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多数派”报告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世纪之前,你必须是一个国王或者贵族才能有足够的钱买得起奢侈品,而今天,你是企业家、牙医、律师,哪怕你是大公司的一个行政人员,也可能买得起奢侈品。
  这不是我凭空的判断,而是Cartier全球总裁Bernard Fornas曾经说过的话,他同时对奢侈品的定义做了新的阐释:“所谓奢侈品其实也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是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引导,讲得浅显一点,人都是向往美好东西的,所以我觉得只要生活在进步,奢侈品就离大家越来越近。”
  此言极是。时代在变化,奢侈品也在变化。大名叫做“奢侈品”,小名叫做“非生活必需品”的这类特殊消费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了很多。以前,奢侈品的确都是家族式小公司不计成本、不吝人力制造出来的完美工艺品,只有少数真正的富豪和贵族才能消费得起,这些奢侈品仍有存在,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老派奢侈品”。
  而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只轻便的PRADA双肩包突然风靡世界,它用类似尼龙的降落伞布料制成,黑色或者棕色的包面上镶有少量皮革,LOGO用三角形钉在包盖上沿,如果从用料和成本上来看,任何愿意花450美元购买它的人都是疯子,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畅销。地球两端的消费者持有同样的信念:这只PRADA三角包算得上是良心品质,除了出身名门,它宽敞使用,坚固耐脏,能够充分满足入门时尚的一切要求。事实上,这是奢侈品行业巨大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它开创了新的奢侈品理念,我们把它们称为“新奢侈品”或者“快奢侈品”。
  前者面对的是定制类的,是少数人(富豪)的专利品;后者是品质类的,是多数人(中产)的日常消费品。
  对这两类奢侈品,欧美国家比较能够区分并各得其乐地购买、享受。而新兴的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奢侈品消费地区,面对突然一下子涌入的各种奢侈品,不免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购买行为也是五花八门。
  在宾利北京的一家店里,有一座奖杯,上面写着全球销量冠军的字样,这个素有英国皇室御驾之称的名车,在中国被商人购买用来“提高公司形象的”;在一些行业和一些圈子里,则必须装备:一套纪梵希的西服,一支万宝龙的笔,一块劳力士的手表,否则太寒酸,“对客户不尊重”;一个公司的职员衣柜里,会挂着8000元一件的裙子,虽然她一次也没有穿过,但她觉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必备品必须有的”,可以用来“增加自信”……
  从富豪级别的企业家,到中产的行业精英,直到白领和刚毕业的学生,中国购买奢侈品的群体据说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他们的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国外的奢侈品顾客在40至60岁之间),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的第一代消费者”。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的学习能力,杰尼亚公司总裁保罗.杰尼亚就感慨道,“我们最喜欢的词是高品质,现在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品质。最初人们是为了炫耀,但15年过后人们是为了品质。这是一种进步,市场也日益成熟起来。”
  那么多人热衷奢侈品消费会带来整个社会浮华和虚荣的风气吗?或许不必那么惊慌,因为奢侈品仍然没有脱离“经济状况”这个根本。虽然暂时或少部分人群会有狂热脱离经济实际情况的购买行为,但整个社会仍然会是理性运行的。而且,即便是“炫耀性消费”,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很多环境中,为了争取工作机会,为了拥有良好的社交生活,更富影响力的形象,更高品质生活品位的展示,可能是必要的。
  1997年时,LVMH集团的一名董事就曾对《福布斯》杂志说过这样一番话:“奢侈品的享用是超越各个年龄、种族和地域限制的。我们的眼界已经开阔了许多,不再只局限于富人阶层了。”现代的奢侈品行业已经是“金字塔”模型的结构:真正的奢侈品位于塔尖,专门针对极端富有者;出自同一批设计师之手的奢侈品是专门针对中产阶级的;还有一系列范围广泛、普通人能承担得起的香水和装饰品等等,则是专门针对大众消费人群的。
  而且,今天的所谓奢侈品的定义,其外延更加宽泛:“尊贵”或“高端”其实比“奢华”更合适来描述奢侈品。“奢华”一词的使用是在50多年以前的,而“尊贵”或“高端”意指商品质量好但并非贵得离谱。
