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七爷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总有一些人是那样的普通,但又是那样的神奇,比如七爷爷。七爷爷应该算是小城里妇孺皆知的人物,名谓老七,顾名思义,显然老爷爷在家排行第七。那时生活虽然很困窘,贫困的家庭里倒常常跑着好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欣欣以向荣是寻常画面。
  七爷爷通常被小城及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称为神医,据说持有独门秘笈,专治婴幼儿感冒发烧、厌食呕吐,而且药到病除,所费不糜。他那种治法,据我妈说,我亲自领教过。
  七爷爷悬壶济世,场子设在小城中心地带,南来北往的人们求医问药十分方便。据说七爷爷的生意非常好,往往早上一开门,就有脚步匆忙、神色焦急的母亲,怀里抱了病恹恹的小娃娃挤进来。求医的人多,屋子里已经有好些人了。小孩子不时发出哭闹声,有的虽病了叫声却高亢尖利,有的无力呻吟、有些游丝软系的情状,都在被大人极力哄骗,信誓旦旦说不打针不吃苦药,看完还给糖块吃。
  七爷爷的诊所地方狭小,人又多,但看病的人都很守秩序,大家认同先来后到的公共规则,一个看完了刚起身,另一个迅速补上,后来者效前人,把孩子的小胳膊一律先往小枕头上一摁———那是一个长方形把脉用的小布包,看起来像小枕头。七爷爷有静气,小孩子哭得惊天动地,他像没听见一样,慢条斯理地细问起近几天饮食起居方面的问题。问完了,右手几个手指往孩子的小胳膊上一搭,凝神定气,面容清幽,那神情浑不似在人间。小孩子显然感觉到老爷爷的手指没有打针的威力,渐渐不哭了,抽噎着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七爷爷仙游回来,又让孩子张开嘴巴,看看舌苔,然后郑重其事又无一例外地说:“没大事,吃着了。”意思是说小孩子吃了饭不消化,肚子里有积食。
  “哦……”看病的大人们听了立刻了然,纷纷对照几天前的生活场景,是啊是啊地频频点头表示正确,然后放心地排队去拿药。
  小药房与坐诊的地方隔了扇大窗户,里面窸窸窣窣地,不断有人从小窗口里送出一小包一小包的药来。求医的人多,这种神药好像时常供不应求,药房里有人打开某个抽屉,东抓几粒西抓几粒什么药片,“咚咚咚”一阵猛捣。那种捣药罐子比吃饺子捣蒜的罐子略大而甚厚,石头做的,带盖,配好的各种小药片都放在里面,捣碎了,混合成灰白色粉末状,倒在方方正正的小纸块上,“拿去,包好!”
  卖药的和接药的都很笃定的样子。
  所以,七爷爷的医法很费人琢磨,从望闻问切的手法看上去,似乎采用的是中医疗法,然而拿到手的又不是中藥,药片三四种圆圆小小,色泽不同,但都是西药的样子,并且一定磨成齑粉让人分辨不出来。据说中医重生命调理,西医重病灶症候,历史上中西医并不和睦,孰好孰坏一直还有纷争的,难道七爷爷把中西医调和了吗?
