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叙事的浅显表达(评论)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47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生活里,精彩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演绎,写故事的人,兢兢业业,尽其所能讲一个希望读者喜欢的故事。这是日常化伦理在日常生活上的呈现。小说虚构故事源自现实生活,作为讲述者的刘学,是知道这样的道理的。从他的短篇小说《我与佐菲学车记》里,我感知了他的理论认同。《我与佐菲学车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车改革后,行政机关领导不再享受公车接送待遇,“我”(今实)和单位同事佐菲一起报名参加学车。学车过程中遭遇了“腐败”,驾校唯利是图、教练无意有意的刁难,警官、考官吃拿卡要,中介专钻空子吃浮头……佐菲因长得漂亮、能说会道、左右逢源终而顺利过关拿到驾照,“我”似乎也认同“学车”遭遇,但因临阵胆怯没有按时通过,几经补考,才勉强通过。这是一件小事,又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关于苍蝇贪腐之事(我一开始就以为这是一篇反腐倡廉的小说,然而讲述腐败不够深入),写作者从小说里望见了日常,也让读者望见了日常。从“小事”中发觉“大事”是一个故事成功的基础。这个小说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
  小说家约翰·勒赫认为,故事讲述的是人物生活中一个特定时刻,这个时刻对人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生中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时刻。从这个小说创作理论来说,《我与佐菲学车记》这个小说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非至關重要,也非重要的人生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小说,没有把“我”人生中悲喜或者艰难过程细腻表达出来,没有深度刻画“我”遭遇“腐败”过程中的内心挣扎:或者反抗,或者顺从。读者体会不到主人公“艰难”及其人生重要意义,也体会不到主人公作为社会承担者的见证力度,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没有立起来。我们常常说,写小说必须要贴着人物去写,故事情节为人物个性呈现艺术空间,人物在情节里活着或者死去。《我与佐菲学车记》显然没有做到这些,人物“我”、佐菲、驾校陈校长、唐警官、李警官等等呈现扁平化,没有个性。
  有些人以为短篇小说不必在乎人物,而是在于故事情节,像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小说那样,有“意外结局”。故事情节发展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来个出其不意,反向而来。这意外的结局令人心灵慰藉,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都饱含伟大光明灵魂的触动或者启示,从而达到一种人性深度揭示。虽然《我与佐菲学车记》也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触及中下层人群的日常状态,但是没有提炼出“艰难”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一面,从而失去了短篇小说应有的趣味盎然和人性的深度。
其他文献
吉祥街上店铺不计其数。  卖豆腐的店铺却只有两家。  一家在北边,一家在南边。北边的豆腐店老板姓冯,叫冯国昌,今年四十六岁;南边的豆腐店老板姓赵,叫赵国盛,今年四十三岁。冯老板长着一张国字脸,身高一米八,身材本就魁梧,现在有些发福了,显得膀大腰圆,像个天天杀猪吃肉的屠夫,不像豆腐店的老板;赵老板长着一张刀条脸,身高一米七一,身材瘦削,倒像个常年吃豆腐的。冯老板和赵老板在一起说话,得隔开两米远,不然
期刊
闲扯一下小说。  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中,不合理的距离是致命的。  在本期中,王东梅展示给我们的距离并不长,只有半米,但是,我们判断了一下,觉得这个距离支持了她的小说,是颇为合理的,因为,这符合冲突的一般原则:父子二人相距很近,但心很远。小说由此为我们带来了无比丰富的联想。  《偷自行车的人》是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名作,也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掉这个书袋是想说明,父亲里奇和他的儿子布鲁诺同
期刊
我的工作平时挺忙的,很少能顾得上家里。妻子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得了轻度的抑郁症,需要好心情。周末我开车带她和孩子去另一个城市游玩散心。在游乐场,妻子说,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见识过雪,希望和我一起去“冰雪世界”玩一玩。我一看门票价格不菲,想着省点钱,让她带着大孩子去玩,我抱着小的在外面等着,没想到妻子突然就不高兴了。  为了安慰妻子,我赔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我以前不是和你去过世界之窗吗?
期刊
多年来,父亲疯狂购买动物,而动物本身又在无止境繁衍,母亲终日忙碌于动物和动物之间,照顾它们的吃喝拉撒,有时累倒在猪圈里,或鸡舍旁。父亲见状,非但不上前查看,还冷嘲热讽地说:“别装啦,快起来吧,生个丫鬟命,装什么小姐身。”很早之前我就说过,母亲终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活,早晚要出事儿,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一切会来得这么快。  接到父亲的短信后,我连夜赶回故乡,一进门看到父亲躺在床上,灯光昏暗,他眯着眼抽烟
期刊
那只白色的百灵鸟,老是在金明的梦里飞来飞去。  那是一只多漂亮的鸟啊:通体雪白,无一根杂毛,展翅一飞,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还有它的叫声也格外悦耳,让人听得心醉……  金明每次醒来,都会问自己:这白百灵真的存在吗,它为什么总托梦给我呢?过去他在草原打工,也听蒙古老乡说起过白百灵,他们说那是神鸟,很少有人见过。  冬天,草原下雪了。金明的家就住在草原的边缘地带,这里的雪也一样纷纷扬扬。大雪封门,正是在
期刊
一  雄田健二,鬼子兵的狙击手。  我爷爷刘先旺记不住这个名字,不过他有办法来记。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平原一带的方言中,“健”与“贱”、“二”与“啊”差不多同音。这下我爷爷就省事了,他把“雄田”两字省略,把“健二”记成“贱啊”,瞧,这多省事。当然,我爷爷背后称他“贱啊”,当面当然不能这样叫,得后缀上“太君”二字,合起来就是“贱啊太君”。  “贱啊太君”不喜欢说话,黢黑的马脸又瘦又长,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
期刊
单位新建了办公楼,楼前种上了一长溜宽阔的、漂亮的绿化带,长约两百米,宽约十七八米。  公交车停靠站设在办公楼前绿化带边上偏西位置,正好斜对着办公楼的大门。公交车停靠站与办公楼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由于中间隔着绿化带,而绿化带内各种植物严严实实的,高大乔木下还种上了密密匝匝的矮灌木。按照正常道路行走,下公交车之后,需要经人行道绕过那一长溜绿化带,才能从办公楼东侧经车行道绕到办公楼前。  不知从哪天起,
期刊
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这时,肚子咕咕起了反应。  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期刊
◎城市生活(组诗)  程学武  小吃摊  像一位老人的叙述,它蜗居城市的一隅  温暖的状态 袅袅不散  这些朴实而放肆的食客  胃口挺好的城里人和乡下人  他们的动作,简单而任意  辣椒在锅中,酒杯在手中  平民的气味 小市民的样子  不雕鑿也不装饰  不绅士也不淑女  一仰脖子  快乐的王  就把城市的夜色和快乐喝进肚子里了  乡 音  在轰轰而过的某节生活列车上  我们声音相遇  挤出了水分 
期刊
在阅读小说成为奢侈的今天,一部万字短篇《我与佐菲学车记》居然能让读者读完,而且是在不知不觉间牵肠挂肚地跟着情节“追”到底,这只能说明,这部小说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与佐菲学车记》通篇以白描手法取胜。小说题材不大,作者只是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加以铺陈、剪裁,采撷“河流中的一滴水花”,映射大千世界。小说讲述了一个全民皆知的驾考话题:名为今实的“我”与单位女同事佐菲从报名学习驾驶的那天起,便踏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