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读出文本“真滋味”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难符合这一要求。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的朗读走向“美读”的境界,帮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95-02
  “读得再有感情些”本是语文课堂中最耳熟能详的话语,但是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的原因也正此。朗读本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但是由于教师并不懂得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对朗读活动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本文从节奏、画面、情感以及意境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美读教学策略。
  一、掌握技巧,体会节奏
  “美读”是由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提出的概念,主要指的是用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方式朗读,从而读出文本美感的阅读手段。同时,他还提出“美读”必须要“得其法”,和作者要有心灵层面的共鸣,能够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力求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好注解。但是,做到“美读”并不容易。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节奏之美。
  “美读”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是读出节奏。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只能给出生硬的朗读教导,要求学生读出重音、读出停顿,放慢语速。但是这种建议太过抽象,并不能让学生掌握要领。因此,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让学生理解重读、轻读的原因,明白情绪变化的缘由,如此才能实现目标。例如,在学习《搭石》这篇课文时,针对文章中的“协调有序”一词,教师可以试着借助丰富的朗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并不需要执着于词语本义,而是需要用朗读引领学生“走”入搭石者的行列,先邀请一部分学生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在这种节奏氛围里帮助学生感受“走搭石”,同时让学生体验朗读技巧,接着继续邀请学生一同朗读。随着节奏的持续增强,学生“走搭石”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于是学生不知不觉间理解了“协调有序”的词语内涵,同时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感受到文本节奏之美。
  美读所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是读出文本节奏,不同的文本需要不同的朗读节奏。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氛围,学生才能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感受节奏的美感。
  二、创设情境,感受画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给出一些既抽象,又莫名其妙的教学要求。“你能读出作者的语言之美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颂吧。”“丑小鸭真的好可怜,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丑小鸭的楚楚可怜?”这种教学指导看似认真,却常常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尽管学生会根据自我的理解进行朗读,但是这种朗读只是基于唇齿,而非真正走入内心,更读不出文本的画面美。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意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汉江临泛》这首诗时,教师特意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配以古琴曲《山水间》。当低沉又悠扬的古琴曲回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诗人泛舟汉江,纵目远望,却见到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汉江、荆江和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是如此浩渺,仿佛能流出天地之外;烟波氤氲迷离,山色缥缈,似有若无。岸边的都城好像漂浮于水面,水天相接处只看到滚滚的波涛。襄阳的风光让人沉醉,诗人真希望可以将余生闲置,逗留在此地和山翁开怀畅饮。面对这样的山水,人生该有多惬意啊!”听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闭上眼睛,唇边绽放一丝笑意。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在乐曲声中吟诵诗歌。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情境,每一位诗人都是在情境中萌发情感,所谓“境中生情”。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朗读仅限于它的表意,教师通常都会提醒学生画出节奏符号,注意停顿,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意,体会诗情呢?大自然则是位优秀的老师,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情境。在执教《青松》这首诗时,在学生认真读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什么是青松,你们认识吗?”学生不难得出青松就是绿色的松树,但是并不知道松树的模样,对此,教师便先用图片与文字稍作介绍,紧接着带着学生来到他们熟悉的、经常玩耍的小操场。其实这里就有两棵很大的松树,只是他们并没有留心周围的世界。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松树的模样,枝干笔直,如穿着绿军装站岗的解放军;枝叶层层叠叠,仿佛抵挡风雨的千手观音;叶形独特,如一根根银针,成为抵挡敌人的武器。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此刻便是理解诗意的最佳时机。教师用深沉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带领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领着学生在这情景下配乐朗读古诗。那大雪压下来的沉闷,青松不服输的拗劲儿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画面感,教师不能只是给出抽象的建议,而是需要为学生尽可能营造出诗意的情境,让学生在氛围中体会文本、想象文本,这样才能助学生读出文本的画面之美。
  三、别出心裁,讀出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和教师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有时,教师格外推崇某一篇文章,认为文章描写得细腻动人,景色也格外迷人。但是,学生却无法感同身受。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正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而小学生是一群孩子,由于彼此阅历、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阅读感受。学生的情感较为直接、浅显,因此很难体会复杂的情感。如果要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之美,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语文世界的情感桥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滴水之恩》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我”对金龙感情的变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首先,第一幕是“我”对金龙这样的男孩子存在偏见,因为金龙总是沉默寡言,脾气还不好。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关于“我”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表情、神态表现出对金龙的敬而远之。