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泳施小姐
作为香港教育局前公务员,如今的生涯规划师,她独立创办青少年生涯發展及研究专业协会,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青年人制定生涯规划。以科研为本,以学生为本,透过体验,推动生命及生涯规划教育,达到使青年人“各展所长,社会和谐”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中国古代,民众曾被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各个阶层、职业的人们各司其职,代代传承,难以僭越。而如今,社会和经济已经高速发展,早已不能人为地将民众简单划分阶层、简单分工。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为社会创造属於自己的价值。毫无疑问,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如何将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关繫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力资源总体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青年生涯规划师,林泳施小姐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让香港更加繁荣稳定,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心繫青年,棄仕从教
林泳施小姐曾经担任香港教育局的一名助理督学,对香港青年教师的情况非常了解,尤其了解香港教师目前缺乏一些什麽样的培训,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年轻人。2013年香港发生了“非法佔中”事件。当时林泳施小姐正与香港一百名校长一起去北京出差,在起飞的前一刻收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她当机立断,遥控指挥在香港的心理专家、社工以及各所学校的辅导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尽快平息此次事件。
经过这次事件,林泳施小姐深入地进行了调查,希望发掘青年的内心世界。她发现,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街头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人听,他们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进而演化激烈,成为不理智的极端事件。香港的青年人在求学的过程当中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及院校,而就读的专业又无法使他们在社会上立足。因此他们在择业就业时很容易遭受挫折,造成心理上的失衡。
作为一名对年轻人状况非常了解的公务员,林泳施小姐渐渐萌生出了一种想法:为何不帮助他们呢?他们需要一些帮助,而自己恰好又可以提供这些帮助。於是她果断辞去了教育局的公职並走上了生涯规划导师的道路。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了解。而香港的青少年如今正欠缺这一点。林泳施小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年轻人在求学、求职以及规划人生的道路上不再那麽迷茫,能夠有一点方向。现在香港中学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並非纯粹为了帮年轻人找工作,而是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学生重视与自己、与家庭及他人,与社会、与宗教及不同文化的四种关係。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让青年人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係,因此教育青少年正确的和平观念至为重要。生涯规划教育也着重提升青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协助青年人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质、升学能力和就业兴趣的职业,在升学及择业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筑梦青年,规划生涯
作为一名前教育局公务员,林泳施小姐非常了解现如今学生及家长的心态。事实上,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曾问过子女这个问题:“长大後你想做什麽?”家长对於孩子的未来总是充满美好向往的,近年社会响起教育改革的呼声,尤其着重孩子的生涯规划,希望帮助他们及早装备自己,掌舵未来人生的方向。然而,林泳施小姐一直在思考:怎样的生涯规划才能令他们真正受用呢?当家长的期望与子女的梦想背道而驰时,又该如何化解两边张力的拉锯?
现代社会竞爭日趋激烈,大部分孩子在就学时期疲劳地应对在分数的比拼中,往往在毕业後才开始思考人生方向。他们一方面忽略了社会的就业需要,以至未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心生不满,甚至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另一方面从未了解自己的兴趣或天赋所在,只能服从大众或家长的安排,循规蹈矩地走在已準备好的道路上,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亦缺乏热诚。近年,林泳施小姐的“生涯规划”这个名词日渐为人熟悉,开始填补教育制度的局限,在认识社会现况和个人才能的基础下,为广大青年人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
林泳施小姐告诉我们:事实上,生涯规划不仅是职业準备,还涉及兴趣培养、建立价值观、自我实现和寻找人生意义等。所谓生涯,统合了不同的生活与职业角色,例如在职家长需要同时兼顾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份,每个人都会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动而不断调整生涯目标。
此外,社会瞬息万变,成绩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今天人人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在将来卻可能无人问津。家长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与其一股脑儿地将知识灌输给子女,不如为其装备一些“软技巧”,例如沟通能力、抗逆力、积极心态和自我肯定等。“只要找到自己的内在基石,无论日後从事什麽行业,孩子都能夠从容自处,在时代转变中稳住阵脚。”谈及於此,林泳施小姐的神情笃定而坚毅,显然是胸有成竹。
各尽所长,和谐社会
自“青少年生涯发展及研究专业协会”创办以来,林泳施小姐一直将“以科研及学生为本的方法,透过体验,推动生命及生涯规划教育,期望达至各展所长、社会和谐”为自己和协会的共同使命。
从事生涯规划这些年来,林泳施小姐深知,为使生涯规划的理念得以落实,避免沦为纸上谈兵,一个适合而又有挑战性的环境是十分需要的。幸运的是,我们年青的这一代,刚好遇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难得的机遇。
