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地图活动探究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在教学中设计读图与识图、填图与绘图、析图与运图等方式的地图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逐步培养地图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课堂;地图活动;探究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和技能。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作业与考试,运用地图、利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成为地理教学的特色,也成为突破地理学科的“瓶颈”和关键。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活动类型多种多样,而地图活动是地理课堂活动的主体。图文结合、以图导学、以图释疑、多图并用、图文转换、图图转换、以图结课,引导学生读图,对地图信息的分析,对相关地理知识对比、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深刻领会内涵,达到图文有机整合。经常运用地图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和培养能力,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更好的开展运用地图活动呢?
  1. 读图与识图
  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认识,明确提供的地理信息,准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演化和发展变化等。地图以无声的语言、特有的图形显示并传递多种地理信息,具有极强的空间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而地理图比文字载体更便于学生进行观察、阅读、记忆、思考、分析、对比和理解。它具有感官刺激性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读图、识图可以直观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通过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有效提高了地图的利用率,加快了他们的思维节奏,促进了学生主动交流,成为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天地。
  首先读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活动时要指导学生按如下顺序阅读:①图名。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代表了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②图例、注记。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这是指导学生轻松获知、识图的基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区、路线、事物等,会在地图上被标记并在图例中有显示。③地图上的信息。分析你从这幅地图上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这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识图要有一定的目的。一幅地图,信息是全面的、多样的,识图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去看、去读。根据提出的问题或老师设计的命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多角度地阅读地图,才能够有的放矢,掌握我们需要的信息。通常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逐步形成完整的形象。如学习《东南亚》时,指导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看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及范围,并回答提出问题。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特征。再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流湍急,河流呈“V”字形,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河流呈“U”字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立体画面。    
   再次特殊的地图要用特定的方法。等直线图要引导学生把线条的形状、疏密、延伸方向等特征与地形、气温、降水等具体特征联系起来,这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并组织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如“等温线图”的判读,先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接着问学生: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请大家注意观察此图,等温线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相似,并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具备“看、指、读、写”技能外,还要引用各种动画进行趣味练习,要从读图开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激励他们乐学、会学、学有所成。
  2. 填图与绘图
   填图可以复习旧知识,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建立正确的空间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填图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在学习中国地势的特征后,要求学生在适当的位置,填出三级阶梯的名称和分界线(如下图1),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既记住了中国山地的名称和分界线,又懂得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和相对位置。
  图1
  绘制地图,实现文字、表格向图形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师生互动,活化地图,动静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重点突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方位感,有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记忆痕迹,强化记忆效果,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和地理审美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长江”时,老师在黑板上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先画干流,并指出干流象两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V和W”,一直画到人海口处。把宜昌和湖口两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让学生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在适当的位置上标注,然后用蓝色笔从西向东画出支流,边画边讲,并标注出沿河地区的港口名称。这样有形有意,文图结合,活化了地图,同时体现事物的特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以图释文、以图释疑的效果。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23. 析图与运图
  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地图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十分密切的。将地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比较、总结和分析,利用地图的直观特性降低教材的难度,多图并用,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综合比较说明,突破教学难点,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如学习中国“西北地区”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西北地区景观图”,从图中发现地表植被由东到西的变化规律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时问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寻求植被变化的根源。再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海陆位置和地形阻挡随之也凸显出来。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指导学生使用地图理解知识,多图结合分析问题,独立运用地图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地理学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甚至无图考图,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分析、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列哪个节日升旗时间最早?A 6.1儿童节 B 7.1党的生日 C 8.1建军节 D 10.1国庆节 此题是无图考图,在讲解时首先要进行文图转换或图图转换,从上到下划三条水平线分别表示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上标注“6.22夏至”,在赤道上标注“3.21春分”和“9.23秋分”,在南回归线上标注“12.22冬至”,用箭头依次连接
  (3.21→6.22→9.23→12.22→3.21)。其次引导学生在3.21→6.22之间找到6.1儿童节的大致位置,
  图3画在图中并注明日期,依次在图中标注7.1党的生日、8.1建军节和10.1国庆节的大致位置、日期。最后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点由北到南的日期排列,依次为党的生日、儿童节、建军节、国庆节,学生很容易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B。这样引导学生“笔下有图”,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水平,突破学习地理的瓶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注意力和记忆力,启迪了思维力和创造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广州市 朱元聪《浅谈地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2.12
  [2] 福建省福州市 郑玉萍《利用图像导学优化地理高效课堂》2013.11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我还真是一把好手。但作为校长,我既没有认真读过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也没有主动去学习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者的经验。只是机械地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勉强让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因而,谈到管理,我实在汗颜! 今天,在朱家彦校长、李跃校长等行家面前谈管理,实属班门弄斧。在此,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自从新课程改革的诞生,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就受到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尤其是学生时代。谁来承担培养的任务?教师、家长。现就我班的情况作一下介绍。   1.存在问题   1.1有的小学生见了老师或长辈不知道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做错了事不知道主动道歉;用了别人的直尺、钢笔等文具不知道请示别人,就像自己的一样;当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不说“
期刊
“早恋”顾名思义就是过早的恋爱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尤其是在校生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这种现象在当前高中生中越来越普遍,原来较多发生在高三,现在逐步从高三向高二高一(甚至初中阶段)蔓延,成为家长、学校、老师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1.案例 案例一 高二女生潘某某,家庭比较困难,父亲在广东打工,她跟母亲生活,人长得丰满早熟,读书就寄宿在一个叔叔家。其叔叔是个行为不甚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职院校专业平台课一体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测量;一体化教学;动手能力;培养  Shallow talk 《business trip match and measure 》the integral  whole turn teaching a high school student to begi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期刊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我们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怎样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向思想教育课堂要高效率?如何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基于目前农村教学条件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思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农村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困惑;策略  Thought political of the villag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
期刊
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恰恰直接影响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对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提高质量的重要性  纵观以上这些研究,尽管表述不尽相同,倾向性也各有侧重,但是除第一种外,其余各种都或多或少表达出了相似的东西,那就是质量是事物的一组特性,它是为了满足需要或达成目标而存在的。质量作为事物的一组特性,以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为外
期刊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教材中最新增设的内容,它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变传统的化学实验中照方抓药、模仿重复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较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创新教学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产生前所未有
期刊
1.有关“问题”的解释    在解释“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问”的含义,何为“问”? “门”内一个“口”字,即只有开口问才会打开知识的大门,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时就必请人解答,而所谓的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事情就是我们所讲的问的内容,即“问题”。有关问题的解释主要有这两种:第一,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第二,
期刊
所谓自信心就是指人们通过内在的自我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自我能力肯定的心理。奥格斯特·冯·史勒格曾说过“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这说明自信心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研究也表明,自信心在实践性活动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肯定自我,也就是没有具备一定的自信心,任何实践性活动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决定了外语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英语教学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