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多少年以来,我一直在想,要怎样做,我这个班主任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通过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通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确实有了不少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中促使学生尽快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于是我班开始了每天的“321”活动,“3”指上午第一节课前,按学号每天一人3分钟讲故事活动, “2”指下午上课前2分钟的练字时间, “1”指下午课外活动最后1分钟的个人跳绳比赛。
活动刚开始,麻烦就来了,本来安排好的按学号讲故事活动,第一个学生就使我大失所望,竟然没有准备。(事后听原来的老师说此学生从没在众人面前单独讲过话,原来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也是特殊的),本想按学号进行给每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样看来是不行的。于是,立即改变方法,先从优秀学生开始。一周以后问题又出现了,班长悄悄告诉我说:“老师,多数学生感觉,早晨的时间这么好,不能让一人当主角,其他学生当听众,”仔细一想也是,于是结合大家提议,把此项活动改为朗诵与读英语相结合,每天2-3人(挑选优秀学生)领读英语与语文,至今效果很好。再就是每天下午最后1分钟的跳绳比赛,好是好,但每天带跳绳来上学,又给学生本来并不轻松的书包增加了一份负担,于是改为回家后自己练习,到校后把结果报记录人,每周三进行集体比赛,这样学生们都憋足了劲锻炼,我想这样天天进行下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整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还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创造更多学生可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思、所想,对待一切也就多一份从容、自信与责任。
二、人人有岗位激活每一颗心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来关心集体的利益,班级才会不断完善起来。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总是存在两个层面——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者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者,两个层面之间流动的可能性几乎是0。这样,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这些人长大以后可能就是成人世界中对世事不关心,也不思进取的一员。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这两种人都不是新时代所期望培养的人。所以,我在新的班级管理中一改往日的做法,设定了总班委(总班委实行轮换制),与“值日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制”,“分工”(主要负责环境卫生)根据本组应完成的任务,每天再具体到人(一般2人一天)。 “合作”(主要完成板报,壁报,以及全组学生的学习),本着大事管不了,管小事的原则分配任务。如:出版报时,有负责文字书写的;有负责设计的;有负责图案的;实在什么都不会的,负责擦黑板总可以吧,谁都不好意思说,我不能参加出板报了。改变了过去总是少数学生关心班级的现状,通过参与不同的管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体现。
三、丰富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
古人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班级管理的评价一改过去的“单一化”为“多元化”。首先是标准多元化。对体育、劳动、写字、作文、文明登记薄中的好人好事等进行单项评价,形成班级“群星灿烂”的局面;从周期看,不单是学期末的“三好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价,还有“一周一评”,另外,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自评、小组评、全班评。做完课间操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就听到有人说:“老师,老师……”我急忙停下来,他气喘吁吁的说:“老师本周我得了‘劳动之星’下一周我要得‘管理之星’”,“老师,我要向‘文明之星’发出进攻”,这不就是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成果吗。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坚信合理的评价在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欢乐时,也会使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增强,从而也就使整个班级管理充满成长的气息。
一个班集体,如果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人人都为班级服务,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顺,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大胆地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达到任小艾老师所说的:“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让我们从繁忙琐碎的班务中解脱出来,做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
一、活动中促使学生尽快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于是我班开始了每天的“321”活动,“3”指上午第一节课前,按学号每天一人3分钟讲故事活动, “2”指下午上课前2分钟的练字时间, “1”指下午课外活动最后1分钟的个人跳绳比赛。
活动刚开始,麻烦就来了,本来安排好的按学号讲故事活动,第一个学生就使我大失所望,竟然没有准备。(事后听原来的老师说此学生从没在众人面前单独讲过话,原来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也是特殊的),本想按学号进行给每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样看来是不行的。于是,立即改变方法,先从优秀学生开始。一周以后问题又出现了,班长悄悄告诉我说:“老师,多数学生感觉,早晨的时间这么好,不能让一人当主角,其他学生当听众,”仔细一想也是,于是结合大家提议,把此项活动改为朗诵与读英语相结合,每天2-3人(挑选优秀学生)领读英语与语文,至今效果很好。再就是每天下午最后1分钟的跳绳比赛,好是好,但每天带跳绳来上学,又给学生本来并不轻松的书包增加了一份负担,于是改为回家后自己练习,到校后把结果报记录人,每周三进行集体比赛,这样学生们都憋足了劲锻炼,我想这样天天进行下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整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还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创造更多学生可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思、所想,对待一切也就多一份从容、自信与责任。
二、人人有岗位激活每一颗心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来关心集体的利益,班级才会不断完善起来。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总是存在两个层面——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者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者,两个层面之间流动的可能性几乎是0。这样,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这些人长大以后可能就是成人世界中对世事不关心,也不思进取的一员。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这两种人都不是新时代所期望培养的人。所以,我在新的班级管理中一改往日的做法,设定了总班委(总班委实行轮换制),与“值日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制”,“分工”(主要负责环境卫生)根据本组应完成的任务,每天再具体到人(一般2人一天)。 “合作”(主要完成板报,壁报,以及全组学生的学习),本着大事管不了,管小事的原则分配任务。如:出版报时,有负责文字书写的;有负责设计的;有负责图案的;实在什么都不会的,负责擦黑板总可以吧,谁都不好意思说,我不能参加出板报了。改变了过去总是少数学生关心班级的现状,通过参与不同的管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体现。
三、丰富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
古人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班级管理的评价一改过去的“单一化”为“多元化”。首先是标准多元化。对体育、劳动、写字、作文、文明登记薄中的好人好事等进行单项评价,形成班级“群星灿烂”的局面;从周期看,不单是学期末的“三好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价,还有“一周一评”,另外,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自评、小组评、全班评。做完课间操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就听到有人说:“老师,老师……”我急忙停下来,他气喘吁吁的说:“老师本周我得了‘劳动之星’下一周我要得‘管理之星’”,“老师,我要向‘文明之星’发出进攻”,这不就是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成果吗。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坚信合理的评价在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欢乐时,也会使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增强,从而也就使整个班级管理充满成长的气息。
一个班集体,如果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人人都为班级服务,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顺,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大胆地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达到任小艾老师所说的:“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让我们从繁忙琐碎的班务中解脱出来,做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