第二幕是“我”因为打扫卫生无意间发现金龙有肠胃痛的毛病,“我”拿出手巾给金龙擦血,但是金龙拒绝了。这一幕为的是表现金龙的坚强,“我”对金龙的情感也产生了细微变化。第三幕是大合唱演出,金龙没有白衬衣不愿意参加,“我”向邻班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金龙顺利参加演出,随后还把白衬衣洗干净还给了“我”,此为文章重点,也是“我”对金龙其人第一次改观印象。第四幕则是传出了闲话,“我”再次和金龙保持距离。最后一幕,若干年后“我”和金龙重逢,才揭开当年“黑名单”之谜。通过引导学生将课文转为情景剧,体会金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好品质。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这种新鲜感会让整节课生动形象。《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都是学生喜欢的。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教师增加了角色扮演这一流程。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整个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小演员和观众们也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撒腿就跑”的小動物们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浮夸的动作,也帮助他们理解了新词的意思,体会到狐狸的机智,故事的续编也引发了学生无数的想象。在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很自然地便移入了所表演的角色当中,体会了角色的喜怒哀乐,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其实在创设情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使用一种方式使学生进入情境,往往是将图画、音乐、表演相结合,丰富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情境,在情境中体会美感。
  情景剧模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情景剧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人物内心也会有一种洞察,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会读出文本的情感。
  四、反复回读,升华意境
  意境,是一种文本氛围,更是一种艺术创造。想要读出文章的意境美,有赖于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能够发掘出文字作品的价值,让听众获得绝妙的美的享受。而回读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咏文本,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文本价值以及内涵,最终升华学生的情感。在运用“回读”的过程中,学生立足于文章的关键词句,一边重复朗读,一边细细体会,从而深入主题,读出意境美。
  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的方式,如对比朗读、想象朗读、以情带读、带词入句朗读。但是,在众多朗读方式中,最有效、最容易激发情感共鸣的方式是反复循环式朗读。这种方式更能叩击心灵,产生震撼的朗读效果。如,文章中这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就值得再三品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反复吟诵这句话,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为了突出什么呢?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寻常一台缝纫机都会产生巨大的噪声,何况是七八十台缝纫机制造出的声势,更是震耳欲聋。而且,这种声音的轰炸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这种辛苦绝非常人可以想象。在这样反复的回读中,学生的情感堤坝溃堤了,内心掀起了波涛万丈,很多学生都泪花涌动,对慈母的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为了让学生读出意境,教师就需要给学生的反复品读留下时间。只有回读、反复吟咏,学生才能从初读的忽略,到再读的体会,完成心情的转换,对文本情感的领悟也会随之深刻,从而读出文章的情感、内涵以及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目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阵阵书香中体会文本的节奏、画面、意境以及情感的美,从而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这种朗读才是教师真正值得追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直击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宋正伟.浅析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20(2):62-63.
  [2]周 慧.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0(3):61,64.
  作者简介:冯 云(1991— ),女,江苏如东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过度自信在心理学中是普遍关注的对象,通过大量的实验以及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高管往往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状况,因此需要企业的高管对过度自信有明确的理解与认识。在以往的案
在大数据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实施业财融合能够保障企业科学制定战略规划,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终增强企业的市
摘 要:音乐是情绪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音乐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教师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学生从善、向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功能;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
1500年布哈拉汗国的建立拉开了中亚近代史的序幕。乌兹别克人的南下加快了河中地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促使汗国经济发展步入转折期。在继承和变革帖木儿王朝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
幼儿的德育要从小抓起,教师既要利用好集体活动时间,对幼儿加强德育影响,又要在日常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的优秀事迹,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
摘 要:小学体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未重视体育教学,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并不具备正确的运动意识,而且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避免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伤
基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衍生的先进技术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企业当中,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我国现代企业在面对多变的运营环境下,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118份政府信息公开说明理由瑕疵案件的基础上,总结司法审查视角下说明理由义务的适用范围和瑕疵形式。根据现有的判决思路将说明理由义务分解为程序上的说明
本文选择江苏省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江苏省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而对提升江苏省医药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