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暖日谁人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云:
  春夏秋冬又一年,风霜雪雨恨无眠。
  沧桑尽望云烟梦,白发难消日月天。
  1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将步入天命之年,总觉得离我很是遥远的日子,却突然来到了眼前。五十年的光阴,转瞬已没有了身影,消失在满头的白发里,藏匿在满额的皱纹里,失落在大大小小的梦想里。才知道,岁月如梭,只有经历了才能理解。
  天命已至,但匆匆人生真得达到了天命的无忧境界吗?好像感慨还是有些多,一步紧似一步地催促,让人多少有些惊慌,缺了许多淡定。
  2
  看着没有一丝云的天,蓝盈盈的像刚洗完了脸,透着迷人的光。看着温和而柔美的太阳,白里透红的像涂了一层胭脂,显出别样的娇羞。在雾霾四处横行的这些年,如此晶莹靓丽的冬日,不自觉的让人感到有点醉,醉在心里,醉在眼角眉梢。
  但心里还是觉得缺了一些什么。突然明白,这是一个无雪的冬。美丽的冬少了美丽的雪,便少了一道冬的风景。
  我所生活的这座西北小城,在将要步入新的一年之时,依然不见任何雪的痕迹。站在楼台,触手可及的祁连山也只是黑着脸、冷冷地俯视着这座城市,像是同病相怜的样子,也像是伸长脖子期待着什么。或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浑壮阔,正是她的向往。
  漫天飞雪是冬季最美的风景。北方的冬,应该是雪的世界。一冬无雪,让一切只能从记忆里去寻找。
  3
  虽无凌厉的寒风和“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但又毕竟是冬日时节,天气自然还是有点凉。
  又是一个晴天碧日,如往日一样,没有什么事可做,懒懒地斜靠在桌前的椅子里,眯着眼,享受着从窗户照进的冬日阳光。虽不能说满身的舒服,但也有一种怡然的安闲。点上一支烟,一吸一吐,袅袅而浮的青烟与太阳光线融合、交织,满屋的朦胧,更有一种欲醉欲仙、亦真亦幻的感觉。
  才又发现,冬日的太阳如冬雪一样,令人神往。看似矛盾,实为一种相同的情结。冬日的情结。
  冬日的太阳,没有春日的温润,没有夏日的热烈,也没有秋日的娇艳,却红润着脸,像一个冷美人,总让人想多看一眼,像是有欣赏不尽的风韵。冬日的太阳,也有些冬闲的样子,总不愿早一点儿露头,只有等到八点过半、将到九点之时,才涨红着脸,沿着山际,透过树梢,像一个火球喷薄而出,伸手可触,相比于春夏秋的太阳,更有一种旭日东升的喜悦。
  在冬日的寒冷里,人们总是渴望冬日太阳的温暖。不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会见到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人们顺着墙根晒太阳的舒心。
  不大的城市,或聚或散于墙根楼底晒太阳者,却不难找到,最为热闹的莫过于城门楼的墙角根。每次走过城门楼,最惹眼的就是城墙根的许多人,男女都有,老人居多,一律坐着小凳子、小马扎,一溜排开,使偌大的城墙根显得有些拥挤。虽人多而拥挤,但秩序井然。
  有二人对弈,众人围观吆喝,甚至突然伸进一只手,拿着棋子乱飞乱走,让对弈者不知所为的;有几人围成圈打牌,不时争得面红耳赤的;有面前铺一看相算命的红布,上书测前途、算婚姻、看财运,算命人却打着瞌睡的;有高谈阔论,唾沫星乱溅,相互打嘴仗的;有干脆靠在城墙上,眯着眼睡觉的;有满脸兴奋,显摆儿子、孙子多么优秀的;有手舞足蹈,讲述过去辉煌故事的;有几人合作,拉着弦、唱上一段老戏或老调的;有无所事事、旁若无人,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的;也有趁着城管不注意,推着水果车、摆起地摊的。一个城墙根,门洞两边一字延伸,可谓无所不有,稍一驻足,便能收获许多的感慨。
  但不论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一律是为了城墙根的温暖和热闹,为了一轮冬日的太阳。
  北方的冬,要比南方的冬更好过一些,不论室外如何的寒冷,室内供有暖气,依然很是暖和。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喜欢在室外的城墙根享受冬日的太阳,享受人生的这一份惬意。冬日的太阳,让他们聚集于一处,也让他们有了一份安逸和幸福。不论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此时,都会烟消云散。
