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对民族志研究的启示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人类学史上一个鲜明的里程碑,更加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惊世之作。作者马林诺夫斯基在导论部分系统的介绍自己引以为傲的民族志方法,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的科学研究方法。作者在本书中对田野工作的细致与深入,生动具体的民族志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相对论的方法对民族志工作者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
  [关键词]田野调查 民族志 文化相对论
  毫无疑问《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人类学史上一个鲜明的里程碑,更加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惊世之作。这一部深入细致地描述特罗布里群岛人的“库拉”——当地一种交换制度的民族志,以及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和细致描写征服读者的心。根据马林诺夫斯基在前言的叙述,《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只是通过描述部落往来的一种形式——新几内亚土著人的贸易关系,客观真实的展示了原始生活的一个层面。但基于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工作首要条件,必须把该社区中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所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因为这些方面是如此复杂,以至不把所有方面考虑进来就不可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方面。由此,尽管本书的主题是描述一个叫“库拉[1]”的交换制度,但却不得不经常涉及到社会机制、巫术力量、神话与传说。
  作者马林诺夫斯基本身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在1902年进入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随后开始接触到哲学,并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908年,他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在这期间,他对弗雷泽的《金枝》特别着迷,由此埋下了日后投身于研究文化的人类学的种子。在他看来文化、社会与自然一样有一套普遍的规律,而要发现这一套规律,必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马林诺夫斯基之前人类学界虽有零零散散的田野调查,却没有一套统一的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有科学研究经验又对文化研究十分感兴趣的马林诺夫斯基也许感觉自己有必要为这个他所喜爱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努力,这可能是这位日后人类学大家的当初的想法。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结构明晰,作者马林诺夫斯基在导论部分系统的介绍自己引以为傲的民族志方法,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的科学研究方法。本书中记录、描述和总结的一切,对民族志工作者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点:
  一、田野工作的细致与深入
  田野工作可以说是文化人类学的基础,是指经过人类学专门训练的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个限定的社区内,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宿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又可称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
  在本书的开头导论中,马林诺夫斯基曾经这样对读者说过:“他将能够从土著人的角度得到所描述事物的生动印象,但同时一刻也不会对我怎样收集这些资料的方法走眼。[2]”。如书中对特罗布里群岛土著居民的一段描述中写道:“作为一个新到这个区域做田野工作的民族志者,其感受难以言表。他的注意力会立即被当地的某些特色吸引,使他喜忧参半。因为土著人的外表、态度和行为可以对他的研究进展有或好或坏的影响,他得随时留意深刻的、属社会学事实的征候,并在貌似普通的事态背后发掘出潜在的神秘民族志现象。这位其貌不扬却聪慧过人的土著,会不会是一个著名的巫师?这两群男人之间会不会素不相识?这些关系如果能够加以探索,说不定会大大增加我们对土著人性格和风俗的认识。这至少是我当时来到博约瓦、坐在那儿看那些土著人叽里咕噜炭火时的想法。[3]”作者将田野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不着痕迹的贯穿其中,在引人入胜之后,看似不着痕迹的细节描述中发人深省。通过对自己的感受和心态的细致描写,引出作为民族志工作者素有的职业敏感性,并且层层递进。
  对民族志工作而言,如何正确的从事民族志工作的研究,是必须要深入了解的重要课题,而想要获得第一手资料,必经之路就是对所要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田野调查。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着读者,将其敏感细致而训练有素的职业视角用文字展现给读者。在点滴的细节描述后都随处可见作者本人的心理活动的再现。仔细的观察土著人的生活、一言一行,并对这些看似平常抑或不平常的活动、事物背后的联系、意义进行剖析。这些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敏感性,作者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入到读者的思想中。
  二、生动具体的民族志表达方式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其特色在于研究的族群或文化内容的开放心灵。然而,这种特色并不代表其内容不严谨。而这些开放的特色散见于被访问族群或团体的理论形式、范例研究设计、资料搜集技巧、分析工具及一个特定撰写的形式。
  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进入到这片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地域。在最初的描述中,以直观的感受为基准进行的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是独木舟上的一员,满怀期待,又略有忐忑的心情,使读者的心情略带敏感而激动,期待着发现视野中的一切不同寻常的事务背后暗藏的种种文化深意。如同他本人所说:“民族志的现状要去进一步拓展研究路径,调整其研究领域,所以,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每篇新作都应该在几个方面证明自身的价值:它应显示方法上的某些改进:它应在深度、广度或这两方面超过以往;最后,它还应努力以一种精确并不枯燥的方式表达其研究结果。[4]”书中不难看到作者用其最大的努力用具体的事实展示他的资料,在读者的心中让土著人讲出自己的故事,进行他们的交易,从事他们的活动。这样更贴近真实的写作方法更容易与读者引起共鸣,比起千篇一律的满是晦涩难懂的概念性论述,这样的文章易懂且利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文化相对论的方法
  文化相对论学派认为,任何一种行为(例如信仰或风格),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标准。作为一种哲学,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即是说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相对论者看来,社会学和人类学用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见解释行为的理由——即以调查者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是站不住脚的。   在书中开头,作者就指出其研究范围是特罗布里群岛,而他本人更习惯于称呼为博瓦纳,作者在以土著人惯用的称呼将特罗布里恩德称为博瓦纳,就可看出作者对于土著人的尊重。虽然在文中并不常见作者大肆宣扬要如何尊重土著人生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约定俗成或惯有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不同。但是不同与之前的其他白人对待土著人的态度和想法,作者从开始就没有带有色眼镜,片面的看待土著人的一切,没有以生产技术等等的高低去评判种族差异下的优劣。如文中关于欧洲皇室的珠宝和特罗布里恩德土著的vaygu’a(宝物)的类似比较:“皇室珠宝或任何贵重而笨拙的传家宝,与vaygu’a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为了占有而占有,拥有它们所带来的声誉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此外,皇室珠宝和vaygu’a之所以被人景仰,是因为环绕着它们的历史情绪。无论怎样意见东西怎样难看、无用、廉价(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只要它曾在历史上闪烁过,或经历历史人物之手,便不可避免地沾染上重要的感情,成为我们珍视的东西。[5]”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如果一定要给皇室珠宝与土著人的vaygu’a标上售价,那么前者一定是所谓的价值连城,而后者几乎会形成鲜明对比,不值一文。作者基于文化的角度没有将世俗的眼光带进田野的调查工作中,而是客观的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这一比较,这是作者对文化尊重的重要体现。而在文中描述中更是随处可见他对土著居民的客观的评价与欣赏。
