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集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必将进一步激发怀集人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热情。”日前,得知怀集摘得全国文化先进县这块牌子,成为全省五个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之一,该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少山难掩兴奋与期待。
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怀集县以文化强县为抓手,坚持文化惠民,加大公共文化投入,着力挖掘、弘扬和传承本土民间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打造县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独特路径,有力促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密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月7日,记者在怀集县红卫路25号一处院落看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金色独立小楼豁然屹立,馆内工人正在进行内部改造,10多个功能室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这栋承载着当地文化聚集和传承的标志性建筑——怀集县文化馆芳容已露。“预计春节前就可以对群众开放了!”县文化馆馆长姚庭新介绍,尽管尚未开馆,但目前已有3个展览等着排期了。
而两年前,该县文化馆并非如此“豪华”。这栋楼为该县原接待楼,处于县城黄金地段。“文化是地方的灵魂和名片,发展经济不能落下文化建设。”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红星告诉记者,2012年,怀集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将位于临近商业步行街的接待楼无偿拨给县文广新局使用,改造为文化馆。这一决策随即得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3年县文化馆正式入驻,如今正按照国家级标准要求改造升级。
文化发展需要投入。自2011年起三年来,怀集县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年增长分别为238.82%、23.98%、14.19%,一系列数据折射出该县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公共文化体系日臻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化网络覆盖率日趋提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了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怀集投资1100多万元的新图书馆和博物馆大楼,建筑面积达4748平方米,成为城区的醒目地标。同时,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13048平方米,目前均免费开放;全县现已建成文化室322家(含农家书屋),村级电子阅览室64家,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覆盖。此外,该县数字影院、县体育中心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群众共享文化繁荣的有效平台。
十大盛事成响亮品牌
“文化工作任重道远,不能等到有钱了才做,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积极适应新常态。”黄红星坚定的语气里,透露出怀集对文化工作的“叠加拳”手段。他告诉记者,怀集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惠民工程列为每年要办好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特别是2012年实施的文化建设“十大盛事”,开创了全县文化建设新局面。
谈及这十件盛事,县里的干部随口都能说出来。怀集悦景合唱团挂牌成立、举办怀集民间艺术节、成立怀集攀岩队、首家数字电影院投入使用、编纂出版《怀集县志(1979—2000年)》……十件盛事一一得到落实,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投入文化的“大合唱”,共享文化成果,共谱美妙乐章。
在落实惠民实事中,除了加大财政投入,怀集还创新思路,调动社会各界资源,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发展文化的支持。如与怀集县腾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怀集悦景合唱团”;积极开展社会捐赠活动,举办怀集县文化“三下乡”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开展为“百千万”文化惠民捐赠活动,为文化“三下乡”筹集经费;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据悉,该县向省、市文化部门争取扶持项目的有民间艺术节、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室建设、电影下乡放映设备等;投资12亿元、在深圳文博会签约的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如果说怀城文昌阁、邓拔奇故居、钱兴故居、德惠成公祠等文物古迹彰显着这里的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每个乡镇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则充分展示了怀集特有的文化遗珠。而挖掘、传承和弘扬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最直观体现。
在怀城镇大梨撒塘寨,一座连绵的小山清秀怡人,犹如栖息的一对凤凰。传说中春节舞凤舞也是由此而来。村里67岁的孔昭崇是市级非遗项目凤舞技艺传承人,在他的记忆中,跳凤舞是年年春节从不落下的重点戏。然而,2013年的大年初一最令他难忘。“县里统一组织我们到市里的牌坊广场参加春节文艺演出怀集专场表演,为了做好准备,大年三十夜里就到了肇庆!”那也是他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在家过的除夕,也是他最快乐的一个春节。县里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多年以来,怀集通过举办节日文化活动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怀集民间艺术节,尤为人称道,全县19个乡镇每个镇都成立民间艺术队,挖掘传承1到2个特色文化项目,经过精心排练在民间艺术节上集中展演,一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技艺也由此得以重新面世。如洽水镇的“鹿舞”、中洲镇的“马舞”、马宁镇的“火龙舞”等一批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有效抢救和恢复。“我自己是洽水人,都不知道原来我们那里以前春节有跳‘鹿舞’的!”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少山说,他们通过向各镇老艺人拜访调研、对艺术表演录音录像,并加以整合编排和提升,目前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民间艺术节目,可谓百花齐放,成为独特的文化标杆。
与民间文化相辉映,怀集本土艺术创作成果迭出。怀城镇中心小学的《燕子舞》彰显金燕文化特色,一个小剧贵儿戏剧本《村长》,则以省非遗项目贵儿戏的传统艺术形式反映全新的时代特色。与此同时,该县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至今共征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852条,重点立项普查44项,其中《贵儿戏》、《龙鱼舞》、《春牛舞》列入省非遗名录,《凤舞》、《壮狮舞》、《徒手攀岩》列入市非遗名录。《壮狮舞》入选《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全集》,《贵儿戏》入编《广东省珍贵戏曲大典》,民间艺术宝库进一步得到丰富。
怀岭春满园,绥江泛清波。怀集的文化建设篇章将会越写越精彩!
