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尚界都在谈论Instagram?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va Chen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女魔头终究还是没能拯救Lucky这本杂志。
  在她突然宣布卸任Lucky杂志主编位置后没多久,这本创刊15年、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导购杂志就停刊了。Chen很快找到了新东家,它并非是另一家时尚媒体,而是图片社交媒体Instagram。她将担任该公司的时尚品牌合作总监(Head of Fashion Partnerships)。
  这一身份变换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你可能越来越感受到,人们很少去翻时尚杂志了。刷刷Instagram和朋友圈上的公众号,就有无止境的时尚大片可以欣赏。它们不仅充当了时尚杂志的替代品,还部分影响了这些杂志的经营。时尚品牌不期望在杂志上多打广告了,因为在Instagram卖广告,不但能保住品牌固有的气质,还能收获点赞、互动和不断增加的新粉丝。
  Instagram这个基于移动终端的图片分享应用在2010年上线后,因酷似宝丽来相片的方形呈像,及不同滤镜的添加效果,让社交突然变得非常视觉化。创业仅20个月,它就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约合62亿元人民币)买下。
  如今看来,这可能是Facebook这个有点老化的品牌最成功的一笔收购。虽然Facebook财报并未显示出Instagram到底为它赚了多少钱,但根据eMarketer的预测,Instagram在2015年将会创造5.95亿美元(约合39.96亿元人民币)的移动端广告收入,占到Facebook广告总额的5%。这个数字在2017年将增长4倍多,达到28亿美元(约合174亿元人民币),占Facebook广告总额的 10%。
  


  截至去年12月,这个依然在网页版上连搜索和上传图片都无法实现的公司,月活跃用户已经高达3亿,这差不多是美国全部的人口数。
  “Instagram是少数能够在移动端提供优质品牌广告位的社交媒体平台,而它还有Facebook的精准广告投放这个杀手锏。”eMarketer的分析师Debra Aho Williams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它曾经对于怎么卖广告非常小心翼翼,给广告客户设定了许多严苛的限制,不想显得过于商业化而吓跑用户,”Williamson分析道,“但它现在决定变得更开放了,虽然还是小心翼翼地手动审核广告。”
  2013年年底,用户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就看到了Michael Kors这个时尚品牌发布的第一个Instagram广告。在一张正方形照片中,一只金色的女式手表摆在一盘失焦的马卡龙面前,这张看起来“随意”摆拍的广告照片,第二天为Michael Kors赚到3.4万名新增粉丝,数量是它发布非广告图片内容时的16倍。这让品牌不再小觑这款图片社交应用作为投放渠道的能力。
  自这则插播广告出现以来,Instagram尝试了很多新的广告形式,也弱化了许多广告常有的生硬感。它可以是15秒的短视频,也可能是嵌入式幻灯片,甚至提供了“购买键”及全新营销API平台。对于那些在Facebook上容易被用户忽视的豆腐块广告,只要能被包装得符合Instagram的美学,也显得并不那么讨人厌烦。
  分析师称,Instagram广告并不一定能为广告客户提高点击率,但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据广告行业网站Adweek报道,Instagram至今已投放了475个广告。根据用户性别、年龄、所在区域,Instagram会让人们不定期接收到迪士尼、耐克、Gap等不同品牌的广告。当然,这些更接地气的大众品牌也必须摆出时尚的姿态,才能通过Instagram严苛的广告审核。
  但实际上,聪明的广告商不会只满足于购买Instagram的广告位。
  虽然卖广告能扩大影响力,但品牌赞助才能真正引发购买行为。在这件事上,当然不能少了网红跟博主,他们聚集在Instagram上,像经营微信公众号一样,把它当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花大量时间试图聚拢粉丝,并期待有可能与品牌合作。
  作为时尚杂志的主编Chen也一直在这么做,她很早开始为Instagram创造内容。她每天都有打卡般的自拍,把图片中自己穿的鞋子及手提包等产品信息都“圈”出来,而接地气的Chen还乐于回答粉丝的问题,对于产品用后感有问必答,这些都成功帮她把自己打造成拥有40万粉丝的“网红”。
  按照Instagram的说法,这叫“影响者”(influencer)。唯一的问题是,Chen在个人账号上无法插入点击购买键或超链接,一个比较隐蔽但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在个人档案上提供一个返利链接。
  Feedshop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它提供一个第三方界面,连接起点赞和实际的购买行为。在这个跟Instagram长得几乎一样的界面上,每张图片都能增加购买链接,这样博主能够更直接地“导购”,从而从商家那里获得平均5%到10%的返利。
  “许多人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卖出更多产品,但这是个缓慢的过程,真正有价值的是吸引新用户的注意力。”Feedshop的创始人Emily Li Mandri说道。跟许多Instagram的活跃用户一样,她在被Instagram的“影响者”影响后,也会忍不住想要买个一样的包包—看来Instagram真的部分完成了时尚杂志转型电商的任务了。
