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思想的独立,初中生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因而,他们应当有一种内在的独立个性,已经拥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但是,从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当代初中生正是缺乏一种独立、自主。或许是家庭及现代教师的不全面化导致了这种局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成长、成熟。因此,我建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选择分离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50
由于社会的关注,由于家庭的呵护,学生对教师、家长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从小学阶段进入了中学阶段,在身份及心理上的转化更让学生感到束手无措。因而,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学生更多的表现出了依赖。随着学生的成长,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深入,要求也会相对的提高。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作为语文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依赖性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离性教学。
一、分离“重难点”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其情绪中掺杂着兴奋、紧张,或许还有一丝焦虑。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生,除了来自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同学、教师的陌生,更多的是来自于语文知识的改变及要求。进入新的环境学习,环境上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而这种负担也就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段时间去适应,适应环境、适应同学、适应教师。在学生完成了环境及身份的过渡后,教师才能更后顾无忧的展开分离性教学。分离“重难点”的教学措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辅助学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知识的程度其实有了更大的差距。即使语文学习的类型还有类似之处,如阅读、作文等,但是各方面的掌握及要求都有了更大的难度。因而,针对初中生的特殊情况,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细水长流,将知识进行分离。重难点的分离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上的过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能囊括地将知识点阐述,这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也会造成教学上的失落。有规律地安排,在学生有基础知识的条件上,再将分离出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如此,能顾及学生学习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保证语文知识教导的有效性。当然,重难点的分离不仅针对谋篇文章,它也可以针对某个章节的内容。教师不一定得按部就班,根据课本语文知识的安排进行教学,应当深思熟虑地选择分离,将知识进行不断地累积化、精细化。
二、分离篇幅
分离篇幅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将是更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长篇大论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相矛盾。因而,教师不得不将文章分离进行教学,既要顾及内容讲学的有效性,又要顾及教学时间的合理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高度重视文章篇幅的分离,保证其的有效性及有目的性。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安排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总是将一篇文章的教学时间作为标准,总之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是达标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表现出了“教到哪儿黑,就到哪歇”。没有特定的教学规律,这也不便于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的确,分离语文教学篇幅这是语文教师的分内职责。但是,其实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分离方式,让语文教学开展的更有意义,也能更适宜学生的个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考虑到教学的承上启下作用。教学就是顺应开展的,这一节课的教学是下一节课的基础及铺垫。因此,在教学时间及内容上的安排,教师可以在进行设问性分离。即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语文知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则要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技巧性的分离语文教学篇幅,能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兴趣,也是鼓励学生先自主独立学习,找出个人认为合理答案的一种途径。教学其实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与时间、与知识、与学生,希望教师能站在胜利的角度。
三、分离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中学生的个性并没有外国学生的突出,也没有他们的那种大胆及张扬。当然,这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进入新时代,进入新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及想象似乎在墨守成规的教学中被束缚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的细节。对于语文而言,除了专业的文化欣赏、素养、知识,教师还可以培養学生的个性语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学习更加随意,更加无所拘束。并且,语文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绝对的。许多情况下,语文问题都是一种主观的题目,问题答案的评定并不是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个人意见及想法就是一种语文答案。在目前的教学中,不少的语文教师就是从答案开始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例如面对试卷中某个答案的评定,在紧张的时间内,教师没有过多的重视学生的自主答案,而往往都是根据答案标准,只要是与标准答案有出入的,教师就会将其否决。这种批阅方式将学生的自主想法给否定了,同时否定的也是学生今后的个人想法。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身上还有许多珍贵的品质,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呵护及培养,让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习。
四、分离师生
教师与学生是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二元素,他们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展示着不同的作用。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与信息讲解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尽量地懂得其中的意义。至于关于语文的情感、思想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似乎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尽情地讲解着自身准备的授课程序,同时也将自己的思想及主见强加于学生身上。接受长时间的这种教育形式,学生会慢慢地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而在面对语文疑问时,学生也习惯了等待教师的讲说,而不是积极地去探讨语文答案。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及对教师的依赖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分离师生的意义就是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放手,让学生开始去独立地学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成为隐形的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思想的主人。
