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学之径,入语文之堂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在体验曾被忽视的时代,特别强调体验十分必要。因此,文学的积累是最起码的基本目标,文学在此处是发展性的基本目标,文学的发现是提高性的基本目标。所以,强调感悟,鼓励体验,就能使学生由文学之径,入语文之堂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本分析 体验 文学
  
  语文教学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那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文学的积累、文学在此处、文学的发现。
  
  一、文学的积累
  
  每次开学初的起始课,当我想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我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我们从没有阅读过书本以外的“名著”,除了少量的“少男少女”杂志外。而在教科书上学到有关小说的内容时,学生也会习惯性地问我: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有课外的内容吗?
  作为高中教师,我有时很想请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作报告,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阔他们知识面。可几次尝试之后,我就不敢这样做了,因为学生很少读小说,更不用说读诗了,也几乎不进剧场看戏或是阅读某某大师的传记。以前给学生上《再别康桥》时谈到徐志摩,学生总会很兴奋,课堂气氛会很好,而现在再给学生上此文,面对表情木然的学生,看到冷清的场面,师者就如同演独角戏似的。
  不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不读诗,不读小说,不读戏剧,会有什么样的危害?也许不一定会影响语文高考,但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由于缺乏想象力,将成为没有创造力的一代。
  学生多读小说,会发现自己活在人世间,活在自然中,活在历史当中;会知道除了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自己可以想象的,可以创造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可以纵横驰骋,而不是困在一个到处都插着路标的小天地中。
  在走进文学作品的时候,学生也许会遇到几部经典、几位名家与自己情投意合。学生在着迷的同时,爱屋及乌,会寻找作者的其他著作,搜罗他们的传记,成为他们的崇拜者。作家的风格、趣味、观念、思想等,就会融入学生的血液,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澄澈而丰盈,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广博而精锐,使学生的文笔变得摇曳多姿。
  大量阅读优秀读物,是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基本途径。学生只要能不断地进入“审美自失”的阅读状态,不断地感悟到读物中的“美”之所在,并不要求读者非要说出这“美”是什么,只要不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语文素养就可能有所提高。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青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说明了这一点。叶圣陶和吕叔湘都曾指出过,绝大多数人语文程度的提高都自感是得益于看课外书。新课改启动前有关部门曾作过一次调查,有76%的学生认为其语文水平主要得益于课外。这表明文学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
  《文心雕龙·知音》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汉代学者荀悦在阐述大量阅读积累的重要性时也形象地指出:“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这是古代阅读的积累理论,也是文学的感悟,积累越多,内存越丰富,就越能夠感悟到读物的秘妙,文学水平就越高。
  
  二、文学在此处
  
  文学的感悟因人而异,以自己的审美自失状态和体验指向,示意学生文学在此处,暗引学生提高感悟水平。
  在经典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之后,“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一个社会提倡青少年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集中地显示了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中学生究竟应该读哪些经典著作呢?钱理群先生曾主张在中学至少开设这样四门选修课:一是《论语》和《庄子》,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二是唐诗,这是中国文化最高峰的典型代表,是最健康的青春时期的文学;三是《红楼梦》,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四是鲁迅,他是一位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作家。
  钱先生的主张很有启发意义。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论语》与《庄子》具有思想原创价值,唐诗最能代表刚键质朴的民族精神,《红楼梦》可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鲁迅则是迄今为止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民族文化中最有建树的思想家。不过,在“读什么”与“怎么读”的问题上如要保证其健康运行,必须首先改变文学阅读的态度和方式,转换文学阅读的观念。
  教师只有具体地把握这些文学之所在,然后才能实行文学在此处的目标教学。把握文学之所在,这是现代教育与古代教学的区别。学生如果已经把握,此目标已经实现。
  更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文学在此处的把握的应是摘抄和随笔。随笔是现在教学中很普遍的方法。教师以适当方式指出文学在此处。因为确有许多文学之妙处学生是不易把握的,必要之处,教师应当点拨。总体上可以在检查之后,适当指出。指出的方法可以直接讲授,可以以讨论会中的一员发表意见,还可以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加以批示。
  事实上,现在用的语文教课书及其读本已是具有很高艺术性的精品汇编。其中60%都是文学作品,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收集了古今中外文章的精华,这无疑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对文学教育的重视。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意旨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高中,便开始思考人生,观察社会,了解世界,而学生的文学熏陶和教育,就能给学生一个更广阔、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丰富的生活套餐,使学生心灵由狭隘走向广阔,由幼稚走向成熟。
  当然,仅仅意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否真正落实。所以,要搞好中学文学教育,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过去只强调知识传授的片面的观点,改变过去纯政治论、阶级论的语文教学观点,从社会现实、作者个人、读者接受、作品自身等角度出发,发展认识文学,树立现代的文学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文学在此处。
  