  Popular Pays这样的手机应用也应运而生。它希望能够把“影响者”与商户联系起来,制作小型广告推送。虽然这个由24岁的Corbett Drummey创办的公司今年才正式上线,但它已经在全美十几个城市拥有一万名活跃用户了。这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粉丝数,获得合作商户的一杯免费咖啡或是鸡尾酒。   Instagram深知粉丝的力量。
  这里红人的粉丝数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依靠个人品牌力量,吸引到大品牌的合作邀约。他们的优势显而易见:比明星更接地气,又能轻易吸引到一大批舍得花钱的年轻人。
  来自纽约、拥有街头男装品牌的Jeff Staple(原名Jeff Ng)就在Instagram上如鱼得水。
  “一切贴图都以我的个人爱好为重,并不会刻意迎合合作商家。”Staple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现在拥有近10万粉丝。
  对于商家的邀约,Staple如今拒绝多于合作,因为他害怕太多广告会导致大批的“粉丝转路人”—就连他所喜欢的球鞋内容他也不会连续贴图,因为他知道大家也会想看看别的,当然包括好吃的东西,以及那些大好山河的风景图。
  “过去是Twitter,现在Instagram火了,但说不定将来,我们可能就转战Snapchat了。”Staple说道。
  视觉化的时代,画风好往往容易迅速蹿红。Mansur Gavriel这个2013年创办的独立小众品牌是另一个代表。它从来没有打过传统广告,就靠着在Instagram上频发美图营销,积攒了超过20多万粉丝。一个人称“平民爱马仕”的水桶包,能够卖到每季都迅速断货还有不计其数的订购。
  即使是在断货时,Mansur Gavriel的Instagram账号上总能看到由两个创始人Rachel Mansur及Floriana Gavriel拍摄的照片,一些拥有充沛色彩的水果和植物。水桶包只露了个脸,却能让粉丝疯狂上好一阵子。这些几乎零成本的“饥饿营销”,而正如你所看到的,Instagram则成为了最好的平台。
  “任何能够提高用户兴趣的社交媒体都是好的,但在营销时,品牌要把握好度,同样的,Instagram也在摸索怎么友好地卖广告—这几乎是未来Instagram赚钱的唯一可能了。”Gartner的分析师Gene Alvarez说道。
  被Facebook收购以后的Instagram,实际上肩负着抢占移动终端市场的重任。
  Instagram能获得如今的时尚界社交标配产品的地位,不全是自然而然,也归功于Instagram的创始人之一Kevin Systrom的时尚嗅觉。“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时尚迷,但我觉得时尚界好有趣。”这个曾经的典型码农,不但换上西装,坐到了时装秀第一排,还连续3年都出席了时尚奥斯卡Met晚会,并把VOGUE杂志主编Anna Wintour当成自己的时尚导师,逼着这批高冷的时尚圈人士面向大众。
  时尚界也不得不接受Instagram所定义的时尚新行规。潮流预测公司WSGN的高级总编Rachel Arthur在去年纽约时装周上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就说道,现在如果不在Instagram上发图,就好像没参加过时装周一般。“我们专门派了编辑即时发布Instagram瞬间,因为秀场上的流行趋势不用等到下一季,就已经走上街头了。当然,这么做也是为我们吸引更多潜在客 户。”
  实际上,已经与股神巴菲特在沃尔玛董事会上同座的Systrom的野心不止于此,对于时尚这个炫目的小众圈,Instagram的确需要靠创造的原创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但Instagram终究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始终需要更好地面对大众。
  Chen在Instagram所做的不是时尚编辑的工作了。利用自己对时尚业的了解,她与设计师、造型师,及这批与技术离得更近的新鲜时尚人才建立合作关系。她更像是Instagram的广告客户总监,似乎要转换一下思维。
  “我觉得这是我职业发展的自然选择。”Chen这样告诉Mashable。“每当我跟朋友在享受周日早午餐时,总是忍不住要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让你的照片显得更加有趣。”Chen也在身体力行着,甚至开了个叫Photogenic Walls的账号,告诉人们纽约的哪面涂鸦墙前面最适合摆拍。
  也有人不满意越来越光鲜的Instagram世界。完美生活都太假了,美好的画面全靠滤镜在硬撑。但某种程度上,Instagram的这种呈现形式与杂志一样,有着精确的定位及明确的风格。
  就像Google代表着搜索那样,Instagram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人们无法轻易离开的拍照动词了,它估计还会酷上好长一段时间。
其他文献
全球食品巨头亿滋抢起了豆浆油条的生意。10月13日,亿滋中国正式宣布将早餐饼产品“belVita焙朗”引入中国。在此之前,焙朗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对外声称卖点是“健康营养”。  打“健康”二字的主意是当前食品公司们挽救颓势的普遍做法。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最新报告显示,亿滋旗下明星产品奥利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9%缩小至2014年的6%。对于最早在中国市场借奥利奥发力的亿滋来说