  看病的人们不去追究这些,治病要紧,付几个小钱,千恩万谢拿回家,强行灌到小孩子的肚里去。大人都是骗人的,七爷爷的独门良药格外苦口,杀死不愿意咽下去。我妈对付我很有经验,先找个小板凳坐下来,两腿夹住我的小身体,让我上半身仰起与地面呈45°度,进而左臂圈定我脖子,我就无法挣扎乱扭。她老人家右手把盛了药的小勺子别在我嘴里,压牢舌头,在我悲痛尖叫的一呼一吸之间,药水顺势从舌头两侧慢慢流进去,还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这种技术难度极高,不可小看。药水是灌进去了,泪水也从眼角溃堤,黄河决口似的,直溃到耳朵、脖子上去。等药吃完了,再喂一口绵白糖,杀猪结束,我噙着泪水开始吃糖。
  一般来说,七爷爷的药吃一包就好多了,三包真的管好,怪不得天天门庭若市。不过我想,吃神医七爷爷良药的小难友们,一定非此姿势不能下药: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被妈妈灌药水儿……
  除了神药,听说七爷爷还会给人的关节复位。比如他老人家端着我脱臼的大腿像修理坏掉的玩具,左扭两下,右扭两下,大约是在摸索我关节的位置吧,那种剧痛天下无比,总算在我还没哭死之前,人家摸准了,往前一顶,剧痛霎时消失,一切完好如初。我动了动腿,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近年有一种疑难杂症叫腰椎间盘突出,神医七爷如果没有老迈糊涂,在人腰眼上揉一揉、捏一捏,随便推几巴掌,“咔嚓”合上了那该多好,比经营小药要赢利得多。可惜,只听说他老人家安装胳膊和腿的故事了,腰上的功夫据说没有。就算安个胳膊装个腿也只是七爷爷的副业,小孩子饮食不调生个小病的事情常有,没事儿像我一样掉胳膊掉腿的毕竟不多见,靠这个吃饭是要饿死人的。
  七爷爷上门出诊有一点儿讲究,一般先坐下喝两口,事主炒个热菜,有肉当然好,没肉?土豆白菜豆腐都能下酒,喝完了,摩拳擦掌,上手工作。可惜来我家好像就没有吃喝,那个时候,很有可能大地里白菜没有丰收。
  其实说到底,七爷爷治病救人算不得神奇玄妙,只是格外尽心而已。并且,这个尽心的缘由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白菜地边的女人们神神秘秘聚在一起,大珠小珠,嘈嘈切切,讨论了很多天也没有得出定论。只是传说七爷爷的老父亲有一天忽然昏睡不醒,没有了呼吸,家人以为老先生寿尽,驾鹤西去了,于是隆土下葬。过了不久,不知什么原因重新挖棺移坟,棺材挖开———大妈们说,哎呀呀,吓死人了———棺材里面的老先生并不是下葬前安闲的样子,衣服被抓成一片流苏,胸前的抓痕惨不忍睹。亲人们立时惊呆了,愧疚不已又疑惑重重,更加悲恸地又乱哭了一番。
  不用说,老先生后来一定苏醒过来了。天空渺远,明月空悬,夜风无遮无拦地在旷野上跑过,这一切和老先生隔着厚厚的黄土,老先生挣扎着把自己挠得七爪八痕,却再也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
  话说回来,休克与死亡是有区别的,年轻的老七术有不精,贻误了自家老爷子的生命。从此以后,七爷爷行医济世格外尽心尽责,于是,神医之名不胫而走,无数的小孩子尖叫着被灌过苦药之后迅速活泼健康起来。岁月悠长,时光流转,把脉的小枕头上依旧不断出现新鲜的小胳膊,摁捺的医生却变成了七爷爷的儿子,七爷爷已经老到哆哆嗦嗦、迷迷糊糊的。如果说民国时期的老名人们越来越少,不可复制,那么,七爷爷———在我童年里神仙一样药到病除、不取暴利的人,与风雅的大师们虽不能比,但也不可复制了吧。
  选自《白菜地边的家》
其他文献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
一缕忧郁的香烛氤氲,从流光深处的春秋袅袅穿透而来,将这个温煦季节摇曳的青草、嫩蕊与鸟语,都裹上了些许清秋寒蝉的凄切与哀婉。母亲早几天便一个人在屋子角落默然张罗着:几可乱真的冥币、元宝状的黄纸锭、张挂用的黄白纸幡、红黄细腰杆的香烛,一张张一份份小心摊开,皱者必定细细抚平,像摩挲刚落地的婴儿的脸,计算了一番躺在远处山头先祖们的人头,又一一分类码好,肃然放入竹篮间。至于同样不可或缺的爆竹、烟花,则是父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小时候,提起人世间至美的地方,父亲总会这样说。那时候的苏杭,于我而言只是薄薄的名字。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如何与它生发实实在在的情意呢?那时,苏杭在地图上,我用手指摩挲它,在纸上探究与它的距离和行进的方向。从家乡,到南京,然后,往南、往南。地图上排列着一颗颗玉珠子一样的名字: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父亲说的天堂。第一次到江南,是个深冬,大西北已然荒芜干坼,但江南,湿漉漉、绿
