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芗江流淌的歌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聚光灯下,演员端坐,琵琶轻抱,一袭高贵典雅的旗袍,朱唇未启,琴弦未动,仿佛已有了仙气,霎时将人的魂灵聚拢,待演员“轻拢慢捻抹复挑”,美妙的弦乐、歌声便向四周荡漾开来……
  恍惚间,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蜚声中外的苏州评弹,然而它却是土生土长于古邑漳州的艺术奇葩——锦歌。
  听锦歌弹唱,曾是我童年延续至今的美好记忆。
  记得第一次听锦歌弹唱,源自学校附近一墙角卖唱的两位老人,一男一女,一跛一瞎,琴为圆月形,琴声叮咚,声量不大,却很动听,长久地吸引着我的耳朵。艺校学芗剧的同学告诉我:他弹的是月琴,唱的是锦歌。
  锦歌,锦歌,好美的名字,好动听的旋律。尽管当年初到闽南,还不能完全听懂闽南方言,可那琤琮迷人的曲调,竟能从老人黑瘦手指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实在令人羡慕不已……
  锦歌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宋,在闽南民歌、民谣基础上广泛吸收南曲、南词和多种戏曲的养分,几经演化糅合于明代成形。是漳州民间文化瑰宝,流传于芗城及厦门、晋江、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原名歌仔或什锦歌,也叫乞食调。顾名思义,是因盲人沿街卖唱乞食而得名,1953年定名为锦歌。
  细数起来,从胚芽到诞生到如今,满打满算,它,走过了数百年光阴。
  锦歌,来自民间,以闽南方言演唱,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泉州南音并称“闽南民间艺术姐妹花”。大致分为堂、亭、月琴三大流派。堂派,唱腔粗犷有力,主要活跃于乡间。亭派唱腔幽雅、圆润、细致,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向南音学习,流行于城市。月琴派则怀抱月琴自弹自唱,属原始走唱形式。
  相传这袅袅琴音最后得以塑形诞生,竟与勇武威猛的郑成功有关。当年郑帅收复台湾时,锦歌随其入台,作为思乡曲与当地民歌、小调完美融合,形成了“唱歌仔”的新形式,并不断被发扬光大,丰富升华为台湾的歌仔戏,即今日福建的芗剧,成为我省莆仙戏、闽剧、高甲戏等五大剧种之一,也成为两岸同胞共抒胸臆的连心曲。
  锦歌,自唐宋萌芽,至清中期盛行,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滑坡。新中国成立后,虽得到政府重视,尤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成立了锦歌研究会,一批新编锦歌相继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但依然摆脱不了乡野“草根”的命运。
  然而,结晶于闽南沃土的传统历史文化——锦歌,恰是因了来自“草根”的顽强,底蕴深厚。保留下的主要曲目有故事完整的四大柱和摘唱某些段落的八小节:《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孟姜女》和《董永》《吕蒙正》等以及抗战时期创作的《送郎参军》等。弹唱的传统表演技法为“自弹自唱”,也有多人围坐演唱,乐器主要为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四大件。大体可分为“杂念仔”“四腔仔”“五腔仔”等。曲调优美流畅,丰富繁杂,富有表现力,具有悠扬细腻的江南丝竹风韵。契合闽南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民众审美追求,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纵使几经颠簸、纵使几经沉浮、纵使声息暗哑,依然紧贴民众,植根生活,深情欢歌。
  尽管如此,其实,如今在漳州真正了解锦歌的人并不多,表演者更是后继乏人。锦歌这门传統曲艺面临人员老化、断层、缺乏正规队伍保障等困难,使这门古老的地方艺术在现代多元文化生活的百花园里举步维艰……
  生存,是头等大事,其次才是发展与壮大。
  锦歌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锦歌的热爱,是一个不错的路子。如今,在芗城实小、漳州艺校、闽南师大等开设锦歌弹唱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锦歌,喜欢锦歌。只有喜欢的人多了,才谈得上传承与发展……
  说到锦歌,国家级非遗曲艺类传承人王素华,是不能不谈的人物。
