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力推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要以社会为重要阵地、学校为主要阵地、家庭为启蒙阵地,使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活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 爱国主义 教育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63-0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家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又不太重视,从而没有形成合力推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局面,使爱国主义教育零散化和碎片化。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一、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新形势,我国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三个方面,即社会、学校、家庭既存在着内部机制建立不完善的问题,又存在着相互未形成合力的问题。
  1.社会缺位
  社会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阵地缺位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地方党委还未充分发挥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和协调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升华的一个过程。大众媒体上适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还很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影像资料、爱国主义教育书籍、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大多较成人化,不能很好地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认同,促使其内化。此外,社会也未组织起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辅导员志愿者队伍。在祖国建设事业中,涌现出大量的模范人物,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科技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生,还有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都是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资源,但这些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2.学校缺少
  学校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目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性思维的影响,认为爱国主义是一门单独的教育,从而把爱国主义教育从学科教育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导致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归在政教部门、班主任、德育教师专门来做,以孤立的方式地进行教育,不能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强调一切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教育水平,教师自然就坚持一切以提高学生学科成绩为终极目标,只管“教”不管“道”,以成绩论英雄,评价学生仅以成绩论优劣,一好百好,从而没有形成全校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局面。再加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活动缺少、方法单调,学生懒于听、疏于行,这样的中学生毕业后由于自身整体素质未能协调发展,很难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家庭缺失
  家庭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阵地。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普遍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寄希望于教育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和创造向上流动的条件和机会。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重智轻德。在他们眼中,分数代表一切,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思想状况不闻不问。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完全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可以说,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十多十少”的现象:知识传授多,品德教育少;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简单粗暴多,细心诱导少;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家长分歧多,统一一致少;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这些观念和方法违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往往对社会和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很大的抵消作用。
  4.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离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家长和社会舆论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入学前是家庭的责任,而入学后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分离的现象。按照爱国主义教育生态学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应该是和谐共存、开放统一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教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家庭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生态链的断裂,严重影响教育效果,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合力推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育途径是综合化的,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者常引用一条非洲谚语——“要用整个村庄去抚育一个孩子”来表征教育的难度,这种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个教育因素的脱节。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条块分割,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1)社会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形成渗透和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环境。地方各级党委要强化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要通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共青团、文化、妇联、公安等部门和“关心下一代”群众团体组织的各自优势,既分工明确,又协作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合力;要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志愿者队伍,以志愿者为纽带和桥梁,深入各个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中宣部批准成立的353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遍布各地,示范基地中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遗址、旧址、故居、纪念地、纪念碑、纪念塔、烈士陵园、陵墓等,类型较齐全,是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要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挖掘出来,制作成系列电视专题片和动画片,将其刻制成光盘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频辅助教材。重庆市在这个方面已经行动起来,2011年3月重庆市教委陆续将15000套重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念》与《记忆•我爱你中国》电视节目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热潮正在全市中学生中掀起。此外还必须加强大众传媒建设、净化网络媒体、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让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最大的释放。
  (2)学校要承担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责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时代,面对教育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要坚定不移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不变的主题,这不仅是对教育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也是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正确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中学阶段是人确立理想的重要时期,而且学科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不矛盾,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中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加学习学科知识的动力。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虽然引导和鼓励学生考重点高中、上大学并没有错,但不能让他们误把上大学当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与人生的终极理想,使理想教育存在偏废,而忽视了社会对各行普通劳动者的需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特长爱好和社会的需要,做“更好的自己”。