初中语文是一种启迪,是一种过渡,是一种深入。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教师来说都是如此。希望教师们能不断地吸收新能量,让初中语文的开展更为顺利、有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50
由于社会的关注,由于家庭的呵护,学生对教师、家长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从小学阶段进入了中学阶段,在身份及心理上的转化更让学生感到束手无措。因而,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学生更多的表现出了依赖。随着学生的成长,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深入,要求也会相对的提高。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作为语文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依赖性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离性教学。
一、分离“重难点”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其情绪中掺杂着兴奋、紧张,或许还有一丝焦虑。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生,除了来自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同学、教师的陌生,更多的是来自于语文知识的改变及要求。进入新的环境学习,环境上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而这种负担也就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段时间去适应,适应环境、适应同学、适应教师。在学生完成了环境及身份的过渡后,教师才能更后顾无忧的展开分离性教学。分离“重难点”的教学措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辅助学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知识的程度其实有了更大的差距。即使语文学习的类型还有类似之处,如阅读、作文等,但是各方面的掌握及要求都有了更大的难度。因而,针对初中生的特殊情况,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细水长流,将知识进行分离。重难点的分离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上的过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能囊括地将知识点阐述,这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也会造成教学上的失落。有规律地安排,在学生有基础知识的条件上,再将分离出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如此,能顾及学生学习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保证语文知识教导的有效性。当然,重难点的分离不仅针对谋篇文章,它也可以针对某个章节的内容。教师不一定得按部就班,根据课本语文知识的安排进行教学,应当深思熟虑地选择分离,将知识进行不断地累积化、精细化。
二、分离篇幅
分离篇幅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将是更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长篇大论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相矛盾。因而,教师不得不将文章分离进行教学,既要顾及内容讲学的有效性,又要顾及教学时间的合理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高度重视文章篇幅的分离,保证其的有效性及有目的性。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安排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总是将一篇文章的教学时间作为标准,总之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是达标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表现出了“教到哪儿黑,就到哪歇”。没有特定的教学规律,这也不便于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的确,分离语文教学篇幅这是语文教师的分内职责。但是,其实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分离方式,让语文教学开展的更有意义,也能更适宜学生的个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考虑到教学的承上启下作用。教学就是顺应开展的,这一节课的教学是下一节课的基础及铺垫。因此,在教学时间及内容上的安排,教师可以在进行设问性分离。即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语文知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则要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技巧性的分离语文教学篇幅,能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兴趣,也是鼓励学生先自主独立学习,找出个人认为合理答案的一种途径。教学其实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与时间、与知识、与学生,希望教师能站在胜利的角度。
三、分离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中学生的个性并没有外国学生的突出,也没有他们的那种大胆及张扬。当然,这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进入新时代,进入新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及想象似乎在墨守成规的教学中被束缚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的细节。对于语文而言,除了专业的文化欣赏、素养、知识,教师还可以培養学生的个性语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学习更加随意,更加无所拘束。并且,语文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绝对的。许多情况下,语文问题都是一种主观的题目,问题答案的评定并不是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个人意见及想法就是一种语文答案。在目前的教学中,不少的语文教师就是从答案开始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例如面对试卷中某个答案的评定,在紧张的时间内,教师没有过多的重视学生的自主答案,而往往都是根据答案标准,只要是与标准答案有出入的,教师就会将其否决。这种批阅方式将学生的自主想法给否定了,同时否定的也是学生今后的个人想法。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身上还有许多珍贵的品质,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呵护及培养,让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习。
四、分离师生
教师与学生是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二元素,他们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展示着不同的作用。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与信息讲解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尽量地懂得其中的意义。至于关于语文的情感、思想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似乎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尽情地讲解着自身准备的授课程序,同时也将自己的思想及主见强加于学生身上。接受长时间的这种教育形式,学生会慢慢地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而在面对语文疑问时,学生也习惯了等待教师的讲说,而不是积极地去探讨语文答案。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及对教师的依赖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分离师生的意义就是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放手,让学生开始去独立地学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成为隐形的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思想的主人。
初中语文是一种启迪,是一种过渡,是一种深入。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教师来说都是如此。希望教师们能不断地吸收新能量,让初中语文的开展更为顺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