  是的,仍有“老派奢侈品”和“高端奢侈品”站立潮头,他们坚持家族式的作坊形态,LV在巴黎郊外的高级定制工厂里,220 名工人在那里手工缝制特别定制商品;女性文胸的发明者Cadolle的第五代曾孙女Poupie Cadolle至今坚守祖训,她的高级定制文胸的售价至少是800美元;当然也有“大量生产的奢侈品”和被英国的《卫报》命名为“McFashion”的“麦时尚”奢侈品(前缀Mc取自McDonald‘s),比如著名的Zara和H&M,以不到100美元的价格,让更多的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享用到“奢侈品”,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The Philosophy of arrangement    户型也有丰富多变与淡若清水之分。在这个繁忙的城市,寸金寸土,平淡的户型就如平淡的感情一样常见。欧式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在近年装潢界呼声极高,但走入平淡户型之内,却过于肥美,令居室吞吐不顺,有点消化不良。    空间是死的,人的思维是活的。平淡户The Philosophy of arrangement  雕花、饰柱、花心木的排列哲学也
期刊
社会越是快速向前,人就越发变得容易向后看。  昔日的街道,昔日的建筑,昔日的生活方式,昔日的人,转眼间就面目全非,往往连个回忆的机会都没有。  汽车世界里同样如此,新车的上市速度和换代频率,让每位车主都负上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还好有辆奥迪A8,像欧洲人那样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审美观,一边保持着生活的原味,一边却又追赶着科技潮流。    奥迪1994    有人把A8诞生的这一年形容为汽车技术的新纪元
期刊
鹿鼎,一指煮食鹿肉所用的三只脚的鼎,下面烧柴火。二指做“鹿”的,做到了“鼎”(顶)。  我在广州觅得一“鼎”,是东北汉子开的饺子店。可别小看是间饺子坊,叶利钦当年最喜欢吃的就是鹿肉水饺。店家从吉林运来的上等梅花鹿,现场宰杀,三天需购鹿一只。    在饺子坊大厅,用砂锅做鼎,鹿骨熬汤,涮食鹿肉。鹿肉并不粗糙,精瘦很鲜嫩,口感度介于牛与羊肉之间,但久煮易柴。鹿骨在汤水中煲了七八个钟,还鲜红如初。鹿心和
期刊
在这个冬天之前,如果要搭乘这列著名的景观列车,还需要瑞士和申根两个签证,随着2008年12月瑞士加入申根签证,欧洲游变得更加便利。    在风景秀丽的瑞士铁路沿线地段中,人们称赞最多的就是这条从意大利境内的蒂拉诺(Tirano)开往瑞士的圣莫里茨(St. Moritz)的伯尔尼纳铁路线(Bernina Express)。      从风情万种的米兰赶到意大利北部的小城蒂拉诺,完全是为了要搭乘那条新
期刊
全球首本双语版《米其林指南》面市,港澳地区251间食肆被收录其中,28间食肆获颁米其林星级。      中国食肆的国际荣誉    2007年底,10位欧洲评审员悄悄潜入港澳地区,他们将在此待上一整年时间。这是《米其林》首次进入中国的美食评审,评审团由12人组成,只有两位是港澳人士。  在到访前,评审团已做足了功课,他们搜集各食肆的资料,例如菜式、厨师风格等,先筛选出1000多间有星级潜质的餐厅。评
期刊
相比广州盛典的大气和北京盛典的火爆,轩尼诗炫音之乐上海盛典成功地集几方之大成:音乐、时尚和美酒完美融汇;炫目的场景、璀璨的星光和狂欢的人群让上海的冬夜火热升温。      1.轩尼诗炫音之乐上海盛典表演嘉宾(左起) Krystal Meyers、Lena Park、Wylcef Jean、酩悦轩尼诗亚太区公司市务董事邓阁娴(Ruby Tang)、范晓萱、DJ Tom Price、DJ Havana
期刊
厨房里升起袅袅炊烟,不断传出新鲜事。燕麦片,唱主角。三文鱼,整条吃。  过去的燕麦包,虽终场压轴,但还个配色;跨年“减压餐”上,燕麦登上了主角。阮师傅说,压力是隐形杀手,尤其是对心脏。天然燕麦中,富含亚油酸和B族维生素,长期享用可预防心脏病变。再说,年终减压,合时宜,更合情理。    如今宴席上能吃到鱼翅代表着一种炫耀。比尔·盖茨这位有生活品质的人士,在家中养鲸鲨,难得未动过吃翅的念头。鲨鱼的养殖
期刊
还记得希区柯克电影《爱德华大夫》中著名的滑雪场景吗?山巅、云上的高度,畅快、飘逸的速度,升华出了令人脉搏加速、热血沸腾的激情。在雪地里冲锋不仅给人带来自由和奔放的张力,更有着飞驰在雪白纯净世界里的浪漫。      滑雪,它被称为“冬季里的高尔夫”,它可以是一项竞技运动,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看雪,我们去滑雪;为了贴近大自然,我们去滑雪;为了放松,我们去滑雪;为了挑战自己,我们去滑雪;为了感受这
期刊
书,教不会人任何东西,你得到的都是自己通过书悟到的;男人,也不会给女人永远的爱情,你得到的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是爱情带出的幸福和美丽。    倪震和周慧敏结婚了。很快的,那个湿吻的女人会被遗忘,如同倪震过去的若干女人。一年前,我和一个朋友在同一场合见到了周慧敏,不约而同感叹于这个女人的优雅、典致。对于周倪二人即将结婚的事情,朋友看来是炒作,而我看来正是因为那个小三,让两人觉得是该走到一起了,再不结婚
期刊
《女性的品格》  作者:坂东真理子  一个日本女人,从事外事工作,受到西方教育,她认为女人应该具备什么品格?    《一个人的电影》  作者:贾樟柯、格非等  这本书里收藏了《收获》经典专栏《一个人的电影》里的精彩文章。开卷,看看贾樟柯、王小帅、娄烨他们眼中的电影是什么。    《跟世界热恋308天》   作者:陈皮  带着简单的行装,陈皮用整整308天走过南亚与非洲境地。如何快乐的单身旅行?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