期刊
一锤子买卖,还是永久接管?  谢天谢地,阿里巴巴选择的是后者。  10月16日,这家大公司向合一集团(原名优酷土豆)发出要约,提出购买其余下的82%股份,溢价30%,约45亿美元。令人吃惊的是,收购将全部以现金形式完成,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创始人及其团队将不会受到任何约束。  合一集团的投资人可以松一口气了,交易就在路上。公司的创始人古永锵也将如释重负。多次消息传称,他早已萌生退意。距离阿里巴巴上
期刊
最近各位打开各大电商网站打算剁手的时候,恐怕都发现最大的广告位已经留给了几只被煮熟的大闸蟹吧?甚至还有聪明的商家做起了“期货”生意,抢先卖起了大闸蟹券—跟月饼票一样神奇的东西—看起来也是有被发展成硬通货的趋势……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也许已经有必要担心一件事情了:大闸蟹这种多足动物,有朝一日会不会取代熊猫成为国宝呢?  好啦,一句玩笑话。但讲真,大闸蟹现在真的太红了。也就这两三年间吧,只要天气
期刊
胡丹青爱喝咖啡,但不爱星巴克。  在美国读博时,他常去住所附近的百年咖啡老店,自从在那里喝到手冲咖啡,他才发现原来有“和星巴克完全不一样”的咖啡。从此喝咖啡对于他来说,也变成一种每天必需的“享受”。  2011年回国之后胡丹青找不到这样的咖啡店。他只能在上海的家里和办公室中都储备了整套手冲咖啡的原料和器具—咖啡豆、磨豆机、滤纸还有手冲咖啡壶—一分钟便可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这种简易的手冲咖啡法近
期刊
加州旧金山附近的小城Tracy,到了7月热得像要着起火来。这个历史上典型的铁路城市,如今被北面的205号、东面的5号和西南方向的580号3条州际公路围成一个恰到好处的三角形。交通依然便利,加上成本低廉,成了很多美国大公司重要的物流中转站。  亚马逊正是其一。在2014年新建成的面积数十万平方米的亚马逊第八代运营中心内,你可以感受到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电子商务。  按照不同订单分拣的产品,被装到明亮的
期刊
8月24日,叙利亚文物局局长阿布杜尔卡林发表声明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8月23日炸毁了位于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中的巴尔夏明神庙。  在今年5月ISIS控制帕尔米拉古城前,叙利亚著名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曾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将最珍贵的一批古雕像和手工艺品运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保存。而就在8月18日,阿萨德因拒绝向ISIS透露这些文物的下落被残忍斩首。  帕尔米拉以“沙漠珍珠”
期刊
神秘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又出手了。这一次,他在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附近开办一个名叫Dismaland的“反乌托邦”精神的主题公园。  这个名字和迪士尼乐园非常相近的主题乐园走的是暗黑系风格,而且处处都在针对那些阳光、快乐、美好的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在这座公园里,你能看到一个造型扭曲的小美人鱼端坐在岩石上;原本迪士尼乐园中最为夺目的灰姑娘城堡破败不堪,灰姑娘本人则死在了侧翻的南瓜马车上,半个身子悬
期刊
蚁人是什么?  几天前,如果不是漫威粉丝,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在10月16日开始的这个首周末,这部由漫威(Marvel)旗下漫画改编的影片已经在中国国内获得了432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算是个还不错的成绩。  即使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最小的超级英雄是什么人,人们只要知道它是和《复仇者联盟》成员们并肩作战的成员,大概就愿意涌入电影院。很多人已经对钢铁侠、美国队长或是雷神耳熟能详,复仇者联盟又将这
期刊
你可能分不清哪些人是纯粹来度个周末,哪些人是冲着戏剧节来的。  乌镇刚刚经历不寻常的10天。每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已经办到第三届了,根据票务平台格瓦拉的数据,3万张均价300元左右的票,在戏剧节开始第一周就卖出了90%。  不过到了晚上倒是容易分清楚了,留下的多是看戏的人。散场的年轻人拿着戏票从西栅的各处戏院汇集到石板路上,拍下挂在道路两侧的世界戏剧大师旗帜,以及彼此之间摆出的奇形怪状。  这与爱丁
期刊
“还记得10年前那个8月的最后几天吗?”这句话印在一张卡片上被钉在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奥格登南方艺术博物馆的墙面上。这个展览是“卡特里娜”飓风灾后10周年的纪念展出。  2005年8月28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密西西比河口,给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马州造成灾难性破坏,导致1836人丧生,100万人流离失所。它被媒体称为美国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