如今,“粵港澳大湾区”区内人口约6900万,GDP约值1.5万亿美元,高於“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湾区。香港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发展城市,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必将打通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脈”,香港青年若能明白並掌握自己与内地的优势,好好把握国家给予香港的独家优惠政策,在就业及创业各方面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及自己的长处,必能创出美好的前途。
生涯规划亦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作为家长,当然对子女的升学就业十分关心,不过有时可能过犹不及,导致亲子间摩擦不断。有时孩子的理想在客观条件上未必能实现,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家长会逐渐明白应该用沟通代替训话,平心静气地与子女权衡利弊。最重要的是,在共同完成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家人是最强後盾,即使跌倒失败也会永远接纳自己。说到底,生涯规划是持续和终身的探索历程,永远不会仅限於一条道路。
曾经有一名在会考时只取得19分的高中女生找到了林泳施小姐的团队寻求帮助,因为患有阅读障碍症,女生面对未来的求学及职业生涯规划感到非常迷茫。林泳施小姐以及她的团队根据与这名女生一对一的对话,为她进行了个人评估、学习能力评估、校园实地参观、专业院校了解及辅导等等,最终该学生成功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专业录取。一个原本升学十分艰难的学生,在林泳施小姐及团队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成为了优秀的大学学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林泳施小姐相信,若生涯规划教育能尽早系统地在小学与中学推行,能使得香港年轻人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係及香港与内地的优势。他们也期望可以帮助弥补当前社会存在的“撕裂”情况,以达致“各展所长,各取所需“,最终达至社会和谐。让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让整个社会的人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让每个人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是林泳施小姐孜孜以求的事业。
作为香港教育局前公务员,如今的生涯规划师,她独立创办青少年生涯發展及研究专业协会,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青年人制定生涯规划。以科研为本,以学生为本,透过体验,推动生命及生涯规划教育,达到使青年人“各展所长,社会和谐”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中国古代,民众曾被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各个阶层、职业的人们各司其职,代代传承,难以僭越。而如今,社会和经济已经高速发展,早已不能人为地将民众简单划分阶层、简单分工。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为社会创造属於自己的价值。毫无疑问,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如何将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关繫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力资源总体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青年生涯规划师,林泳施小姐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让香港更加繁荣稳定,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心繫青年,棄仕从教
林泳施小姐曾经担任香港教育局的一名助理督学,对香港青年教师的情况非常了解,尤其了解香港教师目前缺乏一些什麽样的培训,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年轻人。2013年香港发生了“非法佔中”事件。当时林泳施小姐正与香港一百名校长一起去北京出差,在起飞的前一刻收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她当机立断,遥控指挥在香港的心理专家、社工以及各所学校的辅导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尽快平息此次事件。
经过这次事件,林泳施小姐深入地进行了调查,希望发掘青年的内心世界。她发现,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街头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人听,他们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进而演化激烈,成为不理智的极端事件。香港的青年人在求学的过程当中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及院校,而就读的专业又无法使他们在社会上立足。因此他们在择业就业时很容易遭受挫折,造成心理上的失衡。
作为一名对年轻人状况非常了解的公务员,林泳施小姐渐渐萌生出了一种想法:为何不帮助他们呢?他们需要一些帮助,而自己恰好又可以提供这些帮助。於是她果断辞去了教育局的公职並走上了生涯规划导师的道路。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了解。而香港的青少年如今正欠缺这一点。林泳施小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年轻人在求学、求职以及规划人生的道路上不再那麽迷茫,能夠有一点方向。现在香港中学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並非纯粹为了帮年轻人找工作,而是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学生重视与自己、与家庭及他人,与社会、与宗教及不同文化的四种关係。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让青年人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係,因此教育青少年正确的和平观念至为重要。生涯规划教育也着重提升青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协助青年人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质、升学能力和就业兴趣的职业,在升学及择业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筑梦青年,规划生涯
作为一名前教育局公务员,林泳施小姐非常了解现如今学生及家长的心态。事实上,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曾问过子女这个问题:“长大後你想做什麽?”家长对於孩子的未来总是充满美好向往的,近年社会响起教育改革的呼声,尤其着重孩子的生涯规划,希望帮助他们及早装备自己,掌舵未来人生的方向。然而,林泳施小姐一直在思考:怎样的生涯规划才能令他们真正受用呢?当家长的期望与子女的梦想背道而驰时,又该如何化解两边张力的拉锯?