  今年64岁的王素华,原为漳州芗剧团演员。王素华11岁时,芗城盛行锦歌,涌现出新桥、东岳、龙眼营锦歌社等一大批锦歌社。机缘巧合,就读西桥小学的王素华每天放学就到龙眼营锦歌社向老艺人石扬泉老师学唱。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特天独厚的嗓音,勤学苦练的努力,王素华很快就学会唱一些调门,老师十分欣慰,对她寄予厚望,从此,王素华踏上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锦歌演绎生涯。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舞台是样板戏的战场。一次,漳州举办职工万人歌咏大会,王素华以锦歌弹唱亮相,令人耳目一新,赢得满堂喝彩。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王素华被吸收进入漳州芗剧团,成为专业演员,在艺术的道路越走越远。之后,王素华以锦歌《夺琴记》《思亲》《吴凤》等,连连获得全省、全国曲艺调演多个奖项,并将锦歌多次带往新加坡、海峡两岸曲艺音乐交流会……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创作《寻祖》《水仙情》《台湾阿婆看女排》等多部优秀曲目,在全省、全国文艺调演中屡获大奖。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声乐器的应运而生,在现代纷繁、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许多传统小戏、文艺项目逐渐荒凉,锦歌,自然难逃文化市场的冲击,隐隐约约面临随时淡出人们视线、消亡的危机。这,不能不令人黯然神伤。
  如何让古老的艺术与时俱进,焕发艺术青春?王素华与师兄石耀辉等老艺人们精心研磨,对传统配器进行改良,增添了大阮、中阮、笛子、二胡、茶杯等。通过传神的表演和绘声绘色的说唱,将一个个鲜活的事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锦歌的曲调更加魅力无限。
  锦歌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要想吸引观众,还必须在表演上下大功夫。王素华经常揣摩优秀演员的表演,借鉴融入锦歌表演唱中,不断丰富演唱、表演技能,创新发展。
  然而最令老一辈艺术家们忧心的是人才队伍的断档。原本在芗城西桥小学培养的艺术新苗,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届届一茬茬毕业离去,一切,只能从头再来。每逢有重要活动,还是得几个老艺人聚到一块儿,创作编排演练……真的好很希望、好羡慕能有一个专业的锦歌团体,研究、传承这一珍贵曲艺。
  芗城,古称海滨邹鲁,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闽南文化,并以独特的风格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席位。
  红火荣耀也好,寂寞失落也罢,锦歌,在真正珍爱闽南民间艺术人们的心头始终吟唱不绝——
  “你是山野吹来的风
  带着泥土香”
  “你是山野吹来的风
  清新又芬芳”
  “锦歌好听乡音甜哪
  天上人间
  愿你永远深情地唱……”
其他文献
那天是祖国的第58个国庆日,没有回家,因为要带队参加芝山大院的升旗仪式,便早早地起床,按照前一日的计划,带上相机扫大街,寻找和记录这个城市的记忆。这一天的行走记录我发在博客里,第二天就被推荐到了新浪首页。十年过去,当我用文字代替图片重述这段记忆,发现我记录的城市记忆已经不再是我一己之记忆。而我扫过的主城区,除了古城在拓展,其它的几乎恍如昨日。  那时,我住在大同新巷,第一个闯入我镜头的,是巷口对面
期刊
来漳州古城的游客必去香港路,因为香港路上有太多的惊艳。  但发现香港路的惊艳是需要耐心的,稍不留神你就会错过它最妩媚的一瞬。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砖木结构骑楼小屋临街而建,两座明代石质牌坊依次矗立在街的起点。挑个不逆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两座花岗岩石质构筑成的牌坊,浮雕、镂雕的龙凤、花卉、鸟兽、人物巧夺天工,牌坊最顶部被圆雕四力士所支撑,拙中透秀、严里有诙,牌坊至今依然可见昔日端冕垂旒的气派。这是两
期刊
小宝入学前的暑假,就有几个同样家有宝贝要上小学的宝妈和我讨论能不能找熟人选一个好班。好班,意味着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一般会带出好的学生,这是大部分人的常识。初始,我也很认同他们的看法。我向老爸提出这个问题时,阅历丰富、几十年奋战在教育战线的老爸却说:“顺其自然吧,总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对孩子的将来未必是好事,孩子也要学习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再说,能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才是好老师。小学低年
期刊
