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步入封建社会以后,成千上万地中国妇女却依然处于奴隶地位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唐代的妇女岁仍然深受摧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们开放,她们活泼,她们妖娆,她们大胆,深刻的反映出了当时放达不羁的审美风尚。
关键词:唐代;放达不羁;审美风尚;妇女生活
中国步入封建社会以后,成千上万地中国妇女却依然处于奴隶地位。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的幸福与生活质量也只能由她们所依附的男人决定,这决定了她们只能是男人的玩物的残酷命运。曹操,这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他的眼中,妇女也仅仅是男人们身心疲惫之时放松的工具。曹操在公元210年建造了一个铜雀台,把许多宫女关在里面供他玩乐,在他死后还要他的妾与妓人对着他的坟墓鼓舞。这实际上是把他的妾与妓人当作活的殉葬品。唐代诗人罗隐的《铜雀台》是这样吟咏的: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可以说,这首诗写出了当时妓人的真实心态——当活的殉葬品比当死的殉葬品更加难受,真切的反映出了妓人的苦难生活和奴隶地位。
唐代的妇女岁仍然深受摧残,例如: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奴役以及宗法制度的摧残等,但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妇女因社会风气的开放,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公主后妃参与政治
唐代的后妃素有关心政治的传统,“巾帼不让须眉”,这与其它历代是截然不同的。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对一般家庭来说,读书是一种奢侈,更是男子才享有的一种特权。上流社会的女子,更是严格按照儒家传统规范被教育着,她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而唐代是鼓励女子读书的。虽然妇女受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是知礼、读书和女工三大部分,但较其他朝代已有了较大改善。开元年间的进士李华在写给外孙女的信中指出:
妇女亦要读书解文字,知古今情状,事父母姑舅,然无可咎。①
唐代女教可以宋若昭姐妹为代表,《旧唐书-尚宫宋若昭传》云:
贞元中,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试文章,并问经史大谊,帝咨美,悉留宫中。帝能诗,每与侍臣赓和,五人者皆预,凡进御,未尝不蒙赏。又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擢其父饶州司马、习艺馆内教,赐第一区,加谷帛。
宋氏姐妹不仅通晓经史大义,并能记注簿籍,甚至“善属文,能议奏对”。可见,宋氏姐妹所受的教育全面而卓有成效。因此唐代妇女有能力参政,并在政治上卓有建树,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曾对朝政多有规谏,见识不凡,辅佐唐太宗终成一代明君。她死时,唐太宗悲伤不已,称:
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
其另一令人称道的事即其临终前对人事安排的建议:
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②
应该说她的这两条建议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在李唐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所有封建社会里是最高的。这直接导致了武则天在形式上的对男权统治的颠覆。这位唐高宗时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无论历史学家给了她怎样的评价,她的才华、权术和政绩都是不可埋没的。正是这位女政治家,作出了不逊色于男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大唐帝国从“贞观之治”过渡到“开元盛世”,并对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她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提高改妇女地位的措施。在她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后妃、公主也积极参政,如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等等。
大唐另一位具有非凡才干和政治头脑的女性就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她历经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多次参与或组织宫廷政变,权倾一时。《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描述了太平公主在睿宗朝达到顶峰的权势:
睿宗继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数徙乃得退,所言皆从。有所论荐,或自寒冗躐进至侍从,旋踵将相。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闻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
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时代,婚姻思想开放,贞节观念淡薄。唐公主改嫁者达数十人,高阳、襄阳、太平、安乐、永嘉诸公主还公开养男宠。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代,她理直气壮地养着成群的男宠,而这种行为,并未遭到臣子们的强烈谴责或反对,此足以说明,在唐代初期,中国人的性观念里对女性还是比较平等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们的权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妇女们的放达不羁竟到了此种程度。
