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本的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法定的高职教育和训练机构,其起步时间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相差无几,其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诸如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生源质量等问题的解决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日本 专门学校 高职教育 启示
  
  日本专门学校(Professional Training College)是专修学校的一个分支。专修学校按照入学者的学力水平分为高等专修学校、一般专修学校和专门学校。设有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称专门学校。专门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技术教育,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其程度相当于短期大学水平,属于广义的高等教育范畴。专门课程的修业年限一般为2年,也有1年制和3年制。专门课程修业2年以上并取得规定成绩者可获得与短期大学毕业生同等的资格。
  截至2006年5月,三类专修学校及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如图1和图2所示。
  
  一、日本专门学校情况简介
  
  日本专门学校定位于短期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属于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类型,未被纳入学制体系之内。专门学校的最大特点是依赖市场机制来运作,设置标准比较宽松,学校及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教育内容及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因而能主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
  
  1. 招生对象
  专门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或三年制高等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2006年,专门学校在校生数占专修学校总在校生数的88.9%。就办学规模而言,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专门学校与大学、短期大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专门学校已成为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三条渠道。
  近年来,为了取得某种资格证书,从大学和短期大学毕业之后再进入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2006年的数据显示,专门学校入学人数中约有8%(2.5万人)是大学毕业后再入学。
  2. 学科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
  专门学校学科设置综合、广泛、灵活、实用,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与社会福利、商业实务、服饰与家政、文化与教养等八大领域8 200 多个专业,基本涵盖了目前人类职业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专门学校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个人的学习需要,及时开设各种新型专业。例如,近年来在学人数分布最多的前三位专业领域顺序变化是:1980年是医疗、家政和工业;1990年是工业、医疗和商务;2004年是医疗(27.6%)、文化教养(21.1%)和工业(15.9%)。就学专业的变化实际也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折射。
  3. 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
  专门学校的教学计划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国基本统一的资格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如有关护士、营养士等授予国家资格的资格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另一类是各个学校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国家资格考试需要自主进行编排的非资格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专门学校把促进更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实现就业作为办学宗旨,将教育教学活动和内容直接与资格考试和就业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与学的目标高度统一。
  专门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比较灵活,各类学校的学制1~4年不等,2~3年的居多。在学习时间上,有全日制、夜间制、定时制(科目制)、函授制。在学习制度上,与其他高校实施学分互换制,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和条件者,可以插班到大学继续学习深造。达到一定的修业时间,取得规定成绩者,毕业时可获得“专门士”、“高度专门士”称号,并取得进入大学和大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的资格。
  4. 专门学校的师资
  对于专门学校的教师,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方可任教:①专修学校(大专层次)毕业,从事该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有关技术工作,且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满6年以上者。②大学毕业2年以上,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毕业4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有关技术工作者。③取得硕士学位者。
  资料表明,专门学校教师的特点是“四多”:专职教师中专门学校毕业的多;兼职教师中具有大学、短期大学学历的多;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多;总体上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多。专门学校的师生比约为1∶13.2。
  5. 学生素质培养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常公共基础课程的学分多于专业课程,且课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学校还开设了企业实习、创造研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业意识。可见,无论从学分数量还是从课程领域来看,课程结构既保持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又加强了课程之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人格,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这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专门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思考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很有启示意义。
  1. 明确培养目标
  日本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即战力”的时间型技术人才为目的,所谓“即战力”,指即使进入全新的环境,也能够通过冷静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继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时至今日,“高”和“职”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实际理顺。高职教育应该突出其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在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应与其他高等教育看齐,同时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又不能简单地与技校、职高等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实验实习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2. 合理设置专业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
  为此,职业技术院校应该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以培养“马上能用”的实务型人才为己任,面向地方、面向产业,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层次很不均衡,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也各不相同。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很难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立足于地方、扎根地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并与地方企业联合,通过技术支持、科研合作等方式为地方企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更迅速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进而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 合理设置课程
  (1)平衡课程设置
  重基础、有弹性、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成为21世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传统职业教育往往忽视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日本专门学校的课程设置平衡了人文修养课程,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一个懂技术的人才,而且是一个能够从人文、法律、伦理、社会等各个角度思考技术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在这方面还有不足,应该逐渐扩大人文修养课程的比重,提倡“先做人、后做事”。
  (2)课程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在为学生打下一定理论基础的条件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上。例如,日本某校机械工学科的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如下:一年级有工业数学、力学、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练习、物理实验。二年级有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振动学、电子工学概论、计算机程序、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制图。三年级有机械电子学、控制工学、信号处理、热机械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实习、计算机程序、专题研究等。可以看出,其课程设置比较全面、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兼顾了实用性。
  我们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方面,应该“宽”、“专”兼顾。基础课程应该覆盖整个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再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自身愿望确定专业课程,以保证就业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4.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办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在稳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将企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引入课堂,确保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不脱节。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有一系列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层制定相应的对策。
  5. 提高生源质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相对比较充足,但是生源质量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由于生源质量较差,课程教学目标较难实现,影响了教学质量,对外表现为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层次较低。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依靠国家的政策引导,不断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学风建设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职业能力、保证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层次,使高职的招生和就业走入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的生源质量问题。
  6. 发展开放的、多层次的高职教育
  (1)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高职教育应该走出目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局限,不断深化和强化职业教育机构的地区辐射作用。应根据本地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开设多种多样的继续教育课程,努力成为为区域社会的人们提供各种各样学习机会的终身学习机构,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2)完善高职生继续教育的机制
  国家应从政策法规方面确定高职教育毕业生进入大学或者研究生院的机制,使得高职生“专升本”、“考研”能够制度化、规范化,保证高职生能够有机会继续深造。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仍受到体制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赶上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但是,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资料
  1 何屹.日本专门教育初探[D].河北大学,2004
  2 关守义.日本专门学校的就业与学科专业设置[J] .日本问题研究,2006(1):44-47
  
  (作者单位:龚晓青,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吴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系)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以后,高等教育在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被重新审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一、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1. 拓展国外留学生市场  近10年来,随着经费预算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将招收留学生作为拓广财源的一项举措,但“9·11”事件之后,留学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层层安全
二战后出生的这代美国人,很难想象他们的子女如今上大学的苦衷和烦恼。尤其是那些战后出生的后代的后代,即跨入美国各地最热门大学校园的年轻美国人,面对学校里的一些陈腐的教育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家庭学校的规模、教材、教学人员、教学时间、教学成本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并浅析其在社会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方面存在的优势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于1987年发表了大学教育七大原则。文章介绍了七大原则的主要内容、相关研究、实施建议及以此为依据的教学评估状况。
本文介绍了密歇根理工大学的学校概况、入学要求、专业设置以及学费和经济资助等情况。
美国儿童智力发展专家戴维教授认为,让三四岁的孩子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学习各种知识是“绝对的错误之举。”他强调,尽管有一些儿童会发育超常,但绝大多数儿童在五六岁以前,大脑不
校本培训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培训的普遍模式,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其校本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两种社会中的校本教
3月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称。就业问题不是因为扩招引起的,因为这些孩子迟早都要就业,只是读完大学就业还是不读大学就业。
RISE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与国家研究理事会共同设立的一项科学教育计划。旨在通过研讨会和研究帮助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倡导他们参与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本文将
当前许多学校由于注重标准和绩效责任,对青年人滥用药物、行为不良、不安全性行为、暴力和学业失败采用有很大风险的阻止方式。但这是正确的方式吗?学校和学生能否从专注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