春天的杭州,空气很温润,会议的间歇,偶遇遇春君和他的同门师兄、现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那时的李遇春刚过而立之年,洋溢着青年人的才气和朝气,但性格丝毫也不张扬,相反略显矜持甚至腼腆。现在,一晃7、8年过去了,遇春成果丰硕,成了一名优秀的青年批评家和大学教授。我与他的交往增多,友情渐深厚,对他的认识也更丰富,不过在
期刊
之前看过阿乙的中篇小说《杨村的一则咒语》,让我为之震撼。《杨村的一则咒语》,应是阿乙创作多年以来重要的记录。故事开始于乡村的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两个妇女因为一只走失的鸡争吵。“要是你偷了,今年你的儿子死;要是没偷,今年我的儿子死”这句话竟成了可怕的谶语。钟永连的儿子死了,但这却不是宿命,而是她的儿子的死与“含铅量、周工作负荷量、防护措施”有关。阿乙直指现实,这和之前将一切定论为宿命有本质上的区别。之
期刊
最近读谢子元的散文集《小小集》,觉得他对生活的“发现”深刻,书写自然清新,让人感受到从形式到内容,均能以小搏大,典雅深邃,充满思想的力量。  散文集《小小集》(由线装书局出版),题材非常广泛,不论自然风光、市井生活、社会百态,还是人物素描及文艺评论,均能在细微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诗意。全书72篇作品共20万字,分为“小情调”“小感慨”“小看法”三大辑。作者为人为文低调,书名至分辑的题名书写,一律以
期刊
海天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当人们用心观赏海天画的溪中卵石所透露着的生命意识,观赏老树兜偶尔伸展着的一枝秋叶所展示的生命真义时,那种与生命真义难以分割的“时的哲学”便油然而生了。  一、“真义”回到“本源”  海天喜欢自然的幽僻,因为小景物有大思想。这种艺术是纯中国传统的东西,有中国的话语系统。在中国话语系统里,他发现并践履了新的“传统观”,他以“剥离”的方式超越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又极成功地继承、宏扬
期刊
近期,一则关于台湾著名言情作家琼瑶状告内地影视编剧于正抄袭侵权的新闻——琼瑶指控于正编剧的热播剧《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随着“于正抄袭门”的关注度日渐升温,网络小说《帝王业》的作者寐语者也加入了讨伐行列——指认于正新作“不但涉嫌抄袭琼瑶女士作品《梅花烙》,也盗用了《帝王业》书中的重要桥段”{1}。事实上,早在2013年4月,该剧就被指认涉嫌抄袭著名网络写
期刊
1927年,王静安先生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两年后,清华研究院同仁树纪念碑于清华,乞陈寅恪先生撰写铭文,其中道: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白云苍狗,时光荏苒,斯人已逝,但铭文中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0个字,其光芒足以照耀千秋,为
期刊
张 冀:从1996年读研究生算起,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已经18年,而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这种弃“管”从“文”的人生经历对于您来说,有着怎样的因缘遇合?  李遇春:我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国企技校里教公共课,语文、政治和管理之类的课程都教,万金油一样。当年考研决定弃“管”从“文”主要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考虑,正所谓“性之所近”吧,我觉得自己本性趋近于重个体的文学而不是重群体的管理学。说起
期刊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再现1976到1984年间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光辉历程,以形似与神似胶结、历史与美学融合的态势,生动描摹波澜壮阔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涌动、巨浪拍岸的悲壮场景,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人格和鲜明个性,并围绕着邓小平也塑造了一大批高层与民间的人物群体形象,展示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的深刻真谛,引发广大观
期刊
少年时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而深深陶醉,更欣羡桃花源中人对那一方净土而怡然自得的神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读过大量释道两家的著作,渐渐明白要遁入清凉佛国净土、福地洞天,要保持一颗光透十方的超然之心谈何容易,故达摩面壁9年,释惠远30年未下庐山,因为他们高度入定,由定发慧,终成正果。人生于事业不也是如此么?不潜心孤寂,不超然物外,难以臻至理想的境界。人类社会真有这样的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