武则天、韦皇后等养男宠是天人共知的事实,而杨玉环与安禄山的不清不白也并不是在故纸堆里发掘的新闻!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另一位铁腕女人慈禧太后,她虽位高权重,但却并不敢公开养男宠,因为社会伦理道德将会对其施以颜色。
在封建社会,谈到离婚,人们就会想到妇女往往被丈夫以各种借口抛弃,女方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唐代不少离婚事件是由女方主动提出来的。杨志坚的《送妻》云: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题下注云:
志坚嗜学而贫,其妻告离。志坚以诗送之。
由此,我们不得不叹服唐代妇女的大胆和放达不羁。
(二) 衣食住行上的开放活泼
最能体现唐代风流开放、放达不羁的审美风尚的当属女装的变化。初唐时期,服饰比较简朴,制度也相对严格。《旧唐书-舆服志》云:
武德,贞观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
=是一种用罗纱制成的大块方巾,带时不仅裹住头部而且遮蔽全身,既难看清面目,又无美观可言。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尤其到了女皇时代:
则天之后,帷帽大行,=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之制。
帷帽,是一种高顶宽檐的笠帽,只在周围或两侧缀有一层网状的面纱,下垂至颈,戴在头上,不仅轻便,而且有种若隐若现之美,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帷帽普及以后,唐代妇女又对头饰进行了一次革命,去掉了这层面纱,只用一块皂巾包裹在头的两侧,全部面貌坦露在外,使其美丽的面容直面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除头饰外,唐代妇女的衣着也很开放。以披肩为例,她们多在轻薄的纱罗上印上美丽的图案,并将两米多长的画帛搭在肩上,然后再绕与两臂之间,走路时,纱随两臂的摆动而飘舞,越显人之婀娜。盛唐以后,流行起袒领女装,里面不穿内衣,袒胸于外,即所谓“粉胸半掩凝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其开放程度令世人惊讶。从头饰到服饰的变化,无一不体现出唐代妇女的放达不羁。
在这开放的唐代,妇女并非谨守深闺,足不出户,她们也有公开、单独的社交活动,甚至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参加一些看起来完全属于男人的娱乐活动。
打秋千是妇女们普遍喜欢的一种活动。张仲素的《春游曲三首》之一: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③
这首诗像水墨山水画一样描绘出了阳春烟景中一群荡秋千的少女的景象,画面洋溢着少女们青春的活力。韩亻屋的《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这首诗展现的是一位打秋千的少女的特写镜头。
唐代妇女有外出游玩的爱好,每逢良辰美景,佳节丽日,妇女们便三五成群,衣着戎装,结伴骑马外出踏青。如唐代张宣的《虢国夫人春游图》,描绘出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骑马踏青的场景,从而也可以看出当时妇女们骑马之风之盛。杜甫的《哀江头》: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描写的是弯弓射鸟的宫中才人的飒爽英姿。在唐代北方的民间妇女有很多人能骑善射。
唐代妇女外出时不仅仅是游玩,还希望趁此机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施肩吾的《少妇游春词》:
簇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无端自向春园里,笑摘青梅叫阿侯。④
这首诗描写了一女子在游玩时无须唤人而唤人以引起游人注意自己的美丽与风流的场景。无独有偶,李白的《陌上赠美人》: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⑤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男子追逐一女子香车宝马而去,而该女子竟欢迎此男子到家中做客,而非生气、害怕的场景,这也正体现了唐代女子大胆、开放的作风。
唐代的女子不仅爱好骑马,而且特别喜爱打马球。打马球是一项剧烈的运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它要求高超的马术和球技,因此唐代的男人酷爱这项运动,上至宫廷,下到民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打马球同样是盛唐妇女从事最多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骑马比较危险,她们就骑在驴上打球,称之为驴鞠,并成为唐代独具特色的一项女子体育运动。五代时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十二云: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⑥
“自教”指皇帝亲自教,“管家”也指皇帝。诗中描写之事为皇帝亲自调教的女子球队“遍遍长赢第一筹”。这可能是皇帝教得好,宫女们也因皇帝亲自教二学的特别用功,在比赛中也特别卖力,也有可能是对方球队不便争先,以搏皇帝开心。但无论如何,这首诗形容出了女子打球优美、活泼的姿势,也体现出了唐代女子的放达不羁之美以及形成这种审美风尚的一部分原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妇女们的生活是唐代这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涵纳百川、色彩斑斓、让后代望其项背、难以企及的光辉灿烂的文明的一部分,她们奔放,她们活泼,这正是盛唐文化所给予她们的,而她们的放达不羁也构成了盛唐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她们在政治、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种种表现,不但给大唐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向往的遐想和渴望的感叹!