  冬日的太阳,以他的温暖让人知道了满足。
  4
  几只麻雀飞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摇头晃脑、跳跳停停地不时向窗户里张望,自是透着一种机警和乖巧,像是对着我说什么,或是对我的舒服有些羡慕,或是对我的懒散有些不满。见我没有反应,只是盯着它娇小的身姿欣赏,便一阵乱叫后倏然飞走了,留下几粒鸟粪在窗台上。
  不知什么时候,脸上已渗出一些汗丝。伸一个懒腰,换一个姿势,又懒猫一样地眯上了眼。
  在暖洋洋的冬日太阳里,不觉呈现出家乡村子里的“闲话台”。说是闲话台,其实就是沿路庄户人家土院墙的一溜墙根而已,并没有什么高台阔地,只是向阳避风而已。由于是村里人的日常聚集地,也是各类信息的发布地,更是交流耕作经验、市场行情的场所,村里人便戏称为“闲话台”。
  自我知道,尤其是分户单干以后,失了集体生活的村里人,更钟爱于这个闲话台了。特别是在冬闲时候,每当吃过早饭、太阳出山之后,或午饭后,人们便陆续向这里集中,开始一天或半日的“闲话”生活。只是村里人与城里人不同,各个不是坐着凳子或马扎,而是靠着墙根蹲着或站着,也与城里人不同,村里妇女,不论老少,几乎不到闲话台,认为那是男人们的地方。妇女们的闲话地在炕头、炉前,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拉着闲话,内容也与闲话台不同,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
  在那个先没有电视,后也没有手机的年代,村里人的消遣和乐趣就是“闲话”世界,既交流了感情,又收获了信息,也享受了冬日太阳的温暖。即使物质生活还很贫乏,但在闲话台依然有一种村里人的悠闲和自在,这或许就是农民的纯朴和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村里人还是始终坚持着这一传统,总是聚会于闲话台,说长道短、说东道西,大到世界局势、小到县城见闻,无不充满着幸福和自豪,其乐融融,少有城里人的尖刻和不满,显出村子的一派祥和与安逸。这种缓慢的节奏和崇尚安闲的生活态度,或许正是村里人对于习俗的固有情结,也或许正是牵着出门在外的人,永远忘不了村里故事的原因。
  不论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家乡人始终恪守着自身的宁静和平适,不弃不离,再多的沧桑,在这里都将化为无影。冬日太阳里的闲话台,也已成为家乡人安康生活的一个标志。给父亲打电话,父亲时常会笑着说在闲话台,电话里也总能传来村里人浓重的乡音和爽朗的笑声,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也会常常说:“出去了。”我便知道了父亲的去处,也就知道了父母亲都很好。
  5
  突然听到有敲门声,惊醒了我的阳光沐浴,也打断了我的游思乱绪。睁开眼,理理衣,轻声说道:“请进”。
  来者是一个中年人,穿着很是考究,满脸堆笑,声称有事找我,却是从未谋过面,赶紧请坐、沏茶。被冬日的太阳晒得有些发软的身体还未恢复,显得我格外谦恭客气,甚至觉得多了一份温柔。寒暄几句,正要开口问是何事,来客却是一声惊呼,说是認错了人、走错了门,便有些迅捷地起身,自顾自地转身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弄得我满头满脑的莫名其妙。
  滑稽的一幕。正所谓:应客惊醒梦里春,却言非是旧时人。不知相与茫然问,留得空杯已侧身。
  重又坐于桌前,整理冬日太阳里的思绪。太阳依然在蓝得耀眼的天空吊挂着,清冷而孤寂。从窗户铺射而入的阳光依然温暖而舒适。我自欣慰,能够如此闲情逸致的尽享冬日的太阳。
  但,不知何时,美丽的冬雪才能迎风而来。
其他文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记得当时流行着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几句顺口溜:手带一百一,脚踩一百七,身背半导体,头顶克拉米。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手上戴的是价格110元红宝石牌手表,脚踏的是价格170元永久牌自行车,身上背的是小型半导体收音机,还撑着一把黑色的洋伞,那他大概就可算得上是有资产阶级法权的行为了。  当时,整个社会物资匮乏,农村的生活水平更是低下,农村的姑娘小伙一般把“手表、自行車和
