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悦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尽管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但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师生们从“阅读”走向“悦读”,享受阅读的快乐?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再次,为学生做好方法指导;最后,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 阅读 悦读 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其中,关于第四学段“阅读”明确规定七到九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但是,放眼望去,尽管许多学校的语文课程都开设了阅读课,但或多或少地存在下列问题:1.阅读的目的模糊或单一,很多老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摘录一些妙言警句,属“广种薄收”型。2.阅读课缺乏精心组织,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属于“放羊式”阅读。3.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4.缺乏评价体系。因此,本该为学生带来快乐、享受的阅读课却成了师生们的重重负累,费时、费力又低效,惹得师生烦不胜烦。如何才能让师生从“阅读”走向“悦读”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阅读目的,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在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上有所控制,克服在课外阅读中,有兴趣时废寝忘食,无兴趣时搁在一边的现象,在阅读的内容上避免只拣喜欢的读,对那些枯燥乏味但对自己的学习和认识有用的书籍却置之不理的偏向。每学期初,师生们一起制订有效的阅读计划,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目标,可以规范学生的阅读选择范围,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由此共同开启师生从“阅读”到“悦读”之旅。
  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保障时间。尤其是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阅读课,一定要带领学生阅读。2.用心选择。选取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入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立足于课堂,而放眼于整个文学宝库。在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作者生平、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补充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实用性。3.精心组织。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避免“放羊式”阅读。4.教师先读。这样可以轻松地为学生起到模范引領作用,更能促进师生间的深切交流。5.激发兴趣。选取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文学作品。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剧往往成为热门的话题,中学生无法拒绝影视作品的影响,及时介绍学生阅读已被搬上影视舞台的文学原著,会使学生兴趣倍增,理解也会更形象、更深刻。6.创新模式。我们可以尝试以下阅读课型: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讲方法,做练习)、阅读推荐课(师生共同推荐优秀作品)、阅读成果展示课(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等)。7.活动督促。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由此增强师生们从“阅读”到“悦读”的动力。
  再次,为学生做好方法指导。读法随文体而变化,是阅读技能成熟的标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采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要把握阅读角度,不同文体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角度,如读报刊旨在获取国内外最新信息或学术动态,读史传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读应用文旨在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读诗歌在于品味深层意蕴,读小说在于感悟人物形象,读剧本在于探求角色对话和性格冲突,激起情思的共鸣,使精神得以愉悦,人格得以升华。同时还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深切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师生共同由“阅读”迈向“悦读”。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为学生建立个人阅读档案,即阅读进程表考量学生的阅读数量。这样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可随时评价、表扬或督促。从阅读速度、阅读效率、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从而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方面;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中搜集各种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选择、归纳、概括,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调查报告等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等。由此让师生们充分体验到从“阅读”到“悦读”的成就感。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从“阅读”到“悦读”,让我们尽情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张斌.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 “五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为现代广告提供广泛的创意诉求点,又可以为现代广告提供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规范。“五常”思想与现代广告之间的有机结合,必将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儒家“五常”思想 现代广告 道德伦理规范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商业信息传播方式,现代广告传播所遵循的早已不再是简单纯粹的单向传播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普通民众
摘要: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学阶段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步,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课本对学生进行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培养,从感知、想象到情感、理解以至借鉴模仿,最终成为具有丰富的、完美个性的人,为社会的稳定、协调和进步打好基础。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语文课堂 审美观念 语言美 审美意识  一、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课文中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任务就是引导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当今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当然,如今学生所学习的文本中也不缺乏美的素材。因此可以充分捕捉文本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简洁而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鉴赏 文本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因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其内涵不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1.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爱的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清醒地看到: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少,语文氛围淡薄。但是,农村孩子普遍纯朴、真诚、求知欲望强。多年的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学生虽然读得如痴如醉,但往往光意会不言传,任真实情境下所产生的阅读灵感随风消逝。阅读收效甚微,写作捉襟见肘的现象屡见不鲜。仔细审视我们的教学,留给学生自由读写的时空是十分有限的。为了给学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读到自己爱读
综合材料绘画从出现开始,就带着强烈的、不可预知的神秘感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一百多年后依然继续在艺术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绘画创造者利用综合材料不但开拓了创造空间,
胡进贤在为学员讲解花灯制作  胡进贤,1957年8月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家住东城区北新仓胡同。迄今为止,63岁的他参与环保已有15年之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胡进贤作为社区主任,一直在带头践行着绿色生活的环保理念,并用自身行动感染着身边人。  说起做花灯,时间要追溯到2010年。据胡进贤回忆,当时有关部门举办街道第一届元宵花灯展,鼓励大家
期刊
背景目前在国人疾病死亡谱中,心脑血管疾病成为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在高血压中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而血小板的活化又是缺血性靶器官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高血压中存在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升高,前期研究表明BPV的升高能够增加血小板的活化,但是抗高血压药物是否影响血压波动性增高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常用抗压药物对由BPV
低温蛋白酶是指最适催化温度在40℃以下的一类蛋白水解酶,一般由嗜低温微生物或耐低温微生物产生。由于其最适催化温度接近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可省去加热和冷
近些年发现很多食物可与药物发生显著地相互作用。由于许多药物在小肠和肝脏被Ⅰ相代谢酶代谢,同时可被表达于小肠上皮的外排转运体外排,而同时食用很多食物可调控药物代谢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