注释:
① 《全唐文》卷三一五《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中华书局,1983年,第3195页。
②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166页。
③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367卷第4136页。
④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367卷第4136页。
⑤《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494卷第5601页。
⑥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798卷第8972页。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60年。
[2] 《旧唐书》,(后晋)刘晌著,中华书局,1975年。
[3]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
[4]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
[5] 《新唐书》,(宋)欧阳修 宋祁著,中华书局,1975年。
[6]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五卷-盛世风韵》,杜道明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唐代;放达不羁;审美风尚;妇女生活
中国步入封建社会以后,成千上万地中国妇女却依然处于奴隶地位。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的幸福与生活质量也只能由她们所依附的男人决定,这决定了她们只能是男人的玩物的残酷命运。曹操,这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他的眼中,妇女也仅仅是男人们身心疲惫之时放松的工具。曹操在公元210年建造了一个铜雀台,把许多宫女关在里面供他玩乐,在他死后还要他的妾与妓人对着他的坟墓鼓舞。这实际上是把他的妾与妓人当作活的殉葬品。唐代诗人罗隐的《铜雀台》是这样吟咏的: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可以说,这首诗写出了当时妓人的真实心态——当活的殉葬品比当死的殉葬品更加难受,真切的反映出了妓人的苦难生活和奴隶地位。
唐代的妇女岁仍然深受摧残,例如: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奴役以及宗法制度的摧残等,但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妇女因社会风气的开放,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公主后妃参与政治
唐代的后妃素有关心政治的传统,“巾帼不让须眉”,这与其它历代是截然不同的。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对一般家庭来说,读书是一种奢侈,更是男子才享有的一种特权。上流社会的女子,更是严格按照儒家传统规范被教育着,她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而唐代是鼓励女子读书的。虽然妇女受教育的基本内容还是知礼、读书和女工三大部分,但较其他朝代已有了较大改善。开元年间的进士李华在写给外孙女的信中指出:
妇女亦要读书解文字,知古今情状,事父母姑舅,然无可咎。①
唐代女教可以宋若昭姐妹为代表,《旧唐书-尚宫宋若昭传》云:
贞元中,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试文章,并问经史大谊,帝咨美,悉留宫中。帝能诗,每与侍臣赓和,五人者皆预,凡进御,未尝不蒙赏。又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擢其父饶州司马、习艺馆内教,赐第一区,加谷帛。
宋氏姐妹不仅通晓经史大义,并能记注簿籍,甚至“善属文,能议奏对”。可见,宋氏姐妹所受的教育全面而卓有成效。因此唐代妇女有能力参政,并在政治上卓有建树,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曾对朝政多有规谏,见识不凡,辅佐唐太宗终成一代明君。她死时,唐太宗悲伤不已,称:
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
其另一令人称道的事即其临终前对人事安排的建议:
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②
应该说她的这两条建议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在李唐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所有封建社会里是最高的。这直接导致了武则天在形式上的对男权统治的颠覆。这位唐高宗时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无论历史学家给了她怎样的评价,她的才华、权术和政绩都是不可埋没的。正是这位女政治家,作出了不逊色于男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大唐帝国从“贞观之治”过渡到“开元盛世”,并对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她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提高改妇女地位的措施。在她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后妃、公主也积极参政,如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等等。
大唐另一位具有非凡才干和政治头脑的女性就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她历经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多次参与或组织宫廷政变,权倾一时。《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描述了太平公主在睿宗朝达到顶峰的权势:
睿宗继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数徙乃得退,所言皆从。有所论荐,或自寒冗躐进至侍从,旋踵将相。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闻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
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时代,婚姻思想开放,贞节观念淡薄。唐公主改嫁者达数十人,高阳、襄阳、太平、安乐、永嘉诸公主还公开养男宠。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代,她理直气壮地养着成群的男宠,而这种行为,并未遭到臣子们的强烈谴责或反对,此足以说明,在唐代初期,中国人的性观念里对女性还是比较平等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们的权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妇女们的放达不羁竟到了此种程度。
武则天、韦皇后等养男宠是天人共知的事实,而杨玉环与安禄山的不清不白也并不是在故纸堆里发掘的新闻!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另一位铁腕女人慈禧太后,她虽位高权重,但却并不敢公开养男宠,因为社会伦理道德将会对其施以颜色。
