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中流逝的岁月和影像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时看过一部耶鲁戏剧学院老师的作品——百老汇音乐剧《灰色花园》,此剧从2006年11月2日到2007年7月29日演出了八个月,受到业内和大众的一致致高度评价,女演员员更是因此剧的出色表演夺得当年托尼表演奖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担任这部剧投影设计的就是耶鲁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一位很精干的女老师,文都,她做过很多音乐剧的投影设计,作品有百老汇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忪司》、《在我生命中》、《南北战争》、《放在一起》等等。
  《灰色花园》有着非常出色的创作团队,担任此剧作曲的是Scott Frankd,他于198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在百老汇担任音乐剧导演的作品还有《放在一起》、《假唱歌手》。
  此剧的导演是Michael Greif,他的作品有获得美国戏剧桌和外围批评圈的提名奖的《灰色花园》、《永不会来的舞蹈》、《亮光》、《大都市》和大家都知道的《吉屋出租》。 此剧的舞台设计是Allen Moyer,作品有获得过2006年Henry Hewes设计奖和外围批评圈的提名奖的百老汇音乐剧《灰色花园》、《小狗笑了》、《在我生命中》、《没完没了的老婆》、《十二个生气的男人》和《不计后果》。
  此剧的服装设计是著名的WilliamIveyLong,她获得过五次托尼奖,曾设计过《芝加哥》、《发胶》、《制作人》、《灰色花园》和《大幕》,此剧也获得了托尼奖的服装设计奖。
  灯光设计是Peter Kaczorowski,这位出生在水牛城的灯光设计师曾获得过很多奖项,他三次获得托尼奖的提名,因此剧的设计又获得了托尼奖的提名奖,因为《制作人》的出色设计而获得托尼奖,他为百老汇设计超过三十部作品,其中《大幕》、《他死了吗?》、《年轻自毙者》、《悲伤的房子》、《公司》、《音乐人》等都是他的作品。
  《灰色花园》改编自上世纪70年代一部优秀的同名纪录片,在百老汇,很多音乐剧是改编自电影,比如《紫色》、《欢乐满人间》、《42街》、《发胶星梦》等等,但把一部纪录片搬上音乐剧舞台是不常见的。和一些音乐剧操作方式一样的是此剧首演先是在外百老汇,出色的剧本配上经典、优美的音乐旋律及动人的歌词使之在外百老汇大放异彩,因此在外百老汇演出了两个月左右便转到百老汇上演,各媒体争相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这是导演Michael Greif自《吉屋出租》之后第二部踏上百老汇舞台的音乐剧。在从外百老汇到百老汇期间剧中的一些歌曲和故事情节又有所调整和改进,此剧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是女演员ChristineEbersole,她的演绎征服了所有观众,这位唱、演俱佳的演员获得了托尼奖。
  音乐剧《灰色花园》说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原型小伊迪是杰奎琳·肯尼迪的表亲,她母亲是杰奎琳的嫡亲姑妈,当年在美国是呼风唤雨、叱诧风云的显赫家族。灰色花园是她家旧宅的名称,那是一栋靠近海边的独立建筑,位于长岛豪宅富人区,家族曾经一度辉煌,不知出入过多少政界要人和名流富商。家道中落之后,小伊迪仍与寡母独居此处,但是后来的灰色花园早已时过境迁,邻居家都有修整得洁净体面的花园和矮树丛,但这里却是一个恐怖的杂草丛生的小世界。植物肆意疯长,绿色植物在灰园两层楼的视野里几乎令人窒息。曾经的豪宅建筑年久失修,几十间卧室的巨宅,今非昔比,现在缺水断电,到处是风洞窟窿,值钱的家具摆设也早已变卖殆尽。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之余,养了数十只猫聊充伴侣,粘着猫毛的猫粮罐头盒到处都是,这样的居所卫生状况可想而知了,有过被社区管委会勒令清洗的不良纪录。她们长年累月都各自躺在单人床上,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有简易餐桌和收音机,但没有电视。隔壁有当年其他子女的房间,都保留着半个世纪前陈设的模样,墙上的万圣节南瓜面具甚至是抽屉里的小玩意儿,什么都没扔掉。
  故事的时间是在1973年,剧中的两母女即大伊迪和小伊迪在灰色花园里过着隐居的生活,大伊迪听着自己小时候的唱片,不知不觉跟小伊迪一起回到了过去的回忆中。当年的小伊迪生在金粉豪门,显赫世家,年轻时锦衣玉食,再加上风华正茂,是相当可人的女孩子,到哪里都是全场目光的焦点,年轻、漂亮性感,加之家资鼎盛,追求者甚众,裙下之臣从肯尼迪家族继承人一直排到英国巨富盖提之子,奈何阴差阳错,终究美梦难成。
