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不同粒型品种茎叶组织结构与籽粒形成关系的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观察了冬小麦不同粒型4个品种茎秆,旗叶结构以及籽粒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穗下节的机械组织,输和同化组织随粒型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大粒型兰考86-79维管组织最发达,而中大粒型豫麦25茎壁及其内同化组织最大;旗叶则随粒型增大其,叶催厚度增加,维管束数目增多及主脉结构发达。不同粒型品种灌浆强度的差异在籽粒进入灌浆盛期最为
其他文献
研究了机械采粉、授粉及低温贮藏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及机械授粉技术与异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械采粉明显降低花粉活力,在培养基上萌发率为33.2-36.7%,而人工采粉萌发率为55.7%;机收花粉低
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对除草剂百草枯及某些环境因子的响应,发现抗百草枯品种Lemont较敏感品种桂朝2号对强光造成的光抑制、低温与脱水诱导的光氧化均具较强的抗性。
采用将同工酶基因数量化方法对水稻籼、粳分类进行研究,其过程与结果如下:(1)通过对539份亚洲栽培稻材料的多位点同工酶分析,发现其中6个同工酶位点即AMP-2,Cat-1,Mal-1,Acp-2,Est-10具有更好的籼、粳判别效果。用6个位
采用SDS-PAGE分离花粉中的微管蛋白。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花粉管中存在微管,这些微管呈束状形成花粉管伸长方向分布。花粉培养在含不同微管解聚剂的培养液中,发现这些药剂对花粉
协调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是当前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1989-1991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开花生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对6个品种主茎不同器官
不同无性系叶转化酶及糖有显著差异,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叶转化酶活性前期较低,生长盛期升高,成熟期下降;叶糖含量前期较低,生长盛期上升,成熟期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的叶片
用X射线衍射法对棉纤维细胞壁的微原纤维旋角和纤维素微晶相对取向指数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是:微原纤螺旋角随果枝位和果节位的增加略有增加,相对取向指数随果枝
<正>自70年代初我国冬小麦花培首次突破以来,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应用这一技术培育新品种(系)在生产上应用。但花粉植株在H_2代纯
通过典范相关和主因子分析对甘蔗叶片衰老与内源多胺和抗氧化代谢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在甘蔗叶片衰老过程中,游离多胺含量急剧下降,其速降期早于蛋白质的降解期,且与活性氧的产生
从二个水稻籼粳杂种幼穗业源的愈伤组织上,分化出大量不定芽,在2,4-D0.2mg/L,BAP2mg/L的MS培养基上,亚优2号不定芽增殖率可达3.5,无菌条件下,以不定芽作材料制备的人工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60.0%,最低也可达15.0%,使用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