期刊
自我叙说是一种质性心理学研究取径.近些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心理学系,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论文题材,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可以写自我叙说.目前在大陆地区,尚未
期刊
2019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日)下午5点钟左右,母亲的心脏停止呼吸,享年86岁,膝下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我的母亲是一个幼年时期就没有爸爸和妈妈的苦命人,有一个后妈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后妈改嫁。她没有读过书,一生没有什么依靠,过着辛苦极穷的日子。  今天,我的姐姐、哥哥和三个弟弟,六个兄弟姐妹都已经成家立室。儿子、女儿个个都有楼、有房,也不缺衣,也不缺食,生活是前苦后头甜。  今
期刊
2010年2月24日,荷兰跑车制造商世爵完成对瑞典萨博的收购。满怀信心的世爵CEO维克多·穆勒早在2月初就表示,他正在寻求汽车工业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加入将要成立的萨博-世爵的
超越郑州日产本身,真锅雅文与《汽车商业评论》的对话涉及个人在雷诺-日产联盟长期工作条件下对日本和法国汽车工业的理解,以及戈恩到底给日产带来了怎样的改变ABR记者孟为一
“我敬仰名师,但我更希望自己成为明师.”刘艳坤如是说.明师当然是明明白白知道该教些什么给学生的老师,是修明、贤明、开明的老师.rn刘艳坤老师现任职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是
期刊
作者简介:闲云,原名刘超,三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小说界》《短篇小说》《天津文学》《时代文学》《小说月报》等刊物,已出版长篇小说等个人专著三部,现为短小说杂志社副主编。  1  醉醺醺的暖风在午夜空寂的工地上跌跌撞撞,那片耷拉在工棚窗外的绿色玻璃钢瓦应和着风的节奏,时紧时慢有一搭没一搭地发出烦人的声响。几只发情的野猫在工地的角落里撕心裂肺地唱着它们才
期刊
作者简介:温谈升,笔名伍敛,男,系中国报告文学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  郭家富是村里的能人,智力超群,精于商道。那年,他别下祖屋,把责任田租赁出去,举家到城里买房落户,并开店经商。天道酬勤,家富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又把钱投资办学,钱就像小溪流水,源源不竭。  家富富了,却很少回到村里,以至于他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有了一道鸿沟。在这个世界,金钱虽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他十分清楚,村里还很落
期刊
作者简介:方言,本名纪方。高级经济师,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先后在大连造船厂、大连船舶工业集团从事船舶经营和贸易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在《船舶工业》《船舶经济贸易》等报刊,曾获得过中船总公司优秀论文奖。有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牡丹》《散文百家》《唐山文学》《青春岁月》《山海经》《参花》《中国诗人》等报刊,著有小说和散文合集《足迹》。  事情发生在1
期刊
格非是一位真正不断超越自我的先锋作家,从构建博尔赫斯式的迷幻花园到传承本土小说传统,他赋予了笔下小说传统的美感和民族灵魂.格非在坚持知识分子的理性立场同时,兼有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