  后来的灰园已经几近荒废,小伊迪已搬回去跟大伊迪同住,并收到了政府要她们清理并修剪花园的信函,小伊迪抱怨自己闯不出名堂,但母亲大伊迪却对自己当年离婚的决定丝毫不后悔。小伊迪年轻时拥有美好的前景和未来幸福的婚姻,但是战争夺取了未婚夫的生命,她不得不照顾因家道中落而加速衰老的母亲,因此也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多少次小伊迪羞愤之下上到阁楼,两母女爆发骂战,小伊迪欲收拾行装准备离开。
  女主角最终欲走不能的盈盈泪光,让人倍感凄凉,她们到老了再出名是因为屡遭邻居驱逐,原因是不可思议的脏乱差。小伊迪是经历了一战、二战的女人。她舞跳得很好,并做时装模特,是20世纪30年代的时尚人物,但她错失了嫁给伯爵和富翁的机会。母女的关系真是诡异。母亲念念不忘自己的歌唱辉煌事业,她骄傲自己的过去,她甚至不承认自己孤独。而女儿对她则是控诉:你剥夺了我嫁人的唯一机会,只因为对方才32岁。女儿不知为何脱发,便在镜头前终日带着头巾,有时候只是用毛衣裹住脑袋,用一只金色的双蝶扣子夹紧,始终只有这一只发卡。有时别在下巴下,有时别在前额,有时别在耳畔。她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在这栋房子中生活了25年,从不打扫房间,也没有离开这个灰色花园。
  最后年过50的小伊迪不甘心一生就此虚度,她相信因为母亲自己失去了本应丰富多彩的人生,于是决定冲出家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当园丁的小博洛斯告诉她天气转凉了,突然之间小伊迪感觉到自己的光辉岁月早已过去,一出灰园便孑然一身,就在出门的那一刻,母亲大伊迪从窗口向小伊迪求援,听到近80岁的老母在屋内的呼唤,她自己都“开不了一个罐头”。小伊迪思前想后,矛盾重重的她最终决定留下,替她开了一个罐头汤,二人近乎平静的喝完了它。
  此剧中的投影设计是很有意味的,设计师是在百老汇被称为投影教母的文都。投影和舞美布景之间关系处理、投影和灯光设计的配合以及相融合,并共同营造空间和造型语汇,这些一直是文都探索的方向,而如何协调它们的内在关系她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如何在一部舞台剧中使用投影来介绍另一部影片是很难的,设计师做这个设计之前认真看了原来的纪录片,并对原来的影片创作者充满着敬意。经过和整个创作团队的探讨,在此剧中使用了静态和视频投影表现剧本主题和氛围,而最后用的所有投影几乎都来自原始的纪录影片。当年纪录片的导演著名的梅索思兄弟通过报纸了解到这对神奇的母女,并耗时了7个 月在这所花园里拍摄纪录片。纪录片的拍摄是很成功的,可以说是经典。镜头里出现她年少时的肖像和照片,不仅是她的容貌的变化,更是用大量的素材和形式感本身的古朴精致证明了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的巨变——那就是人无法控制的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深深痕迹。用大量的镜头刻画了诸如母亲指令女儿播放苟延残喘的唱片,并想重唱当年的曲调以寻找流逝的时光。小伊迪最后沦落到与八十岁寡母同居陋室,生活困顿、捉襟见肘的境地,穷其一生,一无所长,也从未有过伴侣——从这一点来说,她比她母亲也许更不幸些。
  在人物分析上,主创团队是做了很多功课的。母亲大伊迪是上个世纪的见证人,母亲可憎的不是肮脏、不是青春不再衰老的身体,而是自私。女儿原本可以博得他人的同情旭没有得到。因为她总是控诉、肆意地抱怨,并神经兮兮的眼神,酷似精神病人似的忽而狂喜、忽而忧虑、忽而疑神疑鬼,这些都让她很不可爱。她可爱的是,关心一切普通女人都会关心的内容,似乎像平常母亲一样很关心女儿的状况和变化。
  编剧很希望在演出开始的时候用投影讲述整个的故事和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在第一幕的最后让观众看到大树和杂草笼罩包围着他们的房子。虽然投影在演出中占了很大的份量,但文都并没有试图把投影作为灯光使用,也没有希望它可以取代灯光在戏剧情节和角色情绪上作用的想法。与一些用投影作为重要媒体但在表现上与舞美割裂的戏相比较,投影在这部戏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让视觉的表达更丰富,更有这部舞台剧独特的质感,充分调动了所有的造型手段为这部戏的主题服务。投射在景片上的投影,与布景的色彩、肌理融合得很好,使景片更厚重更有层次,同时也创造了常规布景无法展示的想象空间。
  大量的创作初稿中,投影设计和舞美设计一起工作,舞美设计了一堵墙片,经过绘景的墙片有层次和肌理效果,也是作为投影载体使用,剧中小伊迪的很多回忆的影像都投射在那堵墙面上。二位设计师创作的共同灵感来源于同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出色地表现了压抑阴郁的情绪,灵感最后呈现在演出中的影像包括投射在阁楼上的肖像,楼梯上的猫,藤蔓爬满几乎窒息的房子等等。随后投影设计和灯光设计师一起工作,把二者即投影和灯光融合为一体,把被枝叶笼罩的房子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灯光投出树影。第二场中,为增强对生活的绝望失落和人生的孤独感,从原来的纪录片16毫米的胶片中收取了很多影像再加工而成。戏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像处理也同样是来自影片,那是长满摇曳的荒草的房子,沉浸在回忆中的那首歌“围绕的世界”,文都用影片的影像投射到舞台上制作的很真实很生活的小伊迪房间的墙壁上。
