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树造林在当前已经成为生态林业和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林区进行植树造林应该重点突出技术应用,强化植树造林管理细节,建立植树造林更好应用于林区的基础和平台,为林区、生态、环境、社会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种质、资源、空间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政府对林业行业的重视加大,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植树造林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树木的成长规律,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植树造林中常见的方法
1.播种法植树造林技术。播种法是指依靠机械或者人力直接将树木种子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较低,而且效率较高,实施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是比较常用的植树造林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会导致树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较低,影响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受到自然影响较大,对土地等条件要求也是比较苛刻,要对幼苗进行保护措施,以防其死亡。
在以播种法进行植树造林时,首先应当做好种子的处理,包括了对于种子的杀菌消毒以及催芽处理。在进行浸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浸种时添加的药剂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控制好浸种的水温、水量等,在确保杀菌消毒的同时也确保种子的正常萌芽。
2.植苗法植树造林技术。植苗法植树造林技术是指以完整根系苗木为材料的技术,这种技术方法较之播种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而且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小,植树造林的效率要比播种法更高。然而植苗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成长中很容易导致根系脱水或者损伤而导致植苗死亡,使植树造林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运用植苗法时要注意控制植苗根系的水分,也要减少对根系的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
在运用植苗法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树木的保水措施,一旦树苗失水过多将会导致树苗的枯死,导致其成活率大幅度降低。一般而言,在应用植苗法进行植树造林时,往往会通过塑料薄膜来实现对树苗的保护,避免其失水过多,在裹好塑料薄膜以后再绑好草绳,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分的流失。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因为塑料膜以及草绳的困扎而损伤树木根系,往往会扩大树木根系的土球体积。
3.分殖法植树造林技术。分殖法一般采用植物的根茎或者枝干作为原料进行植树造林,因为分殖法是运用营养器官进行植树造林的繁殖技术,因此在一些优良性质的遗传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而且分殖法植树造林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有着有性繁殖所无法比拟的成功率,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就目前而言,分殖法在杨树类、柳树类和松树类的树木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以分殖法为主的植树造林中,一定要做好母树的选择,在进行母树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基因优良的树木,确保分殖的树木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确保植树造林的树木质量。此外在进行母树营养器官的选择时也应当尽量选择具有较好活力的树枝,避免选择那些过于干枯的树苗。
二、植树造林技术工作重点
1.苗木水肥管理。作为苗木生长的客观条件,水分和肥料必须要保持充足,这是植树造林质量的前提。灌溉工作要结合苗木栽植,要尽快对栽植后的苗木进行浇灌处理,以浇足浇透为原则,为苗木缓苗、生长和成活提供水分基础。要重视苗木春季抗旱工作,针对春季干旱、土壤特点和树龄大小展开有针对性的抗旱灌溉,提高和确保植树造林苗木的生长。要重视苗木冬灌工作,在入冬初期,结合除草和修剪工作进行灌溉,改善苗木周边土壤湿度,均衡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提升抗冻害和抗低温的能力。与水分相比肥料与养分对植树造林苗木的快速成才和迅速生长有着同样重要的价值,要从植树造林设计、苗木种类、幼林龄期进行肥料品种、施肥方式、施肥数量的搭配和控制,抓好基肥和追肥两个重要环节,以充足、适量的N、S、K肥料的科学搭配,满足植树造林幼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需要。
2.做好植树造林松土除草工作。松土的目的是将植树造林地地表板结的土壤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加以破碎,提升土壤地表的通气性。植树造林幼林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季节变化、降雨过程和苗木生长进行定期、定时的松土工作,增加地表的通透性。除草的目的是及时清理和铲除林间杂草,增加林间有效空间,避免杂草对水分和养料的争夺问题。除草过程中既要结合植树造林幼林的特点,也要结合杂草的生长规律,还要结合气候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除草工作,为植树造林幼林健康生长提供空间、水分和养分基础。
3.提高植树造林幼林间伐的质量。间伐是植树造林中管理和技术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增加健康林木的生长空间,扩大林间通风性能,缓解林间透光性差等基本问题。进行幼林间伐中要把握间伐的时机,在植树造林实现初步郁闭时就应该进行间伐处理,伐除林间长势弱、发育不良的苗木,避免弱苗和病苗对区域水分的争夺,扩大健康苗木养分的获取量。间伐过程中应该根据植树造林苗木种类,保护好大苗,伐除弱苗和病苗,保存植树造林苗木生长的空间与环境。
4.提高植树造林幼林保护质量。幼林保护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也是苗木形成质量品质和生态效益的前提,特别对苗木成材、幼林生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保护幼林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质量体系强化防护和保护两个重点环节,一方面要重点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护,针对干旱、高温、低温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抓好防火、降温和抗低温冻害细节,形成防护工作的质量保证机制。另一方面要重点对生物灾害进行防护,针对病虫害、鼠害等严重影响植树造林质量的灾害进行保护性防御,构建植树造林工程的生态链条,控制病害、鼠害、鸟害的扩大和蔓延。此外,要重点对人为因素加以控制,针对牲畜啃食、人为破坏、不规范用火等问题要强化控制,设置植树造林护林队伍,建立保护植树造林的职责体系,将人为因素对植树造林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力促幼林早日成材。
三、结语
植树造林是提高全球森林覆盖率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同时也是涵养水域与保护环境及重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加大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与加强造林技术水平及管理措施,不断增强全社会各界人士的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与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以此使我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宏波。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5,37(12):50-51.
[2]杨亚利。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低碳世界,2015,16(5):302-303.