春天的阳光,甜蜜而又丰满。那个明媚的早上,我漫步于苏格兰一条乡间小路上,眼前无边无际的原野,轰轰烈烈地开满了油菜花,非常张扬、非常疯狂。那沸腾着的艳黄色,笼罩在像蜜汁一般的阳光里,宛若一幅刚刚织成的锦缎,绚烂得近乎辉煌、华丽得近乎虚幻;我的一颗心啊,醺醺然地醉得不成样子。就在那铺天盖地的花海里,有个景象,让我目瞪口呆。我看到了群蝶畅饮花蜜。一只只斑斓的蝴蝶,伫立于花上,专心一致地吮吸花蕊里浓郁的蜜
牡丹心磨人的期末考试,学生煎熬老师也不舒服,不能看书判卷玩手机,不能坐着不能来回踱步,也不能原地伸胳膊拉腿做运动,太过沉闷乏累,欣赏下教室的装饰算是调整呼吸。大多教室挂了鼓励学习之类的印刷字画,“天道酬勤”“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雅致疏朗;一些班级张贴了各种卡通少年或花草树木图案,只要够着的地方处处飞着蝴蝶、落叶、花瓣,唯恐哪里露出空白,像狂风吹乱,墨迹泼洒,像他们急于放开手脚探索陌生的世界,或者
狼山已来过多次,所以没费什么力气便已登至山顶,然后悠闲地信步下山。很是奇怪,以前数次来狼山都是原路返回,今天误打误撞,竟顺着山后的石阶一路下来。同是狼山,山前山后所见景象却迥然相异。不必说迤逦回环的山路和疏落可数的游人,不必说笔直擎天的苍翠杉树和随意蜿蜒的林间小路,也不必说弯弯曲曲的溪流和散落草丛的鸟兽,单是那几乎密不透风的草色便让人惊叹。妻说,这里的草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草了。没人踩踏,没人锄刈
我家在陜北,住的是窑洞。陕北窑洞,黄土高原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正如说起北京,与四合院紧密地联系起来,说起山西,以乔家或者某家大院为荣。朴素而凝重的陕北窑洞是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的智慧结晶,人类以定居方式生活的一块活化石。走近陕北,在平川、沟壑,或高山、坡上,一院院,一孔孔,依山而建的窑洞像朴实憨厚的陕北汉子刚毅地矗立着,静静地守望着这块独天厚地的热土;又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陕北窑洞,
不知道我們这一生究竟要讲多少句话?如果有一种电脑可以统计,像日行万步的人所带的计步器那样,我相信其结果必定是天文数字,其长,可以绕地球几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几场。情形当然因人而异。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尽在不言之中。有人说话如嘶蝉,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腔运动而已。说话,有时只是掀唇摇舌,有时是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却也是一种艺术。许多人说话只是避免冷场,并不要表达什么
我看着窗外,惊异于深绿色的好像云团翻卷一样的树冠,周围飘浮的灰尘黄晕了天空,这是挨近村庄的一片白杨,或许是哪一位早晨写生的画家刚刚在画纸上酣墨淋漓,树冠还闪烁新鲜的影子。白杨为何如此姿态,似乎一夜之间拿出储存了一春和初夏的精神,抵御从昨天下午忽而至的沙尘么?故乡的山野,草木越来越盛,这样迷蒙的天气这些年已经越来越少了。站在风中,弥漫腥土的气味,好像炒焦了的玉米糊,风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那是一匹野马
路过柳浪闻莺的钱王祠,我想起吴越王钱镠给他回娘家的夫人写的一封书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翻阅历史,一代君主钱镠留名千古的不单是他铸就江山的功绩,还包含着一段柔情蜜意的爱情故事。吴越民众被他们君王的爱情深深地打动,就编成《陌上花》山歌,四处传唱。清代学者王士禛说:“‘陌上花开,可緩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当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听到《陌上花》的山歌后,英雄相惜,便写了三首《陌上花》。仅九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