  在灰色花园的纪录片,最触目惊心的是镜头中的今昔对比。小伊迪已经年过50,鬓发皆秃,所以只能随时随地用丝巾包头,让人怀疑她真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可是镜头所过之处,常常有意掠过母女当年各自的肖像和照片,温婉娴丽,优雅娉婷,倍增今昔之感。音乐剧《灰色花园》里也有很多细腻的内心戏,描述伊迪所属家族由盛而衰的无奈与不堪,她一心独自闯荡,却被慈母困居家中,最终如笼中鸟,欲走不能。受上世纪三十年代歌舞剧的熏染,她始终向往大都市纽约,向往那个或许可能实现年少梦想的地方。一直都想嫁一个天秤座的老公,并担心自己会发胖,但随时光消逝小伊迪的眼神已经变得越来越恍惚和迷离。
  为更好地刻画人物,文都做了很多生动的设计和构思,比如有首歌是“欢迎到灰色花园”,试图用投影的方式营造出这种感觉,影像的变换完全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在变化。这两个女人因为养了很多只猫而闻名,但在舞台上是不会出现真的猫,这需要投影来设计猫的感觉在舞台上。文都从原来的影片中收取了很多猫的影像,一些影像仅仅是几秒钟,有的猫不停地动,所以很多镜头是摇晃的。采下电影的画面并做了慢速度投放,你可以感觉到在整个舞台上到处都是猫和它们的影子。因为有时需要稍微长些的胶片和猫咪在音乐的节奏中的“喵喵”的声音,文都还拍摄了很多她自己养的猫的影像。在一首歌的最后,刚好时间合适的猫咪转头同时喵的一声,增强了戏剧效果。原本舞台演出中到处是猫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但经过投影师的这般处理,反而是很恰当的把猫也作为重要的角色表现人物内心的那份孤寂。谁也没说我爱你,但她们彼此望着,彼此倚靠,终此一生。
  我们看到的很多演出中投影的使用,是放大的夸张的形象,象是舞台上的电影加片,和灯光的结合是技术层面的配合。还不能自如地运用它来表现。音乐剧中投影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形象上和舞美、灯光的结合,而无论是动态的视频影像还是静止的图片投影和音乐的结合是投影在演出中使用的新课题。
  关于理想的投影,文都在课堂上讲过她的观点就是投影在整部舞台剧的演出中是短暂的,它们并不是仅为鬼魂形象或者是记忆或是一些不真实的想象中的最好的呈现方式。利用更多的手段表现主题和戏剧本体的魅力,是创作团队的共同任务。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演出因使用科技和技术含量大的手法而迷失戏剧本体的表达,结果本末倒置。各部门之间相互渗透的协作是必要的
  此音乐剧出色的不是音乐、剧本或是编舞,而是其手法本身。上半场饰演大伊迪下半场饰演小伊迪的女演员,极具特点的两个角色由一人担任,性格差异很大,上半场大伊迪的强自微笑,故作轻松,以及下半场小伊迪的挣扎和无限孤寂的无奈,是很挑战演员的表演功力的,也因此她获得了众多奖项。
其他文献
有人说,田汉戏剧奖组委会各期刊社的主编、社长们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傻子,而该奖项原秘书长、现为名誉秘书长的章骥先生则是名副其实的老傻子。此言不虚。章骥先生今年正逢80寿诞,他主持田汉戏剧奖评奖工作二十多年,勤恳敬业,无私忘我,奉献余热,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和推崇。如今他虽不再担任秘书长职务,但他仍在谋划戏剧事业的发展,继续燃烧自己,表现了一位耄耋老人对戏剧事业情有独钟的可贵情怀。  章骥,笔名一骥
期刊
出人出戏是一个剧种发展繁荣的根本要求,山东省柳子戏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有继承传统和创造精神的中青年艺术人才。建团50年来。柳子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其中有的已成为表演艺术家,在全国的观众中有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待文艺非常重视,从艺术学校为柳子剧团培养了两批艺术人才,解决了剧团青年演职员短缺等问题,2006年柳子剧团被国家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在上海的资深剧作家中,越剧界当以徐近先生为首,京昆界应以陈西汀先生为先。  陈西汀(1920~2002),江苏滨海人。作为著名戏曲作家,他幼承家学,熟读史籍,古典诗词与文学的根底在少年时代便打得较为坚实。建国之后,陈西汀走上了专业编剧之路,历任苏南京剧团、江苏京剧团、华东戏曲研究院和上海京剧院编剧。一生创作剧本共四十余部,涉及诸多剧种,其中尤以京、昆为主体部分。  其创作内容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个
期刊