[3]魏永萍。植树造林技術与养护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7(2):119-119.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政府对林业行业的重视加大,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植树造林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树木的成长规律,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植树造林中常见的方法
1.播种法植树造林技术。播种法是指依靠机械或者人力直接将树木种子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较低,而且效率较高,实施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是比较常用的植树造林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会导致树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较低,影响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受到自然影响较大,对土地等条件要求也是比较苛刻,要对幼苗进行保护措施,以防其死亡。
在以播种法进行植树造林时,首先应当做好种子的处理,包括了对于种子的杀菌消毒以及催芽处理。在进行浸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浸种时添加的药剂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控制好浸种的水温、水量等,在确保杀菌消毒的同时也确保种子的正常萌芽。
2.植苗法植树造林技术。植苗法植树造林技术是指以完整根系苗木为材料的技术,这种技术方法较之播种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而且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小,植树造林的效率要比播种法更高。然而植苗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成长中很容易导致根系脱水或者损伤而导致植苗死亡,使植树造林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运用植苗法时要注意控制植苗根系的水分,也要减少对根系的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
在运用植苗法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树木的保水措施,一旦树苗失水过多将会导致树苗的枯死,导致其成活率大幅度降低。一般而言,在应用植苗法进行植树造林时,往往会通过塑料薄膜来实现对树苗的保护,避免其失水过多,在裹好塑料薄膜以后再绑好草绳,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分的流失。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因为塑料膜以及草绳的困扎而损伤树木根系,往往会扩大树木根系的土球体积。
3.分殖法植树造林技术。分殖法一般采用植物的根茎或者枝干作为原料进行植树造林,因为分殖法是运用营养器官进行植树造林的繁殖技术,因此在一些优良性质的遗传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而且分殖法植树造林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有着有性繁殖所无法比拟的成功率,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就目前而言,分殖法在杨树类、柳树类和松树类的树木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以分殖法为主的植树造林中,一定要做好母树的选择,在进行母树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基因优良的树木,确保分殖的树木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确保植树造林的树木质量。此外在进行母树营养器官的选择时也应当尽量选择具有较好活力的树枝,避免选择那些过于干枯的树苗。
二、植树造林技术工作重点
1.苗木水肥管理。作为苗木生长的客观条件,水分和肥料必须要保持充足,这是植树造林质量的前提。灌溉工作要结合苗木栽植,要尽快对栽植后的苗木进行浇灌处理,以浇足浇透为原则,为苗木缓苗、生长和成活提供水分基础。要重视苗木春季抗旱工作,针对春季干旱、土壤特点和树龄大小展开有针对性的抗旱灌溉,提高和确保植树造林苗木的生长。要重视苗木冬灌工作,在入冬初期,结合除草和修剪工作进行灌溉,改善苗木周边土壤湿度,均衡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提升抗冻害和抗低温的能力。与水分相比肥料与养分对植树造林苗木的快速成才和迅速生长有着同样重要的价值,要从植树造林设计、苗木种类、幼林龄期进行肥料品种、施肥方式、施肥数量的搭配和控制,抓好基肥和追肥两个重要环节,以充足、适量的N、S、K肥料的科学搭配,满足植树造林幼林生长过程中的肥料需要。
2.做好植树造林松土除草工作。松土的目的是将植树造林地地表板结的土壤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加以破碎,提升土壤地表的通气性。植树造林幼林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季节变化、降雨过程和苗木生长进行定期、定时的松土工作,增加地表的通透性。除草的目的是及时清理和铲除林间杂草,增加林间有效空间,避免杂草对水分和养料的争夺问题。除草过程中既要结合植树造林幼林的特点,也要结合杂草的生长规律,还要结合气候的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除草工作,为植树造林幼林健康生长提供空间、水分和养分基础。
3.提高植树造林幼林间伐的质量。间伐是植树造林中管理和技术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增加健康林木的生长空间,扩大林间通风性能,缓解林间透光性差等基本问题。进行幼林间伐中要把握间伐的时机,在植树造林实现初步郁闭时就应该进行间伐处理,伐除林间长势弱、发育不良的苗木,避免弱苗和病苗对区域水分的争夺,扩大健康苗木养分的获取量。间伐过程中应该根据植树造林苗木种类,保护好大苗,伐除弱苗和病苗,保存植树造林苗木生长的空间与环境。
4.提高植树造林幼林保护质量。幼林保护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也是苗木形成质量品质和生态效益的前提,特别对苗木成材、幼林生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保护幼林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质量体系强化防护和保护两个重点环节,一方面要重点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护,针对干旱、高温、低温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抓好防火、降温和抗低温冻害细节,形成防护工作的质量保证机制。另一方面要重点对生物灾害进行防护,针对病虫害、鼠害等严重影响植树造林质量的灾害进行保护性防御,构建植树造林工程的生态链条,控制病害、鼠害、鸟害的扩大和蔓延。此外,要重点对人为因素加以控制,针对牲畜啃食、人为破坏、不规范用火等问题要强化控制,设置植树造林护林队伍,建立保护植树造林的职责体系,将人为因素对植树造林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力促幼林早日成材。
三、结语
植树造林是提高全球森林覆盖率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同时也是涵养水域与保护环境及重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加大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与加强造林技术水平及管理措施,不断增强全社会各界人士的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与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以此使我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宏波。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5,37(12):50-51.
[2]杨亚利。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低碳世界,2015,16(5):302-303.
[3]魏永萍。植树造林技術与养护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7(2):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