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发展日趋完善。ICG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界定肝肿瘤病灶边界、侦查微小病灶、检测切缘残留病灶、实时标记肝段和手术切肝平面,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主要涉及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识别术中胆汁漏,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G显像联合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精准判断胰腺肿瘤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定位淋巴结转移等,为外科医生提供非常有用的实时视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微小RNA-137(miR-137)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将其随机分为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CSL)在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CIA)小鼠骨侵蚀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DBA/1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IA小鼠模型)和实验组(腹腔注射2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对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Balb/c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2只,模型组24只,实验组24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通过盲肠
目的 观察温阳振衰颗粒对阿霉素诱导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6周后根据心功能结果将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 研究尿酸酶(uricase,UR)及其脂质纳米粒(uricase liposome nano-particles,URLP)并分析URLP在雄性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URLP,
目的 探讨线粒体铁蛋白(FTMT)通过hepcidin-BMP6-SMAD7信号通路对顺铂(DDP)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DDP增殖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0(正常RPMI-1640培养基),1.0,2.5,5.0,7.5和10μg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医院硬件设施的完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且具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优势。但是,临床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为4%~24%,因此,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术后复发机制及相关因素亦成为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笔者通过整理归纳相关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已被报道在择期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在急诊手术中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因此,本研究探讨急诊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于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LTCBDE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急诊行LTCBDE治疗(急诊组),50例行择期LTCBDE治疗(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
背景与目的:术前充分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LC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共计18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其中Clavien-Dindo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取石术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方面仍存在争议,但文献报道多倾向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的单阶段治疗策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