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二、高职院校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在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看,当前校企合作教育都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总体表现为学校单相思,企业反映较冷,以致形成职业教育离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种形式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学代工”,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
本科学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势,能吸引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一些中小企业由于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就能培养,而且廉价,因此更乐意与中职学校合作。高职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
(三)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
在教学管理运行中,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必须做到工学过程科学,工学衔接合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另外,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结合在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最后,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而且当前多数院校工学结合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工学结合的实效大打折扣。
三、市场营销专业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策略
(一)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掌握专业技能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做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第一,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第二,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把营销领域的营销专员、策划专员和客服与公关专员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三)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要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应配备系统的校内实验室和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室主要满足学生的课内试验、综合实训项目和独立试验课的教学要求;校内实验室可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得到实践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则应主要满足学生感性认识、岗位技能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接受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外出访学等;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要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本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要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2]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二、高职院校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在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看,当前校企合作教育都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总体表现为学校单相思,企业反映较冷,以致形成职业教育离企业的距离越来越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种形式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学代工”,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
本科学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势,能吸引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一些中小企业由于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就能培养,而且廉价,因此更乐意与中职学校合作。高职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
(三)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
在教学管理运行中,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必须做到工学过程科学,工学衔接合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另外,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结合在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最后,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而且当前多数院校工学结合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工学结合的实效大打折扣。
三、市场营销专业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策略
(一)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掌握专业技能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做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第一,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第二,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把营销领域的营销专员、策划专员和客服与公关专员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三)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要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应配备系统的校内实验室和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室主要满足学生的课内试验、综合实训项目和独立试验课的教学要求;校内实验室可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得到实践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则应主要满足学生感性认识、岗位技能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接受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外出访学等;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要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本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要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2]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