  三、文学的发现
  
  文学在此处与文学的发现,前者仅仅是知其然,后者是知其所以然。
  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几句历来为人击节赞赏:“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如果仅仅像古代的私塾先生一样,摇头晃脑吟诵起来,并赞之曰:“好啊,妙哉!”那只能是文学在此处。《古文观止》在此点评道:“四句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盖极言秦有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古文释义》也点评道:“此四句总是一句,然不如此却衬不起。”这都带有分析了,体现了知其所以然。但对比夏丏尊的分析,这两则点评还未很好地发现文学的秘妙。夏丏尊在《文章讲话》一书里指出这是文气旺盛的名句,并用加强文气的三条规律分析它。一是以一词统率许多词句,足以加强文气,这句就是从“秦孝公”一直统到“之心”。二是叠用调子相同的词句,足以加强文气,“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就是同调子词句。三是必要时,一组同调子词句中的句式要稍加变化,以助长波澜,显生动气韵。所以贾谊不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意,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虽然工整,却略显平板。
  显然,夏丏尊的分析使我们有豁然开朗、洞见秘妙的快感;使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文学秘妙,知悉了更多的所以然。
  文学的发现的全部工作在于对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里的分析不是指狭义的分析步骤,而是包含综合步骤的广义的分析活动,或称解读),揭示出藏在其中的艺术奥妙。关于文本分析和发现秘妙的极其重要性,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很久以前就讲过这样的几段话:“年轻的时候,我对于评论家曾经有过相当热烈的期待。许多权威评论文章,我莫不细心研读再三,然而其结果不免是大失所望。我所期待于评论家的是艺术的奥秘,但是那些权威评论家常常对此毫无兴趣,每当涉及艺术特点之时,则以三言两语搪塞过去。”
  任何一个文学理论家,必须有两种功夫,第一是对理论文本的理解力,第二是对文学文本的悟性,而这后一点,即对文学奥秘的洞察却更为重要。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文学文本体悟作现象学者所说的“预结构”,那他肯定不能对文学作品中许多精彩的东西产生像皮亚杰所说的那种“同化”效应,而只会是水浇鸭背,了无痕迹。
  著名文学理论家金元浦2004年10月与俄罗斯几位著名文学理论家有过一场对话,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对忽视文本分析提出了批评,并认为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具体文本的分析。“对话”还特别强调,文本分析不是用来作理论学习的例证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是用来给人们作例证的,展示文本分析的范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分析一个个活生生的文本本身。
  如果说,文学的积累、文学在此处主要对应于读者的体验,那么,文学的发现主要对应的就是课标强调的“探究”,以及高中课标提出的“欣赏”,而探究和欣赏的最重要的一点,对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对文本的分析。当然,文学在此处与文学的发现并无绝对的界限,体验与探究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因为这样,分析对于探究和体验都是极其重要的,直觉水平不能仅凭直觉实践来提高。
  新课标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在体验曾被忽视的时代,特别强调体验十分必要。因此,文学的积累是最起码的基本目标,文学在此处是发展性的基本目标,文学的发现是提高性的基本目标。所以,强调感悟,鼓励体验,就能使学生由文学之径,入语文之堂奥。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5,(3).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赖瑞云.混沌阅读.
  [4]中学语文教学,2000,(3).
  [5]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训练往往是职校学生入学后的重头戏。在任务引领为导向的新形势下,语文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我以为,新形势下职校语文应重视基础教学。    一、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今,为适应新形势对职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许多职校纷纷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修改基础课教材,减少基础课的校比例,以提高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直接利用甲醇的水溶液作为燃料,氧气作为氧化剂的一种燃料电池。本文围绕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与结构展开研究,对工作条件、流场等进行优化仿真,设
现代社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要培养这样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
古诗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种文学体裁。由于写作时代较为久远,与今天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落差较大;由于古诗语言凝练,思维活跃,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距离较远,不少老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以为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能把它背出来,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如果这样教学,那就有失偏颇了,教学方向就发生了偏移。古诗教学不应只是理解意思,教师更应在感知意象上下功夫。  “意象”
双侧向测井是电阻率测井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的评价地层的孔隙度和含油气饱和度及其产能,为油气藏的描述和油田地质情况的研究以及油层岩性的确定提供参考资
痛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防御有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和促进损伤组织愈合,但是慢性疼痛的发生预示人体体质下降或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目前,慢性疼痛仍然是重要的临床挑
随着3G/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增的话务量与多元化发展的通信业务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能量转换的枢纽,基站天线性
水石盆景在制作过程中对山峰的坡脚及点石的处置是有一定章法的,这是因为水石盆景制作的首要问题是意境的创造,而意境创造的一个主要手法则是“虚实相生”。在水石盆景中,山
摘要: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是,关注生成并非就是完全否定预设,只要有充分的预设,阅读教学就会有精彩的生成。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提高课堂效率;合理预设,及时挖掘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设计问题 追问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
多波束测深仪是现代海洋勘探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致力于多波束测深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问题研究,从不同层面对海底多波束信号频域处理技术作了深入探讨。1.对多波束测深关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