  (3)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场所,是中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养成的基础环节。就家庭教育功能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是非观念,在学生身上往往有所体现。家庭的关心、支持、引导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学生的道德人格发展产生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的作用。人们常有“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之说,家长如果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抵消社会、学校对子女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自然而有效地保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要把家庭教育和培养中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注入中学生的心灵,在其心灵深处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使他们对祖国有一种母子般的深厚情感,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这对祖国的未来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思想教育的百年大计。
  2.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态系统中,学校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整个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核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必须认真研究和紧密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中学要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合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教导处、班主任管理育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总务处及工勤人员服务育人,构建团委、学生会、班委密切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交叉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网络。育人要体现“渗透性”,在管理服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水乳交融,自然和谐。
  (2)中学学科教学中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由于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与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内化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品行结构之中,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3)中学要全方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如在教室中悬挂爱国名人名言,强化了名人名言和先进人物事迹的传播;利用校园广播和校报、学校文化长廊、教室的黑板报等,及时报道校园动态,宣传好人好事,评论一些不良现象,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构成了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氛围,同学们耳濡目染,感受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气息。通过开展读书征文、组织演讲、诗歌朗诵、文艺演出、专题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以及入团、成人宣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良性合作关系。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包括请家长到校,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状况,让家长认识到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引导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请进来还包括不定期地请有关方面的先进典型到学校做报告;请有关单位和团体进校园搞展览;请爱国主义教育自愿者经常与学生联系和定期作辅导报告。走出去就是走出校门,与广阔的社会接触,去感受、接受社会大环境的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参观观摩、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重阳节组织到敬老院做义务活动、参加义务植树和学习雷锋活动等,许多学校的实践都证明,这些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形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家庭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态链”。
  参考文献
  1 逯 改.德育责任视野中家庭与学校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45~50
  2 卓晴君.对60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德育,2009(12):20~23
  3 严丽荣.理想教育不能蜕化[J].中国基础教育,2009(3):13
  4 吴明礼.片面追求升学率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8~159
  5 张晓华、何雁南、张小晶.爱国主义与爱的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4):57~58
其他文献
【摘 要】“愉快教学”这个名称虽然近十年来才有,但愉快教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探索始终不断。本文通过对“乐教”与“乐学”实施策略研究的阐述,以启迪大家对语文课堂愉快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同时希望中国的语文课堂教育能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当代中国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风格,开创语文教育的新未来。  【关键词】乐教 乐学 语文课堂 愉快教学 实施策略 研究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复习课难上,学生不愿听、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等问题。其实一堂好的复习课需要老师精心准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讲解练习、测试。许多老师虽然注重第一类型的复习,但多以灌输式为主,机械重复,学生听起来乏味,没有新鲜感。下面是本人几年来对复习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突出课堂引入  俗话说:“良好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绘本这个载体,深入挖掘绘本的价值。通过读绘本、描绘本、临绘本、活绘本四部曲,选择符合小班幼儿年龄段的绘本,注重教室环境的暗示,提高家园之间的配合,让幼儿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 小班幼儿 交往能力  
期刊
说起班主任工作,同行们一声叹息:当今的学生难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宠惯;有来自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而作为中职技校类班主任,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学生普遍较自卑、缺失自信和自律,甚至破罐子破摔。一句“我已经这样了,还要我怎样?”这成了部分学生的口头禅,听老师讲课如同孙悟空遇上紧箍咒,“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似乎是他们一天中的唯一祈求。面对这群看似玩世不
期刊
〖8月3日讯〗由中组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期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8月3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和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袁贵仁指出,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描述了该校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分析了在创新平台、教师辅导力量、教学计划、教官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力量本身、课堂教学、教官制度、校园创新氛围、学生实践等几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24-02     一、大学生科
期刊
〖8月22日讯〗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在贵阳市金阳新区揭牌成立。这是北师大在全国20多个省份设立的第33和第34所附属学校。这些附属学校成为北师大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教育的“管道”。  据介绍,北师大探索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为了加强先进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以发挥附属校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当地教育发展,进而服务国家的基础教育。  30多所附属学校和资源服
期刊
【摘 要】文章回顾了我国英语专业专升本教育的发展过程,对其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对英语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双语基本功,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  【关键词】英语专业 专升本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7-02
期刊
【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新要求、新变化,这就需要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适时创新与改革。动画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动画专业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明确定位,以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标,从而培养出具有宽广视野和参与行业竞争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动画专业
期刊
【摘 要】海南有望建成我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目前国际经贸人才成了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有特色的海南国际复合实用型人才,三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做了些创新和突破。重构课程体系,加大技能实务性课程的比重,加大该类课程中实训的比重。抽出四段整体时间,安排了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与实践和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