  当然文化认同与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所有的见闻加以无上的肯定,秉持着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而客观的解析文化现象的形成和意义才是作为民族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准。对此作者在总结部分是这样谈到的:“我不会对上述各章所包括的经验资料妄加思辨或作无根据的假设。我会紧紧反思该制度最一般的方面,并试图更清楚地解释各库拉风俗最深处的心态。这些概括性的看法,我认为应该在以后与库拉类似的田野工作和理论探索中做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这样才能对未来的科学研究有所曾益。[6]”
  结语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类学家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去土著村落里生活,用一套有效的科学规则把资料员和研究者的身份完美地合而为一。为达到这一目的,“民族志者不应当只是守株待兔,他还必须四面出击,把猎物逼进网中,或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正是这一点把我们引向了更为积极地搜集民族志证据的方法。[7]”马林诺斯基研究制度、习俗和信条,或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而不理会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情感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将失去我们在人的研究中可望获得的最大报偿。或许人的精神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向我们敞开,或许通过认识遥远而陌生的人性,我们会看清我们自己。在而且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会在情感上判断出,花费时间去理解这些土著人是值得的,理解他们的惯例和习俗是值得的,了解他们的库拉是值得的。
  掩卷而思,马林诺斯基这番话不仅让当今浮躁的世界认识从事对遥远时代及遥远地点的人们的研究的必要性,并且充分体现出马氏作为功能主义人类学奠基人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 2001(12)。
  作者简介:侯烈(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条件的改善,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容要创新,形式要更新,这是大部分民众的呼声,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活动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质量上也朝着满意的方向发展。但是以更高标准来看,还是存在着或宏观或微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为我国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着力解决干扰新时期
期刊
[摘 要]旅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古已有之,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增长,信息化越来越强大,原有的单纯自然山水景观、传统文化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强烈的猎奇心理及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催生了新的演艺方式——旅游演艺,充分的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开启了中国旅游演艺新时代。旅游演艺的出现较大的提升了各大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给原有的硬件设施富裕了灵魂色彩,为旅游的快速发
期刊
[摘 要]社会教化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博物馆有义务点燃文博社会教化的引擎,同时,社会教化也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肢体,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化 相互融合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
期刊
[摘 要]北回归线穿越了坐落在广州从化市,流溪河穿越了从化流向了珠江。这使它成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州大都市的后花园。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以人类活动为载体的区域文化的交流和共享,不仅使从化拥有极其丰厚的北回归线文化遗产,而且还拥有与之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的丰富资源。  [关键词]北回归线 文化 宣传  北回归线穿越我国五大省、区(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广东省处于中心位置,而居住人口
期刊
[摘 要]在不同的时期,我国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在思想观念落后的时期,公共文化的形式贫乏,没有种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供他们参加,同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下最终的政令法规也不能尽快的到达受众那里。到了物质丰富、思想活跃的当前社会中,文化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广场舞作为一种最接近民间生活的娱乐方式,在丰富公共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场舞为论述对象,重点说
期刊
[摘 要]潮汕人是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其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女性长期处于第二性的地位,作为男性的附属物,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本研究采取民族志的研究方式,以林姓家庭日常生活场域为田野地点,围绕着两代人、三个家庭进行进行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以潮汕地区港头村林姓家庭的女性为主要对象,通过她们对生命历程中的家庭饮食实践经验的主体性描述,以探讨饮食实践、性别认同与家庭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潮汕女
期刊
编辑笔记:农耕社会的远去也带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许多应那时而生的行当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见到这些出品,人们会很好奇很惊讶它们的工艺,殊不知这些当时工匠们赖以生存的技艺,需要经过家传几代人经年磨炼才能掌握。这些技艺和造型,承载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密码和信息,是值得人们回忆的习俗。 本期连续登载上期(2016年6月上半月)的后续内容,敬请关注。  席匠  渭北的黄土地不生长竹子,但渭北的土窑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在物品陈列方面是充满艺术性的,需要运用一定的美学知识加以设计博物馆中物品的陈列形式,其中比较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光、声、电等,通过对这些辅助作用的配合,从而使得博物馆在在陈列物品中,可以呈现出直观的教育性、文化科学的传播以及审美欣赏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艺术规律在博物馆物品陈列方式中所具有的意义,然后提出艺术性规律的应用策略,从而使得博物馆可以较好地优化组合馆藏的展品,进一步地增
期刊
[摘 要]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回归教育本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中职外贸单证实训教学中,以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线,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估阶段应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就上述三个环节应用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有效教学 激发性策略 自主性学评策略 以评促学策略  201
期刊
[摘 要]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至清朝中期,内蒙古地区的喇嘛寺庙多达 1800多座 ,藏佛文化与当地民风 、民俗融为一体。格鲁派寺院建筑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期刊