酷暑炎炎,知了的叫声一天比一天密集,荔枝林里蝉鸣鼓噪像太阳雨一样扑面而来。夏季再一次在蝉声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是荔枝的故乡,墨绿的荔枝林海是家乡不变的风景,夏天里串串压低枝头的荔枝烧成了一片片红云,家乡人在夏季里围着荔枝忙碌不已。荔枝这甜蜜物儿,是与我一生纠缠最多的水果,因为它来自我的家乡,因为它就挂在我童年的枝头,所以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深情。  村里那片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荔枝林永远像一团浓郁的绿云,
期刊
福建省漳州市建置以来境内廉吏频出,特别是如今的龙海市清官廉吏青史留名者诸多,一如我的乡贤潘荣尚书,为官四十年,为人恬淡谨慎,遇事敢言,奉职无过,是一位办案循法制,出使扬国威的正直官员。  潘荣(1419~1496),字尊用,号疏庵,明朝英宗年间,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官田村)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历任吏科给事中、都给事中,南京太常少卿、南京户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副
期刊
有所拒绝,方有所成就。当人们以汽车、动车、飞机等愈来愈快的方式行进,它却只接纳缓缓而来的脚步。“奔驰”“宝马”等快速移动的物体无法在这里纵横驰骋,因为它拒绝汽车尾气进入它的领地。它明明是沧桑的老者,却傲娇地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与激情”,一副“古城有本心,何求美人顾”的淡定从容。它曾经是漳州府里最宽敞的路,文武官员出入仪式均在这里举行。如今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漳州历史古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名字你
期刊
每年上元之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花灯焕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漳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照例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灯展,赏月观灯的人潮汹涌。不过,更加喧腾热闹更加有文化气息的还是中山公园南门外府埕正在举行的灯谜会猜活动。  在皎潔的月光和璀璨的灯光下,府埕两排大树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谜笺,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谜面,让灯谜爱好者猜射。活动现场分成二三十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站着一位主持人,身边放
期刊
墙角有两个并列的紧挨着的箱子,箱子是暗红色的,上面的漆有些已经掉了,斑斑驳驳。看似不起眼的两个箱子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曾经伴随着它的主人——芗城区巷口中心小学布袋木偶剧团走过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这个箱子里装的正是剧团的全部家当:舞台和道具。合起来约8尺来长的两个箱子打开撑起来成为一字台,就是这个小小木偶剧团的舞台。箱子就相当于两只巨大的“布袋”,里面盛装着学校木偶剧团的历史和传奇。据说,漳
期刊
矿井突然坍塌,6名矿工被困在很深的井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处的状况。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小时,最多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一定知道他们被困了,但发生这么严重的坍塌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找到他们。在空气用完之前他们能获救吗?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说好了要尽量减少体力
期刊
我来到南湖的时候是清晨,湖泊刚刚醒来。一切都是清新的样子。  南湖位于千年古刹南山寺前,走进南山禅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南湖了。高大的棕榈树和洁净的石栏杆一路平行,笔直地延伸向前。南山水岸近在咫尺,各色美人蕉袅袅婷婷,娇艳迷人,叶片青翠欲滴,绿意迎人。湖面平静,湖水温婉。有白鹭悠然飞过,天很蓝,有微微的云。远处的小白桥依稀可见。对岸,花木葱茏,树影婆娑。鸳鸯停歇在石阶上整理羽毛。有木椅在阳光下静静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