在封建社会,谈到离婚,人们就会想到妇女往往被丈夫以各种借口抛弃,女方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唐代不少离婚事件是由女方主动提出来的。杨志坚的《送妻》云: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题下注云:
志坚嗜学而贫,其妻告离。志坚以诗送之。
由此,我们不得不叹服唐代妇女的大胆和放达不羁。
(二) 衣食住行上的开放活泼
最能体现唐代风流开放、放达不羁的审美风尚的当属女装的变化。初唐时期,服饰比较简朴,制度也相对严格。《旧唐书-舆服志》云:
武德,贞观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
=是一种用罗纱制成的大块方巾,带时不仅裹住头部而且遮蔽全身,既难看清面目,又无美观可言。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尤其到了女皇时代:
则天之后,帷帽大行,=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之制。
帷帽,是一种高顶宽檐的笠帽,只在周围或两侧缀有一层网状的面纱,下垂至颈,戴在头上,不仅轻便,而且有种若隐若现之美,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帷帽普及以后,唐代妇女又对头饰进行了一次革命,去掉了这层面纱,只用一块皂巾包裹在头的两侧,全部面貌坦露在外,使其美丽的面容直面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除头饰外,唐代妇女的衣着也很开放。以披肩为例,她们多在轻薄的纱罗上印上美丽的图案,并将两米多长的画帛搭在肩上,然后再绕与两臂之间,走路时,纱随两臂的摆动而飘舞,越显人之婀娜。盛唐以后,流行起袒领女装,里面不穿内衣,袒胸于外,即所谓“粉胸半掩凝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其开放程度令世人惊讶。从头饰到服饰的变化,无一不体现出唐代妇女的放达不羁。
在这开放的唐代,妇女并非谨守深闺,足不出户,她们也有公开、单独的社交活动,甚至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参加一些看起来完全属于男人的娱乐活动。
打秋千是妇女们普遍喜欢的一种活动。张仲素的《春游曲三首》之一: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③
这首诗像水墨山水画一样描绘出了阳春烟景中一群荡秋千的少女的景象,画面洋溢着少女们青春的活力。韩亻屋的《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这首诗展现的是一位打秋千的少女的特写镜头。
唐代妇女有外出游玩的爱好,每逢良辰美景,佳节丽日,妇女们便三五成群,衣着戎装,结伴骑马外出踏青。如唐代张宣的《虢国夫人春游图》,描绘出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骑马踏青的场景,从而也可以看出当时妇女们骑马之风之盛。杜甫的《哀江头》: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描写的是弯弓射鸟的宫中才人的飒爽英姿。在唐代北方的民间妇女有很多人能骑善射。
唐代妇女外出时不仅仅是游玩,还希望趁此机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施肩吾的《少妇游春词》:
簇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无端自向春园里,笑摘青梅叫阿侯。④
这首诗描写了一女子在游玩时无须唤人而唤人以引起游人注意自己的美丽与风流的场景。无独有偶,李白的《陌上赠美人》: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⑤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男子追逐一女子香车宝马而去,而该女子竟欢迎此男子到家中做客,而非生气、害怕的场景,这也正体现了唐代女子大胆、开放的作风。
唐代的女子不仅爱好骑马,而且特别喜爱打马球。打马球是一项剧烈的运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它要求高超的马术和球技,因此唐代的男人酷爱这项运动,上至宫廷,下到民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打马球同样是盛唐妇女从事最多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骑马比较危险,她们就骑在驴上打球,称之为驴鞠,并成为唐代独具特色的一项女子体育运动。五代时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十二云: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⑥
“自教”指皇帝亲自教,“管家”也指皇帝。诗中描写之事为皇帝亲自调教的女子球队“遍遍长赢第一筹”。这可能是皇帝教得好,宫女们也因皇帝亲自教二学的特别用功,在比赛中也特别卖力,也有可能是对方球队不便争先,以搏皇帝开心。但无论如何,这首诗形容出了女子打球优美、活泼的姿势,也体现出了唐代女子的放达不羁之美以及形成这种审美风尚的一部分原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妇女们的生活是唐代这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涵纳百川、色彩斑斓、让后代望其项背、难以企及的光辉灿烂的文明的一部分,她们奔放,她们活泼,这正是盛唐文化所给予她们的,而她们的放达不羁也构成了盛唐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她们在政治、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种种表现,不但给大唐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向往的遐想和渴望的感叹!
注释:
① 《全唐文》卷三一五《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中华书局,1983年,第3195页。
②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166页。
③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367卷第4136页。
④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367卷第4136页。
⑤《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494卷第5601页。
⑥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第798卷第8972页。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60年。
[2] 《旧唐书》,(后晋)刘晌著,中华书局,1975年。
[3]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
[4]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年。
[5] 《新唐书》,(宋)欧阳修 宋祁著,中华书局,1975年。
[6]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五卷-盛世风韵》,杜道明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