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怀集县以文化强县为抓手,坚持文化惠民,加大公共文化投入,着力挖掘、弘扬和传承本土民间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打造县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独特路径,有力促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密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月7日,记者在怀集县红卫路25号一处院落看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金色独立小楼豁然屹立,馆内工人正在进行内部改造,10多个功能室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这栋承载着当地文化聚集和传承的标志性建筑——怀集县文化馆芳容已露。“预计春节前就可以对群众开放了!”县文化馆馆长姚庭新介绍,尽管尚未开馆,但目前已有3个展览等着排期了。
而两年前,该县文化馆并非如此“豪华”。这栋楼为该县原接待楼,处于县城黄金地段。“文化是地方的灵魂和名片,发展经济不能落下文化建设。”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红星告诉记者,2012年,怀集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将位于临近商业步行街的接待楼无偿拨给县文广新局使用,改造为文化馆。这一决策随即得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3年县文化馆正式入驻,如今正按照国家级标准要求改造升级。
文化发展需要投入。自2011年起三年来,怀集县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年增长分别为238.82%、23.98%、14.19%,一系列数据折射出该县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公共文化体系日臻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化网络覆盖率日趋提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了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怀集投资1100多万元的新图书馆和博物馆大楼,建筑面积达4748平方米,成为城区的醒目地标。同时,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13048平方米,目前均免费开放;全县现已建成文化室322家(含农家书屋),村级电子阅览室64家,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覆盖。此外,该县数字影院、县体育中心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群众共享文化繁荣的有效平台。
十大盛事成响亮品牌
“文化工作任重道远,不能等到有钱了才做,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积极适应新常态。”黄红星坚定的语气里,透露出怀集对文化工作的“叠加拳”手段。他告诉记者,怀集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惠民工程列为每年要办好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特别是2012年实施的文化建设“十大盛事”,开创了全县文化建设新局面。
谈及这十件盛事,县里的干部随口都能说出来。怀集悦景合唱团挂牌成立、举办怀集民间艺术节、成立怀集攀岩队、首家数字电影院投入使用、编纂出版《怀集县志(1979—2000年)》……十件盛事一一得到落实,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投入文化的“大合唱”,共享文化成果,共谱美妙乐章。
在落实惠民实事中,除了加大财政投入,怀集还创新思路,调动社会各界资源,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发展文化的支持。如与怀集县腾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怀集悦景合唱团”;积极开展社会捐赠活动,举办怀集县文化“三下乡”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开展为“百千万”文化惠民捐赠活动,为文化“三下乡”筹集经费;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据悉,该县向省、市文化部门争取扶持项目的有民间艺术节、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室建设、电影下乡放映设备等;投资12亿元、在深圳文博会签约的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如果说怀城文昌阁、邓拔奇故居、钱兴故居、德惠成公祠等文物古迹彰显着这里的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每个乡镇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则充分展示了怀集特有的文化遗珠。而挖掘、传承和弘扬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最直观体现。
在怀城镇大梨撒塘寨,一座连绵的小山清秀怡人,犹如栖息的一对凤凰。传说中春节舞凤舞也是由此而来。村里67岁的孔昭崇是市级非遗项目凤舞技艺传承人,在他的记忆中,跳凤舞是年年春节从不落下的重点戏。然而,2013年的大年初一最令他难忘。“县里统一组织我们到市里的牌坊广场参加春节文艺演出怀集专场表演,为了做好准备,大年三十夜里就到了肇庆!”那也是他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在家过的除夕,也是他最快乐的一个春节。县里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多年以来,怀集通过举办节日文化活动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怀集民间艺术节,尤为人称道,全县19个乡镇每个镇都成立民间艺术队,挖掘传承1到2个特色文化项目,经过精心排练在民间艺术节上集中展演,一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技艺也由此得以重新面世。如洽水镇的“鹿舞”、中洲镇的“马舞”、马宁镇的“火龙舞”等一批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有效抢救和恢复。“我自己是洽水人,都不知道原来我们那里以前春节有跳‘鹿舞’的!”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少山说,他们通过向各镇老艺人拜访调研、对艺术表演录音录像,并加以整合编排和提升,目前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民间艺术节目,可谓百花齐放,成为独特的文化标杆。
与民间文化相辉映,怀集本土艺术创作成果迭出。怀城镇中心小学的《燕子舞》彰显金燕文化特色,一个小剧贵儿戏剧本《村长》,则以省非遗项目贵儿戏的传统艺术形式反映全新的时代特色。与此同时,该县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至今共征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852条,重点立项普查44项,其中《贵儿戏》、《龙鱼舞》、《春牛舞》列入省非遗名录,《凤舞》、《壮狮舞》、《徒手攀岩》列入市非遗名录。《壮狮舞》入选《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全集》,《贵儿戏》入编《广东省珍贵戏曲大典》,民间艺术宝库进一步得到丰富。
怀岭春满园,绥江泛清波。怀集的文化建设篇章将会越写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