裴艳玲,是被梨园行称为“国之瑰宝”的艺术大师。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具备艺术天才的优秀演员。她表演的戏曲艺术倾倒了国内外亿万观众。曾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荣获中国文联评选的“跨世纪之星”称号。她主演的《宝莲灯》、《哪吒》已拍成了戏曲片,主演的电影《人、鬼、情》两次获得国际大奖。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京剧院院长。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由她担纲主演、河北省京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开始在文字网络游戏里把两个体育术语Players(拳打)和Killing(脚踢)连用缩写为PK,借指玩家与玩家间的较量,引申为格斗和对战。后来,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出现,“PK”得到广泛的流行和使用,成了一个极为常见流行的字母词,指带有游戏性质的“单挑”和“对打”。“PK’一词满足了人们求异趋新的心理需求,迎合了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既显得时尚,又带有异域情调。“PK”
期刊
《潜伏》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打人国民党军统天津站窃取情报的故事,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谍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情节曲折、紧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旋且很有内涵。过去看的谍战剧阵线分明。电视剧好人与坏人都写在脸上,惟恐观众看不懂。这部电视剧则没有把人物脸谱化,也没有人为的制造紧张气氛,在恐怖悬念上下功夫来表现谍战的激烈,而是着力于人物内心的感情揭示。描写人物之问的心理角力,即智斗。  《
期刊
在中国戏曲众多剧种中;京剧属于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一个剧种,清代道光以来形成德剧坛翘楚地位,一百多年来没有动摇,以后更被称为“国剧”。京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艺术本体特征、美学形态以及丰富的剧目,这些,都可以谓之京剧传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的京剧从业者不断学习传统、变而为新,发展和提高着京剧表演、剧目、音乐、服饰各个方面的艺术水平,在创造中激活和丰富着传统。所谓的京剧传统,正是
期刊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后期创作的最重要的悲剧之一。剧中描绘了在哈里·霍普这个下等酒店,一群落魄失意被现实社会遗弃的人在等待希基的到来。这伙人整日沉溺于酒的梦想中,喝酒、回忆、谈论过去是他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他们都是属于受到阶级压迫的社会底层贱民。可是奥尼尔在表现出阶级压迫的同时更显露出了性别压迫。这些男性虽然在阶级压迫下处于社会底层,却不是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仍然有压迫的对象——女性。这样,权利
期刊
时间:战国末期  地点:秦国、燕国  人物:(按人物出场先后为序)  燕太子丹 田妃(太子妃) 田光荆轲高渐离  秦舞阳秦王赢政夏无且等  (本剧要设立一个较为庞大的歌舞队,集群众演员、歌  者、舞者为一体)  序幕  [光亮。秦都咸阳,王宫前广场。战旗猎猎,号角震  天,秦国大军挥戈待发,气势冲天。  [整装待发的秦军将士集体跳起“出征舞”,边舞边  唱:  “我们是大秦军,所向披靡的大秦军; 
期刊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1899年,即71岁高龄的时候,创作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剧本《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这部三幕悲剧,被剧作家自己冠以“戏剧收场白”的副标题,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猜想。人们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他的一系列剧作的结束”。事实上,易h生在这个剧本中反思和总结了之前的戏剧创作,通过剧作间接回答了人们对他后期一系列剧作的猜想,是他后期戏剧观的隐现。本文将从女性“出走”的觉醒和象征主义创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