现代社会竞爭日趋激烈,大部分孩子在就学时期疲劳地应对在分数的比拼中,往往在毕业後才开始思考人生方向。他们一方面忽略了社会的就业需要,以至未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心生不满,甚至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另一方面从未了解自己的兴趣或天赋所在,只能服从大众或家长的安排,循规蹈矩地走在已準备好的道路上,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亦缺乏热诚。近年,林泳施小姐的“生涯规划”这个名词日渐为人熟悉,开始填补教育制度的局限,在认识社会现况和个人才能的基础下,为广大青年人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
林泳施小姐告诉我们:事实上,生涯规划不仅是职业準备,还涉及兴趣培养、建立价值观、自我实现和寻找人生意义等。所谓生涯,统合了不同的生活与职业角色,例如在职家长需要同时兼顾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份,每个人都会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动而不断调整生涯目标。
此外,社会瞬息万变,成绩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今天人人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在将来卻可能无人问津。家长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与其一股脑儿地将知识灌输给子女,不如为其装备一些“软技巧”,例如沟通能力、抗逆力、积极心态和自我肯定等。“只要找到自己的内在基石,无论日後从事什麽行业,孩子都能夠从容自处,在时代转变中稳住阵脚。”谈及於此,林泳施小姐的神情笃定而坚毅,显然是胸有成竹。
各尽所长,和谐社会
自“青少年生涯发展及研究专业协会”创办以来,林泳施小姐一直将“以科研及学生为本的方法,透过体验,推动生命及生涯规划教育,期望达至各展所长、社会和谐”为自己和协会的共同使命。
从事生涯规划这些年来,林泳施小姐深知,为使生涯规划的理念得以落实,避免沦为纸上谈兵,一个适合而又有挑战性的环境是十分需要的。幸运的是,我们年青的这一代,刚好遇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难得的机遇。
如今,“粵港澳大湾区”区内人口约6900万,GDP约值1.5万亿美元,高於“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湾区。香港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发展城市,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必将打通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脈”,香港青年若能明白並掌握自己与内地的优势,好好把握国家给予香港的独家优惠政策,在就业及创业各方面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及自己的长处,必能创出美好的前途。
生涯规划亦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作为家长,当然对子女的升学就业十分关心,不过有时可能过犹不及,导致亲子间摩擦不断。有时孩子的理想在客观条件上未必能实现,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家长会逐渐明白应该用沟通代替训话,平心静气地与子女权衡利弊。最重要的是,在共同完成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家人是最强後盾,即使跌倒失败也会永远接纳自己。说到底,生涯规划是持续和终身的探索历程,永远不会仅限於一条道路。
曾经有一名在会考时只取得19分的高中女生找到了林泳施小姐的团队寻求帮助,因为患有阅读障碍症,女生面对未来的求学及职业生涯规划感到非常迷茫。林泳施小姐以及她的团队根据与这名女生一对一的对话,为她进行了个人评估、学习能力评估、校园实地参观、专业院校了解及辅导等等,最终该学生成功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专业录取。一个原本升学十分艰难的学生,在林泳施小姐及团队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成为了优秀的大学学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林泳施小姐相信,若生涯规划教育能尽早系统地在小学与中学推行,能使得香港年轻人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係及香港与内地的优势。他们也期望可以帮助弥补当前社会存在的“撕裂”情况,以达致“各展所长,各取所需“,最终达至社会和谐。让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让整个社会的人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让每个人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是林泳施小姐孜孜以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