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教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主导权在教师。因此,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预设、遴选、生成、运用的智慧,就常常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并未把问题教学当作“问题”来进行研究,致使问题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笔者依据自己平时听课、调研的记录,研究发现:90%以上的教师缺少对“问题”的深思熟虑。为问而问,问不择“路”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是一些“层次较高”的公开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问的质量、问的智慧。
  如何在问题教学中运用好问题,彰显出教师的智慧呢?笔者认为需要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突破口,在此基础上还要多多地追问自己。
  
  一、生成:你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的力度吗?
  
  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仅仅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更应该是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亢奋或沉静中积极思考。我们现在的课堂问题,缺失的恰恰就是后者。我欣赏有位教育专家的观点:问题教学如流于肤浅,缺少思考力,课堂教学就已经失败一半!
  生成怎样的问题才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思考力呢?
  一次集体备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在探讨《七颗钻石》的问题设计时,围绕如何突出“爱心创造奇迹”这一中心设计了多个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经过筛选归并后,剩下了两组四个问题。
  甲组:①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②是什么力量使水罐不断变化,最终里面飞出七颗钻石?
  乙组:③小姑娘的水罐非常神奇,它会变,可你知道它为什么会不断地变吗?④如果小姑娘是为了自己而找水,水罐会变吗?
  哪一组问题属于更“优化”的设计?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问题①、④的取舍上。有老师认为:问题①属于“发现学习”,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的对话;有老师认为问题①的提问水平低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问题④才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度碰撞。谁的观点准确呢?于是我们做了个有趣的实验。我们从班级里找来几个层次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充分阅读文本后回答①、④两个问题。结果是同学们都不假思索地准确回答了问题①,而问题④却引起了学生的深思和争论。有说水罐不会变化的,他们从文章中找依据,认为小姑娘心里时刻想到的是别人、动物,一再让水,水罐才变化。有说会变化的,他们认为既然爱心能让水罐变化,小姑娘为自己找水,她爱自己的生命,水罐怎么能不变化?很显然,问题④带来了学生对《七颗钻石》中心思想的深层思考。后来,我们根据这次“实验”,采用了乙组的问题设计,结果是所有的课堂,反馈出来的效果都非常的好!
  提出有思考兴趣的问题应该做到“切”:切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跟进:你知道下一问题该在哪里守侯学生吗?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连续跟进的过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一步一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就是教学任务和目标一步一步的达成与实现。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事情。问题是帮助学生透彻地阅读文本的诱因,离学生太近或太远,都不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都不能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下一问题应该在哪里等候,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上一问题的“诱导”下走出的距离来确定,及时调整。
  我们来看看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问题是如何跟进的。
  师:课前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愚公面对两座高不可攀的大山,为什么不采用‘搬家’的方法?‘移山’主张是不是太愚蠢,太盲目了?”这节课我们就想和同学们探讨这个问题。
  生:愚蠢!
  生:不是盲目的。
  (学生陷入无谓的争论,而没有作深入分析。钱老师提出建议。)
  师: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中有关愚公的语句找出来分析分析,再下结论怎么样?(生看书,小组讨论,很快掀起争论。)
  生:我认为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不是盲目的。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以看出他苦于“迂”、“塞”,而移了山就可以“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由此可见,他清楚地知道移山的好处。
  生:我认为笨。课文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而愚公“年且九十”,“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愚蠢了。
  (争论似乎又走入了尽头。于是钱老师跟进了问题。)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都有依据,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移走山了。能移走吗?
  生:移不走山。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见运土石的工具太简单,运程太遥远,运送一趟周期太漫长。另外,从“虽我之死”可以看出:愚公自己也承认他活着时是移不走两座山的。
  生:我同意移不走的观点。从“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句可以看出:大山并不是愚公他们移走的。
  生:我反驳:“虽我之死”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还有“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是因为山神“惧”愚公挖山“不已”,自己没了藏身之处,“告之于帝”后“帝感其诚”的结果。
  生:即使没有神的帮忙也能移走山的!“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愚公移山的意志与决心,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代代相传,无穷无尽,这样水滴石穿,就一定能“啃”掉这座大山。
  生:我补充:更何况“山不加增”呢!
  师:嗯,分析在理。还有同学认为山移不走吗?(学生摇头)如此看来,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水到渠成了。用这样的话驳斥智叟,他能回答吗?
  生:只能无言以对了。
  (争论画上了句号,可讨论的意义仅在于此吗?钱老师又跟进了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大山”,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
  可见,在学生力所不及时跟进问题,要追求“当”:提出问题切忌大而无当,切忌内涵与外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千万别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跟进的问题要能让学生步步上台阶。
  
  三、调控:你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核心问题上展开了吗?
  
  所谓“核心问题”,就是课堂诸多问题中最能揭示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势必要求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教师的智慧就表现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问题上碰撞,以求得文本的透彻理解。在《七颗钻石》中,“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会变化”就属核心问题;在《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愚不愚”就很有教学价值。
  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确立重点问题,要求“精”。教师所用问题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用偏了精力,也不能对所有的问题平均用力,浅尝辄止,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就成为空话,就势必出现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问题。
  
  四、细节:你使动态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生动了吗?
  
  我们常说:细节最能打动人。不错的,能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或突发问题),巧妙化解,常常能形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我们先来看于漪老师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于漪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众生沉默不语。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入’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再垂头丧气了。
  加德纳认为:“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人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于漪老师对于课堂动态细节问题的处理,就在于她因势利导的智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由此看来,问题教学在思“切”、求“当”、追“精”的过程中,一定要凝“智”。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香荷含漱液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水煎煮法制备香荷含漱液,用TLC法鉴别方中的大黄、薄荷,并通过给药观察患者318例.结果: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
2008年.网络新词“被自杀”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迅速成为网络焦点,随后相继出现“被就业”、“被增长”、“被开心”等等一系列形同“被XX”的网络用语,目前,这类网络用语有愈演
缓宫止痛颗粒主要由白芍、甘草、益母草、黄芪等味药研制而成的医院制剂,临床上用于人工流产后引起的阴道流血及腹痛等症状.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保障患者用药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对视神经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疾病患者83例(130只眼)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视神经
鉴赏评价是新课标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意象是后者的基础和指
2005年10月“语文教育新视野名师演示报告会”在深秋的武汉举行,这样一个时空的选择,在于主办单位也许纯属一个方方面面都便宜行事的必然之计,而绝非苦心孤诣的深谋远虑,但不知为
大多数人认为,标点符号的主要作用是语言、语义的停顿。其实不然,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一是语音、语义的停顿。因为标点符号具有表意功能,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有修辞功能。运用贴切的标点符号,比语言文字更富表现力,能起到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创造想象空间、拓展延伸文字内涵,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张力。    一、惊叹号的艺术张力    惊叹号一般用来表
通过批判传统教育和阐发对爱弥儿的具体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构建的自然教育复兴了个体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试图弥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鸿沟,其核心问题是自然人如何
人类智慧传播的方式自从进入课堂传授以来,课堂就成了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就成了人们思想传承、智慧对话、情感交流、思维激活和精神孕育与成长的一方神奇的土地和一条涌动向前的河流。课堂的存在,课堂的演变,课堂的发展,课堂的创新,无不倾注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课堂的组织,课堂的调控,课堂的变量,课堂的评价,又无不牵动着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目光。怎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护士的素质,决定着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打破片面追求严格、严厉,认为只要严管就能出效益的管理方式,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